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med資料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pubmed資料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文中,錢才瑋寫的 統計學與Excel資料分析之實習應用〈第七版〉[培養大數據分析力一定要會的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工具] 和丁陳漢蓀,阮建如的 救命新C望:維生素C是最好的藥,預防、治療與逆轉健康危機的秘密大公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PubMed提供行動版網頁進行資料庫搜尋,另可下載APP使用也說明:為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所製作,收錄全球自1946 年至今有關基礎、臨床生物醫學共約5,100 餘種期刊之書目摘要型資料(1975年以後有摘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碩 和橡樹林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 陳素秋所指導 李于嘉的 以統計學統合大腸癌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2021),提出pubmed資料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腸癌、單核苷酸多態性、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統合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應用實證醫學碩士在職專班 陳可欣、陳杰峰所指導 謝佳妏的 苄達明漱口水對預防頭頸部腫瘤放療引發嚴重口腔黏膜炎之成效探討:隨機對照試驗之統合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苄達明漱口水、頭頸部腫瘤、放療引發嚴重口腔黏膜炎、統合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pubmed資料庫的解答。

最後網站PubMed:簡介,資料庫,服務項目,檢索方法,檢索漢化,特點,第三方 ...則補充:PubMed 界面提供與綜合分子生物學資料庫的連結,其內容包括:DNA與蛋白質序列,基因圖數據,3D蛋白構象,人類孟德爾遺傳線上,也包含著與提供期刊全文的出版商網址的連結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ubmed資料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統計學與Excel資料分析之實習應用〈第七版〉[培養大數據分析力一定要會的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工具]

為了解決pubmed資料庫的問題,作者王文中,錢才瑋 這樣論述:

培養大數據分析力一定要會的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工具 利用Excel學習統計、習作統計、及應用統計,打造職涯競爭力   使用Excel分析,易學易懂,現學現用   是資料分析師及資料科學家的捷徑   是升學考照及謀職就業的良方   是學界科研論文發表及升等的基石!   ✪本書既可瞭解統計學,更可用Excel做大數據的資料分析。書中每章撰寫方式,係先介紹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再佐以Excel實習,以循序漸進方式,說明運用Excel的各個步驟,順利將理論和實習結合。   ✪章末皆附有作業習題,可供讀者自我評量學習成果,透過「做中學」掌握資料分析的全貌,並可掃描書中圖片的QR-CODE,觀看範例操

作影片,超簡單。   ✪附錄包含「網路資源」、「程式模組」等資料內容,記載著每項分析的過程與結果。並新增一些Excel沒有的分析功能和技巧(如邏輯斯迴歸、ROC分析與Rasch分析、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模組、及章節相關統計的論文發表)、繪圖(如莖葉圖,盒形圖、存活分析製圖等)。讀者可自行開啟檔案、對照分析結果,更能達到邊做邊學的效果。透過步驟式教學的清楚指示,成為「資料分析師」及「資料科學家」,不再只是夢想!   適用對象   *有統計學概念,想學一種簡單易用的軟體來分析資料者。   *有Excel 的基礎,想瞭解如何用它來進行資料分析者。   *未具備統計學和Excel的基礎,但想瞭解統計學

和Excel資料分析者。   藉由本書,您可學到:   ☛視覺圖示資料。   ☛撰述描述統計。   ☛據理推論統計。   ☛善用程式模組。   ☛厚植統計應用。   ☛發表學術論文。  

以統計學統合大腸癌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為了解決pubmed資料庫的問題,作者李于嘉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近年臺灣推動精準醫療科技,並持續建立屬於亞洲人的,精準醫療於癌症之應用與過去糞便潛血檢查不同,是採創新的資訊科技建立智慧醫療環境及監測系統,以支持民眾個人化自主健康管理,過去較少有研究著墨於不同血統間各基因變異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與大腸癌發生之關聯程度。所以本研究進行探討大腸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期能找出不同血統之重要基因變異位點與大腸癌發生之關聯程度,以提供不同異質性血統間重點查看或檢測哪些基因變異位點的參考。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統計學方法整

體統合分析個體層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文獻中,已知各基因變異SNP與大腸癌發生的關聯摘要的再摘要;並統合分析已知各基因變異SNP與大腸癌發生的關聯摘要的血統次群組再摘要。研究方法:我們檢索GWAS Catalog找出大腸癌疾病關聯性基因變異SNPs位點,並連結至PubMed資料庫下載閱讀英文文獻全文,進行GWAS與大腸癌之相關文獻彙整,檢索時間截止至2021年5月18日, MetaXL軟體是被採用來進行隨機效應模型的統合分析以推導出各基因變異SNP整體和血統次群組統合之勝算比(odds ratio, OR)和95%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及p值。研究結果:本研究包

含十三篇文獻共有基因變異34筆SNPs與大腸癌發生之個體層次關聯性研究,透過血統次群組統合分析森林圖十一個次群組subtotal OR結果中,共有七個次群組subtotal OR的 p值

救命新C望:維生素C是最好的藥,預防、治療與逆轉健康危機的秘密大公開!

為了解決pubmed資料庫的問題,作者丁陳漢蓀,阮建如 這樣論述:

在病毒碼不斷更新的時代,在流行傳染病肆虐全球的現在 沒有維生素C不能治的病! 正確補充,就能完美預防   抗氧化最強大、增強免疫最有力的維生素C 就是最無懈可擊的健康保護罩   喚醒你體內潛藏的活力能量 照顧你的人,更應援你的心 大劑量維生素C療法,讓你真正醫病不傷身!     歷年來有關維生素C療效的論戰不斷,相關的醫學論文已超過6萬篇,科學實證和臨床報告俱在。本書即呈現第一手的文獻資料與病例實證: 1.    1948年,克林納醫生報告在5年中用注射高劑量維生素C化鈉治療了42例病毒性肺炎。可見數十年後才出現的SARS和新冠肺炎應該早有解方!

2.    1949年,沙克疫苗尚未發明,克林納醫生使用維生素C療法,是唯一能將所有60位送到他手上的小兒麻痺症病人全部治癒的醫生。 3.    克林納醫生執業40年間,接生了2000多個嬰兒,孕婦和嬰兒都服用維生素C,沒有發生早產和嬰兒猝死的情況。 4.    1976年和1978年,凱末隆醫生與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家鮑林進行兩次嚴謹的實驗。結果顯示用維生素C的癌症病人存活時間是不用者的4.2倍,生活品質也有很大改善。 5.    1981年,凱斯卡特醫生正式發表關於人體維生素C腹瀉滴定法的一篇報告,準確測定了維生素C治療各種病症的劑量,可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論文。主流醫藥期刊對這

篇報告完全保持沉默。 6.    198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物聯合委員會共同發表《食品添加物16號報告》,完全廢除了維生素C、維生素C化鈣、維生素C化鈉和維生素C化鉀等每日允許攝取量的限制,即指出維生素C及其化合物是安全無毒的。 7.    1990年,蒲思麗醫生報告愛滋病有效的治療法,包括使用高劑量維生素A、C、E等。100位認真實踐此療法的病人,很少發病就醫,這一點甚至引起了保險公司的注意。 8.    1992年,賴斯醫生和鮑林發表《根除心臟病宣言》,宣稱維生素C可以治療各種心臟血管疾病。賴斯醫生更指出,半世紀前已有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C是心臟血管疾病的重要危

險因素,數十年前也已證明維生素C可以減少動脈粥瘤斑塊! 9.    2002年,SARS危機開始時,賴斯醫生在香港《南華早報》上刊登巨幅廣告,忠告華人大眾SARS不是絕症,是可以用維生素C治療的。  這些事實,不該再被漠視。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必須自主判斷,從各方真真假假的資訊中找尋真理,並以此自救、救人!  

苄達明漱口水對預防頭頸部腫瘤放療引發嚴重口腔黏膜炎之成效探討:隨機對照試驗之統合分析

為了解決pubmed資料庫的問題,作者謝佳妏 這樣論述:

背景:頭頸癌是臺灣常見的惡性腫瘤,放射線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放療後約有40%至80%的病人發生三級以上口腔黏膜破損。劇烈的口腔疼痛會影響進食及營養狀態,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臨床上部分病人自費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漱口水苄達明(0.15% benzydamine)來減輕口腔黏膜炎的疼痛感、改善進食狀況,但目前研究結果尚無定論。目的:探討苄達明漱口水對預防頭頸部腫瘤放療引發嚴重口腔黏膜炎之成效。方法:搜尋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及華藝資料庫,進行全面性的文獻檢索,搜尋期間至2022年04月。納入符合條件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

ontrolled trials, RCTs),探討芐達明漱口水對於預防頭頸部腫瘤放療引發嚴重口腔黏膜炎之有效性。由兩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章篩選,任何意見分歧的部份皆透過第三位研究人員討論取得最後共識。以考科藍文獻評讀工具第二版(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 [RoB] 2.0)進行文獻品質評估,萃取資料以Revman 5.4軟體進行統合分析,最後以GRADE(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評核系統進行證據等級評估,並提出臨床建議強度。結果:共納入11篇隨機對照試

驗、664位受試者,均為0.15%芐達明漱口水與對照組之比較。因大部分研究未清楚說明隨機過程以及結果評估者是否盲化,文獻整體風險評估結果介於有些疑慮(some concerns)及高風險偏差(high)之間。統合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對照組,頭頸癌病人使用芐達明漱口水發生嚴重口腔黏膜炎的風險較低(RR 0.60, 95% CI 0.44 to 0.80, p = 0.0006, I² = 0%),除了降低了額外止痛藥的使用(RR 0.68, 95% CI 0.51 to 0.9, p = 0.007, I² = 16%),也減少了額外鼻胃管的使用機率(RR 0.69, 95% CI 0.42 t

o 1.12, p = 0.13, I² = 0%)。相較於0.2%洗必泰漱口水或碳酸氫鈉漱口水,芐達明漱口水容易產生口腔刺痛感、局部麻木或味覺異常等不良反應事件,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論:頭頸癌病人使用0.15%芐達明漱口水能有效預防放射線治療引發嚴重口腔黏膜炎、並降低額外止痛藥之使用,故建議臨床上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頭頸癌病人可考慮用於預防嚴重口腔黏膜炎發生。考量本研究納入試驗篇數有限,且對照組介入措施使用頻率及劑量呈差異性,建議未來宜納入大規模且標準化之隨機對照試驗以驗證其成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