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note教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endnote教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伯托‧艾可寫的 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 和楊雲川等(編)的 信息元素養與信息檢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東華大學圖書館入口網 線上學習也說明:CONCERT引進資料庫數位學習影音課程2017/9/20; Endnote書目管理軟體線上教學(中文)2017/9/20; Endnote training (English)2017/9/20; Datastream-EIKON全球經濟與金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陳慧珊所指導 曾羽薇的 當代箏樂之跨界演繹── 以《夜魔》、《三貓娛箏》為例 (2021),提出endnote教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當代箏樂、樂器改革、跨界展演、樊慰慈、黃好吟、多聲絃制箏、《夜魔》、《三貓娛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人力資源發展系 吳淑敏所指導 董羿嫃的 職場成功女性之心路歷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職場成功女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endnote教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浩然新鮮報» 輕輕鬆鬆搞定參考文獻(EndNote)則補充:功能 功能 影音教學 安裝 安裝 http://bit.ly/19MgUti 收集書目 SDOL匯入 http://bit.ly/12ABhQv 收集書目 IEEE匯入 http://bit.ly/12UyBOV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ndnote教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

為了解決endnote教學的問題,作者安伯托‧艾可 這樣論述:

研究生的最佳陪伴之書 從現在開始克服論文焦慮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寫論文是自娛,還有,論文跟殺豬一樣,可以物盡其用,半點都不浪費。   一九七七年,廣為世人所熟知的義大利符號學家、小說家—安伯多.艾可(Umberto Eco)為他的學生寫下《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Come si fa una tesi di laurea-- Le materie umanistiche)這本畢業論文指導手冊。不僅出於一介知識份子對學制與社會的反省,更是出於對學生的關懷,他期望以此幫助學生順利畢業。   當時義大利正面臨高等教育改制討論,遇到的社會問題是,以

往只有知識菁英階級能就讀的大學,變成普羅大眾都可以入學。入學門檻變寬,愈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看似理所當然是件好事,但往往有許多學生為其出身所困,其實沒有將大把時間與金錢投注在學業上的餘裕。艾可就是為這些人而寫。他認為這些人不僅該完成論文以求畢業,且為了不再走學術的話,更該把握這難得寫論文的計畫,把將論述體系化的能力訓練起來。   這本指導手冊在一九八五年曾再版重出,艾可對再版的原因這樣說,有時閱讀會刺激人的靈感,儘管靈感來自於人們自己,不見得是內容本身。他盼望這文本繼續扮演啟發讀者的角色,因為他自己寫博士論文時,也有一本視之為靈感來源那樣的書。   艾可確實是有遠見的學者,他當年所談的問

題並未過時。目前台灣的大學幾乎人人在念,碩士學位也已相當普遍,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進研究所寫論文。除了擁有資本栽培的學生之外,大多數的普通學生仍得趕快畢業,工作賺錢,甚至償還學貸。問題是,許多研究所並不期待學生趕緊寫完論文畢業,尤以重視博學傳統的人文學門最為嚴重。艾可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論文焦慮,為了鼓勵學生盡快寫出一本符合「畢業門檻」論文而存在。對現代讀者而言,它仍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生陪伴之書。   本書有如下實用情境的建言:   一個半工半讀學生是否該盡快完成論文?   該如何避免被指導教授剝削?   學位論文該花的時間最短半年,最長三年,為什麼?   該如何選題,才能確保論文對未來的

自己或學界有用?   附帶一提,艾可在這本書中不會告訴你論文寫什麼,那是你自己的事。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a.論文是什麼;b.如何選擇論文題目、分配時間;c.如何搜尋參考書目;d.如何運用你找到的資料;e.如何呈現研究成果。 名人推薦   導讀: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推薦: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周素卿(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吳鄭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蔡慶樺(外交官、作家)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1932-2016)   義大利權威符號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並身兼小說家。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一九八○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後,各界轟動好評,八年後再出第二本小說《傅科擺》,同樣廣受注目,銷售量亦十分驚人,後有《昨日之島》、《波多里諾》、《布拉格墓園》、《試刊號》等小說,創作能量豐沛。他的雜文集包括《艾可談文學》、《美的歷史》、《別想擺脫書》、《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自白》、《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等,往往可見其學思。更有多部學術論文與專著,以及專門寫給學生的論文指導《如何撰寫畢業論文》。 譯者簡介

倪安宇   資深義大利文學譯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譯有《玫瑰的名字》、《傅科擺》、《試刊號》、《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在美洲虎太陽下》等諸多譯作。   導讀  進入艾可的書房,一窺大師論文寫作的內裡 畢恆達 譯者說明 一九七七年初版作者引言 一九八五年再版作者序   第一章  論文是什麼,有何用處 1.1為什麼必須寫論文,論文是什麼 1.2誰會對這本書有興趣 1.3論文在畢業後如何派上用場 1.4四個準則 第二章  選擇論文題目 2.

1專題型論文或綜述型論文? 2.2歷史路線,還是理論路線? 2.3選擇老議題或新議題? 2.4寫論文需要多少時間? 2.5需要懂外語嗎? 2.6「學術性」論文或政治性論文? 2.6.1何謂學術性? 2.6.2歷史—理論路線或「熱門」實務經驗路線? 2.6.3如何將時事議題轉化為學術議題? 2.7如何避免被論文指導教授剝削? 第三章    搜尋研究資料 3.1研究資料是否容易取得 3.1.1何謂學術工作的研究資料 3.1.2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 3.2參考書目研究 3.2.1如何使用圖書館 3.2.2如何處理書目:書目卡片 3.2.3書目格式 3.2.4亞歷桑德里亞圖書館:一個實驗 3.2.5真

的需要看書?看書的順序為何? 第四章  工作計畫和索引卡片 4.1假設性目次 4.2索引卡片和筆記 4.2.1各種索引卡片及其功能 4.2.2製作第一手資料卡片 4.2.3閱讀卡片 4.2.4學術的謙卑 第五章  撰寫論文 5.1對誰說話 5.2怎麼說話 5.3引述 5.3.1何時及如何引述:十個準則 5.3.2引用文字、釋義和抄襲 5.4頁尾註腳 5.4.1註有何用處? 5.4.2引述—註釋模式 5.4.3作者—出版年份模式 5.5提醒、陷阱、習慣 5.6學術驕傲 第六章  完稿 6.1排版注意事項 6.1.1頁緣及空格 6.1.2標點符號 6.1.3幾個提醒 6.2論文最後面的參考書

目 6.3附錄 6.4目次 第七章    結語   導讀 進入艾可的書房,一窺大師論文寫作的內裡   安伯托・艾可是何許人也!《傅柯擺》、《玫瑰的名字》等等這些博大精深的小說,台灣的讀者就算沒有讀過,大概也會心嚮往之。在義大利印刷精美的《美的歷史》、《無盡的名單》也讓大家知道,他不只是小說家,更是美學理論家。當然,他的本業是人文科學院的大學教授。一九七七年他寫了《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也就不足為奇。令人訝異地倒是,像他這樣世界知名學者寫的教科書,竟然要等到二○一五年才有英文翻譯本。(中國則是在二○○三年就出版中譯本,但是翻譯品質令人詬病。)台灣猜想是跟隨英文版的腳

步,在已經有了十幾本他的中譯書籍之後,出版了中譯本。這本遲了四十年的書,台灣的讀者該怎麼閱讀?   先來談一下,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義大利大學的師生比過低,老師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大學生,然而隨著教育普及,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學位論文這個畢業門檻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存在諸多困難。這本書就是為這些大學生而寫,除了針對撰寫論文提供建言之外,也期待讀者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培養終生都可受用的解決問題與批判思考的能力。   艾可是文學評論家、符號學家、美學家,因此這本書是寫給人文科學的指引,書中所舉的實例,幾乎都是(義大利)文學、歷史等主題,台灣的讀者會覺得陌生而遙遠。這本書出版於一九七七年(我正在讀大學)那

個還沒有PC(個人電腦)的年代。他使用卡片來整理書目與筆記,我看了心有戚戚焉,但年輕一輩的讀者恐怕會覺得跟錄音帶、VHS錄影帶一樣地難以理解。不過看穿實例與技術的表層,進入論文寫作的內裡,這本大師之作仍有許多可觀之處。   人類學擅長參與觀察、社會學常使用調查與訪談、心理學有測驗與實驗,本書所處理的人文科學則是以書(文本)作為分析對象。不過艾可此書的目的並不在於解釋如何做研究,而是教導論文寫作。當然,論文的結構與形式,人文藝術仍與社會科學有所不同,但是怎麼提出好的發問、蒐集資料、寫作格式等,其背後的基本精神與要求,大都是相通的。這讓我聯想到,電影分析的書籍指出影評撰寫就像樹形(TREE)結構

,論點(Thesis)需要使用理由(Reasons)來支持,理由則需要證據(Evidences)與實例(Examples)來支持。《研究的藝術》這本書說,學術研究就是要提出宣稱(Claim),然後用理由來支持宣稱,用證據來支持理由。《報導的技藝》則提出一個漸進式讀者參與法則,包括勾引讀者(前言)、你的故事到底在說什麼(宣稱)、給我看你的邏輯與證據、讓讀者難忘的結局這四個階段。電影、學術研究、文學似乎可以是一家人。   開宗明義,艾可建議學生選擇論文題目要顧及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要有興趣、可以取得資料、有足夠知識來分析資料、可以在預期的畢業期限內完成。要認清論文不是教科書,也不是單純資料的剪貼組

合。結論是,論文題目宜小而美而深,不要大而無當。   怎麼搜尋資料呢?艾可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假想自己是一位各種資源都匱乏的大學生,住在偏鄉小鎮,對研究主題的概念還模糊,指導教授也沒給什麼明確建議,如果有九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找到哪些對論文有實質幫助的資訊呢?他從主題分類搜尋開始、查閱百科全書與大辭典,然後快速瀏覽,以書找書,建立了大約有一百本的相關書目。實驗之後,艾可展示了可能是本書最為精彩的內容。他不藏私地與讀者分享他自己的閱讀卡片,除了書目基本資料之外,還包括重要引文,以及自己對這本書籍的看法與評價。這裡要切記,引文一定要標示出現的頁碼,摘錄不能和大意搞混,讀者個人的意見也不能和書籍作者的

論點混為一談。這些真實的閱讀卡片,顯示了艾可不只是摘錄,而是大膽給予評價,還對作者質疑發問。例如,在克羅齊的卡片他寫道:「對此論述的反駁可以作為切入點。最後那幾句話是關鍵。」葛倫茲的卡片寫:「不懂他為何如此缺乏歷史感,他太相信長青哲學了!」舍尼的卡片則寫:「只有西班牙哲學家貢狄薩利奴斯說:嘗試=想像力=幻想〔亂七八糟!得好好整理一遍〕」。讓我們彷彿進入艾可的書房,偷窺他桌上的筆記。   艾可花了一些篇幅討論書目格式,然而他使用義大利文,我們是中文;他研究的是文學歷史,臺灣的讀者可能來自各個不同的學術領域。他舉出的格式細節,我們無法直接援用。所幸撰寫書目有些共通的道理,例如最好追溯到原典、要區

分不同版本、要註明出版社等必要資訊;至於作者的名字要使用字首還是全名,則依不同學科而異。我們使用中文撰寫論文,我則建議使用作者名字的原文,不要翻譯成中文。例如正文引用與參考書目,直接寫Eco, Umberto,而不是艾可。   他也指出,私人信件與個人通訊內容都可以引述,如果不是很重要,可以放入註解,如果至關緊要,就得寫入書目。美國心理學會的寫作指引(APA)也有personal communication這種引用格式,其前提是找不到更為嚴謹的學術資料來源,以及為了給對方credit,不想將他人的想法竊為己有。   最後,艾可指出撰寫論文要知道說話的對象是誰,文中出現的專有名詞要有明確的定

義;敢把論文交出,就表示自己已經有充足的準備,因此要使用具有自信的語氣;儘量少用驚嘆號,以免文字貶值;絕對要避免因為忘了加引號而導致抄襲;寫論文絕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練習,往覆修改多次是必然的過程。   總結而言,這本書出版於四十年前,書中提及的打字、建立卡片等手工業,早就為功能強上不知多少倍的軟體(如Endnote等)所取代。書中使用文學藝術歷史的主題來舉例,讀者如果不是這個專業,可以將焦點放在這些實例背後的基本精神與規則。至於引用、書目等撰寫格式,還是要依照讀者所屬的學科或者投稿期刊的要求,自行轉譯了。學位論文雖然是畢業要求的門檻,但是論文若寫得好,終生受用不盡。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研究所 畢恆達教授 前言   一、以前大學屬於菁英教育制度,只有大學畢業生的子女才能讀大學。除了少數例外,能夠進大學念書的都是可以完全支配自己時間的人。讀大學本應不疾不徐,留一點時間讀書,留一點時間從事屬於中世紀游方僧的「健康」休閒,或參與具代表性的組織活動。   所謂上課其實是精彩的研討會,有興趣進一步深入的學生課後可以找教授及助教繼續開討論會,討論會最多十至十五人。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美國大學的課堂學生人數不超過十至二十人(他們負擔高額學費,只要想跟老師討論時,就有權利「使用」老師)。在牛津大學這樣的學校中,則有稱為「導師」(tutor)的教授,負責帶領人數極少的小組做論文

研究(一年甚至只收一至二名學生),能夠掌握學生每天的進度。   如果今天義大利也是如此,就不需要寫這本書了,儘管書中某些建議,對符合上述「理想」條件的學生也可能有所幫助。   義大利大學是「大眾大學」。學生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來自各種類別的中學,很可能在哲學系或文史科系註冊報到的學生畢業自技術型高中,之前從未學過希臘文,說不定連拉丁文也沒學過。雖然拉丁文對多數學習活動而言並無助益,但是若想讀哲學或文學,仍然十分關鍵。   有些課堂學生多達上千名,教授頂多只能認識三十名出席率較高的學生,在助理(領獎助學金的學生、工讀生或實務課程助理)協助下,能督促大概百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當中有許多學生經濟

條件優渥,出身良好家庭,與主流文化圈有所接觸,可以參加戶外教學及藝術或戲劇相關活動,可以出國增廣見聞。然而還有其他學生。有的學生必須半工半讀,每天困坐在僅有一萬人口的小鎮戶政事務所上班,小鎮只有文具行,沒有書店。有的學生對大學感到失望,投身政治,進行另外一種自學。但是最終他們仍然必須遵守繳交畢業論文的規定。有的學生家境清寒,選課前必須先計算教科書的成本,告訴自己「這科考試要花一萬兩千里拉」,然後在互補的兩門課程中選擇成本較低的那門課。有的學生偶爾來上課,在人滿為患的教室裡找不到空位,下課後想找老師問問題但是有三十個人排在他前面,而他必須去趕火車,因為住在外地的他無力負擔旅館住宿費用。有的學生從

來沒有人告訴過他如何在圖書館找書,在哪一間圖書館找書,往往不知道在他們所在的城市就有可能借到需要的書,甚或不知道如何辦理借書證。   本書主要是為這些學生提供建議。自然也適用於準備升大學、想知道論文究竟是怎麼回事的高中生。   本書對大家提出的建言有二:   ・就算以前或現在因階級不平等而覺得處境艱難,也可以寫出恰如其分的論文。   ・可以利用寫論文的機會(儘管大學讓你感到失望或挫折)找回學習的正面積極意義。寫論文不只是做概念統整,也是以批判角度看待經驗,培養釐清問題的能力(對未來有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借用某些溝通技巧一一說明。   二、因此本書並不打算解釋「如何做研究」,也無意

對學習的價值做理論化的批判性討論,只著重於如何將一份符合規定的實體論文帶到考試委員會面前,有一定的頁數,而且主題跟畢業科系的領域有關,不會讓指導教授痛心疾首、瞠目結舌。   本書不會告訴你論文寫什麼,那是你自己的事。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a.論文是什麼;b.如何選擇論文題目、分配時間;c.如何搜尋參考書目;d.如何運用你找到的資料;e.如何呈現研究成果。致命傷是最明確的最後一點,看似不重要,卻是唯一有清楚規範的。   三、本書針對的是人文科系的畢業論文。因為我的經驗主要涉及文史科系及哲學系,所以大多案例都與這兩學門研究的議題有關。不過我在本書提出的準則也適用於政治、教育和法律學科的一般性論文

。如果論文是運用歷史研究法或一般性理論做研究,無關乎實驗及實務操作,那麼這本書建議的模式也適用於建築、經濟、貿易和某些理科科系。不過請勿過度依賴。   四、這本書付梓之時,正在討論大學改制,談及將大學學位分成二至三個等級。   要思考的是這個改革會不會徹底改變畢業論文的概念。   如果未來有不同級別的學位,如果未來採用大多數國外現行的學制,那麼就會遇到類似第一章描述的情況(第一章第一節)。也就是說未來論文會分成大學畢業論文(第一級畢業論文)和博士研究論文(第二級畢業論文)。   這本書的建議適用於上述兩者,如果有所區別,會特別說明。   我認為即便未來推動大學改制成功,下文談的內容仍

然適用,特別是在現行制度到可能的改革結果之間這段漫長的過渡期。   五、文學評論家伽薩雷.瑟葛雷(Cesare Segre)看過我的手稿後給了我一些建議。其中諸多建議讓我獲益良多,但有些地方我保留了原本的看法。我對他衷心感謝,這本書若有任何缺失,責任在我。   六、再次提醒。這本書接下來凡提及學生或老師,都同時包括男學生、女學生、男老師和女老師。所有「他」亦泛指他與她。無關性別歧視。  

當代箏樂之跨界演繹── 以《夜魔》、《三貓娛箏》為例

為了解決endnote教學的問題,作者曾羽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臺灣箏樂之跨界演繹為主,探討臺灣當代古箏音樂的發展趨勢,從傳統樂器出發,透過樂器之改革、變遷與展演方式,從跨界觀點分析當代箏樂之創作與詮釋面向。箏樂在臺灣的發展受到人文思想、表演方式、藝術團體等諸多因素之影響而有所創新和突破,尤其是樂器的改革,讓創作者與展演者有更大的空間發揮其創意,因而促進箏樂的多元面向發展潛能,其中,樊慰慈的《夜魔》與黃好吟的《三貓娛箏》即為代表作品。本研究便以此兩部作品為例,首先透過箏樂及跨界的相關文獻爬梳,分別從創作者及展演者的角度,以文獻探討、個案研究及訪談方式將當代箏樂的發展及跨界相關論述進行全面性的綜覽;此外,再依據此二作品之創作理念、創作手法及展演方式

來更近一步地窺探,當代箏樂的跨界演繹。研究發現透過改良後的當代古箏,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有更寬廣的創作與詮釋空間。然而,國內與箏樂相關的跨界研究並不充裕,有鑑於此,希望本研究能提供學術界參考。

信息元素養與信息檢索

為了解決endnote教學的問題,作者楊雲川等(編) 這樣論述:

本書貼近網絡信息時代,注意吸取信息檢索技術的進展,采用編者部分教學改革成果,將信息素養教育與信息檢索相融合,以”實用、好用、夠用」為原則,系統介紹了信息素養與信息檢索、計算機信息檢索概述、中外科技信息資源檢索、專利及網絡信息資源檢索、科技信息綜合分析與利用、學術道德和學位論文撰寫等。楊雲川,男,教授,博士。生於1961年2月,現任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分別在1982年和1986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並獲工學學士和工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力學所從事計算固體力學研究,2004年作為

國家公派高級訪問學者在德國沖擊動力學研究所(馬赫所)從事復合材料沖擊動力學性能研究。 第1章 信息元素養與信息檢索概述 11.1 信息概述 1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21.1.2 信息的基本屬性 41.1.3 信息的類型 51.2 信息檢索 81.2.1 信息檢索的內容 81.2.2 信息檢索的基本原理 91.2.3 信息檢索的方法和手段 91.2.4 檢索語言與檢索效果評價 101.3 信息素養 131.3.1 信息素養的基本概念 141.3.2 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 151.3.3 信息素養教育的意義及發展趨勢 181.4 元素養 201.4.1 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

201.4.2 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 211.4.3 從信息素養到元素養 221.4.4 元素養目標領域 23第2章 計算機信息檢索 252.1 計算機信息檢索概述 252.1.1 計算機信息檢索發展歷史 252.1.2 計算機信息檢索系統構成 292.1.3 計算機信息檢索數據庫類型 302.2 計算機信息檢索基本原理與技術 312.2.1 計算機信息檢索基本原理 312.2.2 計算機信息檢索基本技術 322.3 計算機信息檢索基本步驟與服務方式 352.3.1 計算機信息檢索策略 352.3.2 計算機信息檢索基本步驟 352.3.3 計算機信息檢索服務方式 37第3章 中文網絡信息資源

檢索 393.1 超星發現系統 393.1.1 超星發現系統概述 393.1.2 超星讀書 413.1.3 超星期刊 433.1.4 超星移動圖書館和超星APP 443.1.5 超星發現系統核心功能 453.2 讀秀學術搜索 483.2.1 讀秀學術搜索概述 483.2.2 讀秀學術搜索平台檢索 483.2.3 讀秀學術搜索技巧 503.3 CNKI中國知網 503.3.1 CNKI中國知網概述 513.3.2 CNKI中國知網檢索 533.3.3 CNKI中國知網個人數字圖書館 573.4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 593.4.1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概述 603.4.2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主

要數據庫簡介 603.4.3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檢索 613.5 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台 633.5.1 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台概述 633.5.2 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台之期刊文獻檢索 643.5.3 維普網 663.6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673.6.1 CALIS總體資源 683.6.2 CALIS統一檢索系統 683.6.3 CALIS聯合目錄公共檢索系統 703.6.4 CALIS其他服務 723.7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 733.7.1 NSTL總體資源 743.7.2 NSTL文獻檢索 743.7.3 NSTL個性化服務 76第4章 外文科技信息資源檢索 784.1

ScienceDirect數據庫 784.1.1 Elsevier概述 784.1.2 ScienceDirect數據庫特點 794.1.3 ScienceDirect數據庫檢索 794.1.4 ScienceDirect數據庫個性化服務 834.1.5 ScienceDirect免費資源 844.2 EBSCO網絡數據庫 844.2.1 EBSCO網絡數據庫概述 844.2.2 EBSCO網絡數據庫總體資源 854.2.3 EBSCO免費網絡數據庫 884.3 SpringerLink平台數據庫 924.3.1 SpringerLink平台概述 924.3.2 SpringerLink平台

全文數據庫檢索 924.3.3 SpringerLink平台個性化服務 944.4 Wiley Online Library網絡出版及服務平台 954.4.1 Wiley Online Library網絡出版及服務平台概述 954.4.2 Wiley online Library網絡出版及服務平台數據庫檢索 964.4.3 Wiley online Library網絡出版及服務平台個性化服務 974.5 ACS電子期刊平台 974.5.1 ACS電子期刊平台概述 984.5.2 ACS電子期刊平台數據庫檢索 984.5.3 ACS電子期刊平台個性化服務 101第5章 專利信息資源檢索 1025

.1 知識產權的起源和發展 1025.1.1 國外知識產權的起源和發展概述 1025.1.2 中國知識產權的起源和發展概述 1045.2 知識產權基本知識 1055.2.1 知識產權概述 1055.2.2 專利種類 1065.2.3 專利性質 1075.2.4 專利申請 1075.2.5 專利審查與審批 1105.2.6 專利的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 1115.3 國際專利分類法與聯合專利分類 1115.3.1 IPC分類表 1125.3.2 CPC分類表 1135.4 中國專利檢索網站 1145.4.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網站 1145.4.2 中國知識產權網 1175.4.

3 SIPO與CNIPR的比較 1225.5 國外專利檢索網站 1235.5.1 美國專利商標局 1235.5.2 歐洲專利局 1275.5.3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133第6章 網絡其他學術資源檢索工具——搜索引擎 1386.1 搜索引擎概述 1386.1.1 搜索引擎發展歷史 1386.1.2 搜索引擎類型 1406.1.3 搜索引擎未來發展趨勢 1426.2 常用網絡搜索引擎 1436.2.1 百度 1446.2.2 OAIster開放存取搜索引擎/全球聯合機構知識庫 1456.2.3 門戶網站搜索引擎 1466.2.4 常用中文搜索引擎比較 148第7章 科技信息綜合分析與利用 1507

.1 中文信息檢索平台比較 1507.2 國外檢索工具簡介 1537.2.1 工程索引數據庫 1537.2.2 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 1557.2.3 會議錄引文索引數據庫 1607.3 科技信息搜集與分析整理 1617.3.1 信息搜集的方法與途徑 1617.3.2 信息查詢的步驟 1627.3.3 獲取原始文獻信息的途徑 1627.3.4 信息整理方法 1637.4 科技查新 1647.4.1 科技查新的發展趨勢 1647.4.2 科技查新程序 1657.4.3 科技查新與一般文獻檢索的異同 1667.5 個人文獻管理軟件及其應用 1677.5.1 NoteExpress軟件 1677.5.

2 EndNote軟件 1697.5.3 Mendeley軟件 1717.6 基於Moodle平台的科技信息素養教育 1727.6.1 基於Moodle構建「信息素養與信息檢索自主學習平台」 1727.6.2 「平台」特點 1747.6.3 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測評分析 175第8章 學術道德和學位論文撰寫 1778.1 學術道德 1778.1.1 學術誠信 1778.1.2 文獻信息資源合理使用的法律依據和必要性 1798.1.3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1808.2 學位論文撰寫 1818.2.1 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 1818.2.2 學位論文的特點 1818.2.3 學位論文的一般要求 1

828.2.4 學位論文的開題 1828.2.5 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1838.2.6 學位論文的撰寫 1838.2.7 學位論文答辯 1848.2.8 學位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 184附錄A 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准 190附錄B 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 191附錄C SIPO數據資源目錄 194附錄D 計算機實踐教學指導 199附錄D2 計算機實踐教學指導二(外文信息資源) 203參考文獻 208 從1946年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算起,當代信息革命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這場改變世界的信息革命所帶來的信息化,經歷了從數字化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過程。從1984年教育部

印發(高教〔84〕004號)文件算起,「文獻檢索與利用」作為高校一門公共基礎選修課已經走過30多年的歷史,課程內容不斷更新,信息素養教育伴隨科學技術進步,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1994年中國成為國際上第77個正式、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算起,我國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十年走過的信息化路程,與很多發達國家基本同步地進入了一個網絡化的時代。網絡化時代的高等學校信息素養教育在各國普遍受到高度重視,2000年1月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通過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准》;2003年9月,聯合國信息素養專家會議發表了《布拉格宣言》,宣稱:信息素養是人們有效參與信息社會的一個

先決條件,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人權;2008年4月中國高校圖工委頒發了《高校大學生信息素質指標體系》(討論稿);2016年1月ACRL核准通過《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將信息素養教育定位為元素養教育。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化時代的一項重要標志是信息急劇增長,知識深度挖掘。「We are drowning in information, but starving for knowledge.」(John Naishett);茫茫信息之海洋,浩浩知識之渴望。了解信息資源狀態,正確識別所需信息,高效獲取、分析和充分利用信息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本書旨在適應高等學校「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建設和復

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力求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科技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本書吸取了國內外圖書館學的有關研究成果及科技信息檢索技術的最新進展,如信息元素養等,兼顧省屬高等學校數據庫資源的實際情況,采用了編者本科信息檢索課的部分教學改革成果。本書編者均為多年從事信息檢索課程教學、科研和專業課教學、圖書館情報工作的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際教學工作經驗。本書以「實用、好用、夠用」為原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避免晦澀,具有如下特色:第一,從內容取舍角度出發,在全面覆蓋信息素養能力標准的基礎上,突出了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中文信息檢索平台、專利信息平台的比較,強化了學術道德教育,介紹了學術不端文獻檢索

系統等部分內容;第二,從新技術應用角度出發,更新了文獻管理工具和個性化服務等相關內容;第三,通過應用基於Moodle開發的「信息素養與信息檢索」自主學習平台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使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進行科技信息素養教育更易實施,通過博客使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交流更為方便,滿足了學生課后乃至畢業后的科技信息檢索學習需求。本書以信息元素養教育為主線,以信息檢索為切入點,加強元認識能力培養,力求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素養,提高信息獲取、分析和運用能力,提高知識創新意識。全書共8章,分別為信息元素養與信息檢索、計算機信息檢索、中文網絡信息資源檢索、外文科技信息資源檢索、專利信息資源檢索、網絡其他學術資源檢索工

具——搜索引擎、科技信息綜合分析與利用、學術道德和學位論文撰寫。其中前言、6.2節、第7、8章和附錄A由楊雲川編寫,第3章、附錄D由楊晶和楊雲川編寫,第4章由楊晶和和王清晨編寫,目錄、第1、2章、附錄B、附錄C和參考文獻由王清晨編寫,第5章、6.1節由孫蔚編寫。本書由楊雲川、楊晶起草大綱並統稿。本書可作為高校各專業科技信息檢索課的教材用書,也可作為具有科技信息檢索需求的科技工作者的參考用書。本書是在上一版《科技信息素養基礎教程》基礎上編寫的,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大量文獻、資料和網頁,引用了部分論點,限於篇幅,僅列出主要參考文獻,在此向所有相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學識水平有限及信息檢索資

源和技術更新速度很快,書中難免存在疏忽和不足之處,望同行和讀者給予指正,以便在下一次修訂時加以補充和完善。編者2017年11月2日

職場成功女性之心路歷程研究

為了解決endnote教學的問題,作者董羿嫃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職場成功的女性往往是周遭矚目的焦點,也是每個職場女性躍躍欲試的目標,然而在追求職場成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障礙,因而引發本研究欲探討職場成功女性之心路歷程。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追求職場成功之動機與定義,所面臨之困境與解決策略或心理調適方法,影響成功關鍵因素,以及女性職場成功與人生意義和價值之關係。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半結構方式訪談7位在不同職場領域之成功女性。本研究發現女性追求職場成功之動機為自我實現、經濟因素及追求靈性,又職場成功定義為宏觀的符合社會的律動與價值觀,而微觀的則為工作生活的滿意度與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其次,所面臨困境為個人素質能力、工作環境及核心

團隊合作信任關係。再則,困境之解決策略是維持正向積極心態、提升素質能力及具備同理心與理性溝通技巧。另外,影響職場成功之關鍵因素是培養樂觀進取態度、保持自我學習精神、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及具備時間管理能力,而職場成功對人生價值和意義之關係是注入生命正能量與提升生命價值。最後,本研究建議職場成功女性必須樹立自我專業形象、善用自我優勢及積極持續學習新知,以增進職場成功與達成人生願景。關鍵字:職場女性、職場成功女性、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