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住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行天宮住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先琪寫的 濟佛慈悲救渡 和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的 萬般由心 :玄空師父開示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百福常臨。 --- 行天宮北投分宮靠近捷運忠義站附近也說明:✳三宮之中奉祀神祇最多的! 主要除了五聖恩主外,還有蜀漢昭烈帝劉備、桓侯張飛、武侯孔明、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福德正神、山神及行天宮精神導師玄空師父和住持空真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洪葉文化 和遠流所出版 。

佛光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陳旺城所指導 許瑜庭的 台北汐止呂祖信仰重鎮─拱北殿研究 (2016),提出行天宮住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汐止、拱北殿、孚佑帝君、呂祖、呂洞賓、北港鸞堂、太上感應神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王雅萍所指導 吳宗明的 鸞堂建構與家族經營:以指南宮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指南宮、呂洞賓、鸞堂、扶鸞、祈夢、家族經營的重點而找出了 行天宮住持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天宮- 人氣推薦- 2021年12月 - 露天拍賣則補充:共有418個搜尋結果- 露天拍賣從價格、銷量、評價綜合考量,為您精選和行天宮相關的商品. ... 行天宮第二代住持黃欉居士追思錄. d8801306245.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天宮住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濟佛慈悲救渡

為了解決行天宮住持的問題,作者吳先琪 這樣論述:

  《濟佛慈悲救渡》是作者繼《我與濟佛的因緣》一書之後,藉著十八篇濟佛弟子講述的親身經歷,據實描述濟佛公活佛渡眾的神奇事蹟,和不捨眾生的慈悲。芸芸眾生,常因身陷煩惱,難以解脫,而祈求神明指引明路。神佛已然靜定於極樂淨土,清閒自在,為何還要示現於凡塵,渡化眾生,引迷入悟?書中十八則故事中,除了渡眾事蹟,也透過當事人的感言,而揭示了答案:因為神佛慈悲! 作者簡介 吳先琪   吳先琪教授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土木環工博士,臺大環境工程碩士,臺大農化學士;具有國家農業化學高等考試及格與技師,及工礦安全衛生高等考試技師的資格。他曾經擔任過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所長,臺大環安衛中心的組長、副主任,

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等職務;現為台大環工所名譽教授。吳教授曾從事之專業研究包括:環境污染物宿命及危害評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復育、優養水庫藻類生態系統模擬等;近年來之學術專書有:《環境污染及防治》(合著)、《廢水微生物學》(譯著)、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國立台灣大學2007永續校園白皮書》、《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原理與應用 》(合著)、《環工基本實驗:第一篇,水及廢水採樣與分析》、《土壤地下水污染場址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挑戰與機會》(合著)等,及本系列之第一本書《我與濟佛的因緣》。   1. 神明保佑     2. 芸芸眾生莫不懸念     3. 隨順因緣  因緣隨順  

  4. 人會騙神  神不會騙人  但是神會考驗人     5. 玄功莫測  妙法絕倫     6. 信就靈  不信就不靈     7. 神佛聽到我了     8. 樂觀知命  絕處逢生     9. 誓願     10. Cool媽的奇遇     11.功不唐捐  福不唐捐     12.諸事圓滿  夫復何求     13. 根本智慧     14. 靜  默  行     15. 慈悲為懷  方便為門     16. 濟公寶寶     17. 業力障礙消除  福報不求自來     18. 因緣果報   作者序   2013年筆者所著《我與濟佛的因緣》一書出版之後年餘,淡水行天武聖宮

的濟公活佛師尊,指示筆者蒐集濟佛弟子與濟佛相應,以及濟佛救渡的事蹟,再撰寫一書, 將這些故事與大家分享。   筆者所說的「濟公活佛師尊」就是家傳戶曉的歷史人物濟公,濟公本名李修緣,在南宋紹興十八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生於浙江天台,為貴冑之後。十八歲父母雙亡後,先入國清寺出家,僧名是「道濟」,後轉至靈隱寺,師從瞎堂慧遠禪師,並且受到啓發,頓悟佯顛;時人以其顛狂而稱之為濟顛;慧遠禪師圓寂後,轉到淨慈寺,擔任書記僧。   濟佛飽讀詩書,能文能畫,喜愛山水,為人慈悲,扶危解厄,伸張正義,也善於醫術,師承臨濟宗楊岐派,是禪宗五十師、楊岐派第六祖。他在南宋時,屢傳神蹟,如古井運木等。明清之後的各種濟公傳版本

,寫出道濟傳奇助人的無數善行,以及受人愛戴的故事。   道濟於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得道西歸(1149-1209),世壽六十。濟佛得道成佛之後,又再度奉旨下凡度眾,在清朝中法戰爭時,由淮軍迎靈到臺灣,神跡遍及南臺各地,並在臺南扶鸞寫下《玉瑣真經》;該經典闡述濟佛「入世濟眾」的精神。 一般人誤解濟佛是粗鄙的酒肉僧,殊不知祂是一位佛道雙修、慈悲仁慧、普世醒世,醉顛心不顛的出家人。祂奉旨降世,1996年開始,降駕行天武聖宮玄微師父之身,渡化眾生。有關濟公之歷史生平及其在台灣濟世、接受請法度眾的事蹟,在曾華璧著《濟公活佛在台灣-哈佛沒有教的課》一書中,有更詳盡的敘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   書

中提到的「玄微師父」是濟佛的乩身,也是現在行天武聖宮的住持。行天武聖宮的濟公活佛降乩倒駕慈航、度化眾生始於二十三年前。1989年,玄微師父出世三天後,關聖帝君在夢中指示玄微師父的父親(行天武聖宮的宮主),去雕一座帝君像,還要雕一顆「關聖帝君印」的印章。帝君像刻好之後,宮主請一位熟悉儀軌的師姐帶領他到一處關聖帝君佛壇前,為佛像開光。當天關聖帝君親自降駕開光,對宮主說:你好好地供奉祂,時機到,祂自然就會發揮。宮主將帝君神尊供奉在家裡,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住所不固定,帝君神尊也跟著搬來搬去。宮主感覺不是很妥當,就將帝君神尊暫時放在朋友家,託他照顧。   1996年,玄微師父國小一年級時開始對神佛有

感應,有一次到屏東探訪朋友,到了高雄旗山鳳山寺,才小學一年級的玄微師父吵著要一把羽毛扇,宮主就在附近雜貨店買了一把給他。他拿著扇子就在寺裡供奉的濟公神尊前比劃起來。大家以為是小孩子覺得好玩,在摹仿法師的動作,也不以為意,其實那時濟佛就已經降駕,開始教導玄微師父了。   當玄微師父就讀小學二年級時,對宮主說:時候到了,要接帝君回來弘法濟世。宮主找到他的朋友,用擲筊方式請示神尊, 連續三個聖筊,將帝君神尊請了回來,供奉在台北市天母的家裡。濟公活佛在宮主家裡降駕渡眾之前,濟佛指示要先去台北行天宮領旨。宮主擲筊請示行天宮的帝君,連續問三次都擲出九個聖筊。於是宮主順利請了令旗回家,於1998年在自家開

始設壇辦事。   2003年行天武聖宮遷至北投忠義街,接著又於2006年遷至北投建民路,再於2008年遷至淡水的現址。筆者2008年與濟公活佛師尊結緣,2012年濟佛指示筆者要以《我與濟佛的因緣》為名,撰寫一書,記錄祂與弟子們之間的神通示現與渡化信眾的各種感應事蹟。該書於2013年底出版。讀者亦可經由筆者在該書中,對受訪弟子所敘述的內容,瞭解濟佛降世顯化之事蹟,及玄微師父少年時期,濟佛行法濟世的淵源及當時的狀況。   我非常感謝濟佛在我出版第一本書之後,再給我機會撰寫第二本書,但是心中卻十分戒慎恐懼。因為道教及佛教歷史悠久,教義博大精深,濟佛師尊慈悲仁慧,精曉佛道教義,開示說法,盡是禪機。

筆者在寫第一本書時,懵懵懂懂,未能領悟濟佛師尊所開示的佛教、道教之教義,及所講述宗教典故蘊含之奧義,故於撰寫之時,隨意揮灑,文字中不免夾雜自以為是之幼稚與淺薄。2013年之後,我積極參與道場活動,有幸聆聽濟佛師尊開示及說法,略略體悟神佛的示現,有其慈悲之誓願與道理,凡人未必能盡知。本書之內容是以弟子與濟佛師尊的感應事蹟為主,筆者深怕下筆誇大不實,或誤解神佛示現、救渡眾生之用心,遭人誤解為是以神通故事惑眾,甚至誤導讀者以追求感應為信仰之目的。所以在本書撰寫之時,筆者儘量據實陳述當事人之經歷及想法,呈現當事人與神佛感應之事蹟,以期讀者以自身之理解與判斷,去體會字裏行間的意思。筆者在取材或對於事件之

評述,也都考慮再三,儘量忠實客觀,所以也因斟酌良久,遲遲未能完稿,故撰寫的時間總計花了四年有餘。   本書得以完成,要感謝所有提供感應事蹟的師兄、姐。他們慷慨的將自己與濟佛師尊的相應及心路歷程和讀者分享,還詳實地提供他們經歷事件的時間、地點與細節。為了尊重這些師兄姐的隱私,筆者在文章中都只稱呼其姓氏。此外還要感謝筆者的同修曾華璧,在繁忙的教學、研究及整理濟佛師尊開理資料之餘,幫我多次修改及校訂文稿,糾正我拗口的美式科技用語,使全書能有流暢的內容。   其實我最感謝本書的真正主角−濟公活佛師尊。今世濟佛在蓬萊仙島及世界各地倒駕慈航,渡化眾生,使筆者得有豐富的題材,再次完成本書18篇弟子受到濟

佛救渡的因緣事蹟,也能藉由祂的教誨,在修行路上,一點一點地持續進步。   最後要感謝讀者,能有機緣一起分享本書的濟佛慈悲救渡事蹟。希望您能不吝指正及建議。  

台北汐止呂祖信仰重鎮─拱北殿研究

為了解決行天宮住持的問題,作者許瑜庭 這樣論述: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呂祖呂洞賓為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而從一間廟宇的發展演變,便可瞭解當地社區的發展歷程、居民的生活型態、經濟、文化等變遷。本研究以台北汐止地區拱北殿為主軸,藉由文獻探討及田野調查的方式,探究汐止地區的土地拓墾開發及汐止拱北殿之創建與修建沿革。汐止拱北殿從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建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歷經幾次的翻修重建,始有今天所見蓬勃發展之樣貌,除供奉呂祖神像外,更供奉「太上感應神位」,創造獨樹一格之廟宇特色;另外,探究汐止拱北殿之管理組織及祭祀活動,得以一窺其與地方發展之密切關係,與時俱進的廟務管理,能結合

世代的思維潮流,做法屢屢創新獨特。廟宇是民間重要的社會文化資產,也是人類社會文化發展與流動的重要證物,在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廟宇不僅是一處個人信仰與崇拜神明的地方,從供奉的神祇、建築的特色、祭典活動等,都蘊含著重要的文化特色及族群交流等訊息。筆者擬透過本論文的撰寫,能提供個人民間信仰與廟宇探索的開始,以便作為日後進一步對於其他地區相關信仰及廟宇研究參考的方向。

萬般由心 :玄空師父開示錄

為了解決行天宮住持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基金會 這樣論述:

  《萬般由心》為行天宮第二代三宮總住持玄空師父宣道教化之講演錄。民國八十五年,行天宮現任董事長,即玄空師父哲嗣黃忠臣先生,有感於行天宮的精神應經由具體的方式來傳承,便積極安排將玄空師父宣講的錄音帶整理成文字,爰成十多萬字的《玄空師父開示錄》紀錄版。為了便於十方信眾閱讀,行天宮文教基金會又將《玄空師父開示錄》精簡濃縮,編寫成《萬般由心》一書。   《萬般由心》收集了三十八篇論說和十二篇小故事,論說的內容以敬神宗旨和如何改造命運為主,故事則多與因果報應的教誨有關。玄空師父的思想,大致上可以用「積極教化的宣講觀」、「人文道德的神明觀」、「以德禮神的敬神觀」、「公平相待的倫理觀」、「修德改運的命

運觀」、「人道八德的修身觀」等六大題綱來含括。這些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在玄空師父的弘揚下,不僅得以傳承,更能因應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繼續在新的時代裡引領信徒成長。

鸞堂建構與家族經營:以指南宮為例

為了解決行天宮住持的問題,作者吳宗明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指南宮的歷史發展以及文化、信仰層面,神話傳說以及儀式的變化,組織管理層面,證明指南宮與鸞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目的有五項:從新史料的發掘,補齊前人對木柵指南宮歷史起源與發展的研究;由歷史的發展,探討指南宮的鸞堂信仰;分析、記錄指南宮的神蹟傳說與故事;觀察指南宮一年之間的祭儀,及其儀式在傳統與現代所呈現的樣貌;深入瞭解指南宮與地域社會的關係。根據研究結論提供具體可行之意見供木柵指南宮參考,建構出指南宮的經營模式與體制,以促使指南宮永續發展。 本論文採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包括文獻研究、田野調查、深度訪談法及焦點團體訪談,以木柵指南宮相關出版品等史料作為基礎,透過田野調查,填補

現存文獻中遺漏的事蹟。內容共分五章:一、指南宮的歷史源起:本章考證補充前人過於簡單模糊的記載,確定了現在的指南宮可溯源至光緒八年(1882)猴山的一間茅草屋,艋舺王斌林縣長於光緒十一年(1885)在此設書房「玉清齋」,後與景美肫風社等共同建設指南宮。王斌林之子王毓卿即指南宮的開山董事。二、指南宮與鸞堂信仰的密切關係:本章發現,景美肫風社應該是屬於善社的組織;光緒十六年〈1890〉指南宮奉祀的是鸞堂的三恩主,明治年間也曾出版「鸞書」。三、口述訪談:透過訪談及史料蒐集,得知指南宮奉祀主神呂洞賓傳說與祈夢儀式,重視文化的保存與學習,賦予指南宮故事生命力,連結傳說故事來維繫指南宮與信仰者的互動關係。四

、指南宮的祭典儀式:祭典呈現出指南宮宗教、社會、政治的互動關係,本章將指南宮祭典形成的歷史因素,透過史料的論證呈現儀式的過程,提供研究新視野。將指南宮從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祭典儀式的轉變過程,以及指南宮科儀、儀式的特殊性,做一系統性的整理,並探討指南宮儀式的轉變,背後所反映的社會變遷。五、指南宮的建立者:指南宮為信眾所建立,由地方頭人、仕紳等共同管理,本章敘述其管理組織與日治時期台灣重要家族的關係。前者分為福、祿、壽、全;後者如大坪林劉家、深坑黃家、景美高家、基隆鄭家、大稻埕周家等,民國時期則由基隆的李家與現今木柵高家來經營管理,因為這些家族與信徒的付出,使得指南宮成為宗教界最重要也是最具規模的

寺廟,並且發展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