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燕儷,王淑端,李巧雯,吳遐功,王耀德,邱重銘,王俊傑寫的 台灣歷史與文化(第四版) 和李振廣(主編)的 論「台獨」的危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哪里有台湾教科书卖?无论新旧。 - 知乎也說明:重点在语文(国语)和历史!刚才淘宝看了一下,只有一个家店卖历史,388RMB,觉得承担不起,最好有旧书…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揚出版社 和九州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 周珮儀所指導 金柱淵的 台韓高中本國史教科書意識型態分析 (2020),提出台灣歷史教科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本國史、台灣、韓國、歷史教科書、意識型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陳韻如所指導 李雲可的 法律史觀下戰後台灣高中的課程規範之管制 (2020),提出因為有 法律史、高級中等教育、課程標準、課程綱要、受教育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歷史教科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這不是中華民國的歷史教科書 民進黨課綱稱日本殖民台灣是 ...則補充:台灣 每隔幾年就為歷史教科書大吵一場,背後首先是國家認同問題,其次是政治力介入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在一○八課綱都到達近年的高峰。新的歷史教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歷史教科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歷史與文化(第四版)

為了解決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劉燕儷,王淑端,李巧雯,吳遐功,王耀德,邱重銘,王俊傑 這樣論述:

台灣歷史教科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是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婦援基金會指出,台灣僅存一位的「慰安婦」阿嬤高齡90多歲,已經打過新冠疫苗,身體仍健朗。婦援會持續訴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之外,也將持續倡議台灣歷史、教科書,應該將「慰安婦」正名為「軍事性奴隸」。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02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韓高中本國史教科書意識型態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金柱淵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台韓歷史教科書本國史中之「政治意識型態」、「族群意識型態」、「性別意識型態」等意識型態。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了解台灣高中本國歷史教科書各類「政治意識型態」、「族群意識型態」、「性別意識型態」之分布情形並分析其意涵;(二)了解韓國高中本國歷史教科書各類「政治意識型態」、「族群意識型態」、「性別意識型態」之分布情形並分析其意涵;(三)比較台灣與韓國高中本國歷史教科書中各類「政治意識型態」、「族群意識型態」、「性別意識型態」之差異;(四)歸納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台韓歷史教科書相關編輯工作者作為教科書發展與修定之參考(提供台韓歷史教科書研究課程之回應與具體建議)。本研究採內

容分析法進行定質、定量分析,以台灣L、S版本、韓國M、B版之高級中等學校本國史教科書本作為研究對象,並以「政治意識」、「族群意識」、「性別意識」相關理論、研究整理而出之類目表為主要研究工具,將政治意識型態分為「政治典則與政治信念」、「政治社群與政治態度」、「威權當局」、「政治宣傳策略」四大主類目、族群意識型態分為「族群觀感(刻板印象)」、「族群操作」、「國族認同」三大主類目、性別意識型態分為「性別出現均衡」、「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角色淡化」等三大主類目。最後以此三大意識型態類目表進行台韓歷史教科書本國史共四冊之內容分析。研究結果可知,現行台灣歷史教科書呈現以台灣島為中心之歷史,重視台灣原住民

的歷史及文化,強調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台灣的多元性質,而幾乎未出現國族(中國、中華民族)意識。韓國與台灣相反,呈現以朝鮮民族與其國家為中心之歷史,強調韓國民族不被外部勢力屈服之精神及民族歷史•文化的悠久及國家統一意識。在族群意識方面,台灣教科書強調台灣係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之社會,呈現台灣民族是由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外省族群、原住民族群、新住民所構成,但韓國史教科書仍標榜單一民族及單一文化,亦出現對特定族群與新住民之淡化。在性別意識型態部分,兩國皆重視性平等,但台韓兩國歷史教科書相比之下,台灣更積極提及女性的角色,也正向呈現同性婚姻等多元性別相關議題,但韓國史教科書幾乎未提及同性、多元性別相關

議題。

論「台獨」的危害

為了解決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李振廣(主編) 這樣論述:

李振廣主編的《論台獨的危害》主要內容包括:「台獨」歷程及當前主要特點、「台獨」無害論及其批判路徑探討、「文化台獨」的危害及影響剖析、「文化台獨」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及危害、「文化台獨」「新南向」與分裂政治、蔡英文啟動「文化台獨」分裂活動及其危害性、當前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警惕民進黨用「公投」實現「法理台獨」圖謀、勿對蔡英文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美國反對「法理台獨」現狀改變之議論、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獨」風險及應對策略、扭曲民意,挽救不了「台獨」、台灣歷史教科書爭議的本質及其影響等30篇文章。

法律史觀下戰後台灣高中的課程規範之管制

為了解決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李雲可 這樣論述:

在台灣高中課程規範的訂定過程中,國家長期以來作為主導者,而能管制人民的教育內容。不過近年來,人民權利意識的甦醒,以致於台灣在教育場域開始出現另一股力量,而非國家獨霸。本文以課程規範之訂定與內容為觀測點,觀察在其中國家介入與人民參與的軌跡。 本文發現,戰後台灣的國家權力在台灣高中課程規範之訂定中保有強勢地位。從戰後初期國民黨政權對甫結束日本統治的台灣,施行強化版的國語與愛國教育;1950年代為「反共抗俄」而使課程規範成為國家傳達政策之工具;1960年代至1970年代強調所謂「道統」而於課程規範中強化中國民族教育。於2000年後開放了人民參與之程序後,課程規範漸趨從獨尊一元中國文化

到涵納多元的價值。然而國家行政權仍有可能凌駕人民參與程序所做出的決定,如2014年版「微調」〈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即是一例。 不過,本文也發現人民的教育權如何從幾乎為國家非常法體制所架空,到其復甦的過程。雖然1947年憲法已經施行、規定人民之受教育權,然而隨著1948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實施以及1949年戒嚴令之頒布,使得憲法上人民的基本權利形同虛設,受教育僅表現出義務面向。國家長期壟斷課程規範的修訂程序與內容下,人民的教育相關權利幾乎無法施展。1980年代開始,民間社會開始出現批評與主張教育上部分權利的聲音,課程規範的修訂過程隨著民主化,使得人民有參與程序之機會。在201

4年版「微調」〈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爭議發生時,人民透過修訂程序外之管道向國家請求依合法程序修訂課程標準,則解嚴後係長期對教育事務的權利爭取而致。直到2017年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課程規範修訂程序中明定人民知悉與參與之權利,在審議程序中能確保課程綱要之內容顧及學生的人格發展與自我實現,而使高中學生的自我開展與實現逐步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