敏捷開發優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敏捷開發優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商業用語事典 和賀阮的 云原生架構:從技術演進到最佳實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瀑布开发模式与敏捷开发模式也說明:瀑布开发模式 · 瀑布开发模式是比较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在经过了长期的检验后,很多的项目采用瀑布开发模式最终失败,暴露出了瀑布开发模型的很多缺点。 · 1、需求分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卓世明、盧正崇所指導 邱巧萱的 使用物聯網模組實現羽球步伐輔助訓練系統 (2021),提出敏捷開發優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羽球步伐訓練、紅外線偵測、物聯網 Wi-Fi 模組。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許蕙纓所指導 王偉全的 管理資訊系統流程測試模式建立─專案管理觀點 (2020),提出因為有 管理資訊系統、系統分析與設計、系統流程測試、專案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敏捷開發優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以Scrum 觀念及SSH 框架為基礎進行系統開發之研究則補充:傳統系. 統開發方式無法迅速回應使用者需求變更,強調彈性開發流程的敏捷開發方式逐漸廣為 ... 可以結合其他物件導向式系統開發方法的優點,包括: UML 塑. 模、DFE 細部文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敏捷開發優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商業用語事典

為了解決敏捷開發優點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一網打盡基本&最新的商業用語~   價值主張、5G、PDCA循環、工業4.0、零和遊戲……   只要你是商務人士,就應該要知道!   在工作場合碰到沒聽過的商業用語,總是在「不懂裝懂」嗎?   近年來,商場上掀起了全球化、資訊科技化、人工智慧化等各種變革,這些新趨勢的出現,連帶著帶來了許多新詞語。   許多人對於這些詞語都只是似懂非懂,沒辦法清楚地掌握真正的意思。   本書分為6大章節──【人事總務類】、【經營類】、【IT&AI類】、【營業類】、【生產類】、【諮詢顧問類】,搭配淺顯易懂的插圖及例句,為各位介紹時下熱門的商業用語。   第1章   能立刻用在日常會話中的

「人事總務類」商業用語   .責任制→視事前協議的工時為實際工時,依此支付薪資的制度   .福利自選制度→員工可在自己擁有的點數範圍內接受補助的福利制度   第2章   一定要記起來的「經營類」商業用語   .企業再造→從根本再建企業流程   .體驗行銷→以提供愉快經驗為目的的行銷手法   第3章   數位時代必修的「IT&AI類」商業用語   .科技奇點→AI超越人類智慧的轉折點   .虛擬貨幣(加密貨幣)→僅以數據形式存在的貨幣   第4章   提升溝通能力的「營業類」商業用語   .長尾效應→累積非主力商品的總銷量   .飛機庫閒談→漫無邊際的閒聊,分享資訊或交流意見  

 第5章   讓你更了解前線作業的「生產類」商業用語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輔助汽車駕駛操作的先進駕駛系統   .MRP(物料需求計畫)→以物料管理規畫生產   第6章   讓你顯得更有學問的「諮詢顧問類」商業用語   .敏捷式開發→以樣式變更為前提進行開發   .顧客親和→與客戶建立起親近的關係   本書在撰寫及編輯時,致力讓插圖以及解說看起來簡潔又明瞭,   以便讓今後有意投身商業界的新鮮人,以及在商場上打滾多年的資深人士,都能享受在閱讀之中。   一起建立紮實的商業用語詞庫,   徹底搞懂以往「只懂個大概」和「完全不了解」的用語,成為知識豐富的社會人吧! 本書特色

  ◎依照6大職務類別,嚴選202個商業用語!從零開始建立你的詞庫,徹底搞懂以往「只懂個大概」和「完全不了解」的用語,成為知識豐富的社會人!   ◎用簡單的插圖解釋生硬的商業用語,學習輕鬆無負擔!   ◎書末附有索引,可依筆畫快速查詢想要了解的用語!

使用物聯網模組實現羽球步伐輔助訓練系統

為了解決敏捷開發優點的問題,作者邱巧萱 這樣論述:

近年來,我國羽球運動好手在運動會場上發光發熱,為國爭取佳績,使國內的羽球運動風潮又盛行了起來。然而,對於羽球選手而言,反應的快與慢,成為打得好不好的關鍵因素。現今,羽球運動的競爭強度,越來越高,對於競技的選手們,每日訓練,特別是步伐與打點的反應能力,是常見的基礎訓練方式。羽球選手的訓練,通常由教練進行一對一培訓,通常選手聽由教練的指示與監控,選手們依據最常使用的「米字步伐」、「六向步伐」或「前後場步伐」等移動方法進行步伐訓練。訓練時,通常由教練以碼表量測選手反應時間,一般來說,其成果由教練認定。此一方式,除了耗費時間及精力,教練也無法隨時掌握每個選手的反應、移動時間跟速度。因此,本研究以物聯

網技術,開發建立一套羽球步伐訓練系統,讓選手們可以自行操作,並且精準地紀錄選手訓練時的反應時間。系統設計配合羽球場地之指示燈版,採用 Wi-Fi 模組之軟體程式設計,隨機點亮「米字步伐」的8個位置指示燈,指示選手進行N個位置的步伐移動。選手使用手機,瀏覽網頁,啟動訓練。為了精準偵測選手到達指示點位置,8個紅外線偵測器,用於偵測選手是否精準到達指示點並揮拍,同時,揮拍時的反應時間,上傳到系統網站,以紀錄選手反應時間。本系統優點,除了選手可以自行訓練外,同時,系統記錄所有選手訓練之紀錄,方便教練與專家們,可即時或於訓練後,網頁瀏覽觀看與檢討。

云原生架構:從技術演進到最佳實踐

為了解決敏捷開發優點的問題,作者賀阮 這樣論述:

雲原生之路,漫漫而修遠,因為雲在發展,應用也在發展。如何讓應用充分利用雲的特性煥發全新面貌,這是每個雲原生應用架構領域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書分為兩篇,從技術演進講起,讓你充分瞭解系統資源、應用架構和軟體工程的發展歷程,從而擁有技術角度的全域視野;然後介紹雲原生應用的最佳實踐,手把手教你設計一個雲原生應用。   本書適合雲原生應用開發人員、架構師、雲計算從業者閱讀,部分章節對產品團隊、運維人員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賀阮 攻讀博士期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雲計算安全。畢業之後一直深耕於雲計算領域,工作內容涉及虛擬化內核、容器、調度、安全、微服務、應用架構、軟體設計開發等,工作崗

位覆蓋科研、開發、產品架構、售前解決方案、售中售後支持等。曾先後任OpenStack基金會董事、ISO/IEC JTC1/SC38和ISO/IEC JTC1/SC27標樣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雲計算安全性群組副報告人,以及多個雲計算學術會議、期刊編輯等職位,從各個維度見證了雲計算行業的發展。   史冰迪 2015年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年進入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政務資訊化相關工作。先後任軟體系統研發工程師、需求經理、軟體專案經理和集成專案大項目經理等多個職位,參與過軟體系統開發生命週期全流程相關工作。2020年進入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從事政務資

訊化專案管理工作,從另一個方向繼續在政務資訊化方向發力,不斷努力將電子政務、數位政府等工作與各類新技術結合。 技術演進篇 第1部分 系統資源 2 第1章 作業系統 3 1.1 作業系統簡介 3 1.1.1 主要功能 4 1.1.2 系統結構 5 1.2 CPU指令集原理 6 1.2.1 特權指令集和非特權指令集 6 1.2.2 保護模式及內核態、用戶態 7 1.2.3 指令工作流程 8 1.3 內核 9 1.3.1 組成模組化 9 1.3.2 單內核 9 1.3.3 微內核 10 1.3.4 外內核 11 第2章 虛擬化 13 2.1 虛擬化概述 13 2.1.1 直接使用物理設備 13 2

.1.2 虛擬化原理 14 2.2 虛擬化指令集 16 2.2.1 敏感指令集 17 2.2.2 虛擬化指令集的工作模式 17 2.3 虛擬化類型 20 2.3.1 全虛擬化 20 2.3.2 類虛擬化 21 2.3.3 硬體輔助虛擬化 22 2.4 虛擬化架構 24 2.4.1 裸金屬架構 24 2.4.2 宿主模式架構 25 2.5 常見的虛擬化產品 25 2.5.1 VMware 25 2.5.2 Xen 26 2.5.3 KVM 26 2.5.4 QEMU 27 2.5.5 NEMU 28 2.5.6 Firecracker 28 2.5.7 VirtualBox 28 2.5.8 L

ibvirt 29 2.5.9 Vagrant 30 第3章 雲計算 32 3.1 雲計算概述 32 3.1.1 虛擬化的不足 32 3.1.2 雲計算的特點 33 3.2 IaaS 34 3.2.1 雲的部署模式 34 3.2.2 IaaS的主要功能 36 3.2.3 IaaS架構 36 3.2.4 雲平臺組織架構 37 3.2.5 OpenStack 39 3.2.6 雲平臺部署架構 41 3.3 PaaS 42 3.3.1 簡介 43 3.3.2 核心功能 45 3.3.3 微軟Azure 47 3.3.4 PaaS的優缺點 48 3.4 SaaS 49 第4章 容器 53 4.1 容器

簡介 53 4.1.1 容器技術的優缺點 53 4.1.2 大事記 54 4.2 基本技術 55 4.2.1 namespace 56 4.2.2 cgroup 59 4.2.3 rootfs 60 4.3 Docker 61 4.3.1 容器運行時 61 4.3.2 鏡像 63 4.3.3 Docker總結 64 4.4 內核容器技術 64 4.4.1 Kata 64 4.4.2 Firecracker 65 4.4.3 gVisor 66 4.4.4 Unikernel 67 4.5 容器與虛擬機器 68 4.6 容器與PaaS 69 第5章 容器編排 70 5.1 容器編排簡介 70 5

.1.1 大事記 70 5.1.2 Swarm與Kubernetes之爭 71 5.1.3 容器編排工具的核心功能 73 5.2 Kubernetes 74 5.2.1 設計理念與特性 74 5.2.2 運行架構 76 5.2.4 API對象 80 5.3 容器編排與PaaS 90 5.4 Kubernetes企業級實戰:OpenShift 91 5.5 實現有狀態應用和無狀態應用 91 5.5.1 無狀態應用與有狀態應用 92 5.5.2 從無狀態應用到Severless 92 5.5.3 Kubernetes對有狀態應用的管理 92 5.5.4 容器編排的最終目標 93 第2部分 應用架構

95 第6章 應用架構概述 96 6.1 架構與框架的區別 97 6.2 狹義的和廣義的應用架構 97 6.2.1 狹義的應用架構 97 6.2.2 廣義的應用架構 98 6.3 應用架構的定義 98 6.4 應用架構的目標 99 第7章 主流架構 101 7.1 “4+1”架構視圖 101 7.1.1 邏輯視圖 102 7.1.2 開發視圖 102 7.1.3 進程視圖 102 7.1.4 物理視圖 103 7.1.5 場景視圖 103 7.2 ArchiMate 104 7.2.1 ArchiMate概述 104 7.2.2 業務層 106 7.2.3 應用層 106 7.2.4 技術層

107 7.3 TOGAF框架 109 第8章 架構詳解 114 8.1 業務架構 114 8.1.1 業務場景 114 8.1.2 業務用例 115 8.1.3 業務實體 115 8.1.4 業務流程 116 8.2 應用架構 116 8.2.1 功能架構 117 8.2.2 數據架構 121 8.2.3 實現架構 124 8.3 基礎架構 131 8.3.1 物理架構 131 8.3.2 運行架構 131 第9章 典型的應用架構模式 133 9.1 單體架構 133 9.1.1 單體架構的特點 133 9.1.2 功能架構 134 9.1.3 單體應用的資料優化 136 9.1.4 單體

架構的優缺點 142 9.2 基於組件的架構 143 9.2.1 特性 144 9.2.2 微內核架構 145 9.2.3 兩種基於元件的應用開發、運行框架 145 9.2.4 組件設計原則 146 9.3 分散式與SOA 148 9.3.1 分散式 148 9.3.2 SOA 150 第10章 微服務架構 160 10.1 微服務架構簡介 160 10.1.1 微服務與應用 161 10.1.2 微服務架構與SOA 162 10.1.3 微服務架構與容器編排 162 10.1.4 微服務架構與組織架構 163 10.2 採用微服務架構的優勢與難點 163 10.3 微服務架構詳解 165 1

0.3.1 功能架構 165 10.3.2 實現架構 166 10.3.3 部署單元 167 10.4 設計原則 167 10.4.1 服務註冊中心 167 10.4.2 API閘道 168 10.4.3 跨服務通信 169 10.4.4 API設計 170 10.4.5 資料一致性處理 172 第11章 微服務框架 181 11.1 微服務架構與微服務框架 181 11.2 核心功能 182 11.2.1 服務註冊發現 182 11.2.2 服務負載路由 183 11.2.3 統一配置 184 11.2.4 服務編排與彈性伸縮 184 11.2.5 流量管控 185 11.2.6 可觀察運維

186 11.3 框架分類 188 11.3.1 業務處理框架 188 11.3.2 SDK框架 189 11.3.3 服務網格 190 第3部分 軟體工程 195 第12章 應用設計 196 12.1 明確願景 196 12.1.1 目標物件 197 12.1.2 度量價值 197 12.1.3 詳細描述 198 12.1.4 上下文圖 198 12.2 明確組織架構 200 12.3 頂層業務建模 201 12.3.1 概述 201 12.3.2 業務領域 202 12.3.3 業務場景 205 12.4 應用需求分析 209 12.4.1 概述 209 12.4.2 識別角色 210

12.4.3 業務實體 210 12.4.4 業務流程 212 12.5 應用設計建模 214 12.5.1 概述 214 12.5.2 圈定微服務 215 12.5.3 應用架構設計 216 12.6 領域驅動建模 218 12.6.1 分散式應用建模的痛點 219 12.6.2 DDD概述 219 12.6.3 DDD的優勢 220 12.6.4 基本概念 221 12.6.5 實施步驟 229 12.6.6 DDD與應用設計 238 第13章 軟體發展 240 13.1 瀑布模型 240 13.2 敏捷開發模型 242 13.2.1 敏捷宣言 243 13.2.2 Scrum 244 1

3.2.3 極限程式設計方法 245 第14章 開發運維一體化:DevOps 248 14.1 精益思想 248 14.1.1 起源 248 14.1.2 精益生產 249 14.1.3 精益原則 250 14.1.4 精益軟體發展 251 14.1.5 價值探索 253 14.1.6 IT價值流 253 14.1.7 精益和敏捷 255 14.2 持續集成 255 14.2.1 原則 255 14.2.2 步驟 256 14.3 持續交付與持續部署 258 14.3.1 持續交付 258 14.3.2 持續部署 259 14.3.3 特性發佈 263 14.4 DevOps與CI/CD 26

9 14.4.1 定義 270 14.4.2 原則與推廣 271 14.4.3 三步工作法 272 14.5 測試 275 14.5.1 概述 275 14.5.2 功能性測試 277 14.5.3 非功能性測試 281 14.6 DevOps與敏捷開發、Kubernetes、微服務、應用架構模式的關係 283 第15章 SRE運維 286 15.1 SRE運維簡介 286 15.1.1 SLA 287 15.1.2 運維的發展階段 288 15.1.3 架構層次 288 15.2 監控 289 15.2.1 監控概述 289 15.2.2 多層監控 291 15.2.3 告警 292 15.

3 日誌 293 15.3.1 日誌系統架構 293 15.3.2 日誌的採集、匯總與展示 294 15.4 故障排查 295 15.4.1 具體步驟 295 15.4.2 監控檢查 296 15.5 作業運行 296 第16章 數位化運營 298 16.1 數位化運營概述 298 16.1.1 運營數據 298 16.1.2 角色分類 299 16.1.3 用戶畫像 299 16.2 資料處理 300 16.2.1 資料獲取 300 16.2.2 數據建模 301 16.2.3 資料分析 301 16.2.4 指標分析 302 16.3 回饋流程 303 16.4 驗證模式 304 16.4

.1 A/B測試 304 16.4.2 灰度發佈 305 16.5 平臺架構 306 16.5.1 運維資料平臺 306 16.5.2 智能化運維 306 最佳實踐篇 第4部分 架構、應用落地與中台構建 310 第17章 雲原生架構 311 17.1 雲原生的定義 311 17.1.1 12因數應用 311 17.1.2 雲原生架構的特徵 313 17.1.3 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 314 17.1.4 本書對雲原生的定義 315 17.2 關鍵技術 318 17.2.1 不可變基礎設施(容器) 318 17.2.2 聲明式編排(Kubernetes) 319 17.2.3 微服務架構(解

耦性) 320 17.2.4 動態賦能(服務網格) 320 17.2.5 適應度函數(引導性) 320 17.2.6 領域驅動建模(統一模型) 321 17.2.7 CI/CD/CO 321 17.3 雲原生應用的實現過程 322 第18章 應用落地最佳實踐 323 18.1 雲原生化條件 323 18.1.1 團隊能力建設 323 18.1.2 推薦引入雲原生化的場景 324 18.1.3 不推薦引入雲原生化的場景 326 18.2 演進式的流程 327 18.3 應用改造模式 328 18.3.1 雙胞胎模式 328 18.3.2 絞殺者模式 328 18.3.3 修繕者模式 329 18

.4 應用拆分原則 330 18.4.1 按業務能力拆分 330 18.4.2 按DDD子領域拆分 330 18.4.3 其他原則 332 18.5 API設計與治理 333 18.5.1 前後端分離 334 18.5.2 規範化API 334 18.5.3 並行或非同步調用 336 18.5.4 業務聚合 336 18.6 應用狀態分離 337 18.6.1 統一配置管理 338 18.6.2 將冷資料存儲在資料庫中 338 18.6.3 緩存熱數據 339 18.6.4 靜態資源物件存儲 340 18.7 應用容器化 340 18.8 非侵入式監控接入 345 18.9 流水線建設 347

18.10 架構 347 第19章 中台構建 350 19.1 中台簡介 350 19.1.1 中台的由來 351 19.1.2 中台與雲原生應用 351 19.1.3 中台架構 352 19.1.4 中台與微服務應用 353 19.2 中台核心功能 355 19.3 中台分類 355 19.3.1 技術中台 355 19.3.2 數據中台 356 19.3.3 業務中台 356 19.4 中台的優點 357 19.5 中台對組織架構的挑戰 357 19.5.1 高層的支持 357 19.5.2 參與人員的理念相同 358 19.5.3 中台價值的量化 358 19.5.4 PaaS/Saa

S與中台 358 19.6 中台落地過程 359

管理資訊系統流程測試模式建立─專案管理觀點

為了解決敏捷開發優點的問題,作者王偉全 這樣論述:

傳統的企業組織在管理上採用人工處理,但常見的人員作業缺點就是耗時及容易產生錯誤。隨著資訊時代的進步,企業組織逐漸採用資訊科技來增加組織績效及提升企業競爭力,客製化的管理資訊系統成為企業組織在管理上的重要工具。資訊系統開發完成後需要經過一系列嚴謹的測試,其中,功能測試是最基本的一環。但在執行管理資訊系統流程測試時,常見專案成員之間的溝通不順暢及管理資訊系統開發負責人不容易掌握開發進度等缺失。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1.對開發完成的管理資訊系統建立流程測試的標準作業程序,並以實例驗證其可行性,2.以專案管理觀點強化管理資訊系統專案人員彼此間之溝通與聯繫。經由文獻探討了解管理資訊系統的種類和設計,

及專案管理的理念與優點,故將專案管理觀點套用至管理資訊系統的流程測試上,得到的結論為1.專案的參與人員可以明確了解自己應負責的對象及彼此間的關聯,2.能使專案參與人員溝通時更加便利與順暢,3.避免訊息傳遞者在傳遞訊息時所造成的資訊不完整及雙方資訊不對等的情形,4.專案經理可以即時了解專案執行中所發生的問題,以及問題修正進度,5.專案經理能隨時掌握管理資訊系統開發進度,不需透過中間的訊息傳遞者彙報後才能得知目前開發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