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東峰天氣預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雪山東峰天氣預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良忠寫的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並網運行控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0.09.12 台灣百岳:雪山東峰-主峰一日單攻也說明:雪山東峰 ,海拔高度3201公尺,三等三角點6304號,台灣百岳標高排名第七十四 ... 雖然氣象預報雪山這路線會有午後雷陣雨,甚至可說午前便有機率,不過 ...

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資源學系研究所 林政道所指導 蘇昱的 大水窟與雪山區域高山植群受氣候變遷影響之動態變化 (2020),提出雪山東峰天氣預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山植群、增強型植生指標、全球高山環境觀測研究計畫、氣候變遷、臺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陳美如所指導 王海燕的 幼兒園潛在課程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潛在課程、幼兒園、幼兒園潛在課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雪山東峰天氣預報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山氣象預報則補充:提供您高山市, 岐阜縣, 日本最準確的10 天天氣預報,以便預先準備,還包括最高溫、 ... 自動氣象站已正式啟用,這3座氣象站分別位於雪山東峰、雪山圈谷及桃山自動氣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雪山東峰天氣預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並網運行控制

為了解決雪山東峰天氣預報的問題,作者姚良忠 這樣論述:

《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並網運行》主要論述間歇式新能源發電技術,包括風力發電技術和太陽能發電技術,間歇式新能源發電的接入技術,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功率的預測預報技術,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及“場/站”內監控技術和大規模新能源發電的電網調度及安全穩定技術。並詳細論述了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及並網運行運行技術。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新能源發展現狀 1.2新能源發展規劃及問題 1.2.1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分佈 1.2.2新能源發展規劃 1.2.3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1.3間歇式新能源並網關鍵技術問題概述 1.3.1電能品質 1.3.2繼電保護 1.3.3電力系統安全穩定 1.3.4電力系統調

度 1.3.5電力系統規劃 參考文獻 第2章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原理及類型 2.1風力發電原理及類型 2.1.1風能捕獲原理[1-3] 2.1.2風力發電機組類型[4-7] 2.2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及類型 2.2.1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 2.2.2太陽能光伏發電類型 2.2.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構成 2.3太陽能熱發電原理及類型 2.3.1太陽能熱發電原理 2.3.2太陽能熱發電類型[32] 2.3.3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構成 參考文獻 第3章間歇式新能源發電接入技術 3.1接入電網方式 3.2並網技術要求 3.2.1新能源發電並網一般要求 3.2.2丹麥新能源發電並網要求 3.2.3德國新能源發電

並網要求 3.2.4西班牙新能源發電並網要求 3.2.5美國新能源發電並網要求 3.2.6英國新能源發電並網要求 3.2.7中國新能源發電並網要求 3.3風電場接入系統分析技術 3.3.1風電場接入系統案例 3.3.2風電場接入後的無功電壓和系統潮流分析 3.3.3風電場接入後短路特性和穩定性分析 3.3.4風電場接入後系統的小干擾穩定性分析 3.3.5風電場接入後的電能品質分析 3.4光伏電站接入系統分析技術 3.4.1光伏電站接入系統設計 3.4.2光伏電站接入系統無功電壓與潮流分析 3.4.3光伏電站接入對系統暫態穩定性的影響分析 3.4.4光伏電站接入對系統電能品質的影響分析 3.5海

上風電接入技術 3.5.1交流接入技術 3.5.2基於線路電壓換相的高壓直流輸電(LCC-HVDC)接入 3.5.3電壓源型柔性直流輸電(VSC-HVDC)接入 3.5.4前瞻性接入技術 3.5.5海上風電場輸電方案比較 3.6大規模新能源基地的接入及送出 3.6.1大規模風電基地的開發佈局 3.6.2大規模風電基地接入及送出方式 參考文獻 第4章間歇式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技術 4.1風光資源特性分析 4.1.1風能資源的影響因數 4.1.2太陽能資源的影響因數 4.1.3風光資源的時空分佈特徵 4.2風光資源即時監測技術 4.2.1監測站選址 4.2.2風光資源監測系統設計 4.3數值天氣預

報 4.3.1數值天氣預報的分類 4.3.2WRF中尺度數值天氣模式原理 4.3.3WRF模式在風光發電功率預測中的應用 4.4風電功率預測技術 4.4.1風電功率預測方法 4.4.2國內外風電功率預測技術綜述 4.4.3風電場輸出功率影響因素 4.4.4風電功率的短期與超短期預測 4.5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技術 4.5.1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方法 4.5.2國內外光伏發電量預報技術綜述 4.5.3光伏發電短期功率預測 4.5.4光伏發電超短期功率預測 4.6單站功率預測系統設計及應用 4.6.1單站功率預測系統設計需求 4.6.2單站功率預測系統結構設計 4.6.3單站功率預測系統開發平臺設計 4.

6.4單站功率預測系統應用 4.7站群功率預測系統設計及應用 4.7.1站群功率預測系統設計需求 4.7.2站群功率預測系統結構設計 4.7.3站群功率預測系統平臺設計 4.7.4站群功率預測系統應用 參考文獻 第5章間歇性新能源發電控制技術 5.1風電機組控制技術原理 5.1.1DFIG控制原理 5.1.2D-PMSG控制原理 5.2風電機組電氣控制系統設計及應用 5.2.1風電機組的槳距控制 5.2.1.1定槳距控制 5.2.1.2變槳距控制 5.2.2風電機組的變流控制 5.2.2.1空間向量脈寬調製技術(SVPWM) 5.2.2.2DFIG功率向量變流控制 5.2.2.3D-PMSG

轉速變流控制 5.2.3風電機組的主控系統 5.2.3.1偏航控制系統 5.2.3.2風力機的特性 5.2.3.3風電機組最大功率控制策略 5.2.3.4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模式 5.3光伏發電控制技術原理 5.3.1光伏並網控制 5.3.2孤島及電網故障運行控制技術 5.4光伏發電控制系統設計及應用 5.4.1太陽光跟蹤系統控制技術 5.4.2大功率逆變器電氣回路設計 5.4.3逆變器控制器基本構成及設計 參考文獻 第6章新能源電站監控技術 6.1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 6.1.1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簡介 6.1.2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設計原則[1-2] 6.1.3新能源電站監控系統結構和功能[3-

5] 6.1.4新能源電站遠端監控系統 6.2新能源電站的功率控制 6.2.1新能源電站的功率控制簡介 6.2.2新能源電站功率控制的策略[6] 6.2.3新能源電站功率控制的實現 6.3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工程設計及應用 6.3.1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工程設計[8-10] 6.3.2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實際工程應用 6.4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設計及工程應用 6.4.1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設計 6.4.2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硬體設計 6.4.3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軟體功能設計 6.4.4光伏電站綜合監控系統工程應用 6.5新能源電站遠端監控系統設計與應用 6.5.1新能源電站遠端監控系統簡介 6.5

.2新能源電站遠端監控系統設計 6.5.3新能源電站遠端監控系統工程應用 參考文獻 第7章含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的電網調度運行技術 7.1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影響 7.1.1新能源並網後的調度運行特徵 7.1.2新能源並網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影響 7.2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的資料獲取和監視 7.2.1新能源調度運行需採集的資料資訊 7.2.2新能來源資料通信技術 7.2.3新能源即時運行監視和異常告警 7.2.4新能源出力特性統計分析 7.3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電網AGC技術 7.3.1新能源並網有功控制架構 7.3.2新能源並網有功控制模式 7.3.3新能源並網有功控制策略 7.3

.4主站與子站閉環控制實現 7.4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電網AVC技術 7.4.1AVC分級控制模式 7.4.2主站AVC策略 7.4.3AVC子站控制策略 7.4.4AVC控制系統 7.5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接納能力評估技術 7.5.1新能源接納能力問題和影響因素 7.5.2風電接納能力的分析方法 7.5.3基於安全約束經濟調度的接納能力優化評估模型和方法 7.5.4算例分析 7.6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及應用 7.6.1面向新能源的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總體架構 7.6.2系統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8章間歇式新能源並網的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8.1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分析模型

8.1.1風電並網分析模型 8.1.2光伏發電並網分析模型 8.2間歇式新能源並網的安全穩定機理分析 8.2.1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安全穩定分析中的等值計算 8.2.2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靜態安全的影響 8.2.3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暫態安全的影響 8.2.4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小干擾穩定的影響 8.3適應間歇式新能源並網特性的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8.3.1新能源集群安全穩定控制技術 8.3.2大規模風電集中接入弱端電網的無功電壓緊急控制技術 8.4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電力系統三道防線的影響及對策 8.4.1電力系統三道防線 8.4.2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 8.4.3間歇式新能源並網

對安全穩定三道防線的影響 8.4.4消減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電力系統三道防線影響的對策 8.5間歇式新能源安全穩定控制技術的應用 8.5.1間歇式新能源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在集群風電並網控制中的應用 8.5.2間歇式新能源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在大規模光伏並網控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9章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及其並網運行控制 9.1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互補特性 9.1.1風能與太陽能聯合發電的提出 9.1.2風光發電互補性相關因素 9.1.3風光聯合發電實例分析 9.2大規模電池儲能技術 9.2.1儲能電池 9.2.2電池管理系統 9.2.3能量轉換系統 9.2.4儲能監控系統 9.2.5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

在新能源發電中的應用案例 9.3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結構 9.3.1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結構 9.3.2風光儲聯合發電工程集成關鍵技術[13] 9.3.3風光儲並網工程實例 9.4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全景監視技術 9.4.1主要功能 9.4.2人機界面設計 9.5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優化控制 9.5.1概述 9.5.2風光儲出力控制回應特性 9.5.3風光儲聯合發電有功控制 9.5.4風光儲聯合發電控制工程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索引 近年來,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在發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風電裝機容量11460萬kW,已經成為世界上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發展速度

最快的國家;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也已經達到2820萬kW,是世界上裝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超過80%的風能集中在東北、華北北部、西北以及東南沿海地區,而太陽能主要集中在華北北部和西北等地區,大規模集中開發、遠距離輸送是風電、光伏發電的主要發展方式,這與德國、丹麥等歐洲國家分散式開發、低電壓接入、就近消納的發展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kW,在河北、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江蘇、山東等省(自治區)建成9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光伏發電方面,國家規劃2020年光伏裝機容量預計能夠達到1億kW,在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等西北地方形成大型光伏發電基

地。 風能、太陽能自身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的特點,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的不斷增加,對傳統電力系統的規劃和運行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間歇式新能源發電的並網技術成為近10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自“十一五”以來,國家科技部在新能源並網技術方面設立了多個973、863以及科技支撐計畫等重大科技專案,國家電網公司也在新能源並網技術方面安排了大量研究課題,旨在解決新能源並網關鍵技術難題,促進新能源與電網的協調發展。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的科研和產業單位,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瑞集團在新能源並網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關鍵裝備、工程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開發及應用,有力地推動了

新能源發電並網技術的發展。 本書結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瑞集團近年來在新能源並網方面開展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及工程實踐,重點介紹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並網接入和運行的關鍵技術,包括並網接入技術、功率預測技術、發電控制技術、綜合監控技術、調度運行技術、安全穩定控制技術以及風光儲聯合發電運行控制技術等,共分為9個章節。本書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姚良忠統籌負責策劃和編著過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包括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瑞集團等單位的數十名長期工作在新能源並網一線的專家及工程師團隊。本書編寫過程中召開了十多次討論會,並聘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周雙喜教授對書稿進行校核,是集體智慧的結

晶。 第1章主要闡述了世界和的能源發展現狀,新能源發展前景以及間歇式新能源並網運行的關鍵技術問題。本章主要由姚良忠、朱淩志、賴業甯編寫,姚良忠負責統稿。 第2章主要介紹了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等典型的間歇式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基本原理、具體類型及構成等基礎知識。本章主要由姚良忠、朱淩志、陳甯、王湘豔編寫,王湘豔負責統稿。 第3章介紹了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典型的接入方式,國內外新能源發電典型的並網標準,闡述了風電、光伏發電接入電網的分析技術;此外結合海上風電的發展,闡述了海上風電交流接入、直流接入等各種現有技術及前瞻性研究方向;最後針對大規模新能源基地的開發,介紹了大型風電基

地的接入及外送技術。本章主要由姚良忠、朱淩志、陳甯、施濤編寫,曲立楠、趙大偉、葛路明等參與了並網標準部分的翻譯和總結工作,由朱淩志負責統稿。 第4章闡述了風力、光照的資源特性,風光資源監測技術,風力發電短期和超短期功率預測技術,光伏發電短期和超短期功率預測技術以及功率預測系統的開發及應用。參與本章編寫的人員主要包括周海、崔方、程式、丁宇宇、陳志寶、王知嘉、譚志萍,由周海負責統稿。 第5章主要從設備角度闡述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核心控制技術,包括雙饋風電機組、永磁直驅同步風電機組的變流控制、變槳控制、整機控制,光伏發電系統的最大功率跟蹤控制、反孤島控制、低電壓穿越控制等。參與本章編寫的人員主

要有王彤、石磊、田煒、田新全、錢敏慧,王彤、錢敏慧負責統稿。 第6章主要介紹了風電場、光伏電站的綜合監控技術,包括監控系統的設計、電站有功和無功控制技術、遠端監控技術以及綜合監控系統的工程應用。本章主要由馬新平負責編寫統稿。 第7章介紹了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對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的影響,新能源電站的資料獲取與監視,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的自動發電控制(AGC)和自動電壓控制(AVC)技術,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系統的接納能力評估技術,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接入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及應用等。參與本章編寫的人員主要有耿健、莊衛金、滕賢亮、黃華、丁恰,耿健負責統稿。 第8章介紹了風電及光伏接入電網的分析模型,新

能源發電接入電網的安全穩定分析機理,間歇式新能源並網對傳統電力系統三道防線的影響及對策,適應間歇式新能源並網特性的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及應用等。參與本章編寫的人員主要有李威、李雪明、薛峰、陳甯、施濤、崔曉丹,李威負責統稿。 第9章分析了風電和光伏發電的互補特性,介紹了大規模電池儲能技術,結合位於河北張家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介紹了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的工程設計、全景監視和優化控制技術。參與本章編寫的人員主要有單茂華、葉季蕾、滕賢亮、莊衛金,單茂華負責統稿。本書所介紹的間歇式新能源發電運行控制技術,是基於本書編寫人員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和對新能源發電並網運行控制的理解而著成,也參考了一些專家學者的

著述。本書可為新能源並網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以及工程應用提供參考,面向的讀者範圍包括從事新能源並網技術研究的在讀研究生、科研人員以及產品研發人員等。 第10章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本書作為一家之言,難免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姚良忠2015年6月於南京

雪山東峰天氣預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百岳單攻訓練預告短片 - 「雪山」

海拔高度:3886m
總公里數:≒21.9km
海拔爬升:2058m
海拔下降:1996m
百岳排名:2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所屬園區:雪霸國家公園
百岳別名:台灣眾山裡擁有最多名字的高山
雪崩山、西魯維亞山、次高山、興隆山、巴布哈蓋山、哈蓋山、馬哈馬顏山

在國際越野賽、極地冒險都會使用手杖Trail Running Pole,
和登山的單仗不同,而是使用雙仗,碳纖維材質,
可以將爬升速度提高,更需要強大的心肺與肌力配合,
要求節奏慣性與推蹬協調,相當有技術要求
這次雪山單攻訓練時也使用手杖練習了一下

因氣象預報大約早上9點左右天氣會變差,
所以提前凌晨四點三十分抵達登山口開始訓練,
晨間黑夜訓練其實並不害怕,在極地賽事時早已習慣,
反而更能夠感受那寧靜感,以及日出的期待

經過369山莊時,一個左轉,日出陽光從山頂四射出來,
慢慢劃過整個山脈,溫暖的陽光照耀到身上,
全身的疲累都消失,等待的,就是這美好一刻,
帶著微笑,繼續前往主峰山頂訓練

⛰️雪山:台灣登山的百岳入門之一
也是我認為越野訓練很好的高山路線

雪山有許多種路線可選擇,
但要特別注意自身體力與登山能力
⛰️雪山主峰往返 :21.8公里
⛰️雪山聖稜線O型:41.3公里
⛰️雪山聖稜線I型 :59.2公里
⛰️雪山聖稜線Y型 :69.9公里
⛰️雪劍線 :52.9公里

⛰️百岳別名:台灣眾山裡擁有最多名字的高山
【Sekoan雪翁山】泰雅族祖先打獵時,稱碎石和山溝地貌的山峰稱作Sekoan,音譯雪翁
【西魯維亞山】1867年英國軍艦「Shiluvia」航行台灣海面時,看到雪山雄偉的山勢,取用了他們軍艦的名字命名
【次高山】明治天皇的昭和皇太子來台時,目睹高過富士山的雪山雄姿,玉山已於1897年由日皇改稱為新高山,昭和皇太子只好改雪山為次高山
【興隆山】先總統蔣公巡視中橫,經過梨山時,遠眺雪山壯麗的山容,慨嘆雄偉矗立的氣勢,又更名為興隆山,象徵國運昌隆
【哈蓋山】雪山東麓溪頭蕃稱為Babo Hagai,Babo是大山,Hagai指崩塌裂開,意為本山冬季因積雪深厚而逐漸崩塌,音譯稱為「巴布哈蓋山」或「哈蓋山」。
【馬哈馬顏山】泰雅語也稱雪山為「Mahamayan」,譯作馬哈馬顏山
所屬山系:雪山山脈 / 最高峰

這次和三條魚一起單攻訓練,
也學習到許多山的知識
大家期待的百岳單攻訓練影片終於出來啦,
總共分為5支短片、1支長片,
將於每周三晚上10點播出喔

#登山技巧
#百岳
#五岳
#雪山
#雪山單攻
#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GOMT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大水窟與雪山區域高山植群受氣候變遷影響之動態變化

為了解決雪山東峰天氣預報的問題,作者蘇昱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使全球生態系受到重大衝擊,尤其是在敏感的高海拔生態系。於2008年起,臺灣研究團隊依據歐洲自然保護基金會的「高山環境觀測研究計畫」(簡稱GLORIA計畫),陸續在全臺高山區域設置山峰監測樣區,進行五至十年一次的定期植群監測與持續性土壤溫度監測,以了解氣候變遷對臺灣高山植群的影響。本研究延續該研究計畫,截至2020年8月為止,於大水窟及雪山區域共六座山峰完成三次複查,資料橫跨11年。除了植群監測資料外,本研究利用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溫度及雨量資料搭配土壤溫度計來探討氣候變化趨勢。使用美國太空總署Terra衛星取得的增強型植生指標(EVI),推估監測週期之植群生產力。透過GBIF物種資

料庫與CHELSA氣候資料庫建構各物種之生態氣候區位並計算樣區嗜熱與嗜濕指標,討論物種組成變化的可能原因。氣候變化方面,在六座山峰皆發現溫度漸升且秋冬季上升明顯,降雨量趨減且降水時間集中,水份環境趨於乾燥。山峰樣區近年來EVI值有逐漸上升趨勢,尤以秋冬季上升最為明顯,顯示生長季可能延長。本研究結果顯示,樣區中的玉山箭竹(Yushania niitakayamensis)逐漸擴張,並間接反映於EVI值上,同時伴隨著物種數量下降與生物多樣性降低。玉山箭竹的擴張可能導致其他物種被排除。此外自物種生態氣候區位檢視植群組成變化,雖然溫度上升,但各山峰的植群嗜熱指標沒有明顯上升,而植群嗜濕性指標則是明顯下

降。同時,三次監測週期調查的物種氣候區位機率密度分布圖表明,多數山峰的植群組成改變為偏向喜好較乾燥與溫暖的物種。因此除了溫度升高影響高山植群組成外,水分與物種競爭亦扮演重要的關鍵因素,需持續長期監測以進一步了解高山物種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幼兒園潛在課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雪山東峰天氣預報的問題,作者王海燕 這樣論述:

摘要潛在課程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潛在課程是在整個幼兒園範圍內,未被列入幼兒園正規課程計畫,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通過幼兒園各種教育環境與情境,在幼兒無意識、不易覺察的狀態下,潛移默化的、有意或無意的,傳遞給幼兒非預期的,對幼兒認知、情感、意志、態度、動機、價值觀、行為等產生影響的教育元素。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園潛在課程之情形、幼兒園潛在課程之來源與影響機制,為幼兒園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覺知幼教場域中潛在課程存在之樣貌、可能之來源及這些潛在課程以何種機制對幼兒產生影響提供依據,從而使幼教工作人員在幼教現場更好的發揮潛在課程之正向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積極發展。本研究運用參與觀察、半結構訪

談、開放式訪談及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對幼兒園物質—空間類潛在課程、組織—制度類潛在課程、文化—心理類潛在課程進行探究。研究發現幼兒園物質—空間類潛在課程來源於幼兒園的公共環境、班級環境與微觀的物質錄影設備;組織—制度類潛在課程來源於幼兒園園長的領導風格、幼兒園管理制度、幼兒園一日作息;文化—心理類潛在課程來源於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每日餐點、師生互動、同伴互動、幼兒園男教師性別、幼兒園升旗儀式、國學教育活動與萬聖節活動。這些潛在課程通過感染、暗示、模仿、內化等心理學影響機制,對幼兒的各方面發展產生著影響。通過研究發現,研究者對幼兒園園長、幼兒園教師、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了相關之建議,同時從潛在

課程實證研究維度,提出了未來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