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梅山天氣預報10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嘉義天氣預報10 天也說明:晴午後短暫雷陣雨紫外線過量級看更多提供您中央, 嘉義市最準確的天天氣預報,以便預先準備,還包括最高溫、最低溫、降水機率,盡在The Weather Channel 和 ...

國立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劉說安、錢樺所指導 黎梅山的 遙測方法之土地熱通量研究 (2020),提出嘉義梅山天氣預報10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常態化差異潛熱指數、遙測、蒸發散。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消防科學研究所 吳榮平所指導 蕭旭宏的 預防性撤離適用性之研究-以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預防性撤離、來義村、土石流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義梅山天氣預報10天的解答。

最後網站太平雲梯天氣預報10天的推薦與評價,PTT、YOUTUBE則補充:梅山 鄉, 嘉義縣10 天天氣預報—The Weather Channel | Weather.com雨。 高溫27ºC。 10 到15 公里/小時的西南風。 降雨機率為80%。 降雨約為6 公釐。 濕度77%.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梅山天氣預報10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遙測方法之土地熱通量研究

為了解決嘉義梅山天氣預報10天的問題,作者黎梅山 這樣論述:

地表能量傳遞與轉換的過程在區域天氣、氣候和水循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理解能量交換過程的特性對於提升許多應用的效率與效用相當重要,例如天氣預報系統、水文過程數值模擬、水資源管理、土地利用規劃、森林脆弱性評估等。長久以來,地面觀測一直被當作地表熱通量估算的逐點測量方法,但是其使用通常侷限於設定的地點,以及空間覆蓋範圍,從而導致難以在區域性的尺度操作。隨著以衛星為基礎的系統發展,空間科學和技術已成為全球觀測系統的關鍵要素,這為地-氣熱交換研究提供了高水準的時空效率、經濟效益之資料來源,根據來自遙測資料不同程度的輸入要求,已有許多不同的執行方法。以遙測資料為主要輸入,地表能量平衡模式中的物理過程方法

被廣泛用於估計陸-氣界面的能量交換。然而,這些方法涉及建立複雜的物理過程,並且仍然侷限於代表地面觀測系統的設定地點。多光譜遙測技術已被普遍用於收集影響陸-氣界面傳熱過程的地表特性,利用反射率的差異,可以藉由分析光譜反射率特性來了解地表特徵。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多光譜指數,即「常態化差異潛熱指數」(NDLI),用於從衛星影像中推估潛熱通量。它利用了綠色、紅色和短波紅外光三個波段的反射率觀測數值,而這三個波段通常用於衛星地球觀測任務。NDLI首先用於淬取台灣嘉義市東部子區域內陸-氣之間的熱傳遞訊號。與現有的其他遙測指標相比,NDLI與地表模型能量平衡式(SEBAL)計算出的潛熱通量具有最高的

相關性係數( r = 0.75)。 隨後,對NDLI進行檢驗並推估在越南太平省的地表蒸發散 (ET)。 結果表明,在98.1%的稻田中,NDLI推估的ET與SEBAL的推估結果相差不到10%。此外,NDLI推估的ET在逆境水稻區中呈現較低數值,顯示此方法之優越性。結論是,新開發的NDLI能夠量化地表的水可利用量,並且在需要陸-氣界面傳熱信息的各種實際應用中NDLI具有潛在的幫助作用。由於NDLI的方程式簡單易行,透過現有的大量衛星資料,可在其他感興趣的區域進行操作,並有助於多種實際應用

預防性撤離適用性之研究-以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為例

為了解決嘉義梅山天氣預報10天的問題,作者蕭旭宏 這樣論述: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之後,隔年9月凡那比颱風侵台,在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所實施的預防性疏散撤離,成功地避免掉一場可能浩劫,受到各方的讚揚,成為後續實施預防性疏散撤離的範型。針對颱風豪雨盲目地配合公部門所操作的預防性撤離措施,在實施近3年後,陸續出現民眾反彈、公部門無力執行等的窘況,2012年8月的天秤颱風,預防性疏散撤離政策與成效,更受到部份民眾的質疑與挑戰。 本研究欲探討土石流災害潛勢地區實施預防性撤離措施的成效,以及面臨的困境為何?因此彙整出2011至2012年7次颱風豪雨於土石流災害潛勢區實施預防性撤離的成效數據,從調查發現,目前科學在天氣預報上的限制,將導致預防性撤離機

制在許多地區的適用性上面臨一些盲點及問題。而從文獻探討中發現,此課題亦受到世界各國,尤其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所極力關切。因此,藉由災害管理與決策模式的整理,分析國內外疏散撤離機制的實施概況,並據以探討當前國內實施預防性撤離措施的執行現況與成效分析。再以深入訪談的方式瞭解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的居民對此套機制的態度,從當地居民災害識覺型塑的歷程,歸納出居民對預防性撤離的看法,以及從訪談過程瞭解到居民配合預防性撤離的意願程度,並探討該套機制效果如何,落實至今有無遭遇什麼盲點及問題。 本研究的結論並非否定預防性疏散撤離的重要性,但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與資訊下,就不同避難弱勢地區的居民,提出多元的應災

對策,強化其自主避災能力,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意外發生,才是本研究的目的。最終對一、預防性撤離的政策執行與配套措施。二、自主避難的強化與多元避難的採用。三、後續研究。三個層面提出建議,以供相關部門研議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