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包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數位包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須文蔚寫的 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 和彭芸的 數位匯流時代:創新、創意、創世紀論文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數位平權 - 2030 智慧國家也說明:# 數位平權 · 醫療無界限! · 看見社會包容力─ 每一簇的數位星火 · 我把教室FUN 大了! · 發展5G 應用縮短偏鄉數位落差,實現數位包容與平權 · 政策、醫療、產業攜手合作智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風雲論壇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 陳玉華所指導 陳一心的 農民數位資訊需求與取得行為之研究 (2021),提出數位包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民、花卉產業、數位資訊、數位落差、創新傳佈。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 張恆瑜所指導 蔡乃倉的 探討數位機會於勞工紓困貸款申請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數位機會、排隊行為、數位融入的重點而找出了 數位包容的解答。

最後網站三星電子獲選WBA 2023數位包容基準企業第七名則補充:三星電子榮登世界基準聯盟(WBA)2023年度「數位包容基準企業榜」,於200家上榜企業中排名第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數位包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

為了解決數位包容的問題,作者須文蔚 這樣論述: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   「只要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有那麼一群人,懷抱著滿腔熱血,   用十五年的光陰,希望讓數位機會普及到偏鄉的每個角落,   讓偏鄉也如同繁星閃閃發光,    讓不為人知的英雄人物露出,   讓正在發生改變的力量凝聚。   在這座島嶼上,這樣美麗的故事正在持續發生。   十五年前,須文蔚帶著大專資訊志工進入原民部落;兩年後,他接下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的任務,準備帶領大學的團隊,協助花蓮五個社區的電腦教學、文化記錄、產業輔導,還有社會照顧;二○一五年,他的輔導範圍從最北的宜蘭石城火車站到最南的花蓮富里火車站,直線距離兩百六十公

里。   這個「深深蹲下,接近土地與人群」的過程,須文蔚與夥伴們一做就是十五年,不是沒有過憤怒與紛爭,但是須文蔚笑著說:「我可以只寫溫暖的故事嗎?」這也讓他寫下一篇又一篇與人相遇的動人故事──富源阿媽們跟不聽話的滑鼠、加灣一對老夫妻想為部落張羅新的電腦教室、頂著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的高材生,不當科技新貴反而窩居故鄉新城樂當大夥的「工具人」……   須文蔚說:「當我述說這十五年來經歷的故事,每一個閃亮的名字都是主角,我和他們一起在宜蘭與花蓮的農村、部落或海濱,共同為明日的機會繼續努力。」協助者與被協助者相遇的點滴,就如同劉克襄在《十五顆小行星》裡所說:「有一些人一輩子,執著地認真活著。他們就像

一顆顆小行星,在浩瀚的世界一隅,以各種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兀自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和波長。」 本書特色   ★ 與偏鄉的小行星們相遇,以數位科技串連台灣最美的風景——人:   溫世仁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須文蔚十五年的偏鄉數位化工作中,充分展現了人文關懷。原本冰冷的數位科技,因為連結了眾人的關懷與力量,而在偏遠的角落激發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就像林立青《做工的人》寫出了底層工人的生命紀實,從這本書裡,也可以找到如同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所描寫的不同精采人物。   ★造夢、追夢與圓夢,用數位科技為偏鄉「找路」:偏鄉的交通大多道阻且長,不但長期資源不足,光是募集電腦都是

個難題,加上老人與小孩居多,少有專業的數位教學師資願意駐足偏鄉,還要吸引學生多利用既有的數位教材進行學習,而不是每天沉迷電腦遊戲中。儘管如此,須文蔚帶領的團隊一一設法克服,成功了便繼續努力,失敗了就接受教訓。他們的努力吸引一個又一個當地人挺身付出,最後不僅建構數位課程,教偏鄉的老人與孩子學會使用電腦,更進一步教他們學習拍攝紀錄片、撰寫部落格、廣播製作……甚至幫助偏鄉的無毒農業做網路行銷,運用App進行電子商務、直播拍賣。面對困境,他們設法「找路」,而非駐足不前,最終才能漸漸走出一條路。 名人推薦   簡靜惠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小  野  作家   劉克襄  作家   吳德亮

  兩岸知名茶文化作家、詩人藝術家   鍾雲如  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   陳麗明  教育部國語文學科中心執行祕書   王玉萍  寫寫字工作室負責人   陳哲妮  明基友達基金會執行長   許瓊月  潘朵拉美學整形外科總監 好評推薦   要在偏鄉從事志願服務,不能只憑一腔熱血,還得具備十八般武藝,應付各種繁瑣的行政作業體系。須老師帶領的DOC團隊能堅持十五年之久,讓山海間的人們透過數位科技,看見希望與機會。──簡靜惠   在今天一切向錢看的功利社會,區區一位詩人或文學院教授能為臺灣做些什麼?須文蔚做出了最漂亮也最難得的示範,帶領我們進入花蓮、宜蘭各地偏鄉你所不知道的各種時空,讓我們深

深感動,對臺灣更充滿信心!──吳德亮   營造數位學習的機會與生活,面對新科技帶來的衝擊,除了硬體設備、資源整合,還需要很多創新的方法和經驗,須老師在偏鄉服務十五年的珍貴資料,無疑是最好的教戰寶典。──鍾雲如   須教授以語文教育與資訊的學術背景,帶領大學生走入村莊與田野,透過志願服務協助在地組織,為社區連結更多社會、企業和政府的資源,讓在地人才有施展的空間,讓更多的偏鄉彷彿若有光,有著豁然開朗的可能。──陳麗明   「讓偏鄉民眾走向數位大道,是我十五年前給自己許下的願望。」十五年不只是一個數字,書裡描述參與者投入的面向與成果豐盛地讓人驚訝,須文蔚老師的願望對社區人的影響,遠遠不只是會使

用電腦的各種便利而已。──王玉萍

數位包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李宓 2021 全新 EP《出嫁》
用滿滿的「幸福」感傳遞正能量
數位收聽 https://minalee.lnk.to/JustMarried


演唱:李宓&風田
詞曲:詹兆源

紅紅的燭火在案頭 我的心也照得發燙
紅紅的雙喜映眼中 臉上卻掛著淚兩行
總會有這麼一天 天真的一切都得走遠
我不知所措 怎能不教我心慌

昨天的瀟灑少年郎 今天要變成大人樣
掩不住嘴角的輕笑 全都是期待和幻想
她長得什麼模樣 有沒有一卷長髮
和一顆溫暖包容的心房
對或錯有誰知道 能不能白頭到老
有沒有和我一樣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等待一生一世的情
也許是宿命 也許是註定
我真的希望能多點好運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換你一生一世的情
牽你的手 Hmmm

昨天的瀟灑少年郎 今天要變成大人樣
掩不住嘴角的輕笑 全都是期待和幻想
她長得什麼模樣 有沒有一卷長髮
和一顆溫暖包容的心房
對或錯有誰知道 能不能白頭到老
有沒有和我一樣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等待一生一世的情
也許是宿命 也許是註定
我真的希望能多點好運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換你一生一世的情
牽你的手 Hmmm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等待一生一世的情
也許是宿命 也許是註定
我真的希望能多點好運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換你一生一世的情
牽你的手 Hmmm


____


李宓 & 風田 台日友好攜手合唱
翻唱婚禮必備 張清芳與優客李林名曲「出嫁」

李宓邀請到在台灣演藝圈耕耘多年的風田重拾麥克風,一起翻唱張清芳與優客李林的名曲「出嫁」,希望用滿滿的「幸福」感,讓大家都感受到開心的能量!「出嫁」1992年首次出版後便成為婚禮必備名曲,原唱張清芳與優客李林以清亮的嗓音唱出在媒妁之言時代的新人對結婚的忐忑與期待。這次李宓邀請到曾參與張惠妹、蔡依林專輯製作的黃晟峰老師擔任製作,將「出嫁」改編為帶有80年代電子音色的輕搖滾舞曲,讓這首歌的氛圍變得更輕快活潑且充滿幸福感。

「出嫁」MV由胡瑞財導演執導,在宜蘭度假飯店中的水教堂拍攝精心佈置的婚禮場景,貼合歌曲的動感節奏以舞蹈串連整支MV,充滿粉紅泡泡愛心感的甜蜜畫面讓人一看就沾滿幸福!編舞則請到曾為DD52女團編舞獲得導師楊丞琳稱讚的「哆啦女神」老師,以舞蹈劇的概念編排整體情節,配合歌曲架構從新娘與伴娘、新郎與伴郎在後台準備開心忐忑的過程,到步入禮堂的熱鬧歡慶,以舞蹈動作的方式來表現期待盼望、開心喜悅的心情。在第三段男女合跳的部分,哆拉老師編排了「一生一世」愛心手勢舞,搭配男女牽手的動作,簡單易學,讓大家都能在婚禮中輕鬆共舞,希望這首「出嫁」成為最紅的婚禮歌曲!

#李宓 #風田 #出嫁 #張清芳 #優客李林 #胡瑞財 #哆啦女神


____


出品:亞凰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監製:周彥彤 Teresa Chou
藝人統籌:李宛軒 Solo Lee
代理發行:華納國際音樂有限公司

風田經紀公司:承璽娛樂有限公司
藝人經紀:張瑛梓


【音樂製作】
製作人:黃晟峰 Ooi Teng Fong
編曲:黃晟峰 Ooi Teng Fong、劉宇哲(豚豚) Dolphin Liu
貝斯:劉宇哲(豚豚) Dolphin Liu
爵士鼓:李達文(鼓俠) George Lee
電吉他:史辣漆 Slashie
和聲編寫:黃晟峰 Ooi Teng Fong、風田 Win
和聲:李宓 Mina Lee、風田 Win、黃晟峰 Ooi Teng Fong
配唱錄音師:葉育軒 Yu Hsuan Yeh
配唱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錄音師:潘堯泓 Hendrik Pan
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混音師:黃晟峰 Ooi Teng Fong
混音室:MadSound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孫仲舒 Chung Shu Sun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鈺德科技 U-TECH Mastering Studio


【MV製作】
製作 恭喜發財映画
導演 胡瑞財
副導 林冠蕙
導演助理 羅婕 / 楊雅雯
導演組協力 劉芷妤

製片 劉韶恩
執行製片 莊惟凱
場地經理 李家銘
製片助理 杜宗撼 / 林韋廷 / 王昱森 / 陳亭安
九巴司機 詹曜營

攝影指導 莊竣瑋
攝影大助 馬崇智
攝影助理 簡靖宗 / 何晟豪
攝影組實習生 鄭又豪
攝影器材 鏡頭銀行

燈光指導 彭嘉慶
燈光助理 黃維宣 / 曾鈺展 / 江冠陞
燈光組實習生 張嘉恩
燈光器材公司 妄想機影業 / 柳松影業

美術指導 陳若宇@趴踢兔美術工作室
美術執行 王宥睎
美術場務 黃詠瑜 / 徐鵬森
道具卡車 林瑋

造型 蔣佳芸
妝髮 林亞靜
造型助理 伍婷婷

剪接 周雨青
調光 詹謹嘉@繼續映畫工作室
調光助理 黃明偉@繼續映畫工作室

特別感謝 香格里拉冬山河渡假飯店 / 綿谷結婚式 / 良夫洋服 / 胡焰棠 / 萬美麗 /林宸瑀 / 章淨涵


【舞蹈】
舞蹈編排:哆拉女神 @dola_lu
舞者:吳卓穎、陳亞棣、陳原禾、陳琬婷、許復翔、楊若歆


【藝人造型】
服裝造型:李懿格 YIKOLEE
李宓化妝:黃菀瑜 @Diva Beauty
李宓髮型:Danz @hairgarden_tp
風田妝髮:陳美莉 Alice
舞者妝髮:劉曉薇 Abby、劉筱茜 Amber
平面側拍:楊登翔 Stanley Yang
企劃:黃仲麟 Bryan Huang


_


▶️ 李宓 Mina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IALeeM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tangelme
微博Weibo:https://weibo.com/u/1768239842
抖音TikTok:https://vt.tiktok.com/ZSJWtcH6V

農民數位資訊需求與取得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數位包容的問題,作者陳一心 這樣論述:

由於臺灣的農業人口老化,導致農民的整體上網率不僅偏低,也使得農業與其他行業工作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數位落差。然而,隨著農業知識數位化,資通訊科技大量運用在農業生產、管理與運銷過程中,各類農民的數位使用行為、數位資訊需求的差異更需要被關注。因此,本研究參照數位落差與農業創新傳佈的理論觀點,結合量性與質性研究方法,除了整體呈現臺灣農民的數位資訊接觸與使用現況,也將針對產銷數位化程度較高的農業類別,深入瞭解從業者對於各類數位資訊的需求、獲取的方式與管道。量性分析使用的資料來自國發會「106年農民數位機會現況與需求調查」,分析結果顯示58%的農民曾上網。在有上網的農民中,49%會透過網路取得農業相關資訊

,深入檢視則發現年輕、具有專科以上教育程度、農業收入較高、生產蔬果花卉的農民會更廣泛地搜尋並使用與農業生產技術、管理銷售有關的數位資訊。因此,質性研究的對象選自數位化程度較高的花卉產業,深度訪談結果顯示,農場主與花農都重視與花卉生產有關之技術、品種和病蟲害防治資訊,也會關注市場行情與農情報告。由於花卉產業具有內外銷、產業鏈分工明確的特性,因而會影響農場主與花農獲取數位資訊的管道與類型。以外銷為主的蘭花農民,對品種和國際市場資訊有較高需求,除了主動蒐集相關的數位資訊,也能透過蘭協等組織獲取重要訊息。對於生產其他外銷花卉的農民而言,則主要依賴產銷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貿易商提供生產端或市場端的重要資

訊。至於以國內市場為主的花農,則會依其生產經營方向與規模接觸相關資訊,個人的主動性與資訊接觸的廣度與深度有關。數位發展的結果,除了提供農民有效獲取創新知識與技能的管道,也促成農民與同業間形成訊息分享與互助的社群網絡,兩者皆有助農民解決問題並增進農務工作的效率。

數位匯流時代:創新、創意、創世紀論文集

為了解決數位包容的問題,作者彭芸 這樣論述:

  元智大學「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以「大數據」 ( Big Data ) 與「數位匯流」 ( Digital Convergence ) 作為研究中心之發展主軸,成立三年,成果斐然,繼出版《數位包容與寬頻社會》、《大數據、新媒體、使用者》、《勇敢邁步:嶄新的匯流法》後,今年新書《創新、創意、創世紀》彙集論文十四篇,聚焦數位匯流的媒體創新、文化創意的發想、運用,有理論,談方法,更重視實踐。 作者簡介     彭芸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新聞學博士 第一章 7 網路大憲章?「優先傳送」與「零費率」的辨析 7 壹、八百年前英國大憲章之賦權 10 貳、從網路世界發展出來的網路中立性原則

11 參、合理的網路管理與網路傳送的交易安排 16 肆、交易安排(一):付費傳送 22 伍、交易安排(二):零費率 25 陸、我們需要網路大憲章嗎?──代結論 29 第二章 37 新興串流影音廣告之廣告價值評估因素研究 37 壹、文獻探討 41 貳、研究方法 46 參、資料分析 49 肆、資料分析與討論 51 伍、結論與建議 55 第三章 61 網際網路使用者從事網路素人創作與作品分享管道影響因素之研究 61 壹、前言 63 貳、網際網路素人創作現況 66 參、變數選擇與資料整理 70 肆、實證結果 76 伍、結語 85 第四章 89 自媒體時代台灣 YouTuber 內容產製與閱聽眾

接收分析 壹、前言 - YouTube盛行、YouTuber掘起 91 貳、YouTube與其使用者之使用與滿足 93 參、YouTuber創製影片內容分析 101 肆、使用者觀看YouTuber影片的動機與滿足 107 伍、結論 – 自媒體時代YouTuber網路當紅 111 第五章 117 台灣OTT業者經營策略的檢視與創新 壹、前言 119 貳、文獻回顧 121 參、三立與民視的OTT經營策略 129 肆、結論 132 第六章 139 跨界、匯流下音樂產業的創新營銷模式分析 壹、數位消費的啟示 141 貳、音樂跨界、匯流下產業鏈結變化 143 參、音樂不再只是音樂 146 肆、音樂產

業創新營銷模式 151 伍、總結 158 第七章 165 創新敘事策略與跨平台串流:以BBC【新世紀福爾摩斯】跨媒介敘事網絡為例 壹、研究動機與問題 167 貳、文獻回顧 169 參、研究方法 174 肆、研究分析 175 伍、小結 183 第八章 193 新聞品牌的創新:變、不變、問題 壹、品牌與創新 197 貳、品牌品格(brand personality)與新聞媒體 198 參、傳統新聞媒體的品牌靠新聞專業 201 肆、殺出紅海、創造藍海:新興媒體的品牌創新 202 伍、新聞創新、創意的實踐 205 陸、國際、在地新聞品牌 208 結論:國際品牌、網路品牌 209 第九章 217

社交媒體事件研究之方法創新 前言 219 壹、社交媒體事件之研究 220 貳、研究設計 222 參、個案分析 224 肆、結語 230 第十章 233 大數據與政策創意之研究 壹、背景與目的 235 貳、大數據的提出背景與特質 235 參、大數據對於政府治理的衝擊 239 肆、創意、大數據與政策創意案例 244 伍、結論與建議 253 第十一章 261 思理為妙,神與物遊:文創產業的東方思維與轉化 壹、引言 262 貳、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 265 參、「非物質文化」之「文體」與「文字」的轉化 273 肆、非物質文化的「產業化」 280 伍、結論與討論 286 第十二章 291 公共媒

體的創意與創新 壹、前言 293 貳、公共媒體的續存 294 參、公共媒體的創新 297 肆、我國公共電視的創新 311 伍、展望未來 313 第十三章 319 從後設認知觀點探討創意工作者如何學習創意發想 壹、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321 貳、文獻探討 322 參、研究方法 323 肆、結果與結論 325 第十四章 345 解析媒體中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 壹、研究目的 347 貳、文獻探討 348 參、研究方法 355 肆、資料分析 355 伍、結論 363 附錄

探討數位機會於勞工紓困貸款申請之研究

為了解決數位包容的問題,作者蔡乃倉 這樣論述:

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會審定書誌謝 iii中文摘要 ivAbstract v目錄 vi圖目錄 x表目錄 xii第一章、緒論 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一、排隊文化 1二、我國數位發展概觀 3三、數位機會發展瓶頸 5第二節、研究目的 8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8第四節、研究架構 9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10第一節、數位機會 10一、數位機會的意涵與概念變遷 10二、數位機會的應用內涵 12第二節、資訊科技採用行為相關理論文獻 16第三節、數位化資訊社會輪廓 22第三章、研究方法 24第一節、研究對象 24第二節、研究變數定義 24一、應變數

26二、自變數 26第三節、資料分析方法 30一、敘述性統計分析 30二、相關係數分析 30三、卡方獨立性檢定 31四、Logistic Regression 32第四章、實證結果與分析 34第一節、敘述性統計分析 34一、性別 34二、婚姻 36三、職業類別 37四、教育程度 38五、年齡 40六、勞保投保月薪資 41七、聯徵貸款信用卡往來項目數 42八、進件管道 43第二節、相關係數分析 44第三節、卡方獨立性檢定 45一、性別 45二、婚姻 47三、職業類別 49四、教育程度 51五、年齡 54六、勞保投保月薪資/月收入 56七、聯徵(

銀行)貸款、信用卡往來產品項目數 59第四節、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 62一、年齡 68二、性別 68三、婚姻 68四、教育程度 68五、勞保投保月薪資 69六、職業類別 69七、聯徵貸款信用卡往來項目數(銀行往來項目) 69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0第一節、研究結論 70一、職業類別 71二、婚姻 71三、勞保投保月薪資 72四、教育程度 72第二節、研究限制 73第三節、研究建議 74一、對政府落實數位化政策施行之建議 75二、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76參考文獻 77一、英文部份 77二、中文部份 79圖1- 1台灣與亞洲各國上網率

比較 3圖1- 2未曾上網原因 4圖1- 3政府推行口罩實名制預購及紓困措施 5圖1- 4台灣網路業務虛擬化能力 6圖1- 5 論文架構 9圖2- 1數位機會構面指標架構 13圖2- 2家戶連網率跨年度比較 14圖2- 3 12歲以上行動上網率跨年度比較 14圖2-4計劃行為理論(TPB) 17圖2- 5 科技接受模式(TAM) 18圖2- 6科技轉換模式(TSM) 19圖2- 7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 (UTAUT) 20圖2- 8延伸型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 (UTAUT2) 21圖2- 9 MyData服務模式 22圖4- 1性別之圓餅圖 35圖4- 2婚姻狀況之圓

餅圖 36圖4- 3職業類別之圓餅圖 37圖4- 4教育程度之長條圖 38圖4- 5年齡之長條圖 40圖4- 6年齡之直方圖 40圖4- 7勞保投保月薪資/月收入之直方圖 41圖4- 8聯徵貸款信用卡往來項目數之長條圖 42圖4- 9進件管道(臨櫃申請/網路進件)之圓餅圖 43圖4- 10相關係數表 44圖4- 11進件管道、性別之長條圖 45圖4- 12進件管道、婚姻狀況之長條圖 47圖4- 13進件管道、職業類別之長條圖 49圖4- 14進件管道、教育程度之長條圖 51圖4- 15進件管道、年齡之長條圖 54圖4- 16進件管道、勞保投保月薪資之長條圖 57圖

4- 17進件管道、聯徵貸款信用卡往來產品項目數之長條圖 59表2- 1國內外數位機會研究文獻論述 10表2- 2理論彙整一覽表 16表3- 1研究變數類別一覽表 25表4- 1性別*進件管道略表 35表4- 2婚姻狀況*進件管道略表 36表4- 3職業類別*進件管道略表 38表4- 4教育程度*進件管道略表 39表4- 5年齡敘述性統計表 41表4- 6勞保投保月薪資/月收入敘述性統計表 42表4- 7聯徵貸款信用卡往來項目數之敘述性統計表 43表4- 8進件管道、性別之交叉列表(列聯表) 46表4- 9進件管道、性別之卡方檢定表 47表4- 10進件管道、婚姻之交

叉列表(列聯表) 48表4- 11進件管道、婚姻之卡方檢定表 49表4- 12進件管道、職業類別之交叉列表(列聯表) 50表4- 13進件管道、職業類別之卡方檢定表 51表4- 14進件管道、教育程度(已歸類)之交叉列表 52表4- 15進件管道、教育程度之卡方檢定表(合併分組前後) 53表4- 16進件管道、年齡(已歸類)之交叉列表 54表4- 17進件管道、年齡之卡方檢定表(合併分組前後) 56表4- 18進件管道、勞保投保月薪資(已歸類)交叉列表 57表4- 19進件管道、勞保投保月薪資卡方檢定表(合併分組前後) 59表4- 20進件管道、銀行往來項目(已歸類)交叉列

表 61表4- 21進件管道、銀行往來項目卡方檢定表(合併分組前後) 61表4- 22虛擬變數一覽表 63表4- 23 模型係數的Omnibus檢定一覽表 64表4- 24 模型摘要一覽表 65表4- 25 Hosmer與Lemeshow檢定表 65表4- 26邏輯迴歸模型預測正確率摘要分類一覽表 66表4- 27進件管道(臨櫃/網路)採用行為之因素-迴歸分析結果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