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KatyHudson寫的 品格教育繪本:團隊合作/理解原諒 我們一起來幫忙 和大沐老師的 造舟裡的生命教育:七天打造一艘舟, 從主題式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靈魂修煉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九年一貫綜合活動教學資訊網也說明:學習 領域. 能力指標. 3-1-2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3-2-2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與人溝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東雨文化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鮑朱麗所指導 歐陽暐婷的 密室逃脫遊戲在法語課程之應用 (2021),提出學習到團隊合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密室逃脫、數位學習、第二外語學習、遊戲學習、任務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管理學院 葉怡矜所指導 王玉瑋的 獨木舟參與者遊憩專門化程度與風險認知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獨木舟、遊憩專門化、風險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學習到團隊合作的解答。

最後網站關懷、團隊合作能力的學習是指幫助學生養成應具有民主素養則補充:尊重素養的學習有幾項原則應當注意,首先應意識到人的獨特性與世界的多元性,其次則是認清尊重. 不是教學手段而是教育目標與學習成果的展現,因此身為教師亦應學習尊重並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學習到團隊合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品格教育繪本:團隊合作/理解原諒 我們一起來幫忙

為了解決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問題,作者KatyHudson 這樣論述:

  美國書商協會年度最佳童書獎 繪本大師──凱蒂˙哈德森   繼 暢銷繪本《太多胡蘿蔔了!》、《烏龜想要冬眠!》作品 後   又一兒童主題品格繪本   趣味闡述﹝團隊合作&獲勝並非真正的成功﹞意旨     【團隊合作/理解原諒】     呼咻!   松鼠全力衝刺,牠鑽進樹叢,在枝葉中來去自如。      但是……等等,今年備受矚目的黃金橡果搜索大賽,   改變了規則,竟變成一場「團體比賽」!      往年習慣一枝獨秀的松鼠,這次只好嘗試和朋友們組隊。   松鼠會如何面對第一次的團隊競賽呢?     ◎引導閱讀   

  故事裡的松鼠,牠的好勝心非常強!   過去八年來,牠僅憑一己之力,就能穩坐每年黃金橡果大賽的冠軍寶座。      但今年,規則改變了,主打「團隊精神」,大家必須通力合作才能贏!   松鼠一向是森林裡跑得最快的動物,要是和隊友一起行動,牠腦海中浮上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其他人絕對會拖慢牠的速度!     ‧在閱讀故事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   松鼠那令人心灰意冷的獨行俠態度,   是否會同時讓牠輸了大賽,又失去朋友呢?     松鼠能夠透過比賽,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涵義嗎?   還是會又讓個人勝負欲戰勝一切呢?     暢銷得

獎繪本作家凱蒂˙哈德森,在這本活力十足的繪本裡,闡述了「獲勝並非真正的成功」,友情、團隊合作與理解原諒,才是最重要,且值得被珍惜的東西!     和孩子一起仔細閱讀文字,觀察畫面裡闡述的小細節,就能體會到藏在故事裡的珍貴意涵喔。   *適讀年齡:3歲以上親子共讀

學習到團隊合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Joyce的IG(just_be_joyce) :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_be_joyce/?hl=zh-tw
FB: 邱怡澍Joyce914
110年全運會熱烈開打中 也來回味一下桌球全大運(其實我都叫他大專盃)
延續一下奧運的熱情
感謝成功大學的邀約讓我有這個機會與官方直播團隊合作
播報全運會公開組混和雙打的四強和金牌戰
這也是我第一次擔任體育主播!!!
會打球跟會講球是兩回事
更何況我的球技也真的完全算不上頂尖
所以擔任球評主播更是一大挑戰
感謝翊澤教練的凱瑞 也從中學習到很多
久違以另外一個身分踏入球場還是覺得超級興奮的!!!
我記得光是在球場外聽到加油聲和桌球彈到桌子上的聲音
我就真的覺得好懷念!!!
我喜歡看球賽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喜歡選手那股對於體育的熱忱和團隊向心力
讓我就算畢業好幾年 還是有空就想回來看球 幫清華大學加油
小迷妹也圓夢和小林同學林昀儒 怡靜 建安合照 :D
#全運會 #林昀儒 #桌球 #全大運 #大專盃 #成功大學 #體育主播 #tabletennis
-
相關合作請直接傳送email: [email protected]

密室逃脫遊戲在法語課程之應用

為了解決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問題,作者歐陽暐婷 這樣論述:

研究動機及背景說明筆者觀察大學外語學習課堂,普遍都為教師使用課本講課,或以音檔輔佐,或以簡 報方式呈現,因此臺灣的學習者在聽和說方面常常會遇到困難。一般來說,學生們 在課堂上較不敢表達自己,下課之後,也較少有時間和機會接觸法文,使得他們於 法語聽力及口語表現上略顯生疏,且傳統制式化的練習往往是乏味的,如此一來也 降低了不少學生的學習動機。近年來,許多教師為令課堂豐富有趣,會將遊戲元素 加入課堂,使得課堂更為豐富且有活力,不再一陳不變,學生都較敢於課堂上發言 或是以外語討論,對贏得遊戲的渴望激勵他們更願意溝通或是通過挑戰,這也是因 為遊戲給學習者帶來了即時的成就感,增加了他們的學習欲望。隨著大

學的學習設備升級,學生們上課時可利用網路以及多媒體工具,線上遊戲融 入課堂的嘗試亦越來越多。本篇論文主要研究的遊戲為密室逃脫,這款遊戲一開始 為線上的小遊戲,直到 2007 年,日本 SCRAP 公司將其實體化,風靡一時,便為 人熟知且蔚為風潮。爾後,有許多教師將這款遊戲的核心概念:解謎以及沉浸式體 驗,應用於各種科目的課堂中。除了實體的密室逃脫之外,亦有教師們致力於線上 版的密室逃脫遊戲設計,在臺灣,一群致力於開發和設計逃生遊戲的教師創建了 Holiyo ,取自台語諧音「讓你猜」,在此網站,教師可以輕鬆的設計線上密室逃脫 遊戲供課堂上使用。此外,國外的 S'cape 網站是一個提供線上密室逃

脫遊戲素材 及教學的網站,筆者亦是參考此網站並設計出實驗所需的遊戲。在此篇論文中,我們將針對「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應用於法語課堂進行研究,主要探討以下三個問題:一. 線上密室逃脫遊戲如何加強學生的聽力與口語能力?二. 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是否能提升學生的單字能力?三. 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是否適合法語教學課堂?第一章我們將著重於理論研究,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我們將介紹由 Mark Prensky 所提 出的線上遊戲學習理論(DGBL),他認為線上遊戲可以創造出無法在課堂中實際存 在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超越課本內容的事物,遊戲有規則、有目標、有即時 反饋更帶有互動性,種種元素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因此我們在此章節將探 討線上遊戲與學習的關係以及可能遇到的限制,即便現今大學普遍設有多媒體教 室或無線網路供使用,仍有部分學校不習慣在課堂上加入資訊元素,這可能會使得 學生無法接觸到新的教學方式,也難以實施線上遊戲教學法。第二個部分,我們將說明密室逃脫的起源,以及根據 « S'capade pédagogique avec les jeux d'évasion: apprendre grâce aux escape games: de la maternelle à la formationd'adultes » (Fenaert et al., 2019) 這本書所提出的五個密室逃脫遊戲特質

:脫逃、謎 團、團隊、快速、教育,來分析密室逃脫遊戲,並深究其能帶給學生什麼樣的幫助; 同樣地,此書指出密室逃脫遊戲的三個面向:沉浸式體驗、行動、合作。從這些角 度觀察這款遊戲,便會發現除了遊戲本身有趣好玩的特質之外,密室逃脫確實有能 改變為教育型態遊戲的潛質。除此之外,另外兩大特質:遊戲化 (Ludification) 和 心流體驗 (Flow) 也至關重要,遊戲化是讓學生不怕犯錯的關鍵,因為不像考試或 舉手發言令人害怕且需較謹慎,當學生認為這是遊戲時,較不容易緊張且為了贏得 遊戲會願意踴躍嘗試,也覺得犯錯是可以被容忍的,因此更能鼓勵學生開口說話; 心流體驗代表一個專注的狀態,學生在一開始被

遊戲吸引進入情境並破關時會進 入心流狀態,但當學生覺得困難或是無聊的時候,便會打破心流,因此遊戲的難易 度很重要,讓學生擁有參與感的同時,也要給予成就感;在提高難度的同時,也要 適度給予學生幫助,才能適時輔助他們隨時待在心流的專注狀態中。第二章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於法語學習課堂的理論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將研究實 踐教學法(L’approche actionnelle)以及任務教學法(Task based learning),並探討線上密室逃脫遊戲中的關卡與任務之間的關係,2001 年歐洲語言框架(CECRL)1引入了 實踐教學法的概念(CECRL, 2001),主要是讓學生以目標語言達成指

定的任務,而 密室逃脫遊戲中的關卡就如同一個個任務等著學生去挑戰並闖關。因此我們將學 習目標包裝成遊戲關卡,並透過學生互相討論和合作來完成任務,進而達到使用目 標語言於真實情境互動的重點。而在任務教學法中 (Willis, 2001, pp. 26-28) 將任務 分成了六種形式:清單、排序、比較、解決問題、分享個人經驗以及創意任務,其 中與密室逃脫遊戲最相關的莫過於解決問題以及創意任務,透過這兩種形式,學習 者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語言問題以及學習到團隊合作等語言能力以外的技能;創意 任務的特性也可以讓學習者擁有更靈活的思考能力,不僅僅是遵照課本上的指示 學習,更可以在遊戲中摸索出學習的趣味。第二

部分將說明如何設計符合教育目的之線上密室逃脫遊戲,以及應用於課堂上 的優點、限制和未來的趨勢發展。在課堂中加入遊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習變有趣, 課堂的主體仍然是語言教育,因此將遊戲改編並符合教育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根據« S'capade pédagogique avec les jeux d'évasion. »(Fenaert et al., 2019)的密室逃脫遊戲 設計架構,我們可以按照步驟,來構思適合目標學生的程度以及主題的密室逃脫。 首先我們必須先定義單元教學目標,再來便是要思考遊戲劇本的開頭以及結尾,有 了主要架構之後,就可以設計謎團。前置作業完成後,便著手創作遊戲,決定遊玩 時的

發展以及可行性,必要時可以加入提示以幫助學生度過較難的關卡,整個遊戲 都設計完畢之後,必須要從頭試玩以確保所有流程和關卡無誤。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提供一個虛擬的環境,讓老師可以創造出較難在現實中呈現的 場景,例如鬼屋、老舊飯店、懷舊火車等等,提供學生沉浸式主題的學習。另外, 因密室逃脫遊戲並不會給予很多限制及步驟,要靠學生自行摸索,不僅可以激發學 生的創造力,也可以使他們主動學習。透過遊戲的包裝,題目不再是如課本上生硬 的題目及制式的回答,學生可以發揮創意並集思廣益來破關。然而,此遊戲最大的 限制就是必須要有資訊設備才能進行,雖然現在是網路世代,但仍有學校未配有資訊設備,此外,儘管這款遊戲很流行,

懂得規則且自行設計遊戲的教師不多,導致 遊戲實施上的困難。不過,我們相信這些困難都是可以靠培訓還有推廣來克服,只 要掌握設計方法跟訣竅,設計出適合的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是不難的。第三章於第三章節,我們將闡述研究方法以及實驗的事前準備。此章節將詳細呈現線上密 室逃脫遊戲的設計,透過網站 Genial.ly 我們得以做出互動性的線上密室逃脫遊戲。 在台灣,我們於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一年級以及法文輔系二年級的課堂分別進 行三週的實驗:大一人數為 23 人,輔系為 20 人,一堂課為兩個小時,第一個小時 由老師講解課程,第二個小時則讓學生遊玩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線上密室逃脫遊戲, 並在遊戲的最後,加入了與遊戲

相關的口語表達活動,讓學生在上完課程、玩完遊 戲,更熟悉新學習的單元之後,可以運用所學更流暢且不畏懼地發表意見。於課後, 再請學生填寫問卷給予回饋。比利時的實驗流程,則是到了新魯汶語言中心,程度落在 A1-A2 的課堂,同樣實 施三次時長一個小時的實驗,人數為 10-15 人,與在台灣進行的方式不同,我們增 加了單字的前測與後測,學生在玩遊戲之前須先做一次單字測驗,玩完遊戲後再做 一次後測,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知道,透過這款遊戲,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趣,是否能在未教學之前讓學生透過遊戲熟悉陌生的單字。課後,我們同樣請學生 填寫問卷給予回饋。第四章第四章節為本實驗的結果呈現。在台灣,我們著重

於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是否能激發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否提升外語聽力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實驗結果是以課後問卷 形式呈現,問卷問題如下:1. 在這個課程之前,我已經玩過線上密室逃脫遊戲。2. 我喜歡在聽力與口語表達課程中加入線上密室逃脫遊戲的概念。3. 我認為線上密室逃脫遊戲非常容易/非常困難。4. 我認為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有助於提高聽力理解能力。5. 我認為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有助於學習口語表達。6. 我認為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有助於小組討論。7. 我認為線上密室逃脫遊戲增加了我的學習動力。8. 我認為一學期玩三次線上密室逃脫遊戲太多/太少了。9. 我希望在之後的聽力和口語課程中能加入線上密室逃脫遊戲。10.

透過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我更能掌握課程。11. 其他意見。上一章節提到在比利時,除了課後問卷之外,我們新增了單字能力的前後測,題型 為單字與圖片配對以及句子填空,在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之餘,我們也想知道學生 們是否也透過遊戲更輕鬆習得法語。最後我們綜合了台灣以及比利時學生的意見, 超過 85%的學生都表示希望在往後的法語課程中可以加入線上密室逃脫遊戲,並都給予了正面評價:「很喜歡,讓我有更多機會練習法文聽力與口說,能夠在最後使用口說表達的部 分也很棒,還能在遊戲裡面複習到課堂上的單字,非常有幫助。」 「非常新穎,而且越來越上手,對於學習也頗有幫助」 「超級好玩!而且會玩到忘記自己在學法文,希望之後

還有。」「很讚 剛開始覺得很難,但玩到後來慢慢能靠自己的力量破關很有成就感 好 玩又能學到東西」「跟同學在課堂上一起解謎能促進團隊合作」 「我覺得一次比一次好玩誒!而且設計的很用心!」然而,不是所有學生都有玩過線上密室逃脫遊戲,因此會覺得操作上較為困難需要 更多時間去熟悉和適應,另外,需要網路才能進行遊戲,因此在連線不順暢時亦會 有技術問題產生,再者並非所有大學校園都配有多媒體教室,在實施線上遊戲都會 略顯困難些:「我覺得很有趣,不過有些關卡的設置我們在玩的過程並不是很了解」 「我覺得設計關卡要再更明顯一點 甚至不知道答案填在哪 怎麼進去關卡」透過他們的反饋,筆者能清楚線上密室逃脫遊戲對學生帶

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如 何改進其於法語課堂的設計與運用,更能一窺此款遊戲日後於法語教學領域的發 展趨勢。結語筆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學生們操作線上密室逃脫遊戲的景象,發現對比傳統教學方 法,學生更顯活潑也願意在課堂上以目標語言發言,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是一種鮮少 在課程上出現的輔助教學工具,因此教師不僅要扮演帶領學生進入情境的人,更要 適時從旁協助學生。這項實驗旨在運用遊戲鼓勵學生學習,也鼓勵教學者可以大膽 嘗試不同的教學輔助方法,起初,筆者擔心學生皆未聽過線上密室逃脫遊戲,也害 怕會花許多時間講解且讓學生的操作體驗不佳,因而讓遊戲融入課堂的效果大打 折扣,然而,學生們比筆者想像的思考更靈活且接受新事物

的程度更高,即便有人 未曾玩過,也能透過示範遊戲中快速習得。透過此次實驗,我們暸解線上密室逃脫遊戲為教學帶來的好處,根據實驗結果顯示, 學生們認為線上密室逃脫遊戲能提升他們的聽力能力,在遊戲中為了要過關會需 要反覆聆聽音檔。如果是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們或許會因為重複聆聽而造成聽覺 疲勞甚至感到無聊,可是在遊戲中卻能有耐心的聽完並想辦法完成任務!在口語 表達方面,學生們表示他們能更自在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見,遊戲也讓他們更熟 悉陌生的單字,大大的提升了對單字的熟悉度。儘管根據前測後測的結果,有一半 的人於玩完遊戲後測驗成績上升,其餘學生則與原本的測驗結果相同,但根據問卷 回饋,學生們覺得透過遊戲

,可以加深對於陌生單字的印象、願意去查詢新的單字、 甚至是學到了課堂以外的單字!於課堂中進行遊戲會使課室氣氛輕鬆,如此便可以促使學生踴躍討論,亦可以拉近 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使他們覺得舉手問問題並不是件令人恐懼的事情,筆者認為 這對於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便是聆聽他人需 求以及表述自己的意見,初學語言者常怕犯錯而不敢開口,若因為嚴肅的上課氣氛、 毫無互動的教學方式、甚至是無趣的課程內容,而怯於闡述己見,這都是非常可惜的。在台灣學習第二外語,缺少的是目標語言的環境,若是在短短的語言學習課堂 中都無法盡情使用目標語言交談,下課之後學生要沉浸於目標語言的環境中會更 加困難

。線上密室逃脫遊戲,除了讓教學者在課程上應用之外,亦能成為學生們回 家複習的教學輔助素材,讓學生們離開課堂後,也能以有趣的方式學習法語,讓重 複的練習化為機智的遊戲關卡、讓遊戲帶來的成就感沖散初學語言的不安、讓學生 願意主動去接觸並學習目標語言。最後,此實驗綜合了許多資深研究者的經驗以及理論,線上遊戲應用於外語課堂是 一個值得深耕的領域,我們期望日後有更多相關研究,使此領域之資源日益豐富。

造舟裡的生命教育:七天打造一艘舟, 從主題式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靈魂修煉課

為了解決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問題,作者大沐老師 這樣論述:

造舟與海洋教育推手大沐老師, 帶領孩子七日造舟,齊心協力打造一艘船, 也帶孩子找到學習與生命的方向。   面對新時代所需的深度學習,   知識的累積已不再足夠,   親身體驗、動手做與團隊合作更能激盪創意的火花。   大沐老師走在造舟路上十年,   打造的不只是獨木舟,更是跨科學習的主題式教育與心靈成長班。   他說:「一生中,一定要親手打造一件比自己還大的作品。」   又因為想與孩子一起透過水路探索所生所長的島嶼,   於是決定手造獨木舟,划舟環島。   從DIY到DIT,Do it together是他的信念,   造舟不是一人之事,需集眾人之力方能完成。   造舟也不只

是手工與勞作,需要多元知識才能撐起成品,   所以他帶孩子看浪、聽風、觀察天氣、了解木材,   過程中整合了地科、力學、數學、工藝、美感等跨領域知識,   更從做一艘小船模型開始,到團體合作完成真正的獨木舟。   這段歷程,有挫折的淚水,也有爭執的情緒,   但在經歷一切後,得到的是更堅強的心靈與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這不只是一本能讓你按部就班、照表操課的造舟手冊,   也不只是主題式學習的教學分享,   而更是一本有故事有方法的另類勵志書。   透過本書,學生與團隊將學到六大核心力──   ☆ 造舟練習:Step by Step,造舟方法全收錄,帶你從零開始建造屬於自己的一艘獨木舟

  ☆ 知識打底:超過200張精采圖表、照片與影片,清楚解釋關於舟與海的一切   ☆ 創客精神: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突破框架,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 整合學習:海洋學、生態學、力學、數學、美學與素養,透過造舟結合跨領域學習   ☆ 正向思維:隨時面臨各種選擇與困難,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培養恆毅力與成長性思維   ☆ 心靈重建:造舟不是個人秀,在團隊合作中,體會挫折、包容與成長的重要   哪些人適合讀這本書?   ☆設計海洋教育課程的泛教育工作者   ☆設計主題式學習、創客課程的泛教育工作者   ☆設計體驗式生命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有意透過造舟,重新打造團隊合作默契的企業人資工作者

  ☆對舟船感興趣、想嘗試自己或團隊造舟的創客   ☆對推廣親海、愛海、知海等領域有熱忱的環境教育工作者   ☆喜愛閱讀心靈成長、生命體悟故事的讀者 名人推薦   吳文德 台北市永建國小校長   張銘隆 台灣獨木舟運動的先鋒   蔡志堅 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謝智謀 國立師範大學教授   羅致遠 樂活海洋學院執行長   嚴長壽 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   齊心推薦   因學校推動海洋教育而與大沐結緣,一起透過辦理師生造舟、創客教育共逐海洋夢,讓更多的朋友成為海洋子民的夥伴。擁有諸多特殊才藝的大沐,比許多教師有教育哲學理念、更有教育熱情,散發著教育家的特質。   大沐的創新思維與創客魂將近

年的努力成果,結晶為《造舟裡的生命教育》,將成為國內第一本最具故事性、教育性、創新性、國際性的獨木舟第一手文本,貼近生活又容易閱讀,本書可說是手工造舟、划獨木舟、推動水域環境教育與學習者的另類「獨木舟學校」,打開讀者的海洋之心,翻轉獨木舟界視野,成為海洋之子。——臺北市永建國小校長 吳文德   獨木舟開啟了海洋文化的黎明,從遠古時代的水上浮木發想到刳木成舟,才有了第一艘能自在操控的「船」,而河海空間無限浩瀚,人類文明至今仍未完全探索。 人生也是,從一無所知降生,不斷的學習、成長,不斷的充實,才不枉一生。   十年前,和大沐一起從手作格陵蘭舟ABC開始摸索,大沐的「舟」已經臻入藝術的等級─這

藝術品,並不只是提供視覺美感的模型,「航行」才是「船」的生命真義。大沐的造舟課從零開始,備材、木框成形、蒙皮、美化到河海划槳探索連貫呵成,不但完成船的生命意義,也教育了造舟者學習和探索的生命意義。所以,大沐的舟,不止是手藝,是道;而大沐從舟槳中,也廣大傳播了這個道理。 ——台灣獨木舟運動先鋒 張銘隆     大沐,有一個奔放、自由與創意的靈魂,為了理想,為了孩子,為了這塊土地,可以忘記自己,全力以赴的狂野男人。   與他熟識很多年,不管在信仰上,或是冒險專業上,或是在服事孩子上,我們都有共同的看見與熱情。那一年,他說營地鍋爐壞了,需要維修,我去看他。慢慢的,我們有很多的交集;有一年暑假,我請

他來臺灣師範大學教大學生、中學生與小學生一起參與「大手攜小手,獨木造舟計畫」,同時也幫助偏鄉孩子圓夢。之後我們常一起閒聊,一起划獨木舟,然後在他失意時,我成為他的確保與代禱者。   大沐,一直都知道他要做什麼,也知道他生命的召喚在那裏,也因此他透過造舟及木工手造過程,再做一個另類不同的教育,讓孩子專注、會思考,有美感,相互合作,學習溝通,一直在創造教育更大的可能。多年來,不只是手造的獨木舟之多,更重要的是,影響與改變更多的生命。這是一個失落疏離的年代,但他卻用他的熱情與貢獻,融化這些疏離與失落。   這一本書是獨木舟的書,更是教育的書,也是家庭親關係的書,亦是開啟心靈視野的書,更是感動生命

的書,期待這本書給每一位讀者,有不同生命展現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更看清人類靈魂真正的需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謝智謀   台灣假如少了大沐老師,肯定會失去不少的樂趣,因為我們所成長的這塊土地,有著美麗的河流、湖泊與海洋,若沒有人教我們造舟,我們便失去了與她們親近的機會。   我曾經親自與青少年參加大沐老師的造舟課程,誰說他們是一個無感學習的世代?跳脫刻板印象的教學模式,孩子的學習是主動的、是快樂的,而且他們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能,更是態度與品格,我們看到了教育可以被翻轉。——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蔡志堅   五千年前在南太平洋上遷徙的南島語族,身上留著大海母親般的血液,我們也是。

  數千年過去,人們對大海的嚮往無異,但是面對大海的勇氣與能力已經變得薄弱。畢竟現代人承受不了九死一生的風險,也並不花費一生鍛鍊航海的技術體能。有太多人被一時興起的成就吸引,緊接著就被不友善的環境擊潰。   我與大沐老師相識在二○一二年的九月,我熱愛帆船航海,大沐老師則在眼中散發著接收到神諭般的光芒!他想要做一件事,一件當時連我都覺得不可能的事,面對這群已經被馴化成島民的人們,他要透過造舟喚醒大家身為海人的記憶。   同為海洋教育的先鋒,我最能體會這個夢想需要無比的熱情與毅力才有機會辦到。七年過去,這本造舟書,是大沐老師堅持的成果,是海洋教育的里程碑,我要向大沐老師致敬!——亞果遊艇集團・

樂活海洋學院 執行長 羅致遠  

獨木舟參與者遊憩專門化程度與風險認知研究

為了解決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問題,作者王玉瑋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獨木舟參與者不同人口背景在遊憩專門化程度與風險認知之差異,以及暸解遊憩專門化與風險認知兩者間之相關性。本研究方法為量化研究,以曾經參與獨木舟海洋航行之獨木舟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採信效度良好之封閉式問卷,採便利抽樣法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88份。本研究資料以 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採用敘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相關係數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一、獨木舟參與者遊憩專門化程度為中上程度,構面中最高為「認知」,其次為「情感」,最低為「行為」;風險認知之程度為中高程度;構面中最高為「心理風險」,後續依次為「人為風險」、「環境風險

」、「裝備風險」,最低為「身體風險」。二、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居住地區、海洋航行經驗次數之獨木舟參與者在遊憩專門化上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海洋航行經驗次數之獨木舟參與者在風險認知有顯著差異。四、獨木舟參與者之遊憩專門化程度與風險認知呈正相關。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規劃女性專屬的獨木舟入門課程,藉以吸引女性參與者;獨木舟遊憩專門化宜從小養成以提高風險認知感受度;獨木舟參與者可提升參與頻率來提昇專業能力經驗累積;宜規劃多元獨木舟路線,以提升參與者對於遊憩環境和風險評估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