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dab電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台灣還有DAB數位廣播嗎? - MyAV視聽商情網也說明:... 收聽電台名稱與目前播放歌曲曲目與專輯名稱、下一首歌名稱,甚至秀出緊急路況或頭條新聞標題,好處多多.... 台灣市場記得之前也有DAB數位廣播,也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林佳欣所指導 任家慧的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廣播新媒體對受眾之影響—以國際短波廣播良友電台為例 (2020),提出台灣dab電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媒體、良友電台、科技接受模式、同伴影響、社群媒體、擬社會互動。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會計學系 劉俊儒所指導 蕭安香的 廣播電臺經營策略之研究-以A電臺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SWOT計分卡、競合策略、經營策略、廣播電臺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dab電台的解答。

最後網站myTuner Radio 收音機-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則補充:同時擁有最多台灣及國際電台的廣播收聽App 馬上下載,即刻收聽! 【最方便的行動收音機】iCRT、全國廣播、IC之音竹科廣播、Taiwan Lounge、飛揚調頻、Hit FM、心動音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dab電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廣播新媒體對受眾之影響—以國際短波廣播良友電台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dab電台的問題,作者任家慧 這樣論述:

傳統廣播媒體隨著新的時代科技進步,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聲音隨著不同媒體的承載,也以不同的新面貌與受眾互動交流,除了過往的單純聲音呈現之外,又可以在各樣的網路、社群中,加以圖像、影片輔助,對於受眾、電台及主持人彼此間拓展了更大的可能性,在媒體轉換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機會,卻也冒著相當的風險,需要更多準確的資訊,投注金錢、時間、人力、資源才有更好的回饋及收益。以運作七十多年的國際遠東短波中文廣播為例研究,這傳統的良友電台該如何換裝,以嶄新的樣態在受眾面前再次展現,吸引更多的注意,同樣也是每個傳統廣播媒體的大挑戰。本研究宗旨是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廣播新媒體對於受眾收聽及與電台主持人互動之影響,透過

不同的科技媒體媒介,是否能增加廣播收聽率或媒體觸及率?透過問卷調查法,隨機抽樣對象以收聽過良友電台新媒體平台的受眾為主,量化分析,問卷發放共回收508份有效問卷,問卷樣本女性佔整體樣本的70.08%,男性佔整體樣本的29.92 %。研究中以三個構面為主,分別是同伴影響、社群及擬社會互動,分別對應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使用態度及使用意願,交叉研究彼此是否有正相關。經由量化分析整理資料的結論顯示,因電台本身及節目宗教色彩鮮明,數據中歸納顯示,性別、年齡、身份、教育程度、職業,都決定了良友新媒體成為受眾收聽方式的重要選項,收聽對象主要以信徒居多;另外,良友新媒體的使用狀況,數據展現以新受眾群居多,

因新的受眾群可以藉由不同的平台接觸到良友電台的節目;再者,本研究透過科技接受模式來驗證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與影響態度、行為意願與三個構面之間的相互關係,量化分析後皆是正向關連性,研究證明同伴影響、社群、擬社會互動都會影響到受眾對於新媒體平台的收聽及與電台、主持人的互動交流。

廣播電臺經營策略之研究-以A電臺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dab電台的問題,作者蕭安香 這樣論述:

政府於1988年報禁解除,於1993年終結長達三十四年廣播凍結措施,從1993年到2000年之間,分十個梯次以及2018年第十一梯次,開放類比廣播電臺頻率的資源。在全球化趨勢驅動下,於2004年開放數位廣播頻率申請,2006年第一梯次數位廣播電臺獲得核准設立的有六家。然而在財務壓力下和政府主管單位的法令見解詮釋,數位廣播電臺六家業者從風光申請核准到暗淡退出市場,紛紛放棄DAB數位廣播。自從廣播業在1993年廣播頻道開放以後,從調幅到調頻到DAB數位廣播,到現在數位匯流無線、有線、網路、廣播、電視、電信、行動平臺新媒體融合時代。聯播經營模式不斷,加上科技技術快速進步,使得廣播電臺的經營越來

越辛苦。在競爭激烈環境中,如何提昇競爭力,如何制定一套創新的經營策略,獲取具有獨特且優越的長期競爭優勢,對廣播電臺長期發展顯得相當重要。 本研究選擇中部一家知名廣播電臺為個案公司,探討在面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個案公司如何制定一套具有創新的可行性經營策略。回顧國內相關論文研究,尚未有以SWOT計分卡及競合策略探討廣播電臺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所以本研究以競合的觀點、改變的思維來分析廣播產業的賽局元素,較能清楚瞭解公司與參賽者最佳平衡點,找到創造價值,擴大市場機會,在快速成長洪流中,再創商機與佳績,並提供個案電臺建立一套可行作業模式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