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au用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tableau用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永田ゆかり寫的 資料視覺化設計:設計人最想學的視覺化魔法,將枯燥數據變成好看好懂的圖表 和張志龍的 Tableau Desktop可視化高級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ableau 2023.2 新功能也說明:探索Tableau 2023.2 中的最新功能,包含整合式工具提示、全新的Data Cloud 連接器,以及Tableau Prep 中的多資料列計算等多種新功能!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旗標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陳泓易所指導 劉倩伶的 從傳統工藝到綠工藝:論台灣藍染的當代保存與復興 (2019),提出tableau用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傳統工藝、天然藍染、手工技藝、無形文化資產、綠工藝、社會區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褚志鵬所指導 許天瑜的 視覺呈現分析花蓮酒後駕車交通事故 (2016),提出因為有 酒後駕車、Tableau、互動式視覺化儀表盤、ArcGIS、Tableau Public的重點而找出了 tableau用途的解答。

最後網站这个时代正在奖励学Data Science的人則補充:我们知道Data Science,但不知道Python、ANACONDA、Tableau、pandas、SQL的用途;. 我们知道Data Scientists,但不知道Data Analyst、Data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ableau用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資料視覺化設計:設計人最想學的視覺化魔法,將枯燥數據變成好看好懂的圖表

為了解決tableau用途的問題,作者永田ゆかり 這樣論述:

  ★★★★日本亞馬遜四星推薦!培養社群時代必備的「資訊設計力!」     ★不只設計師需要學,社群小編、業務行銷、人事行政,甚至是大數據工程師,任何需要處理數據的上班族,都該看看這本書!     ★作者為知名企業御用的資料分析顧問,她將帶你發現問題、做出讓客戶滿意的資料視覺化設計     「每次做圖表只會套用長條圖,因為其他的我都不太熟……」   「這種資料……到底要用哪種圖表比較好?」   「為什麼我辛苦設計的資料都被客戶嫌棄?」     每次做圖表、做分析報告都讓你覺得很煩嗎?有了這本書,你一定會豁然開朗!     作者永田ゆかり是日本知名的 Tableau 圖表大師,曾連續三年榮獲

Tableau ZEN MASTER(Tableau 大師)的殊榮。她特別擅長資料分析與資料視覺化,曾任日本許多知名企業的顧問,也經常主持資料視覺化分析的教育訓練及研討會,學員人數超過 1800 人。     永田小姐長年在第一線為客戶解決問題,並透過研討會傾聽學員的心聲,她將這些實務經驗都融入這本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讀者說明資料視覺化的方法與技巧。     舉例來說,當客戶給你一份調查結果,面對密密麻麻的數據,要如何製作成吸引人閱讀的資料?   作者會引導你去思考各種面向,例如:   這份資料要提供給會議室裡的大老闆,還是在車上趕時間快速瀏覽的業務員?   這份資料適合印出來還是用手機

看?    該如何針對不同對象找出表達重點、將資訊去蕪存菁?   該使用那一種圖表才能幫助理解(而不是無腦地套用預設圖表)?   該使用多種顏色還是單色?一定要使用顏色嗎?   這些面向都能幫助你調整設計,讓成果更符合閱聽者的需求。     在資訊快速變化的現代,若能擁有資料視覺化的能力,能幫助你快速解讀資料背後的重要訊息,比別人快一步提出問題的對策,在職場上取得先機。無論你是資料分析的初學者或老手,都能透過本書獲得許多來自業界的寶貴建議。     除此之外,本書範例大部分都是精美的 Tableau 線上儀表板 (可透過網址或 QR code 在線上瀏覽),若您正好是 Tableau 這套工具

的愛用者,本書也能讓你觀摩許多專業範例,參考專家們如何將 Tableau 活用到職場與業界中。    本書特色     ★請自我檢視:你也有以下這些煩惱嗎?那就趕快拿起這本書找答案吧!   →每次拿到一堆數據,都不知道要從何看起?   →不知道該如何做出一份有說服力且吸睛的圖表?   →就算看到別人做好的圖表,也無法分辨好壞?     市面上有很多給專業工程師看的資料分析書籍,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莫測高深、難以入門。   這本「資料視覺化設計」偏重在設計概念分析,以淺白的文字,讓一般大眾和設計人都能輕鬆閱讀。      ■ 設計人 / 社群編輯 / 上班族最需要學的資料視覺化技巧   → 如

果你是視覺設計人員,經常會需要展示數據 (製作產品性能圖表、問卷調查結果圖表等),本書能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表現方式   → 如果你是經常要做簡報的上班族,本書會教你從複雜數據中整理出有用的資訊   → 如果你是常常需要做圖的社群小編,本書會教你把枯燥的統計資料設計成簡單易懂的圖解     ■ 深入淺出幫讀者建立資訊設計觀念,教你看到數據要怎麼想,以及設計時應該怎麼做   →了解人們的觀察方式、思考模式、UI 操作習慣等,找出符合目的之設計變化手法   →學習「如何將資料轉為視覺」,包括適合的版面、字體、用色、圖示元素安排   →參考業界實例,學習符合職場需求的數據設計表現手法     ■第四章

為業界實例解析,幫助讀者理解資料視覺化的活用方式    範例 01 全球市値排行榜:長條圖的奧秘   範例 02 數位行銷:付費媒體效益表   範例 03 保險公司:業務績效儀表板   範例 04 人事行政:人力分析儀表板   範例 05 會計與帳務稽核:班佛分析圖表   範例 06 監控企業費用:費用分析儀表板   範例 07 使用行動裝置檢視累計營收與年增率(YTD/YoY)      ★ 中文版特別附錄   本書中文版特別請來台灣的 Tableau 專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助理教授胡詠翔博士,他不僅負責審訂全書內容,也特別為本書讀者設計了一個在地化的 Tableau 儀表板範例「台灣確診

分佈儀表板」。對 Tableau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本書的附錄實際演練看看。

從傳統工藝到綠工藝:論台灣藍染的當代保存與復興

為了解決tableau用途的問題,作者劉倩伶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助益下,資訊的便捷使人們生活方式產生很大的改變,然而,隨著工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及社會認同情感的衰退,卻也讓人們回過頭來追求與他人的連結及對自然環境更友善的生產方式。在現今充斥著機械製造用品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想像,直至19世紀末化學合成染料問世前,天然染料一直是紡織品使用的唯一色素來源。作為一種重新進入當代社會領域的傳統工藝,天然藍靛染色以其新的角色和功能而漸漸受到重視。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筆者參訪了苗栗三義卓也小屋,園區內種滿染科植物的農田與有機永續的管理方式讓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見這種與自然生態和平共處的模式,我們開始思考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

關係,而更想知道傳統工藝是藉著何種原因得以在當代社會發展:是因為它倡導以自然材質和手工技藝的生產方式能夠和環境達到某種平衡關係嗎?此外,在進行工藝生產時,我們得以與他人合作,現代工業社會中人們所缺乏的互動關係是否正是傳統工藝得以體現的價值呢?  十九世紀末,作為台灣外銷出口優勢的產業之一,藍草曾是當時重要的經濟作物;而消失了超過一甲子,在追求環境保護意識及文化身分認同的潮流之下,藍染夾帶著它的歷史及文化價值重新回到社會環境中。抱持著為傳統工藝盡一份心力的初衷,筆者期望透過文化資產概念與社會學觀點來詮釋工藝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與重要性,進而去思考它在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並找出台灣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優

勢及文化軟實力。  為解開最初問題意識的疑惑,筆者著手進行田野調查,期望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從個人藝術家、天染工坊工匠及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研究人員的觀點,來對藍染工藝在當代保存與實際應用推廣的發展現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訪談結果中,訪談者大多數觀點在我們看來與我們最初的想法相符:首先,作為與他人互動的連結、使生活更加便利的驅動力及映照出內心狀態的一面鏡子而言,工藝在多年來的發展中不斷完善它的功能。再者,我們也一致認為台灣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文化獨特性在於工藝作品中的創造力以及藍靛染料的品質。然而,在工業發展中,傳統工藝的功能性已逐漸被機械複製所取代,以至於面對價格低廉且製程便利的化學染料時,天然

藍染很難在現今社會中普及並成為生活必需品,這的確與筆者一開始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即便這個現況與工藝的實用精神背道而馳,卻很好地解釋了藍靛染色除了功能性外的文化及生態價值,是值得被當代社會所加以重視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無形文化資產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傳統工藝的功能之一是將過去和當代社會連結,以便人們可以透過手工技藝更加了解自我思維、社區特色和自然環境,這與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和實際應用方面有很多共同點。此外,筆者也找出台灣文化部在文化資產定義中的三個價值:歷史、藝術和科學

價值,這些特徵代表著技藝在當代社會中的實際應用必然建立在這些基礎價值上才能發展。藍染無論是在過去經濟角色的歷史價值、手工技藝表現的藝術價值、或是染色技術為符合現代生活應用而不斷改良的科學價值上,都相當具有代表性。儘管在當代社會的實際應用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難,但它無疑地是具有普世價值的無形文化資產。  除了文化資產概念,筆者更希望透過社會學理論來檢視藍染工藝在台灣社會文本中實際上是藉由何種原因得以成功復興,並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首先,班雅明的「靈光」概念賦予了傳統工藝獨特性,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性是藝術品得以與機械複製品做出區別的關鍵;而班雅明更在他的「回憶」概念中肯定了工匠的地位,及其手工生產與

傳承的過程就是一種心、眼、手的協調,完美地詮釋了傳統工藝背後帶有的獨特性、情感與精神。然而,面對化學染料的競爭,我們不能否認藍染的確在現實中失去了它的市場,但是它又具備不能被完全取代的價值。即便班雅明賦予了工藝重要性,筆者仍發現傳統工藝在台灣社會所面臨的現況並不完全符合其概念,因為社會背景改變了-事實上我們正處於後工業化時代,大量一致的物件使我們疲乏且希望回到對自然和手工生產的追求上。因此,筆者希望透過布迪厄的理論來豐富我們的論文理論基礎,並了解當代社會中的文化是藉由何種方式有效實踐並找到發展空間。在布迪厄「區分」理論中,他使用資本的概念來解釋不同的社會階級所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品味及消

費模式,乃是根據他們在社會領域中所擁有的經濟及文化資本來決定,同樣地,文化實踐跟社會條件也是息息相關。因此,透過布迪厄的理論,我們更好理解藍染工藝要進入當代社會必須符合特定社會群體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甚至是要創造需求。    上述的兩種理論相輔相成且缺一不可,班雅明的概念賦予了傳統手工藝有別於機械複製的獨特性;而布迪厄的理論則提供了我們對於當代社會中文化的象徵意涵與實踐策略的一個思考空間。正是藍染工藝中的文化象徵使它成功地從過往的經濟價值轉變為文化價值,而得以重新回到當今市場,這也是剩餘價值的概念。只有在存在某種剩餘價值形式的情況下,傳統工藝在當代社會中才有發展的空間,因為它的功能價值已經被取

代。根據三組訪談者的觀點及案例的分析結果,在現今重視文化象徵性、態度的追求及生態價值的潮流中,筆者推斷出三個藍染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現代性及藝術價值、生態環保性和科學價值、以及文化商品化。而其中的現代性及文化商品化(設計)恰巧也與日本及英國現代工藝的發展趨勢產生了交集,使我們更肯定了台灣藍染工藝在當代保存與復興的價值及重要性。  然而,在訪談及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筆者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實際推廣方面的問題與困境。首先是關於功能性的問題,上述結論中提到,藍染在進入當代社會後的功能性已經不如其文化象徵與生態價值來的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實用性是工藝的基本特性,如果工藝品不再被使用且其文化象徵與美感完全凌

駕於用途之上,那它還能被稱為工藝嗎?是否會漸漸地無法分辨手工藝品及文化商品?再者,產量不足使它很難成為一種產業。相較於合成染料的低廉價格及便利的生產過程,藍染產品尚未在生活中普及,這意味著工藝的實用價值無法被彰顯,筆者質疑是否工藝產品能被廣泛使用而不與功能性做連結?此外,產量不足的另個原因是缺乏前端投入原料種植的人,由於後端的技術和設計較容易在台灣產業環境中受到重視,且農業普遍被認為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因此種植藍草的人很少。然而,台灣在科技方面擁有競爭優勢,假設政府將前端種植定位為具備高度發展潛力的產業來輔導,是否可以吸引年輕人來投入生產?  最後則是關於政府資源分配的困境。鑒於人人都有獲得

資源的同等權利,公家機關會平均分配資源補助,以避免獨厚某些工匠或藝術家,但是文化民主化的結果讓資源遍地分散,國家的文化競爭力卻沒有隨之提升。筆者想知道政府是否擁有足夠的判斷機制以較合理地分配資源給更具競爭力的產業?事實上,確實存在某些具有發展潛力的文化資產,它只要獲得更多資源就會有更好的發展,進而發揮影響力而提升台灣文化軟實力。反之,資源均分的結果會導致文化競爭力下降,因為產業只需依賴政府的資金就能存活,而無需面對市場的競爭使其文化內涵提升,倘若無法與大眾接觸進行交流,他的創作與我們的社會之間有什麼連結?他如何透過作品展現其影響力和對當代社會的貢獻?然而,根據文化民主化的精神,政府並沒有做錯,

這對於每個國家的文化資源分配來說確實是個兩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筆者上述所提出的問題,一方面期望後續研究豐富此研究領域,一方面也展現了台灣藍染工藝發展已具備一定的成熟度及多樣化可能性。對文化資產的集體認同感是所有關心台灣社會人們的重要動機,借助工藝,我們更好地了解過去的文化、歷史和環境以找到文化認同及歸屬感;手工生產的過程也是一個能夠靜下心來與自己、他人、物件材質甚或是自然環境對話的時刻。作為一個重新進入當代社會的文化資產,藍染工藝以其文化、美學與生態價值得到關注,而它在保存與復興的概念也從技術及物件上的單純維護,轉變為在現代性、環保及科學價值、文化象徵之間的跨領域實踐。近年來,在生態永續

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傳統藍染工藝以其綠工藝的價值體現了人與土地可以共生的哲學。  在研究尾聲,有幸拜訪《臺灣工藝》主編朱珮儀及傳統藍染工藝復原先驅馬芬妹,並參訪了花蓮青陽蝴蝶農場所倡導的生態平衡林下經濟,實是為此研究的結論開創一個更宏觀的視野與空間。台灣工藝發展貴在不同領域專家合作,讓多元知識介入,方能塑造出多樣性的文化與價值觀,因此藍染不僅是一項工藝,更能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另一種有意識的選擇,在天然永續的議題面向發展。如此,也許不需汲汲營營尋找台灣特色,我們原本所擁有多樣的自然與文化,就值得驕傲與保存,跨領域的交流碰撞,更能向世界展現台灣的豐富底蘊。   最後,由於時間限制,未能實際投入藍

染產業實習,筆者深感遺憾。鑒於工藝在台灣學術研究中相較於藝術領域而言,似乎處於相對邊緣的角色,筆者衷心期望本研究不僅能以社會學角度對傳統工藝的價值作詮釋,更希望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研究投入於此。因此,我們的研究方向仍然是開放的:蒐集調查台灣民眾選擇天然藍染的原因,以了解此工藝如何在商業模式與文化意蘊之間找到平衡,這個方向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期盼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研究豐富台灣的工藝領域。

Tableau Desktop可視化高級應用

為了解決tableau用途的問題,作者張志龍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Tableau Desktop的應用,全書內容共有5章。第1章介紹了Tableau平臺的價值與功能和它所能完成的企業資料重任;第2章是介紹了一些複雜圖形,配合詳細的資料結構和實現步驟,説明使用者擴展日常分析時所使用的圖表池;第3章是對Tableau Desktop功能點的深入應用集合,配合具體實例和應用場景講解;第4章主要針對資料視覺化的設計和實現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附帶案例展示;第5章幫助用戶發散思維,解鎖Tableau Desktop的多種用途。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瞭解Tableau在視覺化探索分析以及設計佈局方面的應用,適合那些已經使用過Tableau平臺一兩年的用戶

,如相關的企業使用者、資料分析師和資料愛好者。此外,考慮到還有很多剛開始接觸Tableau的讀者,本書的所有內容都盡可能通俗易懂,確保新手也能夠理解Tableau的相應功能點,並能掌握每個複雜應用的具體實現方式。 張志龍,資料分析師,專注於資料分析理論和工具、視覺化美學設計、資料交互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擅長利用Tableau在人眼所能接受的視覺範圍內呈現美感、互動和賦有真正價值的資料。

視覺呈現分析花蓮酒後駕車交通事故

為了解決tableau用途的問題,作者許天瑜 這樣論述:

「酒後駕車」是一種易失控、膽大惡性連續闖紅燈或狂飆行為而肇事造成路人傷亡,惡劣行徑所造成的結果卻由無辜的民眾來承擔,這絕對不符社會公平正義原則,除了警察機關應本於職責嚴正執法外,更需藉由社會大眾的力量共同防制,以避免部分不守法或漠視法律存在的駕駛人一再發生酒後駕車傷及無辜,甚至毀了原有幸福美滿的家庭。近年來雖然交通部與內政部警政署大力推動防制酒後駕車之宣導及執法,並提出法案提高罰則,但酒後駕車肇事案件仍時有所聞。所以有必要針對酒後駕車肇事之因素進行分析。 資訊視覺化用途已逐漸推廣到各行各業,主要目的是跳脫傳統統計方式的框架,以提供數據成為視覺化表格,了解資料特性。本研究以酒後駕車肇事資

料的互動資料視覺探索,目的提供政府相關機關再訂定酒後駕車肇事防制策略或其他施政參考。研究利用資料分析軟體Tableau、ArcGIS分別作為可視覺化分析工具及地理資訊系統,樣本數以花蓮縣酒後駕車肇事之資料來源作為分析,研究期間為102至104年間,資料內容包括發生天時、駕駛人和道路等因素。分成兩大面向進行探討,分別為(一)用Tableau工具來製作統計圖表、符號地圖、互動式可視化儀盤表和視覺化短片(二)用ArcGIS工具來製作地理系統、熱點分析和計算密度。 研究結果:(一)取代政府冗長表格,整合多視圖並且發布為互動式可視化儀盤表作為Tableau Public互動式網頁頁面(二)以時間軸

搭配統計圖,更能快速了解(三)從符號地圖比對前後街道圖及道路因素,來研判交通事故發生是否具有關聯性。(四) 針對全時段及車流量大(上班時段、下班時段)作整體分析(五)藉由分析熱點、密集度讓分析更加澈底。本研究價值為以視覺化概念呈現酒後駕車肇事面向取代傳統以表格分析,並可創造交通事故防制及易酒後駕車路段改善之新思維,俾利未來提升交通安全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