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費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辦公費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傑臣寫的 商業智能:從Excel到Power BI的數據可視化.動態圖表篇 和林語堂的 讀書的藝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用途別預算科目分類定義及計列標準表也說明:一、各機關應詳實按照所管費用性質,就用途別預算科目定義範圍,確定各項. 費用應歸屬之科目。 ... 凡公用車輛及辦公用機具所需. 之保養、維修費用屬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小倉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 周恆志、李選士所指導 林淑姣的 現階段記帳士事務所經營策略之研究 (2014),提出辦公費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記帳士、會計師、記帳及報稅代理業務人、稅務士、經營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林津瑩所指導 李右翎的 金融業放款部門之經營績效—以台灣某金控公司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經營績效、資料包絡分析法、金融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辦公費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內外出差旅費如何報支?有哪些費用可以報支?出 ... - 旅遊咖則補充:‧駕駛自用汽車行經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車道所支付之通行費,准以出差人之證明為憑。 3. 辦公費憑證核實認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辦公費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商業智能:從Excel到Power BI的數據可視化.動態圖表篇

為了解決辦公費定義的問題,作者李傑臣 這樣論述:

本書通過大量實用案例對動態圖表的製作進行了多方位、多層次的介紹,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提高數據可視化和數據分析的能力。 全書共11章,根據內容結構可分為三篇。第一篇為技術篇,包括第1~5章,首先介紹BI(商業智能)的概念和重要性、圖表的優點等相關知識,然後詳細講解如何使用Excel中的工具、函數、數據透視圖、窗體控制項和VBA代碼製作動態圖表。第二篇為應用篇,包括第6~9章,主要介紹各類動態圖表的製作過程,還對動態組合圖表、具有創新性的高級動態圖表進行了介紹。第三篇為擴展篇,包括第10章和11章,主要介紹如何使用Power BI軟體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與分析。 本書適用於需要經常使用圖表呈現和分

析數據的職場人士和辦公人員,也可供在校學生或圖表製作愛好者參考。 第1章 BI——用資料看懂世界 1.1誕生在大資料浪潮中的商業智慧 1.1.1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1.1.2“披沙揀金”的商業智慧 1.2商業智慧的利器——圖表 1.2.1看清本質 1.2.2預測未來 1.3動態圖表——從Excel到Power BI 1.3.1簡而不陋的Excel 1.3.2互動式資料視覺化工具——Power BI 第2章 利用Excel工具與函數創建動態圖表 2.1自動調整資料來源的動態圖表 2.1.1創建表:讓圖表隨表格資料的新增自動更新 示例2-1:讓新的銷售資料即時展示在圖表中 2.1

.2定義名稱:實現圖表資料來源的動態選擇 示例2-2:僅對比分析最近10天的銷售收入 2.1.3定義名稱和資料驗證:巧妙結合創建動態圖表 示例2-3:動態展示各月份不同區域的銷售金額 2.2借助輔助序列使圖表自動更新 2.2.1使用OFFSET函數的偏移功能動態引用資料區域 示例2-4:對比各員工在各月的銷量情況 2.2.2使用INDEX函數的引用功能獲取所需資訊 示例2-5:查看某月不同產品的銷售金額占比情況 2.2.3使用INDIRECT函數實現資料區域的跨工作表引用 示例2-6:動態查看各月產品的實際和計畫銷售額差異 2.2.4使用VLOOKUP函數查找指定的目標值 示例2-7:構造輔助

行查看某款產品的銷售趨勢 第3章 使用資料透視圖製作動態圖表 3.1瞭解樞紐分析表 3.2在資料透視圖上自動篩選資料 示例3-1:查看指定分部在指定月份的銷售金額對比情況 3.3使用切片器製作動態的資料透視圖 示例3-2:指定月份或季度的產品銷售金額對比分析 第4章 巧用表單控制項製作動態圖表 4.1認識表單控制項 4.2使用選項按鈕查看圖表的單一物件 4.2.1選項按鈕功能解析 4.2.2突出單一物件的動態圖表 示例4-1:各地區產品銷售金額的趨勢分析 4.3借助核取方塊查看圖表的多個物件 4.3.1核取方塊功能解析 4.3.2同時分析多個物件的動態圖表 示例4-2:查看多個產品的銷售額

變動情況 4.4使用捲軸動態流覽圖表的系列值 4.4.1捲軸功能解析 4.4.2在圖表中展示指定時間段內的資料 示例4-3:產品銷售數量在12天內的變動趨勢跟蹤分析 4.5使用清單方塊為圖表提供可選擇的值列表 4.5.1清單方塊功能解析 4.5.2靈活切換資料的動態圖表 示例4-4:查看各個月份的員工銷售業績占比情況 4.6使用數值調節鈕調整圖表顯示的系列數 4.6.1數值調節鈕功能解析 4.6.2控制資料增減變化的動態圖表 示例4-5:動態展示多個連續日期的業績走勢 4.7利用下拉式列示方塊創建具有下拉式功能表的動態圖表 4.7.1下拉式列示方塊功能解析 4.7.2多專案自由選擇的動態圖表

示例4-6:查看指定月份的各項費用對比情況 第5章 使用VBA製作動態圖表 5.1VBA基礎知識 5.1.1VBA製作動態圖表的基礎知識 5.1.2VBA工具箱 5.1.3VBA控制項屬性 5.2VBA創建動態圖表 5.2.1創建不同類型的動態圖表 示例5-1:根據同一資料來源創建不同類型的圖表 5.2.2根據月份創建動態圖表 示例5-2:自動創建指定月份的區域銷量對比圖表 5.2.3創建指定日期區間的動態圖表 示例5-3:動態查看一段日期內的銷售額情況 5.2.4交叉分析銷售占比情況 示例5-4:產品月度銷售金額占比結構分析 第6章 常見類型的動態圖表 6.1對比多項資料差異的動態圖表—

—直條圖 6.1.1用簇狀直條圖展示資料對比情況 示例6-1:各分部月銷售額對比分析 6.1.2用堆積直條圖展示多專案總和的比較情況 示例6-2:地區銷售總額的對比分析 6.2反映變化趨勢的動態圖表——折線圖 示例6-3:產品銷售量趨勢分析 6.3展示資料比重的動態圖表——圓形圖 6.3.1用圓形圖分析資料的占比情況 示例6-4:產品銷售量占比分析 6.3.2用複合條圓形圖提高小百分比的可讀性 示例6-5:商品銷售金額占比分析 6.4表現橫向對比的動態圖表——橫條圖 示例6-6:品牌年銷售量對比分析 6.5查看資料分佈情況的動態圖表——散點圖 示例6-7:生產誤差率和缺席員工數量的相關性分析

第7章 其他類型的動態圖表 7.1展現占比變動趨勢的動態圖表——面積圖 示例7-1:產品利潤占比變動趨勢分析 7.2比較分析多項指標的動態圖表——雷達圖 示例7-2:多品牌汽車的性能對比分析 7.3展示結構關係的動態圖表——樹狀圖 示例7-3:商品的銷售金額結構分析 7.4展示資料分佈狀態的動態圖表——長條圖 示例7-4:客戶年齡分佈情況分析 7.5反映構成關係的動態圖表——瀑布圖 示例7-5:辦公費用結構分析 第8章 分析多個指標的動態組合圖表 8.1直條圖和折線圖的動態組合 8.1.1呈現變化趨勢的對比圖表 示例8-1:對比銷售業績並展現增長率趨勢 8.1.2顯示平均值輔助線的對比圖表

示例8-2:對比員工銷售業績並查看平均值情況 8.1.3突出完成率的對比圖表 示例8-3:對比實際銷售額並突出完成率 8.2直條圖、折線圖和麵積圖的動態組合 示例8-4:查看變動趨勢和目標達成情況 8.3多控制項綜合應用的動態圖表 8.3.1選項按鈕和下拉式列示方塊結合的動態圖表 示例8-5:多角度分析銷售資料 8.3.2捲軸和下拉式列示方塊結合的動態圖表 示例8-6:滾動查看單個地區的業績資料 第9章 創新式的高級動態圖表 9.1顯示目標達成情況的動態圖表——溫度計圖 示例9-1:動態顯示銷售業績完成百分比情況 9.2對比目標與實際差異的動態圖表——子彈圖 示例9-2:展示實際銷售量和目

標銷售量之間的差異 9.3分類比較的動態圖表——滑珠圖 示例9-3:查看資料的分佈狀態及對比情況 9.4清晰呈現專案進度的動態圖表——甘特圖 示例9-4:直觀顯示專案任務並跟蹤進度 9.5展示達成率的動態圖表——圓環百分比指示器 示例9-5:動態顯示單個產品的銷售量目標達成率 9.6分層對比的動態圖表——多層圓環圖 示例9-6:展示同類別資料的占比及對比情況 第10章 瞭解資料視覺化利器——Power BI 10.1瞭解Power BI 10.1.1Power BI Desktop的工作介面 10.1.2Power BI相比於Excel的優勢 10.2使用Power BI將複雜資料轉化為簡潔

視圖 10.2.1將數據導入Power BI Desktop 10.2.2使用Power Query編輯器編輯資料 10.2.3對資料進行視覺化處理 10.2.4保存並發佈Power BI報表 第11章 Power BI資料的動態呈現與分析 11.1使用鑽取工具查看更詳細的資料資訊 示例11-1:各品牌及其類別的銷售資料分析 11.2使用切片器製作可切換資訊的動態圖表 示例11-2:各分部銷售資料的多維度分析 11.3使用工具提示製作懸浮的動態圖表 示例11-3:各品牌的產品類別分析 11.4導入自訂的視覺物件 示例11-4:產品實際銷售額的動態預警分析

現階段記帳士事務所經營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辦公費定義的問題,作者林淑姣 這樣論述:

記帳士執業領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性,從事的業務並不是單純「記帳」業務,是通過考試院普通考試及格的專門職業人。記帳士及會計師每年錄取的人數持續增加,在憎多粥少的狀況下,會計師本身已經削價競爭,就會擠壓到記帳士、記帳及報稅代理業務人,記帳士及記帳及報稅代理業務人會更難生存。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現階段記帳士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記帳士業者所能採行的經營策略。本研究透過競爭環境分析、問卷調查及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檢視記帳士事務所目前經營上之問題,分析可行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發現現階段記帳士面臨競爭環境及威脅有:1.記帳業勞務費削價競爭 2.勞務費收取標準不一致 3.執業的記帳士及會計師人數逐年增加 4

.推動修法的可行性不高 5.民營公司銷售額在三仟萬以下及伍仟萬以下家數佔增加家數的比率有遞減現象。可行之因應策略有:1.記帳士聯合成立聯合記帳士事務所,行銷聯合記帳士事務所品牌、降低人事及辦公費用 2.全省同業協力合作 3.落實與營業人簽訂委託記帳及代辦、申報事項的委任書與終止委任書 4.加強人脈 5.實力導向,差異化競爭。記帳士是專門職業,攸關國家的稅捐徵收及納稅人的租稅權利,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期許能對記帳士事務所在經營策略上有所助益。

讀書的藝術

為了解決辦公費定義的問題,作者林語堂 這樣論述:

  (此為十月二十六日為約翰大學講稿。後得光華大學之邀,為時匆促,無以應之,即將此篇於十一月四日在光華重講一次。)   諸位,兄弟今日重遊舊地,以前學生生活苦樂酸甜的滋味,都一一湧上心頭。不但諸位所享弦誦的快樂,我能了解,就是諸位有時所受教員的委曲磨折,註冊部的挑剔為難,我也能表同情。   兄弟今日仍在讀書時期,所不同者,不怕教員的考試,無慮分數之高低,更無註冊部來定我的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而已。現就個人所認為理想的方法,與諸位學友通常的讀書方法比較研究一下。   余積二十年讀書治學的經驗,深知大半的學生對於讀書一事,已經走入錯路,失了讀書的本意。   讀書本來是至樂之事,杜威說,讀

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征新土壤;佛蘭西也已說過,讀書是「魂靈的壯游」,隨時可以發見名山巨川,古蹟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   到了現下,讀書已變成僅求幸免扣分數留班級一種苦役而已。而且讀書本來是個人自由的事,與任何人不相干,現下你們讀書,已經不是你們的私事,而處處要受一些不相干的人的干涉,如註冊部及你們的父母妻室之類。有人手裡拿一書本,心裡想我將何以贍養父母,俯給妻子,這實在是一樁罪過。   試想你們看《紅樓夢》,《水滸》,《三國志》,《鏡花緣》,是否你們一己的私事,何嘗受人的干涉,何嘗想到何以贍養父母,俯給妻子的問題?但是學問之事,是與看《紅樓夢》,《水滸》相同。完全是個人享樂的一件

事。   你們若不能用看《紅樓夢》,《水滸》的方法去看《哲學史》,《經濟學大綱》,你們就是不懂得讀書之樂,不配讀書,失了讀書之本意,而終讀不成書。你們能真用看《紅樓夢》,《水滸》的方法去看哲學,史學,科學的書,讀書才能「成名」。若用註冊部的方法讀書,你們最多成了一個「秀士」「博士」,成了吳稚暉先生所謂「洋紳士」,「洋八股」。   我認為最理想的讀書方法,最懂得讀書之樂者,莫如中國第一女詩人李清照及其夫趙明誠。我們想像到他們夫婦典當衣服,買碑文水果,回來夫妻相對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們嚮往不已。你想他們兩人一面剝水果,一面賞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經籍,這是如何的清雅,如何得了讀書的真味。

  易安居士於《金石錄後序》自敘他們夫婦的讀書生活,有一段極逼真極活躍的寫照;她說「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收藏既富,於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日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你們能用李清照讀書的方法來讀書,能感到李清照讀書的快樂,你們大概也就可以讀書成名,可以感覺讀書一事,比巴黎跳舞場的「聲色」,逸園的賽「狗」,江灣的賽「馬」有趣。不然,還是看逸園賽狗,江灣賽馬比讀書開心。   什麼才叫做真正讀書呢?這個問題很簡

單,一句話說,興味到時,拿起書本來就讀,這才叫做真正的讀書,這才是不失讀書之本意。這就是李清照的讀書法。   你們讀書時,須放開心胸,仰視浮雲,無酒且過,有煙更佳。   現下課堂上讀書連煙都不許你抽,這還能算為讀書的正軌嗎?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愛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經》,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野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現下你們手裡拿一書本,心裡計算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註冊部對你態度如何,如何靠這書本騙一只較好的飯碗,娶一位較漂亮的老婆──這還能算為讀書,還配稱為「讀書種子」嗎?還不是淪

為「讀書謬種」嗎?   有人說,如林先生這樣讀書方法,簡單固然簡單,但是讀不懂如何,而且成效如何?須知世上絕無看不懂的書,有之便是作者文筆艱澀,字句不通,不然便是讀者的程度不合,見識未到。各人如能就興味與程度相近的書選讀,未有不可無師自通,或事偶有疑難,未能遽然了解,涉獵既久,自可融會貫通。   試問諸位少時看《紅樓夢》,《水滸》何嘗有人教,何嘗翻字典,你們的侄兒少輩現下看《紅樓夢》,《西廂記》,又何嘗須要你們去教?   許多人今日中文很好,都是由看小說《史記》得來的,而且都是背著師長,偷偷摸摸硬看下去,那些書中不懂的字,不懂的句,看慣了就自然明白。   學問的書也是一樣,常看下去,自然會明白

,遇有專門名詞,一次不懂,二次不懂,三次就懂了。只怕諸位不得讀書之樂,沒有耐心看下去。   所以我的假定是班聯會看書,肯看書,現下教育制度是假定學生不會看書,不肯看書。說學生書看不懂,在國小時可以說,在中學還可以說,但是在聰明學生,已經是一種誣蔑了。至於已進大學還要說書看不懂,這真有點不好意思吧!大約一人的臉面要緊,年紀一大,即使不能自己餵飯,也得兩手搿一只飯碗硬塞到口裡去,似乎不便把你們的奶媽乾娘一齊都帶到學校來給你們餵飯,又不便把大學教授看做你們的奶媽乾娘。   至於「成效」,我的方法可以包管比現下大學的方法強。現下大學教育的成效如何,大家是很明瞭的。一人從六歲一直讀到二十六歲大學畢業,共

讀過幾本書?老實說,有限得很。普通大約總不會超過四五十本以上。這還不是跟以前的秀才舉人相等?   從前有一位中了舉人,還沒聽見過《公羊傳》的書名,傳為笑話。現下大學畢業生就有許多近代名著未曾聽過名字,即中國幾種重要叢書也未曾見過。這是學堂的不是,假定你們不會看書,因此也不讓你們有自由看書的機會。一天到晚,總是搖鈴上課,搖鈴吃飯,搖鈴運動,搖鈴睡覺。你想一人的精神是有限的,從八點上課一直到下午四五點,還要運動,拍球,那裡還有閒工夫自由看書呢?   而且凡是搖鈴,都是討厭,即使搖鈴遊戲,我們也有不願意之時,何況是搖鈴上課?因為學堂假定你們不會讀書,不肯讀書,所以把你們關在課堂,請你們靜坐,用「注射

」、「灌輸」的形式,由教員將知識注射入你們的腦殼裡。無如常人頭顱都是不透水的,所以知識注射普通不大成功。   但是比如依我方法,假定你們是會看書,要看書,由被動式改為發動式的,給你們充分自由看書的機會,這個成效如何呢?間嘗計算一下,假定上海光華,大夏或任何大學有一千名學生,每人每期交學費一百圓,這一千名學費已經合共有十萬圓。   將此十萬圓拿去買書,由學校預備一間空屋置備書架,扣了五千圓做辦公費(再多便是罪過),把這九萬五千圓的書籍放在那間空屋,由你們隨便胡鬧去翻看,年底拈鬮分發,各人拿回去九十五圓的書。   只要所用的工夫與你們上課的時間相等,一年之中,你們學問的進步,必非一年上課的成績所可

比。現下這十萬圓用到那裡去,大概一成買書,而九成去養教授,及教授的妻子,教授的奶媽,奶媽又拿去買奶媽的馬桶,這還可以說是把你們的「讀書」看做一件正經事嗎?   假定你們進了這十萬圓書籍的圖書館,依我的方法,隨興所之去看書,成效如何呢?有人要疑心,沒有教員的指導,必定是不得要領,雜亂無章,涉獵不精,不求甚解。這自然是一種極端的假定,但是成績還是比現下大學教育好。   關於指導,自可編成指導書及種種書目。如此讀了兩年可以抵過在大學上課四年。   第一,我們須知道讀書的方法,一方面要幾種精讀,一方面也要盡量涉獵翻覽。兩年之中能大概把二十萬圓的書籍,隨意翻覽。知其書名作者內容大概,也就不愧為一讀書人了

。第二,我們要明白,學問的事,絕不是如此呆板。讀書必求深入,而欲求深入,非由興趣相近者入手不可。學問是每每互相關聯的。   一人找到一種有趣味的書,必定由一問題而引起其他問題,由看一本書而不得不去找關係的十幾種書,如此循序漸進,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門徑自熟;或是發見問題,發明新義,更可觸類旁通,廣求博引,以證己說,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   這是自動的讀書方法。較之現下上課聽講被動的方法,如東風過耳,這裡聽一點,那裡聽一點,結果不得其門而入,一無所獲,強似多多了。   第三,我們要明白,大學教育的宗旨,對於畢業的期望,不過要他博覽群籍而已,並不是如課中所規定,一定非邏輯八十分,

心理七十五分不可,也不是說心理看了一百八十三頁講義,邏輯看了二百零三頁講義,便算完事。這種的讀書,便是犯了孔子所謂「今汝畫」的毛病。   所謂博覽群籍,無從定義,最多不過說某人「書看得不少」某人「差一點」而已,那裡去定什麼限制?說某人「學問不錯」,也不過這麼一句話而已,那裡可以說某書一定非讀不可,某種科目是「必修科目」。一人在兩年中翻覽這二十萬圓的書籍,大概他對於學問的內容途徑,什麼名著傑作版本,箋注,總多少有一點把握了。   現下的大學教育方法如何呢?你們的讀書是極端不自由,極端不負責。你們的學問不但有註冊部定標準,簡直可以稱斤兩的,這個斤兩制,就是學校的所謂「七十八分」、「八十六分」之類,

及所謂多少「單位」。   試問學問之事,何得稱量斤兩?所謂英國史七十八分,邏輯八十六分,如何解釋?一人的邏輯,怎麼叫做八十六分?且若謂世界上關於英國史的知識你們百分已知道了七十八分,世上豈有那樣容易的事?但依現下制度,每周三小時的科目算三單位,每周二小時的科目算二單位,這樣由一方塊一方塊的單位,慢慢堆疊而來,疊成多少立方尺的學問,於是某人「畢業」,某人是「秀士」了。你想這笑話不笑話?   須知我們何以有此大學制呢?是因為各人要拿文憑,因為要拿文憑,故不得不由註冊部訂一標準,評衡一下,就不得不讓註冊部來把你們「稱一稱」。你們如果不拿文憑,便無被稱之必要。   但是你們為什麼要文憑呢?說來話長。有

人因為要行孝道,拿了父母的錢,心裡難過,於是下定決心,要規規矩矩安心定志讀幾年書,才不辜負父母一番的好意及期望。這個是不對的,與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戀愛女子一樣的違背道德。這是你們私人讀書享樂的事,橫被家庭義務的干涉,是想把真理學問孝敬你們的爸爸媽媽老太婆。只因真理學問,似太渺茫,所以還是拿一張文憑具體一點為是。   有人因為想要得文憑學位,每月可以多得幾十塊錢使你們的親卿愛卿寧馨兒舒服一點。社會對你們的父母說,你們兒子中學畢業讀了三十本書,我可給他每月四五十圓,如果再下二千圓本錢再讀了三十本書,大學畢業,我可給他每月八九十圓。你們父母算盤一打,說「好」,於是議成,而送你們進大學,於是你們被稱,

拿文憑,果然每月八九十圓到手,成交易。   這還不是你們被出賣嗎?與讀書之本旨何關,與我所說讀書之樂又何關?但是你們不能怪學校給你們稱斤兩,因為你們要向他拿文憑,學堂為保持招牌信用起見,不能不如此。且必如此,然後公平交易,童叟無欺。   處於今日大規模生產品之時期,不能不劃定商貨之品類,學問既然成為公然交易的商品,秀士,碩土,博土既為大規模生產品之一,自然也不能不「劃定」一下。其實這種以學問為交易之事,自古已然。子張學干祿;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未易得也。」(關於往時「生員」在社會所作的孽,可參觀《亭林文集.生員論》上中下三篇。)   到了這個地步,讀書與入學,完全是兩件事了,去原意遠矣。我

所希望者,是諸位早日覺悟,在明知被賣之下,仍舊不忘其初,不背讀書之本意,不失讀書的快樂,不昧於真正讀書的藝術。並希望諸位趁火打劫,雖然被賣。錢也要拿,書也要讀,如此就兩得其便了。 作者簡介 林語堂   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的福建省龍溪(漳州)縣。他曾獲上海聖約翰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自此加冕;並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

《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金融業放款部門之經營績效—以台灣某金控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辦公費定義的問題,作者李右翎 這樣論述:

台灣在日治時代之前,無銀行的設立。日本統治台灣開始設立,中間經過了許多法令上的改革及創建,造就出當下的金融自由化。在一間金融控股公司當中業務有許多,以過往的研究當中,大都針對金融控股公司做整體的營運績效評估,所呈現到的都是公司整體,但對於細節之個別研究明顯不足,無法從個別業務予以探討和改善。故引起本研究探討金融控股公司所屬的放款業務部門的房貸業務經營績效之動機。由於放款部門房貸業務因各個城市的發展繁榮度而具有地緣關係,本研究將某金融控股公司放款部門房貸業務分為四個地區作探討。且設定之投入要素為人事費用、辦公費用和房貸撥款金額;產出要素為核貸件數和收入總計,並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

velopment Analysis,DEA)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經營績效由2008年第一季開始向上攀升至第三季,爾後又持續下降到2009年第三季,接著又開始往上復甦。分析此原因主要是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在2008年的9月15日美國掀起金融大海嘯造成金融風暴,因此造成房市降溫,民眾購買房比例下降,因此房貸業務開始下降,而放房貸務中心未能及時因應大環境做出調整。直到2009年第三季景氣開始好轉,也帶動台灣的房市,房貸業務中心也做了相對應之調整,平均效率值開始回升,表示大環境對於金融業之影響甚鉅。且當中所呈現的規模無效率即為資源配置錯誤,即投入太多資源,但未獲得等比例之利益。經由分析結果提供各放

款部門改善的方向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