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會申訴電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如果有消費爭議問題要諮詢,可撥打那些服務電話或至何處詢問?也說明:消費者如有任何消費問題要諮詢,可採以下方式一、撥打「1950」全國性消費者服務專線,或親赴各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洽詢: (一)直接協助轉接至所在地縣市政府消費 ...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李仁淼所指導 靳邦忠的 從消費者保護之觀點論「訪問交易」之行政監督—我國與日本之比較 (2017),提出消保會申訴電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消費者廳、訪問交易、行政監督、騷擾行為、不實告知、過量販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流通管理系 彭國芳所指導 譚欣宇的 行動電話用戶服務失誤補救策略對客戶忠誠度影響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服務失誤、服務補救、品牌權益、客戶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消保會申訴電話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中榮民總醫院全球資訊網則補充: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與五大洲22國醫療衛生官員參訪臺中 · 慢箋預約藥來速領藥服務網 · 綁定中榮Line@預約馬上辦. > ::: COVID-19專區 · 網路掛號 · 看診進度 · 交通指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消保會申訴電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消費者保護之觀點論「訪問交易」之行政監督—我國與日本之比較

為了解決消保會申訴電話的問題,作者靳邦忠 這樣論述:

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企業經營者為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除具體商品之銷售,也將國際度假村、護膚美容、語文補習班、升學補習班、家教老師之派遣電腦補習班,婚姻仲介此種服務提供買賣之交易方式,從以往的實體店舖買賣,改變成透過對於消費者積極接近的訪問販賣手法。企業經營者為從消費者獲取利益,其行銷手法不斷推陳出新,但在企業經營者挾其質量及交涉能力之優勢地位,而與消費者從事交易行為時,如其行銷手法不正當,則其所締結之消費契約之效力就必須受到檢驗。 由於不當的推銷行為及誇大廣告等事件逐年增加,雖然1994年起我國公布的消費者保護法(以下稱「消保法」)以為立法規範,但新興之交易方式及特殊交易類型

不斷翻新,適當的規範條文未能與時俱進,對交易內容不明確而貿然進入交易關係,致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案件頻傳。鑑於我國消保法自立法與歷次修法均相當重視並參照日本「特定商取引法」(特定商取引に関する法律),是以本篇要旨在藉由具體案例,分析我國消保法對於訪問交易規範內容簡略,以及交易行為行政監督不足。考察日本創設消費者廳採行消費者保護行政組織一元化,結合特種商業交易行政監督之建置,並參酌日本國會自2000年至2015年對訪問交易行政監督歷次修正內容。比較我國消保法制與其規範差異檢討其優劣,嘗試就我國此次修法之內容提出評析與建議。

行動電話用戶服務失誤補救策略對客戶忠誠度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消保會申訴電話的問題,作者譚欣宇 這樣論述:

早期第二代(2G)行動通訊技術時代,行動電話主要是做為語音通訊或傳送簡訊使用,隨著2002年交通部電信總局開放第三代(3G)行動通訊技術,國內行動網路逐漸普及,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逐步取代了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復至2014年國內第四代(4G)行動通訊技術正式開放,SIM卡不僅放在行動電話做為通訊使用,也使用在行動網卡、平版電腦或行動網路分享器等,對於民眾而言,業者所提供的電信服務除了語音通話功能之外,更提供了隨時隨地可行動上網、多元化的加值服務,今日行動通訊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電信通訊產業從3G行動網路萌芽階段至今智慧裝置蓬勃的4G時代,電信服

務業已是完全開放競爭的市場,客戶的問題不僅越來越多元,且隨著服務意識高漲,對於服務品質要求也較以往來得高,因此服務失誤的狀況也相對增多,根據行政院消保會統計2014-2015年申訴案件排行,電信業位居二年平均首位佔總申訴案件28%,因此對於電信業者而言,如何針對服務失誤的情況進行適當且有效的補救措施至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歸納出行動通訊發生服務失誤的狀況,何種補救策略對於服務補救滿意度最為有效,並據以建構電信服務業行動客服中心服務補救策略之完整關聯性模型。研究發現有關服務補救策略之五項構面,其中四項包含回饋、解釋、補償及授權對於服務補救滿意度是顯著有效,進而推演有效的補救策略會增強消費者續約意願及

口碑宣傳的客戶忠誠度,另本研究探討調節變數包含行動話務失誤類型及品牌權益是否會影響補救策略的選擇與效果,研究顯示有些補救策略的確會因品牌權益或行動話誤失誤類型之差異,影響其服務補救的滿意度,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一步闡述其學術意涵與管理意涵,期提供電信業者服務失誤其補救策略及經營管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