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漢聲廣播電台 - 免費資源網路社群也說明:由軍中電台轉型成為綜合性資訊的廣播公司,提供廣播節目表、及線上即時收聽服務。 【網站網址】http://www.voh.com.tw/

銘傳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胡依嘉所指導 曾秀情的 廣播華語教材之規劃設計-以中央廣播電台印尼華語教學節目為例 (2015),提出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住民、外籍配偶、外籍勞工、印尼華語教學節目。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吳奇為所指導 胡宥佳的 漢聲廣播電台政策性節目官兵滿意度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漢聲電台、使用與滿足、政策性節目的重點而找出了 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漢聲廣播電台則補充:歷史最悠久:「軍中廣播電台」是漢聲的前身,在廣播電台算是老字號之一。民國三十一年,正值對日抗戰最艱苦階段,即以「軍中之聲」為台呼對全國播音。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臺北2015第30屆亞洲國際郵展介紹

  主持人在04/27(一)親自到亞洲國際郵展的現場採訪,由中華郵政公司集郵處行銷科 #陳宏益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這次的郵展。

中華郵政公司為了提振集郵風氣,帶動國內文創藝術發展,訂於104年4月24至28日舉辦「臺北2015第30屆亞洲國際郵展」,中華郵政公司經營策略設計委員會周瑞祺副主任委員表示:這次亞展共邀請亞洲集郵聯合會24個國家及地區之郵政、郵會、郵商及集郵人士前來共襄盛舉,展出國內、外各類珍貴郵集1,000框,並有來自各國郵政及郵商設攤出售郵品,琳瑯滿目,極富可看性。其中最受郵迷矚目是展區稀世珍郵,亮點展集包括如下:

一、上海版飛雁加印郵票、北京一版帆船、農穫、辟雍5元郵票及臨時中立2元郵票等中華郵政10件精選珍郵。

二、清代大龍及紅印花郵票、國父像紐約版及新臺幣早期加蓋票等3部精品,還有來自我國與香港「慈禧壽辰郵票」3部展集。

三、歷屆亞展榮獲大獎(GP CLUB 大獎俱樂部)的20部展集選粹。

  本次亞展為鼓勵集郵向下扎根的傳播力,特別於展前規劃兩場造勢活動,以「一張郵票的故事」微電影與「郵票設計師」人氣王大賽成功創造廣大青少年的迴響與聲浪,不僅參賽團隊實力堅強,參賽作品數量亦衝上高點,在短短1個月的招募期間,插畫募集800多件,微電影53件,活動官網瀏覽量更破百萬人次,為本次展會打開亮麗的頁章。

  另外本次展會亮點,展場將採體驗與互動之動態展示,如互動體驗的郵樂園及科技的由您真好區、舞台區則有系列創意性活動,從名人講座到MOMO親子臺,以更貼近郵票故事的演譯手法與動態的節目表演融合,營造歡樂喜悅的氛圍。

廣播華語教材之規劃設計-以中央廣播電台印尼華語教學節目為例

為了解決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的問題,作者曾秀情 這樣論述:

新住民對一個國家來講不單是人口增加或流動等現象,並且也對寄居國家之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深遠影響。台灣也是一個有大量外來移民的國家,因此也無法避免此一問題。據內政統計通報之資料到105年1月底,除了新住民之外,在台灣地區尚有59萬多的外籍勞工。來台的外勞以及新住民,他們因為必須長期居住在台灣,所以不得不要學習台灣的語言與文化等。有鑒於此,台灣政府也在各方面盡最大力量來協助在台的外勞及新住民融入台灣的社會,除了提供許多生活及學習資訊外,也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增加本地人與新住民的了解。近幾年有許多廣播電台也提供了新住民母語的各種節目,廣播電台也成了新住民接收資訊的良好管道。台灣唯一的國際電台-中央

廣播電台,原本以國語、閩南語、客家語、粵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越南語、泰語、印尼語等13種語言對全球廣播。自從2006年起,透過國內漢聲廣播電台開始提供居住全台灣的越南、泰國、印尼的外籍勞工及新住民的各種廣播節目。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一、了解印尼外籍配偶及外籍勞工在實際工作上遇到哪些困難。二、了解印尼外籍配偶及外籍勞工的華語學習需求有哪些。三、面對印尼外籍配偶及外籍勞工的華語學習需求,需要編輯怎樣的華語教材。本研究是採取量化資料和質化資料分析。在研究中,研究者同時身兼研究的實際行動及參與者,為參與者基於實際情境或問題解決的需要,將欲研究的議題和概念融入實際行動中,並發展成

研究主題,來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實際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此。本研究之廣播華語教學節目的教材內容主要根據聽眾所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並添加了幾個生活上常用的主題,有數字、時間、量詞、顏色、氣候和口頭禪,共六個主題。內容的選定著重於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語、口語對話的流行語 及教材中少出現的,但又很經常被使用的新詞語等。通過許多的文獻檢閱,以及質化和量化的調查,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可提供給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做參考。

漢聲廣播電台政策性節目官兵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表的問題,作者胡宥佳 這樣論述:

摘 要 漢聲廣播電台隸屬國防部,其功能是為了振奮民心士氣,服務軍中袍澤、眷屬,同時對敵人施展心理作戰,建立官兵戮力戰訓本務與正確人生觀。隨著時代變遷與因應商業電台林立的廣播戰國時代來臨,身為軍方媒體的漢聲電台,更應思索未來市場區隔之必要,走出一條具特色的「國防資訊專業電台」的風格路線,掌握既有的聽眾群,延伸服務的深度與效度,滿足官兵聽眾的實質需求,是漢聲電台必須正視的課題與挑戰,也是本研究之動機所在。 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依據,探討國軍官兵收聽漢聲廣播電台的使用動機、行為及滿足程度,以國軍官、士、兵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經非隨機抽樣方式,以陸

、海、空軍、聯勤、憲兵、後備各軍種的司令部進行施測,總計發出一千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重複作答及廢卷外,實際有效問卷為704份,透過量化統計分析得以了解,國軍官兵在收聽漢聲電台政策性節目的行為態度、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評估與分析。其研究結果發現:(一) 聽眾「個人背景資料」及「收聽行為」現況:本研究樣本結構屬年輕型19-29歲男性佔90.9%,學歷以大學44%居多,役別以義務役多於志願役,軍種以陸軍36.4%居冠。官兵受試者因任務屬性不同,通常在休息的情境下收聽漢聲佔41.8%,每週收聽時數以「不到一小時」64.2%及「一至四小時」26.1%居次,最常收聽時段為上午,最喜歡的節目為「漢聲午安」

62.5%,最喜歡的表達方式為輕鬆活潑以音樂藝文類居多55.4%,收聽資歷以「未滿一年」及「一年以上未滿兩年」人數為最多。(二)「個人背景變項」對「收聽動機與滿足」之影響: 個人背景變項與收聽動機及收聽滿足之間的差異情形,除了「軍種」該變項無顯著差異,其餘變項均有完全或部份的顯著差異存在。(三)「收聽行為」與「收聽動機、滿足」之關聯: 本研究收聽頻率、時數、資歷與收聽動機、滿足各構面,均有顯著正相關。而且發現收聽頻率越高、時數越長、資歷越深的重度使用行為,會導致其在動機與滿足的構面趨向一致。(四)「收聽動機」與「收聽滿足」之現況及關聯: 分析結果發現,收聽動機各細項與相對的滿

足獲得各項目,皆呈現顯著的高度相關,即收聽動機越強,收聽滿足程度也越高。 本研究採質、量並重,其目的是為彌補因問卷採樣不足之處,並經由問卷回收之聽眾反應與需求,進一步採用深度訪談法,進行與本研究有關問題之探討。 深度訪談對象為實際掌管漢聲電台經營權的: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少將總隊長王天陽、漢聲廣播電台上校大隊長龍之龍、前任大隊長上校羅紹和,及外部針對三家較具規模的公營電台做訪問,訪問對象包括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汪誕平、警察廣播電台總台長沈柏陽、教育廣播電台總台長陳克允等三家公營電台之總台長,了解其不同公營電台的政策性節目經營策略與未來競爭優勢。 深訪結果為,公營電台有各自的政策方

針與政策性節目執行方向、任務,漢聲、央廣、警廣、教育因各自定位與任務不同,在執行政策性節目方向也不同,但一樣的是在為國家政府出聲做公益與政策政令宣揚,目的是搭起政府與民眾間的溝通橋樑,幫民眾解決問題與資訊提供服務;在民營電台林立與威脅下,更能以各自專業本位做區隔,開闢一條屬於各自專屬的專業電台之優勢,繼續服務廣大聽眾群之需求,成為聽友不可或缺的生活與心靈依靠。 對於漢聲廣播電台的研究,首次從官兵的角度出發,探討官兵聽眾個人背景、收聽動機、收聽行為、收聽滿足之間的關係,不僅可補足目前漢聲廣播電台所缺乏的閱聽人研究,藉由漢聲廣播電台官兵聽眾的收聽行為,以及各項收聽動機與滿足程度的指標,正可以

提供經營者清楚瞭解當前官兵聽眾的需求及想法,以提供未來在節目規劃、時段安排及行銷策略上之參考運用,能適切依據閱聽眾的心理需求做出合宜的修正,以迎合核心及目標聽眾的動機需求,提高收聽率,並保持原有聽眾的忠誠度,以爭取更多潛在聽眾,擴大市場占有率,從中發掘政策性節目,在漢聲電台的重視程度及結果呈現的異同。關鍵字 : 漢聲電台、 政策性節目 、使用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