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代史書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灣近代史書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偉智寫的 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增訂版) 和椎名優,梶原二希,駒形,上地優步,雪廣UTAKO,笹原智的 漫畫版名人傳 GIRL 篇:克麗奧佩脫拉、安妮.法蘭克、瑪麗.安東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美國與台灣〈1784 1895〉 - 華藝電子書也說明:書名:美國與台灣〈1784─1895〉,作者:黃嘉謨,出版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小角落文化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劉人鵬所指導 倪舒妍的 「勞工神聖」之前——晚清華工小說探析 (2021),提出台灣近代史書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晚清、華工小說、報刊、地理觀、苦難書寫。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許金田所指導 施路光的 時代巨輪下的悲歡離合:台灣外省老兵飄落、紮根與凋零的生命故事 (2021),提出因為有 榮譽國民、資深榮民、生命歷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近代史書籍的解答。

最後網站‪#‎漫畫台灣歷史故事‬ - Explore | Facebook則補充:『臺灣史』課外書大車拼,我最推薦《漫畫台灣歷史故事》和這些……|國小社會五上第四~五課的課外書書單分享. 『臺灣史』應該是我們身為家長最頭痛國小社會科課程,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近代史書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增訂版)

為了解決台灣近代史書籍的問題,作者陳偉智 這樣論述:

  歷史學者楊雲萍教授曾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在日治時期、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伊能嘉矩當年的足跡,確實影響了臺灣研究領域的每一個角落。      來自日本東北鄉村遠野的伊能嘉矩,隨著近代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在臺灣他一步步展開其臺灣研究的踏查足跡。殖民地時代結束之後,其作品更經歷了後殖民挪用與再生。透過對伊能嘉矩作品的分析,本書呈現伊能嘉矩及其時代;更透過伊能嘉矩,追蹤當代臺灣歷史文化建構的殖民印跡。     增訂版就伊能嘉矩的田野技藝、漢人社會研究、臺灣歷史書寫幾個部分,增加討論文字與圖片篇幅。附錄新增2014年以來臺灣與日本的伊能

著作出版與紀念活動的情況。本次修訂內容反映本書初版以來讀者與學界的批評與回饋,以及納入作者這些年參與伊能嘉矩著作校訂與策劃「重返田野」特展工作,重新閱讀與詮釋伊能嘉矩的心得。     ★ 隨書附贈伊能嘉矩〈蕃人研究標準〉研究要領圖(日文原件及其中譯版,27×80cm)★   聯合推薦     本書以綿密的文獻檔案史料與民族誌資料解讀為基礎,全面檢視「臺史公」伊能嘉矩在田野文獻、族群分類及歷史研究上的先驅性貢獻及時代脈絡。作者結合學術史及後殖民研究的雙重視角,詳細剖析伊能臺灣研究的跨國網絡與知識系譜,進而解明日本殖民地學術的文化政治意涵。並從公共歷史的觀點,深入觀察解嚴以來關於伊能的各種紀念出版

與展示活動,從而對其臺灣研究業績提出嶄新的解釋和評價。從遠野到臺灣、從文獻到田野、從歷史到當代,本書不但是提供讀者迄今關於伊能最完整而深刻的學術傳記,更為臺灣史學史及後殖民史學,提供了細緻而動人的研究範例。──張隆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的出版讓我們看到年輕學者陳偉智近年以來所下的功夫與努力。與前人研究比較,陳不但介紹這位早期「臺灣通」的人生經歷和學術旅程,他也引用其對後殖民理論之深厚理解來批判伊能歷史文化理論內涵的政治性。若想了解伊能嘉矩之雙重知識脈絡、時代背景或研究方法,這是必讀的好作品。作者另外的貢獻乃是讓讀者更了解自己的歷史想像(包括臺灣

或原住民主體、現今的族群分類範疇、基本空間單元等)有多少還依賴著伊能嘉矩百年前所建構的殖民論述。就如作者在書尾所言「回到伊能嘉矩的時代,是為了重新在當下透過伊能嘉矩看到我們這個時代」。──費德廉(Douglas L. Fix,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陳偉智這本書是討論兼具官員、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歷史學家以及記者身分的伊能嘉矩之代表性傳記,是帝國研究、概念史、人類學、以及東亞史等各領域之中受到歡迎的一本新作。這本卓越的書是基於仔細的、領域廣泛的第一手史料研究,而且它提出了更大的問題:包括制度化的知識以及社會界線的本質、民族以及種族間的關係。在這本書的許多優點之中,作者廣泛性的研究平

衡了同情的以及批判的觀點,描繪出伊能的制度性、文學的、以及組織的臺灣原住民研究,揭示了其複雜以及重層的計畫。他也說明了伊能如何扮演好他原住民文化報導者、日本官員、田野探查者,以及學者的多重腳色,以發展其種族分類與歷史論述,至今仍影響臺灣與日本的政治與學術。伊能嘉矩模糊了官僚與學界、學術與新聞學、以及理論與實務的界線,在他的時代完成了一些成就,並持續地影響了後來。簡單來說,伊能嘉矩的故事闡述了在帝國的年代中,現代社會學知識的政治基礎。──保羅.D.巴克萊(Paul D. Barclay,美國拉法葉學院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伊能嘉矩於日本殖民統治初期渡臺,主要以人類學以及文獻史學的方法詳細

地調查有關臺灣的「文化」,並遺留下相當多的研究成果。在思考殖民地支配與學術的關連性,以及有關臺灣「文化」在20世紀前半的論述空間之方面,考察伊能臺灣研究的方法,是特別重要的課題。關於這樣的主題,本書作者陳偉智長年來以銳利的問題意識、並陸續發表了優秀的研究。這本書為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全書貫穿了審慎的方法論、細心的資料分析,以及簡單易懂的敘述。擁有這些特色的本書,在逼近伊能嘉矩臺灣研究的全像的同時,也見到了其影響的廣袤,可以說這本書的出版是很受期待的。──松田京子(日本南山大學人文學部日本文化學科教授)

台灣近代史書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光臨臺灣吧 #中日戰爭

*勘誤:本影片裡的臺灣地圖顏色畫錯了。中日戰爭期間,臺灣屬日本統治,顏色應比照朝鮮半島與日本同色。

黑啤買買吧!指定商品5折起、2021掛曆預購中
YouTube觀眾專屬,結帳輸入『#TAIWANBAR』滿500免運!
優惠倒數計時中⏰ https://lihi1.com/DIsh1
--
中日戰爭 造成中日兩國的仇恨與對立
其中最驚世駭俗的 #南京大屠殺
所造成的恐懼和浩劫
至今仍然無法消解......
 
而漢奸?同路人?
這不只是新聞裡出現的標籤
其實在中日戰爭結束
就大舉搜查了與日軍合作的 #通敵者
 
不過誰是 #漢奸 ?往往是當權者說得算
根本 #漢奸自助餐 既視感好強啊!
這樣到底是為了聲張正義,
還是另一個苦難的開始呢?
 
#正視歷史避免重蹈戰爭的暴行
#戰爭犧牲的往往是無辜百姓
#新角色連發🐢
_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書籍:
巫仁恕,《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
郭岱君主編,李玉等著,《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臺北:聯經,2015。
Diana Lary著,廖彥博譯,《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臺北:時報,2015。
卜正民著,林添貴譯,《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臺北:遠流,2015。
李志毓,《驚弦:汪精衛的政治生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論文:
陳翠蓮,〈臺灣戰後初期的「歷史清算」(1945-1947)〉,《臺大歷史學報》,58(臺北,2016.12),頁195-248。
劉毓晴,〈「漢奸」:國族認同的形塑與演變〉,《東亞觀念史集刊》,4(臺北,2013),頁345-388。
張世瑛,〈從幾個戰後審奸的案例來看漢奸的身分認定問題(1945-1949)〉,《國史館學術集刊》,1(臺北,2001),頁161-185。
羅久蓉,〈歷史情境與抗戰時期「漢奸」的形成:以一九四一年鄭州維持會為主要案例的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臺北,1995),頁815-842。
羅久蓉,〈抗戰勝利後中共懲審漢奸初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下(臺北,1994),頁267-292。

▎影片:
Frank Capra, Anatole Litvak, The Battle of China, 1944.
 
🎼 版權音樂:
Bumbly March
Hidden Agenda
The Builder
Mysterioso March
Circus Tent
Monkeys Spinning Monkeys
Sneaky Snitch
Rock Over London
Scheming Weasel faster
Guess Who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黑啤玩偶超軟Q超可愛?來臺灣吧線上賣場帶回家吧|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email protected]

「勞工神聖」之前——晚清華工小說探析

為了解決台灣近代史書籍的問題,作者倪舒妍 這樣論述:

本文聚焦晚清華工小說,其出現、空間地理書寫、苦難書寫。這波集中出現於20世紀初的創作熱潮,基於鴉片戰爭後大量華工半迫於生計半由外國誘招而出洋的事實,同時離不開晚清小說界革命、1905年反美華工禁約運動的直接推動。運動中近代報刊發揮關鍵作用,華工小說也多在此面世,通過報刊脈絡的梳理,可以發現不同報刊有不同宗旨和行動,有的闡發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的追逐商業利益、有的背後是黨派鬥爭,潛移默化影響小說的呈現。小說作者主要是職業作家、報人,尤多懷有桑梓之情的粵籍作家。華工小說密切關照現實又帶出了不一樣的歷史和詮釋。小說的空間設計有其特別之處,作家極力通過對壓榨、禁錮、排斥的形象化書寫,表現華工受擠壓的生

存空間,使得原本有著大幅度空間位移的作品呈現出緊張的空間感受。異域書寫方面,本文引入晚清地理著述和文人士大夫的域外遊記進行對照,當整個知識系統把文明的野蠻性去掉,只讚頌文明先進性之時,華工小說提供了一個底層的受壓迫的視角觀看資本主義世界,留意到了西方現代性的黑暗面,展現和書寫的異域顛覆了以往上層知識分子的刻畫。連帶著在晚清由「天下」變為「世界」的地理觀也在小說中有了再突破,打破以國為界限的認識,看到了全球種族主義的問題。最後從種族、階級、性別三個維度觀察華工小說的苦難書寫,呼應到現實中華工進入資本主義世界遭受的多重壓迫,還關注到小說中複雜的黑人形象及其背後晚清時人對種族優劣論的接受、華人族群內

部對工人權益的忽視以及晚清文人爭取各階層平等的呼聲、作家有異於當代華美文學的刻畫華工時女性化的書寫方式及其激發民族主義情感對抗殖民主義的意圖。

漫畫版名人傳 GIRL 篇:克麗奧佩脫拉、安妮.法蘭克、瑪麗.安東尼

為了解決台灣近代史書籍的問題,作者椎名優,梶原二希,駒形,上地優步,雪廣UTAKO,笹原智 這樣論述:

  本套收錄:   漫畫版名人傳 堅守古埃及的末代女王─克麗奧佩脫拉   漫畫版名人傳 在日記中祈求和平的少女─安妮.法蘭克   漫畫版名人傳 殞命於革命的悲劇王妃—瑪麗.安東尼     克麗奧佩脫拉從小就能夠說多國語言?   安妮因為上課時太愛講話而罰寫作文?   瑪麗.安東尼小時候曾被莫札特求婚?     童年時期的經歷,影響了他們,   而成長後的他們,影響了世界!     「漫畫版名人傳」系列,描述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何度過幼年時期,   以及如何創下足以在歷史中留名的重要功績,   以孩子最樂於閱讀的形式,給予正確的知識及

概念,   同時,特別收錄如名人祕密、最佳支持者排行榜、最佳名言榜、生平年表等單元,   從不同面向了解 名人的一生!   本書特色     ★一套三本,精選影響世界的三位女性知名人物。透過閱讀潛移默化,養成孩子的好奇力、思考力與創造力!   ★符合108課綱9大核心素養,培養「藝術領域」能力。   ★相關領域專家監修審定,精緻畫風詳繪歷史人物幼年生活,以最貼近孩子的形式給予正確知識。   ★隨書附贈精美「名人名言量尺書籤」,讓名人名言陪伴孩童日常學習   教師讚譽推薦     沈佳霓老師(臺南市海佃國小教師/109年臺南市師鐸獎教師)   

郭俊成老師(臺北市雙蓮國小教師/105年臺北市SUPER教師)   陳佳慧老師(桃園市大忠國小教師/110年全國SUPER教師/夢N國小MAPS講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運用圖像,拉回孩子對名人故事的興趣,比起文字的理解,了解這些偉大人物面對失敗考驗時堅持的勇氣,更需要傳達給孩子。──沈佳霓老師(臺南市海佃國小教師/109年臺南市師鐸獎教師)     ★漫畫,是我兒時學習知識的敲門磚,從成語、科普、歷史到偉人傳記,引人入勝的畫面與內容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如今我還在用漫畫和學生交流互動呢!邀請您一起欣賞這套優質漫畫,開啟知識之門!──郭俊成老師(臺北市雙

蓮國小教師/105年臺北市SUPER教師)     ★相信在有趣的閱讀下,孩子除了得到樂趣,也能得到有用的知識,更能得到追尋的目標。──陳佳慧老師(桃園市大忠國小教師/110年全國SUPER教師/夢N國小MAPS講師)

時代巨輪下的悲歡離合:台灣外省老兵飄落、紮根與凋零的生命故事

為了解決台灣近代史書籍的問題,作者施路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記錄與探討曾經為臺灣社會的成長、安定、與繁榮進步,而付出大半生心力的外省老兵其生命歷程及其對人生看法之影響,研究以立意取樣七位歷經過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後,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外省老兵,亦即退輔會定義之資深榮民為對象,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中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以內容分析法,統整、歸納並分析其實務意涵與研究省思。藉由研究得到結果如下:一、萌芽與成長:他們生於烽火連天的年代,民國初建軍閥割據,八年抗日戰爭民生凋弊,及至國共內戰社會動亂,無以生計,有志願從軍之愛國青年,有被強行抓兵充員,更有逃難流亡學生被迫從軍,他們在兵慌馬亂的社會動盪不安中萌芽與成長,在死裡逃生與大難不死後仍能勇敢堅毅生存。二

、飄落與紥根:戰爭迫使他們漂零落腳紥根台灣,持續整軍經武,擔負起戍守山巔海濱,保衛國土安全,安定社會發展的力量,隨著時局的改變而屆齡退伍、因病停役亦或經濟考量提前退役,他們都是奉獻了此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揮灑在這一塊自由民主、繁榮富裕的寶島台灣。三、老兵的堅毅:在歷經大小戰役,生命遭受威脅,生活困苦艱難,思鄉親情離斷,他們仍能隨遇而安、堅毅無怨尤,由青春年少歲月及至精壯中年,流血流汗犧牲奉獻,保衛著台灣的安全,即便退役成為平民百性,走入社會各階層,仍不失其英雄本色,在各行各業,無私奉獻心力,安居樂業知足無私,更是熱心公益康慨助人,在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他們更是社會安定的中堅力量。四、老兵的凋零

:老兵雖將凋零,但他們早已生根在臺灣這塊土地,並以有形與無形的方式,已然開枝散葉,國家危難身處風雨飄遙時,他們挺身保家衛國是忠誠士兵,退伍離開部隊後,持續在社會其他各行各業,無私的奉獻一已之力而安身立命,總之他們用盡了一生的黃金歲月,揮灑著自已的青春年華,更以正向的眼光看待這一生,勇敢自信的活下去。這樣的生命歷程、如此正向的人生態度,正是對台灣這片土地最大的驕傲,也是最寶貴的貢獻。最後期望透過本研究提供後續榮民文化研究工作者,不同反思與建言,開展深具意義的傳承工作,供後進參酌引用、集結成書,大力推廣榮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