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尹娜.西格兒寫的 身體的祕密語言:療癒致病的情感、心理與能量根源 和RolloMay的 愛與意志:羅洛.梅經典(2019年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肺結核症狀辨別,傳染途徑和治療方法| - iHealth也說明:如果以為只是感冒,可能就錯失肺結核的治療時機。 ... 發現痰中含菌,就稱為開放性肺結核(具傳染性),反之則稱為非開放性肺結核(不具傳染性)。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立緒所出版 。

弘光科技大學 護理研究所 陳淑齡所指導 林珊如的 罹患非結核分枝桿菌患者疾病經驗之探討 (2021),提出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疾病經驗、質性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陳詩潔所指導 王子云的 台灣產業外籍移工的結核病傳染動態及控制策略研擬 (2020),提出因為有 結核病、外籍移工、動態模型、控制策略、參數估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解答。

最後網站肺結核病人之護理指導則補充:肺結核傳染的. 方式是由接觸到肺結核病人散播在空氣中的飛沫所致病。 *肺結核分類. 1.非開放性肺結核:痰中沒有結核桿菌,不會傳染給別人,但不接. 受治療或者治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身體的祕密語言:療癒致病的情感、心理與能量根源

為了解決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問題,作者尹娜.西格兒 這樣論述:

~留意身體的訊息,你就能拯救自己~ 傾聽身體的語言,讓神聖療癒智慧在體內甦醒, 引領你發掘身體、心理、情感和靈性的祕密。 ★美國亞馬遜4.7星,800條以上至高評價   你是否曾試著留心身體和感受,不靠大腦和思想過生活?   在發現身體發炎、絞痛、僵硬的時候,   呼吸帶到該病處一、兩分鐘,問問這個感受是否有什麼訊息想傳遞給你。   身體是一個回饋系統,每個部位都會根據該部位的功能,   貯存特定的情感、想法、回憶、能量和經驗。   例如負責開創與抓取的手,若感到僵硬和緊繃,   可能顯示你不再相信自己擁有自由的創造力,   或抓著過去的慣性不放,不願再新的事物中學習前進。   作者

尹娜‧西格兒為享譽國際的治療師,   在本書中,她傳達一個治癒無數苦痛病患的真理:   病痛是極為精準的身體訊號,同時也邁向治癒的一塊拼圖。   如果我們願意在病痛之中傾聽智慧細胞的訊息、   創造滋養生命的內在環境,自我療癒就有可能發生。   本書提供各種實用練習來創造和諧與治癒,   整理四個能夠查找的療癒線索:   ①【依病症】:查找你的病症,閱讀病況內容時,留意使你產生共鳴的情感。接著,到有關情感的章節進行相關冥想。   ②【依身體部位】:每一種病都會貯存在身體的某個部位,透過言語的力量與身體溝通,讓神聖療癒智慧解決痼疾。   ③【依顏色】:特定的顏色蘊含特定的特質,透過想像練習,讓

不同顏色各自代表的力量幫助你解決身體疾病及負面情緒。   ④【依身體系統】:一同治療不同卻互有關聯的身體部位,創造更大的療癒成果。   所有的練習都很簡單,很快就能完成,   只要你能呼吸、放鬆、閱讀、思考和移動身體,就能治療自己。   身體是我們的禮物,向我們展現人生的意義。   《身體的祕密語言》宗旨是要讓你有工具察看內心,   傾聽身體試圖傳達給你的訊息,做出相應的改變,   讓你從黑暗與無力之中完整釋放,賦歸平靜與安寧。 本書特色   ◎運用【身體】、【生理病痛】、【情緒】、【顏色】、【身體系統】祕密語言5大章節,剖析78個器官與系統,300多種病症與情緒的勾連,釋放造成身心困

擾的負面能量。   ◎羅列40種負面情緒與生理層次關聯,協助辨識不健康的情緒,提供每個情緒專屬的釋放控制療法。   ◎掌握18種顏色象徵意義,依照疾病振動引入互補色,運用冥想、水晶、繪畫、植栽等色彩能量進行想像練習。   ◎無病的人也能從書中的資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健康、直覺,並感到平衡與寧靜。 專文推薦     ◎《身體的祕密語言》分門別類的列出不同病症、身體部位、顏色,身體系統等等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療法,透過瑜伽練習培養的自我連結,我們也可經由本書的引導覺察去發現問題,進而透過身體療癒自己,由身入心,真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書。——Ken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     ◎《身體的祕

密語言》一書中運用重要且簡單的智慧讓我們理解與身體關係的連結,令我印象深刻。其中第四章「顏色的祕密語言」描述顏色以及其與身體連結的重要性,與我的悉達哲學系統(Siddha)——如何藉由顏色來填補我們的器官與身體——的實踐和教學非常接近。而書中的這句話就說明了其簡單且清晰的道理:「記住,當你感到痛苦與不適,就表示身體想告訴你你需要改變。越能傾聽自己的身體,你的人生就會越輕鬆、喜悅、令人滿足。」 —— 涅槃瑜伽學苑/ Prathap S. (小P老師)     ◎本書教導一種實際、有用、簡單且充滿不可思議,喚醒內在與身體達到平衡與自我修補的全新觀念。作者的開放性思路與實用經驗,將徹底改變閱讀此書的

每一個人。我很喜歡這本書,誠摯地將它推薦給你,相信你也會喜歡它。——「我在人間系列」作家、靈修、瑜伽士/宇色     ◎生活在今日社會,多數人不願相信自己擁有傾聽身體、心靈並與之溝通的能力,於是,原初的「一體」被分割、解離,在權威專家所給予的藥劑和手術中尋求片面的醫治。《身體的祕密語言》一書的出現叫人驚喜!書中羅列色彩、情緒、生理病徵、身體部位與系統間的關聯,彷彿衛星導航般提供身心狀態的參考座標和相互呼應的療癒練習,進而再次讓我憶起——人人皆能為自身解密,此生的療癒之路就藏在自心。——捕息工作室|Catch A Rest Studio/林宛縈     ◎身體要告訴我們的訊息,往往都是非常直接且

立即的。心理內在有各種情緒糾結,身體便馬上反應出來,是一個最佳關照自我的連結。很喜歡作者透過清晰的整理,介紹各種疾病與疼痛的內外關聯,並且提供轉化的關鍵練習。誠心推薦給大家,適合在自我覺察與身體對話,以及回到自身與身體連結的過程中閱讀與查找,看看究竟身體要告訴我們什麼訊息,藉此,獲得更多生命的更新與轉化。——諮商心理師 、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陳盈君     ◎書中透過對各部位和系統的解說,讓我們了解身體的藍圖;人體結構相當複雜,從外到內每個位置也有着它的振動和意義。   「根源」就是明白根本所在、源頭起始,訊息所帶來的並不是結果,而是提醒我們愛惜自己(身體)。本書最重要是提供一些練習,讓我們透

過專注和覺察,發掘治癒的能力。——頌缽藝術家,Allpamama 創辦人 ,《聽聞頌缽》 作者/曾文通   ◎我們的生活態度不僅表現在行為上,儲存於回憶裡,它同時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中。當其失衡時,就透過身體來和我們溝通。在傳說裡,我們稱其為鬼魅附身;在當代,我們則稱其為身心症。不論是暈眩、膀胱發炎、掉髮、濕疹、還是無來由的疲憊感,這些身體的不適與疾病往往暗喻著亟待修正的生命信念。因此除了從生理上找尋原因之外,對其進行象徵式的解讀也日益重要,透過象徵,我們從病症的發生理解了自己,從而思考如何自我治癒,重獲完整。——諮商心理師/鐘穎   ◎療癒身心、發人深省、充滿洞見都適合用來形容這本精彩的書

。──麥克‧杜利,《紐約時報》暢銷書《按對夢想的開關》作者。

罹患非結核分枝桿菌患者疾病經驗之探討

為了解決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問題,作者林珊如 這樣論述:

背景: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 是一組 190 多種分枝桿菌的統稱。 NTM 不僅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引起感染,健康個體也會引起感染。 大多數 NTM 感染的臨床表徵是非特異性,通常會導致診斷延遲。 必要時,治療會持續 18-24 個月,由3到4種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抗生素組成。復發很常見,需要恢復長期治療。近年來,台灣的 NTM感染率逐漸上升。許多文獻探究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菌種、流行病學診斷及治療,鮮少探討罹患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患的疾病經驗。確實有必要了解他們NTM 疾病經驗。目的:探討罹患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病患在求診、治療過程的經驗。方法:以質性研究法,於中部某醫學中心胸腔內科門診進行收

案,採立意取樣,以半 結構式深度訪談方式進行,在2021年04月至08月期間,共訪13位病患,訪談內容以錄音記錄並依內容分析法加以分析歸納資料。結果:13位病患中,10位女性,3位男性,平均年齡為60.5歲,分佈在43至80歲之間,歸納其疾病經驗有4主題及12次主題分別為:1.面對疾病混沌不明:(1)症狀多樣難以診斷、(2)求診過程波折不斷、(3)經歷心情高低轉折;2.確定診斷之複雜思 緒:(1)放下心仍擔憂傳染他人、(2)難擺脫疾病標籤化的陰影、(3)採利己利他以穩定心情;3.承受疾病治療之苦:(1)無奈面對治療之戰、(2)承受藥物副作用之苦、(3)疾病復發之不確定;4.學習與疾病共存:(1

)採宿命論詮釋病因、(2)強化保護裡與增強免疫力、(3)被支持的力量。結論/實務應用:本研究結果可做為日後醫療人員在面對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病患在求診、治療過程的經驗上,傾聽、提供NTM相關資訊,以及給予信心面對漫長治療所帶來的苦痛以及社會帶給他們疾病的烙印。

愛與意志:羅洛.梅經典(2019年版)

為了解決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問題,作者RolloMay 這樣論述:

  存在主義心理分析扛鼎鉅著   羅洛.梅(Rollo May)成名之作   探索愛的焦慮、意志與原魔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意志的反面亦非優柔寡斷,而是不願涉入重大事件,   漠不關心、保持距離。   愛是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是最深刻的人生體驗之一,而意志與人類的生存感密切關聯。人心失衡、迷茫,即在無法了解愛與意志的真諦、愛與意志的源頭、愛與意志交錯的關係。   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羅洛.梅(Rollo May),在這本書中,以存在主義為基礎,從心理治療的觀點出發,探討愛與意志的心理學意義,連結起生命穿行的兩條門路,探入人心更深的意識裡。對人類存在的

焦慮、愛、意志、原魔,皆有發人所未發之創見。   羅洛.梅是二十世紀西方精神醫學界極富盛名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被稱為「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他身為心理治療家,卻出入於哲學、文學、古典研究,以及神學方面的思潮與經典,從中擷取直透人性的洞見和治療心靈的智慧,為現代人開創一片別開生面的心靈天地。  

台灣產業外籍移工的結核病傳染動態及控制策略研擬

為了解決非開放性肺結核治療的問題,作者王子云 這樣論述:

結核病(Tuberculosis)為全球性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目前仍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台灣位於結核病高發生率的東南亞地區,一年四季都有病例。有研究顯示來自結核病高發生率國家的移民對於低發生率國家的結核病會有影響,近年來,來台的產業外籍移工人數越來越多,從2013年為280,928到2019年上升為458,619人,增加63%,且都是來自高發生率的國家。本論文目的為建構本土族群與產業外籍移工族群的傳染動態模型,且利用模型來模擬未來10年產業外籍移工來台是否會對台灣的結核病造成影響,以及透過模擬實施控制策略找出台灣三個縣市(桃園市、台中市以及新北市)結核病的最佳控制策略方式。本研究建立易感-潛伏

-感染-復原(Susceptible-Latent-Tuberculosis Infection-Recovery, SLTR)模型,此模型將分為兩大族群:本地族群(NL)與產業外籍移工族群(NM),又將族群細分為易感性(Susceptible, S)、潛伏性(受感染但非傳染,Latent, L)、傳染性(開放性,Tuberculosis Infection, T)及復原性(Recovery, R),共八個區塊(SM, LM, TM, RM和SL, LL, TL, RL),並透過靈敏度分析評估哪些參數對於模型的輸出影響最為明顯。為了解如何有效減少結核病的傳播與控制,將模擬實施三種控制策略:距離

控制(u1)是透過減少傳播率(β),減少與傳染性族群接觸,盡而減少其他族群的感染;早期篩檢(u2)是透過減少重新激活率(k),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發展為開放性結核病;都治計畫(u3)是提高復原率(γ),確保每位患者能按時服藥,避免產生抗藥性,將三種策略又分為單一控制(u1、u2、u3)、雙重控制(u1+ u2、u1+ u3、u2+ u3)以及三重控制(u1+ u2+ u3)。本研究結果指出,三個縣市在產業外籍移工族群(NM)總數是持續上升,但在本地族群(NL)是呈現下降的,這表明在台灣的本地結核病是有逐步地控制,但要加強對產業外籍移工的防治;在靈敏度分析中,影響模型最為明顯的參數是產

業外籍移工之間的傳播率(βM)以及本地之間的傳播率(βL);在三個縣市的控制策略模擬結果顯示,單一控制策略中以距離控制(u1)為最佳,雙重控制中最佳的為距離控制加早期篩檢(u1+ u2),三重控制策略比雙重控制策略好,但成效相差不大(1~3%)。本研究提供台灣本地與產業外籍移工的結核病之族群傳輸模型架構,也提供三個縣市最佳的結核病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