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6小時的可怕後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睡6小時的可怕後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KellyMcGonigal寫的 輕鬆駕馭意志力(暢銷10年紀念新版):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和艾麗西亞.伊頓的 親子解憂課:撫平孩子的焦慮,大人用也很好的20種心理技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睡6 小時的可怕後果 - Er omsk也說明:睡6 小時的可怕後果. Sarah第一晚只是睡了四小時,之後連續五晚睡六小時。. 研究人員指出,每晚比正常睡眠時間少睡一小時可能令一個人的智商暫時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先覺 和遠流所出版 。

最後網站每天睡6小时和每天睡8小时,5天后的变化,让人震惊則補充:暂时还没出现身体器官的严重后果,但每天都觉得没力气,蹲后站起时,阵阵头晕眼黑,只要稍微快步行走,心脏就好像要跳出胸口,睡觉时还经常胸口闷痛。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睡6小時的可怕後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輕鬆駕馭意志力(暢銷10年紀念新版):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為了解決睡6小時的可怕後果的問題,作者KellyMcGonigal 這樣論述:

  許下願望後,務必讀這本書!   ★全球銷售500萬冊!   ★書店科普暢銷榜逾60週!   ★2012博客來年度暢銷Top 50‧科普類No.1‧博客來上班男性愛讀Top 20   ★《商業周刊》1290期報導!   ★亞馬遜書店讀者讚嘆:「真想給它10顆星!」「這輩子我都會用它!」「對我來說最實用的一本書!」   ★少女凱倫、文森說書、何立安、宋怡慧、林長揚、邱奕霖、洪瀞、海苔熊、陳沛穎、陳彥博、楊斯棓、劉奕酉──盛讚推薦   意志力的差距,   就是年收入、學業成績、身體狀態、婚姻生活、人際關係好壞的差距。   而且如同肌肉,是可以輕鬆鍛鍊出來的!   開課時,因為人數過多,連

換四次教室的史丹佛「意志力科學」課程,   由健康心理專家凱莉.麥高尼格開講,一位難求。   本書為其內容精華,引導讀者破除意志力的迷思,   無痛鍛造高自制力,建立有益身心健康的習慣,   克服拖延的習性,妥善因應壓力,輕鬆贏得你嚮往的未來。   提升心理素質,強化每天都用得上的意志力!   史丹佛大學的「意志力科學」課程,是該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2008年第一次開課時,為了容納不斷加選的學生,換了四次教室。有學生每星期從舊金山租車趕來上課;有人上過課之後,戒掉了30年的甜食癮、不再對小孩子發脾氣、開始規律運動。超過八成的學生認為,這門課強化了他們的意志力,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本書

從心理學、經濟學、腦科學和醫學的觀點,揭露人為什麼禁不起誘惑,或一再延宕自己明知該做的事,以及該如何找出抗拒誘惑的力量,並教你像鍛鍊肌肉一樣強化意志力。   想要輕鬆戒癮、抵抗誘惑、成功達標,你會學到:   ●意志力並非美德,而是一種生理機制,可以透過冥想、運動、營養和睡眠來改善。   ●意志力不是無限的資源,自制過頭反而不利於健康。   ●誘惑和壓力會劫持大腦的自制系統,但大腦可以透過訓練獲得更強的意志力。   ●破戒的挫敗感所引發的內疚和羞恥會讓人再度屈服於誘惑,但自我寬恕和自我疼惜會增強意志力。   ●放棄控制有時是獲得意志力的唯一途徑。   ●意志力會傳染,身旁的人暴飲暴食、吸菸,你

也會受到影響。   不必懸梁刺骨,不用臥薪嘗膽,只要掌握意志力的本質,就可以在該去做的時候積極行動,該拒絕的時候堅定說不。   正如EQ可以改善,意志力也可靠許多方法增強!   ◎累了嗎?光是短暫補眠或好好睡上一晚,就有助提升意志力。   ◎壓力大時請用真正有效的方式紓壓,比如運動、呼吸冥想、聽音樂、與親友相聚,而不是放縱自己吃大餐、喝酒、抽菸、看電視。   ◎遇上誘惑,要求自己忍耐十分鐘。十分鐘後,破戒的欲望多半已消失無蹤。   ◎知恥近乎勇?錯!罪惡感和羞恥心容易導致自暴自棄。懂得寬恕自己,你才會更有自制的動力。   ◎設法認識「未來的自己」,比如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這樣當你面對眼前享

受,就會提醒自己未來的苦果。   ◎把意志力堅定的人當成榜樣,你可以輕鬆「感染」他們的自制力!   關於意志力,你可能不知道:   ●在排隊買咖啡時打手機簡訊,會讓你不小心點了熱量比較高的摩卡奶昔,而不是預定的黑咖啡。   →分心會削弱意志力,使行為受到衝動的支配。   ●慣性熬夜不是因為你不累,而是你累到無力抗拒電影台的誘惑。   →疲倦會削弱意志力,使人更容易屈服於誘惑。   ●一整天沒吸菸的癮君子,狂吃冰淇淋的機率大增。正在努力節食的人,外遇的機率大增!   →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這邊用掉,那邊就不夠用。   ●光是「考慮」捐錢給慈善機構,就會提高人們上街購物犒賞自己的欲望。   →覺

得自己做了件好事,對自己滿意,接下來就會信任自己的衝動而放縱。   ●求職時愈想讓面試官留下好印象,就愈可能脫口說出不得體的話。   →過於壓抑會造成反彈。   ●托兒所向家長收取晚接孩子的罰款,結果晚接孩子的情況反而增加。   →家長花錢買了遲到的權利,罪惡感消除,反而更理直氣壯遲到。   ●要求家戶節能省電,最有效的訴求不是「愛地球」,而是「你的鄰居都在這樣做」。   →意志力的高低,會與旁人互相感染,所以交朋友要小心! 好評推薦   少女凱倫,作家   文森說書,YouTuber   何立安,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作家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林長揚,企業課

程培訓師/暢銷書作家   邱奕霖,圖像思維學院視覺化教練   洪瀞,《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功大學副教授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引書店」店長   陳彥博,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楊斯棓,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劉奕酉,知識自雇者與商業顧問     想獲得更多控制意志力的方法,在這本書有完整的解答,除了理論,更有實際案例與實作,不妨翻開書本,一起跟著史丹佛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改善自己的人生。──少女凱倫,作家   本書是我看過意志力相關著作當中,寫得最精采、也最不消耗意志力的。我相信每個人看完後,都能更了解意志力,並學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必要時隨時進行

補充,並能依據自己的意志力剩餘量,更妥善地安排自己的一整天。──文森說書,Youtuber   關於意志力的許多觀念,本書都找得到答案。除此之外,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還為讀者破除有關自制力常見的錯誤認知。翻開這本書之後,你會理解關於「意志力」的許多實務理論、讀到有趣的案例,並發覺那些讓你躍躍欲試,能引導人省思的方法。──洪瀞,《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大副教授   這是一本幫助人改變行為的書,作者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展開實用的說明,以及具體可執行的練習。我認為這本書給讀者一個信心:我們並非天生軟弱,只是需要一直反覆的探索,才能長出具有韌性的自己。──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引書店」店長   支配

意志力,你將帶領你的軀體邁進極限,並獲得驚奇的能量。我們的一生,永遠都是和另一個自己挑戰!──陳彥博,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如何打造強大的意志力?這本《輕鬆駕馭意志力》為我們帶來了解方。透過書中的科學實證、意志力實驗與自我檢視,讓你能更了解自己的弱點,並藉由實際練習強化意志力。快閱讀這本好書,一起來鍛鍊吧! ──林長揚,企業課程培訓師、暢銷作家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意志力就像肌肉,正確地鍛鍊就可以強化;而鍛鍊意志力的有效方式,都在這本書中了。深入淺出的文字內容,幫助你完成強化意志力的挑戰。──劉奕酉,知識自雇者與商業顧問   好一本解放思想的書!麥高尼格闡明了意

志力的科學依據,揭穿大多數人誤信的迷思。認清這些啟發人心的事實,破解壓抑自我的謬論,現在起,每個人都可以鍛鍊更強大的意志力!──傑夫.柯文,《我比別人更認真》作者   《輕鬆駕馭意志力》是一本別出心裁的勵志書,以科學觀點來解釋自制力的原理與實踐的方法。無論你想稍微調整生活方式,或是來一場徹頭徹尾的自我改造,絕不可錯過本書!──Book Page書評網   每一章單獨看都精采有益,但若能整本讀完,有可能徹底改變人生!如果你正在努力減重、追求更好的工作績效、戒除壞習慣……嘿,只要是「人」都一定要讀這本書!──Library Thing 書評網站   對每一個想學習如何更有效率達成目標的人,這

本書價值非凡。麥高尼格明確解析豐富的科學研究與應用方式,證明了解意志力的極限,正是發揮真正自制力的關鍵!──傑佛瑞.史瓦茲,《大腦想的跟你不一樣》共同作者、暢銷書《大腦的鎖鑰》作者   有趣且好讀的研究報告,將意志力的智慧帶出實驗室。──《時代》雜誌

睡6小時的可怕後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星期不睡覺的話,身體必會響起警號!
例如行為變得不尋常、身體有不良反應等等...
充足睡眠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大家還是早點休息吧!?

立即讚好及追蹤《反抗吧!企鵝》Facebook 專頁
https://bit.ly/3smXcy​

立即讚好及追蹤 Uwants Facebook 專頁
https://bit.ly/3pUuxz4​

立即追蹤 Uwants Instagram 專頁
https://bit.ly/3km4ujd

9個適合上班族的副業選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e7y6Lemuw

自卑的七種表現,你中了幾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dPpE2djc8

如何有效地引導人說出某句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ZytdsqvkM

5種最令人討厭的麻煩客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tDoSjI5hE

陷入邪教的人有什麼特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lF8LBKHv4

夜貓族必看!睡眠不足的5大危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YLuMfMNcU

玩到破產!沉迷柏青哥的後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1UXCK6h0

太刺激了!人生總要試一次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2wctEE0M

揭露日本上班族酒局文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_cL2Pbd3M

無法結婚的人的5個典型特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c7zQPEHmU

領域展開!? 社畜迴戰第一話 ~ 詛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qCgzwgsd0

患上糖尿病的可怕後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1XZcum3Q

該離職了嗎?5個你該留意的職場訊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AKsc9bp24

工作辛苦時的10種應對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vIAml-hVk

你公司可能有的「社內尼特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mjmmkoAyQ

在日本兼職竟然能拿到XX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b8r7A6gg0

心很累?壓力過大的4種表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JKMuNeNhI

職場揭秘!日本企業的洗腦早會文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nIf3d7460

真黑暗!解構黑心企業的糧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9vjQZUeT8

日本的「就活」超黑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PkI5JG9F4

令人意想不到的5條日本勞動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G5wQEusEw

有錢人VS窮人的10個區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Q3V3dD6kQ

5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5llEqOQ40A

5招讓你輕鬆減壓!第1招超有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UOMztw3Y4

初入職無可避免要做雜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8PN-Nlojo

死前會後悔的6件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7hHSpThFQ

5個黑心企業的面試特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FSNBxsnps

辭職前必看!離職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iQ1T3JK8k

面試時千萬不要犯的錯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KDCf886FE

做了這樣的夢千萬要注意?5種危險的夢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hiv906Qn0

決定第一印象的5個要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3IIphIQ9s

企鵝熊貓出道當YouTu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v0SwiSZd4

日本人氣動物社畜穿越到香港 體驗Uwants ACG工作文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dVW3JR-fU

【挑戰】24小時不准睡挑戰!全日不睡覺!意志力大考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7u_lXKx7g

【挑戰】一星期早睡早起!早上5時起床?!不捱夜!身體有變化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7S0GCSai4k

為什麼你會做這9種「夢」?這些夢背後意思是什麼?!【睡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UA9qC0-KQ

【動畫】麻煩國公主系列EP2-Frozen|大大與小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5F0raWtzI

【啾啾妹?】我們的愛情故事【啾啾妹視角】女追男技巧SOP|愛情|感情|戀愛|兩性|分享|插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fKI2NX4JE

發現貓咪有靈性的瞬間!|貓奴全紀錄|阿啾小劇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ZBNhUE1kk

#睡眠不足 #熬夜 #幻覺 #亢奮 #失控 #反抗吧企鵝 #Uwants #動畫

親子解憂課:撫平孩子的焦慮,大人用也很好的20種心理技巧

為了解決睡6小時的可怕後果的問題,作者艾麗西亞.伊頓 這樣論述:

  讓孩子從小學會與焦慮打交道,   可以把阻力化為「勇敢去做」的助力!     「狗狗會追我,怕怕。」   「我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   「每次要考試,就覺得超不舒服。」   「我不想去學校,一想到就壓力好大……」     你家的小孩是否有些莫名的焦慮、恐懼,讓你不知道該如何提供協助?光是說「不要擔心」、「沒什麼好怕的」並不足以解決這些擔憂。此外,大人不知所措的情緒,又會加重孩子的焦慮,形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漩渦。     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的孩子,容易發生以下問題:   ◆情緒發展遲緩,不易控制自己的脾氣。   ◆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或交朋友。   ◆課業跟不上進度,成績欠佳,潛力難以發揮。

  ◆無法專心或聽從指示。   ◆出現聽不見或耳鳴的情況。     在本書中,有十五年臨床經驗的心理治療師艾麗西亞・伊頓,將給予家長所需的知識和工具,幫助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重獲自信。其中包括:     •害怕、恐懼和焦慮的不同。   •遣詞用字、語氣聲調對思考、感覺和行為所造成的影響。   •面對焦慮兒童,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如何利用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幫助我們提高控制力?   •解決焦慮的劃時代心理技巧和治療方法。     她也分享了常見的診治案例,讓家長更了解如何加以組合、運用這些技巧。不論家裡的孩子是學齡前還是青少年,都能有效在第一時間進行「急救」,防止焦慮擴大。家長本身若也

常受焦慮之苦,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這些方法,培養心理韌性和營造家裡正向的氣氛!   專業推薦     High媽/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暐恬(恬兒)/職能治療師、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     打開這本書,找到一條新的路,和你焦慮的孩子一起,找到安心的所在。──High媽/心理師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從家庭氣氛與互動著手來緩解焦慮的方式,包括家長的說話方式、教導孩子情緒表達、家庭對話……對我來說,這是回到根本,釜底抽薪的辦法。──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有了書中的知識,我們面對孩子的焦慮時,不再只能說「別擔心」,而是能用更多科學方法

,幫助孩子改善焦慮、解決問題。──黃暐恬(恬兒)/職能治療師、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 作者簡介   艾麗西亞・伊頓(Alicia Eaton)     為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專門研究兒童的情緒健康。她獨特的療法結合了心理學與實用的育兒建議,使她成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許多父母的第一選擇。     從焦慮、恐懼、特殊的恐懼症,到吸拇指、咬指甲、尿床和睡眠問題,她幫助父母解決許多孩子的問題,並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她曾是一名蒙特梭利老師,後來在位於英國倫敦的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所──安娜·弗洛伊德中心(Anna Freud Centre)接受培訓,取得心理治療師和催眠治療師的資格,

並與英國著名的催眠師和行為科學家保羅‧麥肯納(Paul McKenna)一起進行神經語言學(NLP)的培訓,協助他進行了七年多的研討會。   譯者簡介   卓妙容     臺灣大學會計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企管碩士(財務金融、專業會計雙主修)。曾任職矽谷科技公司財務部十餘年。喜歡在文字裡悠遊多過在數字裡打滾。現為專職譯者。 前言   SECTION 1 理清一切 1 .焦慮:它到底是什麼? 2 .孩子大腦如何運作   SECTION 2 邁向成功的步驟 3 .為你的環境排毒 4 .我們談談吧! 5 .能夠幫得上忙的工具   SECTION 3急救技巧和策略 6 .放輕鬆吧

! 7 .心理感官治療 8 .視覺化技巧   SECTION 4 實戰練習 9 .尋常的擔憂 10.登台恐懼、試鏡和面談 11.對狗的恐懼 12.對蜘蛛和蛇的恐懼 13.對醫生、打針和病菌的恐懼 14.拒絕上學 15.霸凌 16.考試壓力 17.旅行焦慮:對飛行的恐懼 18.睡眠問題   後記   致謝 前言   焦慮症的治療並不困難      我們時常聽到現在的孩子比上一代兒童承受更大壓力的說法,畢竟他們生長的環境裡充滿了前所未見的新挑戰,對恐怖攻擊或氣候變遷的擔憂,加上無窮無盡的學校考試和網路社群媒體的霸凌,全推波助瀾地加重了孩子的焦慮感。人類近年來透過網路所構成的新「連結」,似乎既是解

藥,又是詛咒,成了一把不折不扣的雙面刃。      孩子的身體不斷製造出無法完全代謝的腎上腺素,連在開心打電動時都不會停歇。這種擔心和所謂「廣泛性焦慮」的情緒,很可能迅速擴張,很快就會對生活產生全面性的影響。     過去十五年來,我一直在倫敦哈雷街的診所幫助兒童克服並管理焦慮,所以我很清楚如果病童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會有什麼嚴重且長期的不良後果。焦慮可能導致幼兒情緒發展遲緩,讓他們在各方面都表現不佳。它會讓你的孩子交不到朋友、社交活動受挫、考試成績落後,而且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諷刺的是,對孩子焦慮的擔憂已經成了當今父母壓力的主要來源。焦慮彷彿看不見、摸不著的瓦斯滲透全家每個角落――

大家都感覺到了,只是沒有人能清楚指出到底是什麼。我們唯一知道的只是它會讓所有人喘不過氣來。     每位出現在診間的焦慮小病人都讓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為我太清楚一個嚇壞的孩子是什麼樣子。我知道非常非常害怕是什麼感覺,曉得在沒有其他人的臥室黑暗角落聽見聲音、看到晃動陰影的恐懼。我的心臟跳得這麼快、這麼響,胸膛會不會待會兒就炸開?因為我大部分的童年時光,就是籠罩在這種恐懼的氛圍裡。     身為波蘭難民的女兒,我出生時的名字是「阿麗莎.歐森瓦茲卡(Alicja Olszewska)」。我父親在華沙度過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童年有好多年不是在躲子彈,就是在躲納粹士兵。戰爭結束時,十六歲的他和媽媽、

兄弟一起藏在貨車車廂裡偷渡出國。他們抵達英國,和既是波蘭皇家空軍軍官、也為波蘭在倫敦流亡政府工作的祖父團聚。他很清楚自己絕不可能回歸波蘭,所以全家能在倫敦團圓實在是非常幸運。     我父親常說,按道理他早該死過很多次了。他幾乎每天都會遇上攸關性命的危機,但不知為何總能化險為夷。他時常在想,自己何德何能,為什麼能幸運存活下來。當我終於目睹二戰對華沙所造成的毀滅性摧殘時,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直到今日,父親的老家依然佇立在華沙街頭,而隔壁鄰居的牆面上仍舊是滿滿的彈痕。     相較之下,我在倫敦郊區度過了非常安穩的童年,但是後來我們才知道父親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不只控制了他的人生,也嚴重影響了其他家人。     他時常在半夜一邊尖叫「納粹來了」,一邊從噩夢中嚇醒。未雨綢繆起見,我們家的廚房櫃子塞滿了大小包裝的米、義大利麵、糖和麵粉等戰備存糧,只要數量減少到某種程度,父親就會發火並且碎念,等戰爭來臨大家都在餓肚子時,我們會感謝他的。家裡的閣樓甚至還存放了防毒面罩……「說不定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我也記得他去銀行提領部分存款,購買南非克魯格金幣的那一天。「戰爭爆發後,唯一還能流通的貨幣就只有黃金了。」他會這麼說。黃金可以救你的命!用它買到的那一條麵包可能就決定了你接下來是生是死。他在花園的橡樹下挖了

一個大洞,將所有的金幣埋在裡頭。     即使我祖父是空軍軍官,父親從小在空軍基地長大,但是他卻非常恐懼飛行,從來不願踏入機艙一步。即使這麼多年過去,只要發現我打算搭機出國度假,他必然大發雷霆,因為他總是擔心我們會墜機。矛盾的是,他很愛看特技飛行表演,還會蒐集噴火戰鬥機模型,但是只要一聽到飛機從空中飛過的噪音,便會不由自主地低下頭來,縮起身子。     我母親在西伯利亞勞改營度過的戲劇化童年,和我父親的悲慘經歷不相上下,所以抱持著「高度警戒心」過日子,根本是我們家的生活常態。我們姊妹小時候從沒去過游泳池,因為「水實在是太危險了」,那種地方無論如何都不許去。爸媽不買自行車給我們,也不准我們騎乘―

―你很可能摔下來,跌斷脖子!就算運氣好脖子沒斷,經過的汽車也一定會輾死你。     我五歲時,則開始對狗產生恐懼症。我們到海邊度假,一隻友善的拉布拉多犬撲向我示好。牠精力充沛地跳上跳下,爪子刮到我的雙腿。我看到大腿滲出血滴,驚慌失措轉身就跑,可是那隻大狗卻窮追不捨。不管我跑多快,牠都能比我更快。我無法逃離牠吐出的熱氣,粗重的喘氣聲緊貼在我的身後。更糟的是,我叫得越大聲,牠吠得越響亮。     我花了三十年,才學會控制每次有狗靠近時心裡泛濫的恐懼。     在我成長的一九七○年代,放任家犬在街上遊蕩仍十分常見。雖然我家離學校走路只要十五分鐘,但我往往得花上一個小時。因為只要看見狗,我便會立刻過馬

路衝到對街。而一九七○年代恐怖組織時常在倫敦巿內放置炸彈,媽媽不時對我們耳提面命絕對不要走近郵箱,以防「它突然爆炸!」兩者加乘,讓我的上學路途變得更加漫長。     所以,我很清楚恐懼。我很熟悉噩夢。我知道害怕是什麼感覺,因為我和它形影不離地一起長大。我的綽號叫「膽小鬼」。我曉得它會如何蠶食你的活力,吞噬你的人生。     我的焦慮症從不曾遠離,一路陪伴我直到成年。後來我發現自己還患了幽閉恐懼症,只要一進電梯或地下鐵就不舒服。你可以想像這會造成多大的不便,連準時上班都成了一大挑戰。喔,忘了告訴你,我還變得很怕黑……也很怕搭飛機(當然,我父親早告訴我它有多可怕),還有蜘蛛……嗯,這樣你有概念了吧

?     恐懼是一種不尋常的奇怪情緒。即使我父親一生都在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搏鬥,但他卻不是一個畏首畏尾的人。他極富魅力,不管任何時刻,總是盡力將一切做到最好。這是他從戰爭得到的領悟,因為你不曉得生命會在何時結束,所以你必須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日的活著。雖然他很容易恐慌,只要牆角出現蜘蛛就尖叫,但他在拓展自己的生意時卻從不害怕,最終建立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大型電器王國。有人或許會說他只是「運氣好」,可是我們知道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他總在做好萬全的準備之後,才去挑戰一般人不敢承擔的風險。他當然覺得自己運氣很好,否則要怎麼解釋他躲過的子彈和炸彈。他的恐懼以出人意料的角度成為他追求成就的動力。他到八十六

歲都還天天上班,親自管理他的公司。     我開始接受醫療催眠和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的訓練後,逐漸了解害怕、恐懼和焦慮是怎麼形成的――最重要的是,我學到了怎麼擺脫它們。發現在一天之內消滅對蜘蛛或蛇的恐懼,實際上真的做得到,令我興奮不已。學會如何控制身體反應,意謂著一個在家看到無害蜘蛛總會放聲尖叫的人,經過幾小時的訓練之後,不但願意伸手撫摸狼蛛或巨蟒,而且還真心覺得享受。     身為擁有三個成年子女的媽媽,我很清楚世間父母絕對不想讓下一代繼承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是子女的保護者,撫養他們成為自信、勇敢的人。我們想要孩子將來成為自信、快樂、成功的大人,不希望他們變成像自

己一樣的膽小鬼。我們想要他們過得更好,不是嗎?     從多年的執業經驗中,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會隱藏自己的恐懼,將之視為祕密,千方百計地瞞住孩子。原有的恐懼和擔心在成為父母後更加惡化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是往往要到此時,你才會開始明白,真的必須好好處理自己的焦慮問題了――你需要「面對自己的恐懼」,否則就有將它傳給下一代的可能。光想就很可怕,不是嗎?     不少父母帶孩子來看我時,講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我真的很怕我正在把我的焦慮傳給孩子。」他們卻一點都沒發現,光是讓孩子聽到這句話,就已經是在傳遞焦慮了。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的詞彙和語氣,會對幼童的潛意識產生編寫程式般的效果――就像我父母當年一樣。  

  我到現在仍很感謝上天讓我走入神經語言程式學和催眠療法的世界,才得以擺脫焦慮,學會如何讓自己放鬆。     如今的我充滿熱情,想幫助他人學會如何才能和我一樣重生。我將在這本書中告訴你,該怎麼協助孩子克服他們的害怕、恐懼和焦慮……同時也告訴你該如何克服自己的魔障。進一步了解焦慮感產生的原因和過程,弄懂最有效率的處理方法,你將會發現人生原來可以過得這麼輕鬆、平靜。     在這本書中,你將學會:   ● 害怕、恐懼和焦慮的不同。   ● 遣詞用字、語氣聲調,對思考、感覺和行為所造成的影響。   ● 面對焦慮兒童,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 如何利用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幫助我們提高控制力。  

 ● 解決焦慮的劃時代心理技巧和治療方法。     我可以向你保證,焦慮症的治療並不困難。我們每個人都能學會如何幫助孩子認清一點:絕大多數的恐懼感和焦慮感,就只是單純的感覺罷了。而感覺有個最棒的特點,那就是改變它們,輕而易舉。 2. 孩子大腦如何運作(節錄)  在這一章裡,我將帶你了解大腦是怎麼接收、處理外來的訊息,再將它內化成想法,並隨之創造可能影響我們行為的感覺。你會發現,擁有這方面的知識,會讓你在處理孩子的焦慮症狀時更有信心。 孩子的感官在六歲之前都處在發育階段。這段時期的孩子遇到「感官超載」的問題,並不罕見。初次吃到的口味、頭一次聞到的味道,都可能讓他們對某些食物產生強烈的厭惡,過大

的噪音、擁擠的人潮也可能讓他們心生恐懼,難以面對。有些孩子痛恨衣領標籤刺刺癢癢的感覺,或者無法忍受長襪一直滑下小腿,相反的,也有些孩子對自己衣服又髒又亂或一身泥巴毫不在意。 根據推算,我們的神經系統每一秒鐘都會接收到兩百萬個訊息,以理解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事。大腦遭到如此巨量的資訊轟炸,沒有選擇地只能進行被稱為刪除、變形、歸納的動作,將之過濾或濃縮,詳細說明如下: 刪除:因為資訊數量實在太大,我們必須透過自動刪除,才能將它砍成比較有能力處理的大小。但是因為這個過程並沒有嚴謹的系統,所以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將重要資訊隨手丟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時常聽到有人在爭論以前的對話內容為何,其中一人堅持當初說了

什麼,另一位卻宣稱根本沒聽過那樣的話。事實上,兩個人都是對的。 變形:只要刻意讓接收的資訊和我們的感覺一致,就能讓事情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好或更糟。換句話說,我們的腦袋裡本來就有某種想法,很容易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中,下意識地尋找支持這想法的證據。打個比方,如果你「覺得」路上有很多紅車,那麼你在開車時,就會特別去注意紅色的車子,尋找支持你的想法的證據。如果你「知道」今晚參加的派對一定不好玩,那麼極有可能整個晚上真的非常無聊,因為你會下意識地尋求支持自己想法的證據,整個派對只看到缺點,看不見任何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