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cd音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小型cd音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KOSETAKAO寫的 錄音混音工程套書(共四冊):PRO混音法+音控全書+現場錄音聖經+錄音混音全書 和陳俊海的 現代音響錄音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家庭劇院HI-FI組CD、SACD播放器推薦,值得你參考! - 家電也說明:10款超人氣的音響-家庭劇院HI-FI組CD、SACD播放器商品推薦給你. 我找的的商品都是屬於比較熱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出版社 和中國輕工業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音樂學系 張佳韻所指導 許芳銘的 盧托斯瓦夫斯基《舞蹈前奏曲》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2016),提出小型cd音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盧托斯瓦夫斯基、單簧管、舞蹈前奏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鄭崇趁所指導 潘教寧的 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 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學校建築、校園規劃、空間美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型cd音響的解答。

最後網站微型音響分類及價錢 - Price.com.hk則補充:(韓國現代HYUNDAI迷你音響組合, 支援HDMI, AV, 同軸, RCA, 3.5mm output!! 可播DVD, CD, 藍牙, 收音機!!) 未有任何評分. 輸出聲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型cd音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錄音混音工程套書(共四冊):PRO混音法+音控全書+現場錄音聖經+錄音混音全書

為了解決小型cd音響的問題,作者KOSETAKAO 這樣論述:

單書介紹★第一冊:圖解PRO混音法:音像設計+觀念解說+實務操作,專業混音工程具體細膩全套展開日本超高人氣混音教學全程實作講解!獨創樂器聲音特質象限座標,一步一步做出動漫音樂繽紛感「為聲音做最好的安排、讓音樂完美昇華」是混音工程的使命,也是高端聽覺美學的展現。該按照什麼順序處理各部樂器、具體做法為何?以及該如何統合整體?現為專業音樂人的作者一手創立的「石田流混音」,是一套深具系統性、目標明確、講究精準到位的混音法。打開本書有如親臨現場,在作者風趣不藏私的講解之下,構築有效率的工作邏輯、扎實的觀念,抽象的聲音美學透過有系統性的整理與豐富的教學專屬音檔示範也變得清楚具象。過去必

須耗費時間精力才學得到的技術,本書已濃縮成容易吸收的精華,絕對是音樂人必取經之作。【本書特色】.詳細解說各部樂器、人聲&和聲、合音、效果音、合成器等處理順序及做法.附贈專屬教材的原音檔+加掛效果器音檔,方便練習、熟練作業.做法適用任何曲風,一口氣學會終生受用的效率混音手法.技巧不限軟體應用,效果器種類、加掛目的、音色製作、參數設定全知識【專業推薦】王俊傑(Mr.K)知名混音工程師林尚德 大禾音樂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正忠 知名混音工程師陳弘偉 石田流混音入門班講師蔡科俊Again 社團法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 理事長 向有成果的人學習,這是一條最快的捷徑。因為他已把自己的學習內化,做好整

理與輸出,進而幫助整個學習圈的學子。──王俊傑(Mr.K)知名混音工程師 我的書櫃裡有全套易博士出版的 「最簡單的音樂創作書 」,這本我當然不會錯過!──林尚德 大禾音樂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 作者的前作《圖解混音入門》是著重在混音的根基「動態控制」上。這本續作有更進階的內容「音像設計」,是石田流混音最令人期待的部分。透過本書反覆演練過程,對混音製作的想像力絕對有幫助。──陳弘偉 石田流混音入門班講師   ★第二冊:圖解音控全書: 從基礎理論到現場應用實踐,第一本徹底解說Live Sound現場混音技術美學 集結美日30年實務經驗、成就無數完美舞台演出專業音控師 教你全方位養成實力,獨當一面,開創

音樂工作的英雄之路   演唱會上聽到的不是主唱、樂手原本發出的聲音? 為什麼音控師總是那樣專注、神氣又帥氣! 從店內的小型演出、到幾十萬人的戶外演唱會,一場精彩的舞台演出,少不了專業的音控師。結合聲音學、電學、音響器材的專業知識、及音樂美學講究,不僅需克服環境條件的限制,更需臨機應變突發狀況,讓LIVE現場完美呈現、無懈可擊。 本書兩位作者在業界超過數十年的現場音控實務經歷,參與過日本、美國眾多知名樂手現場音控與專輯混音工程,類型遍及偶像歌手、爵士、搖滾樂、古典音樂、歌劇、演歌等,並在音樂專門學校累積了豐富的授課經驗。本書以簡明易懂的圖表和文字,介紹實際工作中息息相關的基礎原理、器材機能、現場

設置實例和應用等知識,呈現音控業界最完整實用的圖像。   本書特色: ‧音控師、樂手、錄音師、製作人、編曲者都實用,涵蓋性廣泛 ‧圖解基礎理論和相關器材,拆解8種不同類型規模的音控實務技巧 ‧4大類PA圖表,讓前置作業順暢,現場操作更精準效率 ‧音控師的一日概述,輕鬆掌握各環節工作流程和眉角 打開本書,你將學到專業音控人的必備知識和技能: 1.理論面:理解國中程度的聲音和電學原理,讓你在不同音控現場做出最正確快速的應變處理。 2.器材面:音響器材╱線材與接頭╱數位音控器材應用,讓你扎實基本功並提升機器操作技能。 3.現場操作及實踐面: (1)前置作業:線路表╱現場配置圖╱工作協調表╱器材清單等

4大類圖表。 (2)8種不同規模類型:喇叭系統╱控台╱外接效果器╱現場注意事項等。 (3)器材連接和設置:連接各種機器時的小祕訣╱器材的設置。 (4)現場應用:回授音防止法╱監聽音控師的重要性╱音響工程師的一天。   專家推薦 李宥融   環音現場 (創辦人) 林正如   河岸留言 (負責人) 林志豪(忌何)  Revolver Taipei(Sound Engineering)   ★第三冊:現場錄音聖經:第一本徹底解說影視對白錄音方法 一句經典對白, 足以撼動觀眾的心靈,化剎那為永恆。 在無數好萊塢電影導演眼中, 對白就是凝聚情緒和駕馭劇情的一切。   對白的情緒張力,只存在於拍板敲下,演

員全心全意投入、詮釋角色的拍攝現場。 現場收錄缺失,後製完全無法彌補。亦即,現場錄音只有唯一的一次機會,而且只 許成功。現場錄音師為此無不如臨大敵,事前200%做足準備,收錄過程中隨時解決 各種突發狀況,同時酷酷的面不改色,務求把原汁原味的對白乾淨、一致且清晰地 完好錄下。然而,在充滿挑戰的拍攝現場,除了要配合演員動作和攝影機運鏡,還 要因應場景中四面八方的聲音、時間與製作成本,及種種不確定條件的限制……, 沒有充分技術與靈活的應變能力,就無法勝任。 作者從事現場錄音工作逾20年,與美國各大電視網 NBC、CBS、ABC、ESPN、HBO 及影業巨頭環球、迪士尼均有密切合作往來。參與作品跨足電

影、影集、電視節目、 新聞報導、實境秀、廣告、演唱會、運動賽事、音樂錄影帶和電玩遊戲等類型。 他以深入淺出的幽默口吻,通盤介紹進行現場錄音必備的聲學須知、收音器材特色 說明與應用技巧、現場錄音環節「收音→錄音→同步→混音→監聽」的工作要點, 以及寶貴的錄音師生存指南「錄音十誡」,完整傳授娛樂產業聲音部門最實用的技 能與態度養成。 在影視作品和網路影片蓬勃生產的年代,本書致力引領相關從業人員追求自然、細 膩的聆聽品質。而這也正是吸住觀眾目光、保證高收視率與好口碑的硬道理。 本書特色 ● 全球最大的獨立音效提供商20 年經驗「現場錄音十誡」大公開 ● 電影、電視、新聞採訪、演唱會、實況轉播、廣告…

…涵蓋範圍廣 ● 收音→錄音→同步→混音→ 監聽, 完全掌握「訊號流程」 ● 吊桿式、領夾式、隱藏式麥克風特色 X 挑選 X 設置 X 使用示範 ● 以錄下乾淨、一致、清晰對白為目標,順利銜接後期的PRO 級操作 打開本書,你將學會好萊塢現場錄音師的專業技能: PART 1》建立觀念 什麼是現場錄音?  基礎聲學 PART 2》3種收音麥克風介紹使用方法 麥克風的基本概念 現場錄音麥克風 吊桿麥克風的舉桿技巧 領夾式麥克風別麥技巧 無線電系統 隱藏式麥克風的使用方法 麥克風的挑選方法 PART 3》訊號流程4大環節 訊號流程 混音機 同步 混音器 監聽 PART 4》裝備確認 電力供應 打包你

的聲音裝備 PART 5》業界現場工作須知 現場錄音十誡 應用實例 現場工作禮儀 關於娛樂產業 殺青 【業界行家推薦】 《現場錄音聖經》是第一本真正完整的現場聲音製作教學書,推薦給我所有學生。  —— 彼得‧丹姆斯基 Peter Damski《為你瘋狂》、《威爾與格蕾絲》、《孟漢娜》現場混音師 這本對白&效果錄音專書,或說是錄音概論的入門必備書,帶領讀者深入現場錄音的理論、 技術和科技層面。你會開始用全新的觀點去聆聽周遭的世界。 —— 斯科特‧馬丁‧格爾申 Scott Martin Gershin《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神鬼戰士》、《星艦迷航記》 聲音設計、聲音監製、混音師我很清楚在攝影機

開拍後錄到優質聲音的重要性。作者知無 不言的故事細節和幽默感,以及好萊塢級的專業指引,為讀者揭開電影與新聞行業現場錄 音工作的神秘面紗,也破除一般學生和電影工作者對「到後製再修」的錯誤迷思。 —— 大衛‧史東 David Stone 美加劇場工作者、電影技術人員及藝術家聯盟IATSE成員;以《吸血鬼:真愛不死》 榮獲第65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   ★第四冊:圖解錄音混音全書:器材性能╳基本理論╳實務演示,從三位一體制高觀點全面解說音樂製作實戰技藝 日本樂團X JAPAN、LUNA SEA、L’Arc~en~Ciel專屬錄音工程與聲音監製, 頂尖專家教你精進專業、邁入熟成之路 本書特色: ‧錄混

音師、樂手、編曲者、製作人都適用,涵蓋性廣泛 ‧拆解5種樂器+人聲+線路輸出共18種情境錄音專業實務手法 ‧靈活運用壓縮器、等化器等,從不同案例解說混音流程、原理和技巧 ‧結合實體錄音器材與DAW操作,一次掌握全部技能 你可以區別Jazz Bass和Precision Bass的音色有何不同嗎? 為什麼錄混音工程師的專業程度,可從他對樂器的理解深淺來評斷?  在音樂作品中,音樂風格、專輯概念等意象美學背後,不只有演唱人、詞曲創作,更有一群專業錄音混音工程師幕後操刀製作。他們必須擁有敏銳耳力,熟知每個樂器原本的音色、充分了解各種器材的特性與聲音學知識,嫻熟錄音混音操作技巧,技進於藝涵養美學素質,

然後傾他們的所知所能,掌握製作人和歌者的要求營造出所需情境和效果,一件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才能由此協力完成。  本書作者杉山勇司在日本樂壇是位極被推崇的頂尖錄混音專家,他將30多年的專業實務經驗和知識毫不保留公開,以融會貫通的制高觀點講述「錄音和混音在本質上是同一件事」,器材、錄音、混音三者也並非作業的優先順序。無論是詳細解說錄音相關器材的種類和功能,或是示範各式樂器錄音和混音流程的技法訣竅,對有志踏入音樂相關工作的新手、或錄混音業界老手,都是一本自我進修、調校與整備實力的必讀專書。   打開本書,你將學到專業錄音混音師必備知識和技能: 1. 專業器材功能與操作: (1) 麥克風、主控台、外接效

果器、錄音座、DAW和監聽喇叭的功能和原理,操作技能升級。 (2) 了解殘響、延遲音、遮蓋效果、相位等聲音學知識。 2. 錄音技術與實務: (1) 鼓組、貝斯、吉他、鋼琴、弦樂、人聲、線路輸出共7項收錄音訣竅。 (2) 設定現場空間配置、找出麥克風設置的最佳位置等祕訣。 3. 混音概論與實務: (1) 一次掌握視覺意象(音像空間)、音量平衡、音色調和等必要概念,和壓縮器、等化器使用必備技巧。 (2) 實際模擬一遍混音流程,理解現場執行作業細節。 4. Bonus:重點摘要表/小專欄/專門用語集/專輯推薦/中日英文對照表,讓你專業實力再提升。 專家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宋文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副教授 強力錄音室 葉育軒 金曲獎入圍常客

小型cd音響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粵語YouTuber #音響 #HiFi

evosound將於本週末8月9-11日星期五至日,在灣仔舉辦一個名為evosound Music Weekend的活動,節目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有唱片銷售、簽唱會及小型演唱會。
各位發燒友,購買唱片時向收銀說明是music-union.com觀眾,全單可獲特別優惠!


Evosound Music Weekend
日期:2019年9-11日 (星期五至日)
時間:9am-7:30pm
地點:The Hub Wanchai (google map:http://bit.ly/2YpqG4t)
地址:灣仔 駱克道150-158號 祥友大廈 一樓全層 (灣仔港鐵站A1 出口步行兩分鐘)
費用:免費入場


首發唱片
1. Susan Wong《Close To Me》限量版黑膠唱片
2. Roger Chung 鍾一諾《Song Book 歌集》CD唱片
3. Chantal Chamberland《Temptation》CD/SACD唱片,黑膠將於9月發行


簽唱會
8月9日星期五 | 1pm:Roger Chung 鍾一諾 featuring Jezrael Lucero
8月10日星期六 | 1pm:Chlara
8月10日星期六 | 4:30pm:Susan Wong
8月11日星期日 | 1pm:Chlara


小型演唱會 (8pm-10:30pm|票價:HK$180)
8月9日星期五:Chlara (購票:http://bit.ly/2KhW6AZ)
8月10日星期六:Roger Chung 鍾一諾 (購票:http://bit.ly/2ODBgQM)

盧托斯瓦夫斯基《舞蹈前奏曲》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小型cd音響的問題,作者許芳銘 這樣論述:

摘要  維多‧盧托斯瓦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 1913-1994),二十世紀重要的波蘭作曲家之一。在八十一年的歲月中,盧托斯瓦夫斯基每個階段的創作風格皆不同,他的作品受到許多人的影響,包括貝拉‧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伊果‧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和約翰‧凱基(John Cage, 1912-1992),另外,他也開創屬於自己的十二音列技巧和和聲系統。  此曲為單簧管和鋼琴寫下的作品《舞蹈前奏曲》(Dance Preludes)完成於1954年,由五個樂章所組成,盧托斯瓦夫斯使用了多變的速度

、技巧以及不協和的音響,讓此曲更顯豐富且耐人尋味,成為近年來音樂會中,經常被吹奏的樂曲之一。  本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及方法。第二章為盧托斯瓦夫斯基的生平及創作風格,並介紹《舞蹈前奏曲》的創作背景及特色。第三章分析此曲的曲式架構,而第四章為探討樂曲詮釋的部分。第五章為比較1954年鋼琴伴奏及1955年改編給小型室內樂伴奏之版本。第六章為結論。

現代音響錄音技術

為了解決小型cd音響的問題,作者陳俊海 這樣論述: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分別為基礎知識、音響技術、錄音技術及實戰技巧。首先從音響錄音技術需必備的基礎知識為出發點,介紹了本專業需瞭解和掌握的聲學基礎、電學基礎,音響錄音設備的功能原理及話筒技術等;接著介紹了音響技術中音響系統的配接、調音技巧、聲學類比工程軟體EASE及聲學測量軟體Smart的應用;然後介紹了錄音技術中錄音系統的配接、數位音訊工作站Nuendo/Cubase、錄音的方法及混音技術;最後通過實例講解音響錄音技術的實戰技巧,為使讀者能學以致用及鞏固書本知識。 本書力求深入淺出地講解音響錄音技術的知識要點,知識內容的編寫以系統、專業、實用為原則。   本書可作為有志於從事音響、錄音行業人員

的自學教程,也可以作為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及高職高專音響、錄音、影視、傳媒、廣告、遊戲及舞臺藝術等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陳俊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學士,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工程碩士,高級技師、工程師。長期從事於影視錄音與音效製作以及音源軟體的技術開發。公開發表專業論文多篇,著有《音樂基礎》、《音樂的奧妙》、《動畫音效製作教程》、《聲音製作基礎》、《音樂製作手冊》等。現就職於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動畫學院,影視製作專業教師,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班講師。 第1部分 基礎知識   第1章 聲學基礎 1.1 聲音的產生 1.2 聲波的特性 1.2.1 聲速、頻率、週期與波

長 1.2.2 振幅 1.2.3 聲壓與聲壓級 1.2.4 相位與相移 1.2.5 音色與諧波 1.2.6 波形包絡 1.3 聲波傳播的方式 1.3.1 反射、散射與繞射 1.3.2 衰減、吸收與干涉 1.4 波形的類型 1.4.1 正弦波 1.4.2 鋸齒波 1.4.3 方波 1.4.4 三角波 1.5 人耳的聽覺特性 1.5.1 聽覺的感知 1.5.2 人耳對頻率的感知範圍 1.5.3 聽閾與痛閾 1.5.4 雙耳效應 1.5.5 哈茲效應 1.5.6 聲音加倍 1.6 聲學環境 1.6.1 室內聲場 1.6.2 聲染色 1.6.3 聲波的控制 1.6.4 吸聲與隔聲 1.6.5 場館聲學

環境 1.6.6 舞臺聲學環境   第2章 電學基礎 2.1 電子元器件 2.2 電流、電壓與阻抗 2.3 電源與電路 2.4 分貝(dB)與信號電平 2.4.1 分貝的定義 2.4.2 信號電平 2.5 線纜與介面 2.5.1 線纜 2.5.2 介面 2.6 音響錄音設備的主要性能指標 2.7 數位音訊 2.7.1 數位音訊概述 2.7.2 數位音訊的品質參數 2.7.3 數位音訊的檔案格式 2.8 身歷聲   第3章 設備 3.1 話筒 3.1.1 話筒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3.1.2 話筒的特性 3.1.3 話筒的選用 3.1.4 話筒的附件 3.2 功放 3.2.1 功放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3.2.2 功放的特性 3.3 音箱 3.3.1 音箱的分類 3.3.2 音箱的擺放 3.3.3 音箱疊加的計算方法 3.4 調音台 3.4.1 調音台的基本功能與組成 3.4.2 調音台的分類 3.5 聲音處理設備 3.5.1 等化器 3.5.2 壓限器 3.5.3 擴展器與雜訊門 3.5.4 混響器 3.5.5 延時器 3.5.6 多功能效果處理器 3.6 分頻器 3.7 數位音訊矩陣處理器 3.8 錄音放音設備 3.8.1 數位答錄機 3.8.2 雷射唱機與唱片 3.8.3 DVD與藍光 3.8.4 媒體播放機 3.9 DI盒 3.10 數位音訊工作站   第4章 話筒技術 4.1 話筒

的聲學特性 4.2 話筒擺放的原則 4.3 話筒擺放的距離 4.3.1 通用距離 4.3.2 聽覺試驗距離 4.3.3 遠距離拾音 4.3.4 近距離拾音 4.4 樂器拾音的話筒擺放 4.4.1 電聲樂器的拾音 4.4.2 鼓組的拾音 4.4.3 打擊樂器的拾音 4.4.3 原聲樂器的拾音 4.5 人聲拾音的話筒擺放 4.5.1 獨唱的拾音 4.5.2 伴唱的拾音 4.5.3 合唱的拾音 4.5.4 語聲的拾音   第2部分 音響技術   第5章 音響系統 5.1 系統組態方案 5.1.1 音響系統的意義與作用 5.1.2 各種類型音響系統的配置 5.1.3 音響系統連接的意義與要求 5.2

系統電平匹配與調試 5.2.1 電平的概念 5.2.2 電平匹配的意義 5.2.3 分貝值的種類與計算 5.2.4 系統電平的調試 5.3 系統相位與聲像檢測 5.3.1 聲像與相位的概念 5.3.2 相位的檢查與解決方法 5.4 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的配接 5.4.1 功放與音箱的配接 5.4.2 功率放大器輸出方式 5.4.3 音箱串並聯計算 5.5 網路音訊系統 5.5.1 網路音訊的特點 5.5.2 Cobra Net工作原理與特點 5.5.3 AVB工作原理與特點 5.5.4 Dante工作原理與特點 5.5.5 MADI的特點   第6章 調音技巧 6.1 模擬調音台的使用 6.1.

1 類比調音台輸入輸出介面 6.1.2 模擬調音台調試技巧 6.2 數字調音台的使用 6.2.1 數字調音台的特點 6.2.2 數字調音台舉例 6.2.3 數字調音台使用流程 6.3 等化器的使用 6.3.1 等化器作用 6.3.2 頻段與主觀感受 6.3.3 濾波器的種類與選擇 6.3.4 圖示等化器與動態等化器 6.3.5 等化器的應用技巧 6.3.6 針對不同音源的均衡處理 6.4 壓限器的使用 6.4.1 壓限器面板參數調整 6.4.2 壓限器使用技巧 6.4.3 多段壓縮 6.5 雜訊門的使用 6.6 其他動態處理設備 6.7 混響延時器的使用 6.7.1 混響延時器常用參數 6.7

.2 使用混響器與延時器的目的 6.8 分頻器的使用 6.9 現場混音的技巧 6.9.1 混音的搭建 6.9.2 混音的融合 6.9.3 創造聲音動態 6.9.4 有效地使用混響器   第7章 聲學類比軟體EASE的應用 7.1 廳堂設計的一般要求 7.1.1 聲學設計軟體概述 7.1.2 廳堂音質設計的一般要求 7.2 EASE軟體的應用——建模 7.2.1 建模流程 7.2.2 基本畫法 7.2.3 複製與拉伸 7.2.4 漏洞的產生與修復 7.2.5 建立聽聲面和聽音點 7.3 EASE軟體的應用——吸聲材料 7.3.1 添加吸聲材料的原則與方法 7.3.2 查看與優化混響時間 7.4

EASE軟體的應用——揚聲器 7.4.1 添加揚聲器文件 7.4.2 創建揚聲器簇 7.5 EASE軟體的應用——聲學類比 7.5.1 聲壓級的模擬與分析 7.5.2 C系列測量 7.5.3 L系列測量 7.5.4 輔音清晰度損失與快速語言指數測量 7.5.5 聲線追蹤模擬 7.5.6 直達聲預聽   第8章 聲學測量軟體Smaart 的應用 8.1 聲學測量軟體Smaart V7介紹 8.1.1 聲學測量軟體Smaart V7概述 8.1.2 Smaart V7功能 8.1.3 Smaart V7硬體設定與連接 8.2 Smaart V7測量 8.2.1 即時頻譜分析 8.2.2 傳遞函數測

量 8.3 多通路聲學測量 8.3.1 多通路測量配置與連接 8.3.2 測量前配置 8.3.3 系統延時的測量與調整 8.3.4 多通路頻譜測量與優化   第3部分 錄音技術   第9章 錄音系統 9.1 錄音空間概述 9.1.1 錄音棚與控制室 9.1.2 小型工作室與可擕式工作站 9.1.3 影視製作錄音棚與動效棚 9.2 硬體設定 9.2.1 音訊錄音常用硬體 9.2.2 MIDI錄音常用硬體 9.3 軟體配置 9.3.1 工作站軟體 9.3.2 外掛程式 9.4 系統連接 9.4.1 音訊設備的連接 9.4.2 MIDI設備的連接   第10章 數位音訊工作站 Nuendo/Cuba

se 10.1 系統設置 10.1.1 音訊設置 10.1.2 視頻設置 10.2 新建工程檔 10.2.1 選擇工程範本 10.2.2 選擇工程資料夾 10.2.3 保存工程檔 10.2.4 設置工程檔 10.3 音訊檔的操作 10.3.1 導入音訊檔 10.3.2 導入音訊CD 10.3.3 匯出OMF文件 10.3.4 匯出MIDI文件 10.3.5 匯出混音 10.4 音軌類型 10.5 工程視窗介面詳解 10.5.1 功能表列、工具列、資訊欄、尺規欄 10.5.2 音軌欄、音軌屬性欄 10.5.3 走帶控制台 10.5.4 通道設置視窗 10.5.5 調音台窗口 10.6 音訊錄音

10.6.1 節拍與節拍器 10.6.2 監聽的設置 10.6.3 錄音操作 10.6.4 錄音模式 10.6.5 聽濕錄幹 10.7 音訊編輯 10.7.1 音訊事件條的操作 10.7.2 改變音訊波形的長度 10.7.3 音訊波形的音量控制 10.7.4 音訊波形的音高調節 10.7.5 參數自動控制 10.8 音訊效果器的使用 10.8.1 插入法 10.8.2 發送法 10.8.3 處理法   第11章 錄音的方法 11.1 基本錄音方法 11.2 基本拾音方法 11.3 單聲道錄音與分軌錄音 11.4 身歷聲錄音 11.4.1 概述 11.4.2 時間差拾音方法 11.4.3 強度差

拾音方法 11.4.4 “混合”拾音方法 11.5 多軌錄音 11.6 環繞聲錄音 11.7 各種節目形式的錄音方法 11.7.1 古典音樂的錄音 11.7.2 流行音樂的錄音 11.7.3 戲曲節目的錄音 11.7.4 語言節目的錄音 11.7.5 廣播劇的錄音   第12章 混音技術 12.1 監聽 12.1.1 監聽的音量 12.1.2 監聽的配置 12.1.3 監聽電平的控制 12.1.4 監聽的方式 12.1.5 頻譜參考 12.2 混音的要點 12.2.1 聲像定位 12.2.2 音量平衡 12.2.3 音色調整 12.2.4 動態控制 12.2.5 聲場塑造 12.2.5 個性表

現 12.3 混音的流程 12.3.1 前期準備 12.3.2 試聽與粗混 12.3.3 混音計畫 12.3.4 混音環節 12.3.5 混音順序 12.3.5 音訊處理順序 12.3.6 反復加工 12.3.8 輸出與母帶處理 12.4 音訊處理 12.4.1 通用效果 12.4.2 底鼓 12.4.3 基礎節奏 12.4.4 貝司 12.4.5 旋律吉他 12.4.5 鍵盤 12.4.6 人聲 12.4.8 獨奏樂器 12.4.9 整體處理   第4部分 實戰技巧   第13章 音響技術實戰 13.1 現場演出擴聲流程 13.1.1 演出前的電聲設計與模擬 13.1.2 演出前的準備與彩排

13.1.3 現場系統搭建 13.1.4 音響系統調整與檢測 13.1.5 現場演出 13.2 音響工程設計實例 13.2.1 聲場分析與設計依據 13.2.2 擴聲形式的選擇 13.2.3 主揚聲器聲壓級的計算 13.2.4 聲音清晰度及聲回饋的控制 13.2.5 聲壓均勻度的設計與系統傳輸方式的選擇 13.2.6 系統的可靠性與雜訊的控制 13.2.7 擴聲系統的構建 13.2.8 主要設備的選型 13.2.9 擴聲系統設計模擬驗證 13.2.10 本例主要設備清單 13.3 音響系統故障處理 13.3.1 音響系統故障處理原則 13.3.2 音響系統故障處理方法 13.3.3 故障處理

常見問題解答   第14章 錄音技術實戰 14.1 錄音棚錄音流程 14.1.1 準備 14.1.2 錄音 14.1.3 補錄 14.1.4 疊錄 14.1.5 縮混 14.1.6 母帶製作 14.2 綜藝節目同期錄音實例 14.2.1 設計音訊系統 14.2.2 音訊系統的搭建 14.2.3 人員分工與配置 14.2.4 現場錄製 14.2.5 後期混音 14.3 混音實例 14.3.1 鼓組 14.3.2 貝司 14.3.3 風琴 14.3.4 弦樂 14.3.5 電鋼琴 14.3.6 吉他 14.3.7 色彩樂器 14.3.8 人聲 14.3.9 輸出   第15章 環繞聲的製作 15.

1 關於環繞聲 15.2 環繞聲錄音與監聽 15.2.1 環繞聲混錄設備 15.2.2 環繞聲音箱的佈置 15.2.3 環繞聲監聽系統的設置 15.2.4 環繞聲錄音連接 15.3 在Nuendo中的環繞聲操作 15.3.1 匯流排配置 15.3.2 將音訊軌路由到環繞聲通道 15.3.3 環繞聲面板操作 15.3.4 匯出環繞聲音訊檔 15.4 環繞聲混音實例   【附錄】 1. 音符與頻率對應關係表 2. 常用樂器與人聲的基音頻率範圍表 3. 常用樂器與人聲的重要頻段特性表

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 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小型cd音響的問題,作者潘教寧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在建構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 並且運用四個步驟以促成研究。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德懷術及問卷調查法等 三種方法。首先,採用文獻探討分析歸納出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的 內涵。其次,發展出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層面、向度與初步評鑑指 標。第三,採用德懷術七位學者專家審查指標適切意見,建構出國民小學學校 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第四,編製「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 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調查問卷」以臺北市和新北市之國民小學為研究對象 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資料計 837 份(回收率 87.18 、可用率 87.18 ),以 平均數及標準

差等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之主要結論 如下: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系統之建構主要內涵含 括 6 個層面「形式之美、內容之美、靜態之美、整體之美、獨特之美、動態之美」等層面與 18 個向度「建築實體、建築形式、建築空間、質量標 準、功能佈展、實用程度、空間秩序、精神傳承、情境氣氛、自然情境、 空間系統、人文設施、永續校園、數位科技、精緻資源、師生動線、學習 步道、活動脈絡」等向度及 108 項評鑑指標二、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實踐的 108 項主要內涵發展建構為 108 項可供實地問卷調查參考之評鑑指標三、建構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

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的準則四、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認同程度,獲中高程度的肯定五、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以「整體之美」及「動態之美」及「形式之美」及「內容之美」及「獨特之美」層面的認同 程度較佳六、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在各美學向度中,分別 以「自然情境」、「建築實體」、「數位科技」、「空間系統」、「師生動線」、「活動脈絡」、「實用程度」、「人文設施」、「永續校園」、「建築空間」、「情 境氣氛」、「學習步道」、「功能佈展」及「空間秩序」向度的認同程度較佳七、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最佳的評鑑指標為「學校建築能 重視空

間使用的健康性、安全性與科技性,規劃校園監視與保全系統,裝 設校園緊急求救通報系統及夜間照明設備。」與「學校建築能規劃校務行 政電腦化和教學資訊化,以建構具有創新經營和敎學效能的現代化教學環境。」八、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的評鑑指標在「校園規劃能設置新移民學習中心或樂齡學習中心,以因應新移民學習和高齡化終身學習之 需求。」的指標認同度最弱九、「臺北市」學校在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認同 程度優於「新北市」學校十、大、中、小型學校在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認同程度相 當一致十一、本研究的評鑑指標適用於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的實踐 參照研究目的與

問題,基於文獻探討、德懷術及問卷調查法之研究結果及結論,本研究針對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議題、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和學校建築規劃人員提出具體建議以及對後續研究提出 11 項建議,並對本研究方法提出 4 項反省。關鍵詞:學校建築、校園規劃、空間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