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詞辯論判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言詞辯論判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任賢寫的 刑事訴訟法(含偵查法學)-2022警察特考.一般警察.警佐班.警大二技.警察升官等(保成)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最高法院一 一年度學術研討會-第三審行言詞辯論與自為判決之 ...也說明:書籍介紹. 就現行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之法條分別就第三審法院行言詞辯論有所不同之規定,如何去適用與實際情況運用及第三審如何適用自為判決之探討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金孟華所指導 張蕙璿的 死緩制度於臺灣適用之可行性 (2021),提出言詞辯論判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死刑、死緩、教化可能性、精神鑑定。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周慶東所指導 張軒耀的 國民法官導入下對偵審程序因應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國民法官、國民參審、偵審程序、證人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言詞辯論判決的解答。

最後網站西拉雅族釋憲案憲法法庭召開言詞辯論庭 - 芋傳媒則補充:原民會認為,台南縣有關平地原住民登記作業要點牴觸原民會函文對原民法的解釋令,當然無效。萬淑娟等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萬淑娟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言詞辯論判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刑事訴訟法(含偵查法學)-2022警察特考.一般警察.警佐班.警大二技.警察升官等(保成)

為了解決言詞辯論判決的問題,作者洪任賢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有志考警察特考、警察大學的考生   使用功效   透過扎實考古題搭配法條,熟記考試重點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本書特色   ◆業界首創,以圖像引領學習,以大量體系圖為骨幹,為目前市面上最完整之體系圖書籍。   ◆蒐集100-110年警察特考(內外軌)、警察大學二技、警佐班、警察升官等、警正班等有關刑事訴訟法(偵查法學)考古題逐題詳解,為市面上最完整之警察考試解題書。   ◆地毯式標註10年內所有考古題關鍵考點,使讀者一望即知、快速複習考試重點,符合記憶學編排方式為法律出版界獨有。  

言詞辯論判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死緩制度於臺灣適用之可行性

為了解決言詞辯論判決的問題,作者張蕙璿 這樣論述:

兩岸自1949年分治後,各自於法治的發展上有獨特的表現,在死刑制度上,中國除立即執行死刑外,另設有死緩機制,對於「不須立即執行死刑」的罪犯,設定2年死緩的觀察期後再決定是否執行死刑之制度。死緩制度是中國獨創的一項刑罰制度,其設立的目的是在整體上限制和減少死刑的實際適用。然而在中國的執行上存在學理的衝突及司法上未有明確的執行標準,以致於制度的優點並未完全被發揮。臺灣在死刑量刑上有關「教化可能性」及「精神鑑定」存在與民眾法感情有一定的距離。本文嘗試介紹中國死緩制度的精神,同時考量犯罪受害者(家屬)的立場,評估有無可能修正中國現有之制度,作為臺灣現階段無法完全廢除死刑的情勢下之暫時性替代方案。

國民法官導入下對偵審程序因應之研究

為了解決言詞辯論判決的問題,作者張軒耀 這樣論述:

我國於2020年通過全文共113條之國民法官法,將於2023年正式施行,然而,新法通過只是改革的開始,後續的配套措施及人員訓練更加重要。因此,本文欲從國民法官法著手,先探討國民參審在我國之合憲性,整理我國人民參審制度的歷史沿革,再說明國民法官法不同階段重點;接續研究國民法官導入下對偵審程序之影響,探究檢察官在準備程序與審判程序所將面對的課題,準備程序包括證據開示之運作、爭點整理、證據整理及擬定具體可行的審理計畫,審判程序則包括案件輪廓之建構與證據調查之轉變等;最後參酌日本法制與實務經驗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對我國制度運作帶來借鏡與啟發。綜上,提出本文之結論,另建議在司法訓練中增加口語表達相關課程

,並於實務操作中納入「證人測試」相關規範,期許藉由審、檢、辯三方攜手協力,共創更符合人民期待之司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