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頻 天線 製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調頻 天線 製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童效勇陳方寫的 業餘無線電通信(第五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八木fm收音机天线制作尺寸- ensou也說明:八木fm收音机天线制作尺寸,八木五单元FM天线的制作- 豆丁网,天线是接收机捕捉信号的工具,用于远程调频广播接收的天线大部分采用八木(YAGI)天线,八木天线的单元数接影响 ...

國立成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黃尊禧所指導 李東諺的 2.4 GHz無線傳能發射器與具有諧波檢測的獵能器整合設計 (2020),提出調頻 天線 製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線傳能、獵能、全閘極交叉耦合整流器、諧波偵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 張志文所指導 劉三賢的 應用於W-Band CMOS射頻前端收發機之47-及94-GHz毫米波壓控振盪器晶片研製 (2020),提出因為有 47-GHz、94-GHz、CMOS、低功耗、壓控振盪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調頻 天線 製作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自制一个简单实用的FM天线_自制简易fm收音机天线 - 墨客則補充:调频 广播波段中心频率位98MHZ, 波长=300/f = 300/98 = 3米1/4 波长为0.75M, 不过天线中的振子的长度并不 ... 简单的定向FM天线制作方法制作方法: 收音机以R9700为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調頻 天線 製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業餘無線電通信(第五版)

為了解決調頻 天線 製作的問題,作者童效勇陳方 這樣論述:

業餘無線電通信從1994年開始出版,已經成為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入門工具書。 本書是由業餘無線電家童效勇(BA1AA)和陳方(BA4RC)為廣大業餘無線電編寫的業餘無線電通信入門教材,書中系統地介紹了開設、操作業餘無線電臺的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主要內容包括:業餘無線電通信簡史、業餘無線電通信操作實踐、收發報技術的自我訓練、業餘無線電獎勵證書和競賽活動、不同業餘無線電波段的運用、業餘短波天線、業餘無線電收發信機、依法設置和使用業餘無線電臺等。 業餘無線電通信既可作為開展業餘無線電活動的教材,也可作為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自修讀本和手冊。 第1章什麼是業餘無線電通信1 1.1什麼

是業餘電臺1 1.2業餘無線電的起源及在的發展歷程2 1.2.1業餘無線電通信的起源2 1.2.2中國業餘無線電簡史3 1.2.3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在突發事件中的幾個真實故事6 1.3怎樣尋找業餘電臺7 1.3.1電磁波以及波段的劃分7 1.3.2業餘電臺的分區11 1.3.3業餘電臺的呼號11 1.3.4業餘電臺通信用的時間14 1.4業餘電臺的活動內容14 1.4.1多種多樣的通信操作實踐15 1.4.2各種資料通信研究15 1.4.3各種圖像通信研究18 1.4.4業餘無線電衛星通信19 1.4.5月面反射通信研究26 1.4.6移動通信研究26 1.4.7小功率通信研究27 1.4.8V

/U波段通信27 1.4.9網路業餘無線電28 1.4.10業餘無線電測向30 第2章業餘無線電通信操作實踐31 2.1業餘電臺的通信內容31 2.2業餘電臺的信號報告32 2.3業餘電臺地理位置的報告33 2.4業餘電臺的QSL卡片36 2.4.1什麼是QSL卡片36 2.4.2如何製作QSL卡片36 2.4.3如何填寫QSL卡片39 2.4.4如何交換QSL卡片43 2.5業餘電臺的登記46 2.5.1電臺日記46 2.5.2收聽日記47 2.6業餘無線電通信的語言48 2.6.1通信中的“字母解釋法”48 2.6.2通信用Q簡語49 2.6.3電碼符號50 2.6.4無線電通信用的縮語

51 2.6.5通信用英語51 2.7業餘無線電通信基本程式57 2.7.1呼叫前的準備工作57 2.7.2普遍呼叫58 2.7.3區域性呼叫58 2.7.4回答程式59 2.7.5預約聯絡呼叫60 2.7.6未聽清對方呼號時的詢問呼叫60 2.7.7雙方溝通後的聯絡程式61 2.7.8異頻工作的呼叫方法62 2.7.9插入呼叫的方法63 2.8完整通信程式舉例63 2.9網路通信64 2.10遇險通信和應急救援通信67 2.10.1遇險通信67 2.10.2應急救援通信68 第3章收發報技術的自我訓練75 3.1正確地記憶電碼符號75 3.1.1準確把握“點”“劃”比例和“間隔”75 3.

1.2怎樣記憶電碼符號76 3.2收報訓練77 3.2.1收報的基本知識78 3.2.2收報的自我訓練78 3.2.3巧用CW學習軟體79 3.2.4適時進行機上抄收87 3.3發報練習87 3.3.1手鍵發報87 3.3.2自動鍵發報91 3.4嚴格自我要求,保證練習品質91 第4章業餘電臺的獎勵證書和競賽活動92 4.1業餘電臺的獎勵證書92 4.1.1聯絡到中國~9區獎狀(WorkedChinese~9district)92 4.1.2WAC聯絡到世界各大洲獎狀(WorkedAllContinents)92 4.1.3DXCC聯絡遠距離電臺俱樂部證書(DXCenturyClub)93

4.1.4WAS聯絡全美獎狀(WorkedAllStates)93 4.1.5WAZ聯絡全部CQ分區獎狀(WorkedAllZone)93 4.2業餘電臺的競賽94 4.2.1業餘電臺競賽的一般要求94 4.2.2主要的國際性競賽介紹95 4.2.3國內的業餘無線電比賽105 4.3IOTA“空中之島”活動107 4.3.1IOTA島嶼編號107 4.3.2IOTA獎狀108 4.3.3IOTA活動常用頻率108 4.3.4IOTA遠征108 4.3.5IOTA競賽109 4.4FCC業餘無線電執照資格考試111 第5章怎樣運用不同的業餘波段113 5.1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113 5.2電離

層與天波傳播113 5.2.1電離層概況113 5.2.2電離層對電波傳播的影響114 5.3太陽黑子的影響115 5.4怎樣利用幾個不同的主要業餘波段116 5.4.1160m波段(1.8~2.0MHz)116 5.4.280m波段(3.5~3.9MHz)116 5.4.340m波段(7.0~7.1MHz)116 5.4.420m波段(14.0~14.35MHz)116 5.4.515m波段(21.0~21.45MHz)117 5.4.610m波段(28.0~29.7MHz)117 5.4.76m波段(50~54MHz)117 5.4.82m波段(144~148MHz)118 5.4.970

cm波段(430~440MHz)118 5.5業餘波段上的信標(Beacons)119 第6章業餘短波天線121 6.1天線121 6.1.1天線的主要特徵121 6.1.2常用天線125 6.1.3天線的安全架設129 6.2傳輸線131 6.2.1傳輸線基礎知識131 6.2.2傳輸線和天線間的匹配133 6.2.3平衡/不平衡轉換134 6.2.4天線假負載136 6.2.5自製短波小環天線137 第7章業餘無線電收發信機141 7.1短波收信機141 7.1.1業餘無線電通信對收信機的要求141 7.1.2收信機介紹144 7.1.3收音機改裝簡易收信機實驗146 7.1.4RTL

-SDR軟體無線電接收機入門應用150 7.2短波發信機160 7.2.1對發信機的要求160 7.2.2DIYCWQRP收發信機介紹170 7.2.3AX94DIY單邊帶發信機介紹177 7.3超短波收發信機181 7.3.1FM調頻通信181 7.3.2超短波數位化通信182 7.4成品業餘無線電收發信機介紹184 7.4.1掌上型對講機184 7.4.2車載電臺186 7.4.3中繼台187 7.4.4短波電臺188 7.5收發信設備中常見英文名字的意義191 7.5.1收信部分191 7.5.2發信部分192 7.5.3共用部分193 7.6自己動手製作輔助器材193 7.6.1功率計

和駐波表193 7.6.2DIY電子電鍵197 第8章依法設置和使用業餘電臺200 8.1業餘電臺的分類管理及相應操作能力要求201 8.2個人設置業餘電臺的基本條件和申辦程式202 8.3單位或團體設置業餘電臺的申辦程式204 8.4特殊業餘無線電臺站206 8.5競賽中的臨時專用呼號206 8.6如何申辦和使用業餘無線電中繼台206 8.7業餘電臺涉外交流活動方面的有關規定209 8.7.1有關外籍人員在華操作的規定209 8.7.2境外愛好者如何申請、辦理《來訪者業餘無線電臺臨時操作證書》210 附錄211 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211 附錄2卡片局各區分局負責人及各

省聯絡站連絡人220 附錄3之(1)南極洲各科學考察站業餘電臺呼號首碼分佈圖222 附錄3之(2)部分BY業餘電臺呼號223 附錄4國內普通郵件及港澳臺地區函件資費表(節選)227 附錄5各類無線電通信業務通用的Q簡語(節錄)228 附錄6無線電通信用縮語表(節錄)233 附錄7之(1)CRSA~9區獎狀式樣241 附錄7之(2)CRSA~9區獎狀申請表242 附錄8之(1)WAC基本獎狀式樣242 附錄8之(2)1.8MHzWAC獎狀式樣243 附錄9之(1)DXCC基本證書式樣243 附錄9之(2)五波段DXCC證書式樣244 附錄10之(1)WAS基本獎狀式樣244 附錄10之(2)五波

段WAS獎狀式樣245 附錄11WAZ聯絡全部CQ分區獎狀式樣245 附錄12計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圓距離的BASIC程式246 附錄13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規則》有關業餘無線電部分的摘錄248 附錄14之(1)《業餘無線電臺管理辦法》250 附錄14之(2)《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制規定》261 附錄15之(1)工業和資訊化部檔關於實施《業餘無線電臺管理辦法》若干事項的通知263 附錄15之(2)《關於進一步明確和規範業餘無線電臺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266 附錄16之(1)業餘無線電臺操作技術能力驗證暫行辦法267 附錄16之(2)關於修訂《各類別業餘無線電臺操作技術能力暫行驗證考核標準》的通知

268 附錄16之(3)業餘無線電中繼台資訊填報注意事項269 附錄17CRAC業餘頻率使用及應急頻點推薦規劃270 附錄18之(1)《內地業餘無線電操作者逗留或到訪香港特別行政區時申請業餘電臺牌照及操作授權證明的指引》272 附錄18之(2)香港業餘電臺牌照的操作許可權——操作頻率及功率限制274 附錄18之(3)《內地居民來港申請業餘電臺牌照/操作授權證明表格》277 附錄19之(1)《來訪者業餘無線電臺臨時操作證書》申請辦法280 附錄19之(2)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在內地設置和使用業餘無線電臺有關事項的通告281 附錄20A類業餘電臺操作證書考試內容提要283 附

錄21在軌業餘衛星狀態表298 附錄22島嶼的IOTA編號表299 附錄23業餘無線電測向機的設計與製作301

2.4 GHz無線傳能發射器與具有諧波檢測的獵能器整合設計

為了解決調頻 天線 製作的問題,作者李東諺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了頻率為2.4 GHz的傳能發射器架構,和能夠反射倍頻諧波的獵能器整合。即可達到當傳能發射端發射一訊號時,獵能器可由雙頻天線接收基頻訊號和傳送倍頻訊號。倘若獵能器能量尚未獵取完成(未完成充電)時,則傳送倍頻諧波訊號至發射端,使發射端之天線偵測並明確定位該獵能器,為其快速充電。並於獵能器第一次完成充電(後端電路開始工作),關閉倍頻諧波反射,專注於獵能器的功率轉換效率來維持充電供後端感測器持續工作。本論文開發一個應用於2.4 GHz發射器中的訊號產生器晶片。此2.4 GHz無線傳能功率發射晶片,使用台積電180-nm製程下線,同時製作獨立的LC-VCO和Pre-amplifier。LC

-VCO的可調頻率範圍為31.95%,包含所需的2.4 GHz訊號且輸出功率為0 dBm,偏移頻率1 MHz下控制電壓在0.9 V的相位雜訊為-113 dBc/Hz,共消耗的直流功率為18 mW。Pre-amplifier採用AB類功率放大器製作,在2.4 GHz上的最大功率增益為18.53 dB,最大功率增進效率(PAE)為11.85 %、OIP1dB為12.32 dBm、OIP3為24 dBm,所消耗的直流功率為250 mW。除了在晶片上打線接合LC-VCO和Pre-amplifier量測外,也使用PCB上整合。在晶片上整合量到的Power emitter的輸出功率在2.4 GHz為12.

3 dBm,可調範圍與LC-VCO幾乎一致。在PCB上整合量到的Power emitter的輸出功率在2.4 GHz為6.15 dBm,經由Ansys HFSS和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模擬後可得到接近的結果。本論文開發具有反射倍頻諧波的獵能器整合,除了對獵能晶片做簡單的介紹外,特別對所使用的三級FGCC整流器做詳細的分析和模擬。認為三級FGCC整流器架構適合在低輸入功率約為-20 dBm下且能夠輸出電壓0.38 V推動後端電路。整合晶片採用實驗室現有的2.4 GHz倍頻諧波偵測獵能晶片,剛好是三級FGCC整流器架構,且具有反射倍頻諧波的能力。後端電路為市售e-p

eas公司的AEM30940電源管理模組剛好符合對獵能輸出功率較低的情況下進行電容充電和充飽後輸出兩組可自定義的LDO輸出電壓。經過獵能晶片整合成獵能器後,在反射倍頻諧波的同時輸出電壓在最低輸入功率-13 dBm下為0.445 V能持續對e-peas AEM30940電容充電,等電容充飽且關閉倍頻諧波的時候獵能器的轉能效率提高,輸出電壓在輸入功率-13 dBm下為0.46 V。一旦輸入功率變大,獵能器輸出電壓的差距會更大。e-peas AEM30940一旦電容充飽後,就會輸出一穩定直流電壓供後端感測器使用,便能達到一套無線傳能系統。

應用於W-Band CMOS射頻前端收發機之47-及94-GHz毫米波壓控振盪器晶片研製

為了解決調頻 天線 製作的問題,作者劉三賢 這樣論述:

本論文研製47-GHz低功率消耗之電流再利用型壓控振盪器、94-GHz考畢子壓控振盪器,振盪器採用TSMC 90-nm CMOS製程製作,47-GHz電流再利用型壓控振盪器採用電流再利用技術,以減少功耗,使用自發轉導匹配技術動態地平衡交互耦合電晶體對的轉導值,改善輸出振幅不平衡的現象。並且在交互耦合電晶體對加入旁路電容減緩源極退化的效應,進一步降低功耗。94-GHz考畢子壓控振盪器設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設計47-GHz差動考畢子壓控振盪器,採用汲極至源極回授,偏壓電流透過交互耦合電晶體對實現,可同時提供正回授以提升整體的迴路增益。透過基極偏壓技巧減少電晶體的臨界電壓,振盪器訊號經由回授電

容給予基極偏壓,提升電晶體的轉導值,亦加快電流切換電晶體的切換速度,達到較佳的相位雜訊,有效提升主動電路所提供的負轉導,克服考畢子振盪器嚴苛的起振條件。加入PMOS交互耦合電晶體對可再提升整體負轉導以及輸出振幅,亦同時給予緩衝器偏壓。第二階段設計94-GHz考畢子壓控振盪器,倍頻器採用轉導提升雙推式架構,倍頻器輸出電流的二倍頻項大小由訊號振幅決定,不會被輸出端的高阻抗給抑制,能產生大輸出電壓擺幅去驅動下一級電路。由於振盪器輸出端為倍頻器的共模點,後級電路不會造成差動考畢子振盪器的負載效應,予以加入放大器提升振盪器輸出功率。此倍頻器的電流將再利用於考畢子振盪器,使用電流再利用技巧降低考畢子振盪器

的功耗。晶片電路設計皆以Agilent ADS及全波電磁模擬軟體進行模擬,量測皆採用on-wafer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