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國小110版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中港國小羅玉慧 - 學習吧也說明:中港國小 羅玉慧 ... (109學年)翰林版─國小自然【六下】 - 複製. 中港國小羅玉慧 ... (110學年)康軒版_國小自然【四上/第三冊】版本課程- 複製. 中港國小羅玉慧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張淑芳所指導 黃郁文的 臺中市國民小學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資源編製之研究 (2010),提出中港國小110版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領域、本土教育、教學資源、教材編製。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陳麗華所指導 林佳瑜的 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教科書、社會教科書、教科書設計、學生中心取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港國小110版本的解答。

最後網站東區裕文國民小學辦理「使用行動載具進行閱讀策略教學之應用 ...則補充:東區裕文國小辦理106 年度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聘請新北市中港國小林加振老師,分享行動學習推動成果,歡迎有興趣的老師踴躍參加。 一、研習代號: 205915 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港國小110版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中市國民小學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資源編製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港國小110版本的問題,作者黃郁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背景基於現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中,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之學習範疇為「家鄉」主題,而教科書以全臺灣為編輯內容,並無針對各地編製合用之教學資源,而產生教科書內容不合用以及地域性的教學資源缺乏等問題。因此本研究旨在編製一適用於臺中市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之教學資源,基於此,本研究的目的有四:一、瞭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及能力指標;二、分析國小三、四年級社會領域各版本教科書之主題大綱與內容細目;三、編製臺中市國民小學四年級社會領域之教學資源;四、檢討與修正臺中市國民小學四年級社會領域之教學資源。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焦點座談、訪談、問卷調查

等方法,著手進行臺中市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資源之編製,並得到以下結論:一、教學資源編製的基本方向來自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二、教學資源編製可參考教科書主題大綱與內容細目。三、教學資源編製之過程曠時費力且難以周全。四、教學資源編製之成果可以學習手冊及教學簡報方式呈現。五、教學資源編製之成果受到試教班級師生的肯定。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教育單位與人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港國小110版本的問題,作者林佳瑜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的設計,研究目前高年級市佔率較高的三個版本,藉由訪談及內容分析法,以質性分析及數量分析的方式,針對其社會教科書課本及習作內容進行分析。主要探討的重點有三:其一,探討國小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的特點與困境;其二,分析國小各版本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的呈現情形;其三,探討國小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的案例。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結論:一、國小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特點與困境(一) 國小社會教科書學生中心取向特點分為符合學習程度、接近生活經驗、引發學習興趣、引導自主學習、多元學習媒材、連結學習情境六點。(二) 落

實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理念的困境分為四點:教科書僅是素材,學生中心取向尚需老師轉化;教科書編輯時間不足及議價太低;教科書編輯為市場導向,以教師、家長的意見為考量;編寫者偏向學科知識取向。二、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學生中心取向設計呈現情形(一) 各版本教科書中符合學生中心取向設計比例的情形為翰林版最高,康軒版其次,南一版最低,但均未達一半的程度,可知其整體表現比例皆不高,且並無明顯差異。(二) 南一版中符合學生中心取向設計比例的情形為五上最高,五下最低;康軒版及翰林版中符合學生中心取向設計比例的情形均為六上最高,五下最低。各版本均為五下的臺灣歷史教材最不符合學生中心取向設計。(三)

各版本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在「學習內容設計」面向之教學活動上比例均為最高,「學習目標」面向比例最低。(四) 各版本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特點最高均為「符合學習程度」,最低均為「連結學習情境」。三、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設計的案例各版本中皆有符合及未符合學生中心取向的設計,符合的案例多是在「學習內容設計-教學活動」與「評量回饋」面向,未符合的案例多在「學習目標」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