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用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mlcc用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曲遠方(主編)寫的 功能陶瓷及應用(第二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0/05/20 【日本專家】高信賴性MLCC薄小型多層化及材料 ...也說明:此次特別邀請到專長於磁性材料、誘電體材料的日本業界專家來台分享授課,課程中將廣泛探討關於MLCC相關資訊,內容除了該電氣性質與用途外,還包含製造方式、材料技術、信頼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電工程系 劉東官所指導 吳丞偉的 積層陶瓷電容介電層厚度標準差最佳化之研究-以Y公司為例 (2021),提出mlcc用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積層陶瓷電容、特性要因圖、反應曲面法。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 黃榮華、連育民所指導 陳瓊玉的 供應商績效之關鍵因素萃取與評估模型建構-以電感產業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供應商績效、績效評估、電感、工業4.0、網路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mlcc用途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文看懂热到爆的MLCC(附厂商扩产计划)則補充:电容的主要功能在于旁路,去藕,滤波和储能;电阻则被用于分压、分流、滤波和阻抗匹配;电感的主要用途为滤波、稳定电流和抗电磁干扰,这些均是电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lcc用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功能陶瓷及應用(第二版)

為了解決mlcc用途的問題,作者曲遠方(主編) 這樣論述:

全書系統地闡述了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質和工藝原理,着重介紹了功能陶瓷材料的代表性材料結構陶瓷、電容器介質陶瓷、壓電陶瓷、敏感陶瓷、磁性陶瓷、生物陶瓷、超導陶瓷、陶瓷基復合功能材料、超硬陶瓷材料的組成、微觀結構、生產工藝條件與材料性能的關系。對國內外功能陶瓷材料的現狀和發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應用進行了相應介紹。 第1章 緒論11 1功能陶瓷工業概況11 2功能陶瓷的分類及應用11 3功能陶瓷的發展3參考文獻3第2章 功能陶瓷的基本性能42 1電學性能42 1 1電導率42 1 2介電常數72 1 3介質損耗92 1 4絕緣強度102 2力學性能112 2 1彈性模量122

2 2機械強度122 2 3斷裂韌性132 3熱學性能142 3 1比熱容142 3 2膨脹系數152 3 3熱導率162 3 4熱穩定性、抗熱沖擊性162 4光學性能222 5磁學性能232 6耦合性能23參考文獻24第3章 功能陶瓷的生產工藝253 1原料及其加工工藝253 2配料計算313 3備料工藝333 3 1原料的煅燒333 3 2熔塊合成343 3 3粉料的制備343 3 4除鐵、壓濾、困料和練泥383 3 5干燥、加黏合劑和造粒393 4成型403 4 1擠制成型403 4 2干壓成型413 4 3熱壓鑄成型423 4 4軋膜成型443 4 5流延成型443 4 6印刷成型4

63 4 7等靜壓成型463 4 8注漿成型473 4 9車坯成型473 5排黏合劑473 5 1熱壓鑄坯體的排黏合劑工藝473 5 2流延、軋膜和擠片的排黏合劑工藝483 6燒成483 6 1常壓燒結503 6 2熱壓燒結523 6 3連續熱壓533 6 4高溫等靜壓533 7陶瓷材料的熱加工533 8陶瓷材料的冷加工553 9陶瓷材料的表面金屬化563 9 1銀電極漿料的制備573 9 2被銀工藝603 9 3燒滲銀工藝603 9 4中高溫電極的形成603 9 5鉬錳漿613 9 6化學鍍鎳623 9 7真空蒸鍍63參考文獻63第4章 結構陶瓷644 1滑石瓷644 1 1滑石瓷的組成64

4 1 2滑石瓷的工藝要點664 1 3滑石瓷的性能694 2氧化鋁陶瓷714 2 1Al2O3陶瓷的類型和性能714 2 2高鋁瓷的組成和性能734 2 3着色氧化鋁陶瓷804 2 4氧化鋁陶瓷的燒結844 3高熱導率陶瓷874 3 1高熱導率陶瓷材料的結構特點874 3 2BeO陶瓷894 3 3BN陶瓷904 3 4AlN陶瓷93參考文獻95第5章 電容器介質陶瓷975 1鐵電介質陶瓷975 1 1BaTiO3晶體的結構和性質985 1 2BaTiO3基陶瓷的組成、結構和性質1035 1 3鐵電陶瓷電容器的應用1225 1 4BaTiO3基介質瓷的配方1235 1 5鐵電電容器陶瓷的生產

工藝1295 1 6鐵電陶瓷電容器的包封1395 2半導體電介質陶瓷1415 2 1BaTiO3陶瓷的半導化1425 2 2半導體陶瓷電容器1515 3反鐵電介質陶瓷1635 3 1反鐵電介質陶瓷的特性和用途1635 3 2反鐵電體的微觀結構1655 3 3反鐵電陶瓷的組成、性質和生產工藝1665 4高頻介質陶瓷1715 4 1高頻電容器陶瓷的性能、特點和分類1715 4 2金紅石陶瓷1735 4 3鈦酸鈣陶瓷和鈣鈦硅陶瓷1775 4 4鈦酸鎂陶瓷和鎂鑭鈦陶瓷1815 4 5錫酸鹽陶瓷和鋯酸鹽陶瓷1855 4 6鈦鍶鉍陶瓷1865 5微波介質陶瓷1875 5 1介質諧振器1875 5 2微波介

質陶瓷材料1895 5 3介質諧振器的測量1995 5 4介質諧振器的應用2025 6多層結構介質陶瓷2045 6 1MLCC陶瓷介質瓷料的分類2055 6 2多層結構及MLCC制造工藝2065 6 3MLCC陶瓷介質瓷料的性能及表征2075 6 4MLCC用Ⅰ類介質瓷料2125 6 5MLCC用Ⅱ類介質瓷料2145 6 6BME抗還原MLCC介質瓷料2205 6 7多層結構電容器用玻璃釉介質2225 6 8MLCC介質瓷料發展趨勢223參考文獻224第6章 壓電陶瓷材料2256 1壓電陶瓷的壓電性2256 1 1壓電陶瓷的壓電效應2256 1 2壓電系數2266 2壓電陶瓷的壓電方程2316

2 1第一類壓電方程組2316 2 2第二類壓電方程組2316 2 3第三類壓電方程組2316 2 4第四類壓電方程組2326 3壓電陶瓷振子與振動模式2326 3 1壓電陶瓷振子2326 3 2壓電陶瓷的重要參數2326 3 3壓電振子的振動模式2336 4壓電陶瓷材料和工藝2356 4 1鈣鈦礦型壓電陶瓷材料2356 4 2PZT二元系壓電陶瓷2366 4 3三元系鈣鈦礦型壓電陶瓷2406 4 4主要三元系的特點介紹2406 4 5壓電陶瓷的重要應用2426 5無鉛壓電陶瓷2466 5 1BaTiO3 基無鉛壓電陶瓷2466 5 2(Bi1/2Na1/2)TiO3基壓電陶瓷2476 5

3鉍層狀結構壓電陶瓷材料2486 5 4鈮酸鉀鈉鋰[(K,Na,Li)NbO3]系無鉛壓電陶瓷2486 5 5無鉛壓電陶瓷制備方法248參考文獻249第7章 敏感陶瓷2507 1熱敏陶瓷2507 1 1熱敏電阻的基本參數2507 1 2熱敏電阻的主要特性2537 1 3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2617 1 4負溫度系數(NTC)熱敏電阻2847 2壓敏陶瓷2927 2 1壓敏半導體陶瓷的基本性能參數2927 2 2ZnO壓敏半導體陶瓷2967 2 3ZnO壓敏陶瓷的電導機理2997 2 4壓敏陶瓷材料、工藝與應用3037 3氣敏陶瓷3057 3 1氣敏元件的主要特性3057 3 2等溫吸附方程306

7 3 3SnO2系氣敏陶瓷元件 3077 3 4氧化鋅系和氧化鐵系氣敏陶瓷元件3127 3 5氣敏陶瓷元件的應用和發展3137 4濕敏陶瓷3157 4 1濕敏陶瓷的主要特性3157 4 2濕敏機理3187 4 3濕敏陶瓷材料及元件3207 4 4濕敏陶瓷元件的應用和進展3227 5光敏陶瓷3227 5 1光電導效應3237 5 2光敏電阻陶瓷的主要特性3237 5 3光敏陶瓷材料的研究與應用3257 5 4太陽能電池3277 5 5鐵電陶瓷的電光效應、研究與應用3297 6多功能敏感陶瓷3337 6 1MgCr2O4?TiO2濕氣敏和溫濕敏陶瓷材料3337 6 2BaTiO3?SrTiO3系

溫濕敏陶瓷材料3357 7能源用陶瓷材料3377 7 1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3377 7 2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3457 7 3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361參考文獻364第8章 磁性陶瓷材料3658 1鐵氧體磁性材料概況3658 1 1鐵氧體的磁性來源3658 1 2鐵氧體磁性材料的分類和用途3668 2鐵氧體的晶體結構和化學組成3698 2 1尖晶石型鐵氧體3698 2 2磁鉛石型鐵氧體3768 2 3石榴石型鐵氧體3808 3鐵氧體陶瓷材料的制備工藝3828 3 1概述3828 3 2鐵氧體多晶材料的制備工藝3848 3 3單晶鐵氧體材料的制備3948 3 4磁性薄膜的制備方法3958 4鐵氧體陶

瓷材料的新發展3968 4 1信息存儲鐵氧體材料3968 4 2鐵氧體吸波材料4018 4 3磁流體材料4028 4 4龐磁電阻材料403參考文獻404第9章 生物陶瓷及復合材料4059 1生物陶瓷的分類4059 2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4069 3惰性生物醫學陶瓷4079 3 1氧化鋁陶瓷4089 3 2氧化鋯陶瓷4099 3 3碳材料4099 4表面活性生物陶瓷4109 4 1生物活性玻璃和玻璃陶瓷4109 4 2磷酸鈣生物陶瓷4129 5多孔質生物陶瓷4169 6塗層和復合材料4179 6 1塗層材料4179 6 2復合材料4189 7骨組織對生物材料的界面響應4199 7 1惰性植入體

的界面4199 7 2多孔性材料界面4199 7 3生物活性植入體的界面420參考文獻421第10章 超導陶瓷42310 1超導電現象42310 2超導體的基本性質42410 2 1第一類和第二類超導體42410 2 2完全導電性與永久電流42510 2 3抗磁性電流42610 2 4邁斯納效應42610 2 5約瑟夫遜效應42710 3超導陶瓷的種類42710 4高溫超導陶瓷的制備42810 5提高超導陶瓷Tc及Jc的途徑43510 6高溫超導陶瓷的應用43810 7高溫超導陶瓷的研究進展440參考文獻441第11章 陶瓷基功能復合材料44211 1BaTiO3/金屬復合材料44211 1

1BaTiO3/金屬復合工藝44211 1 2金屬/BaTiO3復合材料的電性能44311 2BaTiO3/BaPbO3復合材料44611 3BaTiO3/聚合物復合材料447參考文獻448第12章 超硬陶瓷材料及應用45012 1超硬材料及其分類45012 1 1超硬材料的概念45012 1 2超硬材料的分類45112 1 3超硬材料發展應用45112 2金剛石材料及應用45212 2 1金剛石的結構45212 2 2金剛石的性質45412 2 3金剛石的制備方法45812 2 4金剛石的合成機理46012 2 5金剛石的應用46012 3立方氮化硼材料及應用46312 3 1立方氮化硼的結

構46312 3 2立方氮化硼的性質46512 3 3立方氮化硼的合成46612 3 4立方氮化硼的應用46912 4新型超硬材料研究發展47212 4 1新型超硬材料研究動向47212 4 2已開展研究的新型超硬材料472參考文獻474

積層陶瓷電容介電層厚度標準差最佳化之研究-以Y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mlcc用途的問題,作者吳丞偉 這樣論述:

塗佈的應用非常廣泛,從傳統的紡織工業及高科技產線,紡織工業中會利用塗佈的方式將水性的PU塗佈在衣服上讓衣料具有防水的功能,在高科技產業中,例如太陽能面板、鋰電池及本研究中所提到的積層陶瓷電容都是利用塗佈的方式來生產其內導電層或介電層,而不論是哪一種塗佈作業,塗佈物的均勻度(標準差)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項目之一。本研究以Y公司之積層陶瓷電容(MLCC)的薄膜製造站為研究範圍,利用X-ray 非接觸式測厚儀評斷陶瓷薄膜的厚度標準差是否被改善。並利用一般企業內常使用的特性要因圖及實驗計畫法中的反應曲面法分析最佳參數,首先利用特性要因圖透過眾人的腦力激盪後,找出有價及無價因子,並且使用反應曲面法設定黏

度及速度兩個有價因子的合理水準數值,再利用統計軟體Minitab執行聯立最佳化,找出最適當的生產參數。經過Minitab 計算後,當黏度為473.0715mpas搭配塗佈速度9.9143 m/min時,薄膜標準差可到達1.6226 mg,但實際工廠須有合理的數值顯示及範圍。所以利用聯立最佳化方式,將速度設定在10m/min之下並且將黏度調整在411.3~504.3 mpas時,在排除人員差異之下驗證三卷薄膜,三卷的標準差結果與軟體演算結果有些許誤差,但其標準差皆小於2mg與改善前只有51.8%的機率標準差小於2mg相比改善率為100%。並且將其薄膜投入生產後,利用盒鬚圖來確認電容值的變化也有得

到改善。

供應商績效之關鍵因素萃取與評估模型建構-以電感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mlcc用途的問題,作者陳瓊玉 這樣論述:

在全球化競爭及政經局勢瞬息變化下,好的管理會使企業付出最小的成本卻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因此,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對企業而言,扮演非常重要的關鍵,其中更包含供應商的慎選。因此建立供應商評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若因評選制度不完善而無法慎選供應商,可能造成企業無法有效提升競爭力及對產品造成負面的影響。過去電感產業建構的供應商績效評估,多以成本、品質為主要的績效評估指標,近年來社會探討的企業社會責任及環境保護等議題及2019年新型冠狀肺炎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突顯了供應鏈過於集中單一國家或地區可能產生的風險,未來也面臨將有所調整。本研究以當前發現之問題背景作

為研究方向,建立電感產業供應商績效評估模型。績效評估模型建立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匯整初步評估指標,第二階段經專家問卷調查修正評估指標,第三階運用ANP問卷確立評估指標權重及模型。萃取篩選後訂定「智能管理」、「顧客關係」、「組織成長」三大主要構面,並從三大構面延伸出九項策略主題、三十四項績效評估衡量指標。結果顯示電感供應商績效評估最重要的三大構面排名依序為:智能管理(49.58%)、顧客關係(31%)及組織成長(19.42%)。前五名衡量指標依序為:內部品質監控能力(13.47%)、品質問題持續改善能力(13.47%)、多產地供貨優勢(5.62%)、品管組織健全度(4.49%)、市場資訊共

享(3.97%)、完善的配銷網路(3.97%),影響最重的前二項指標來自於智能管理構面,由此可知良好的品質能力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優勢。為驗證供應商績效評估模型之有效性,遴選三家個案供應商進行實證,其結果與現行經營績效表現相符,證明建立之評估模型具理論與實務價值的結合,因此可作為評選電感供應商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