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教育訓練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人資教育訓練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菊惠、張玨、陳芬苓、謝曼麗寫的 職場女性經痛員工協助方案-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5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力資源- 人才培育與發展 - 台聚集團也說明:台聚集團教育訓練配合外部環境、公司經營方針、部門績效目標及員工職涯發展需求,構建全方位教育訓練體系,提供全方位人才所需要的培訓課程。 對於員工進修及訓練,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技術系 蔡育明所指導 許忠盈的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人資教育訓練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引水、引水人、強制引水、現代化、現代性、助航設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黃美慈所指導 彭玥慈的 運用Q方法探討內部講師之職能 (2021),提出因為有 Q方法、內部講師、職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資教育訓練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人資系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則補充:人資 系 ; 教學卓越計畫-產業現況課程_企業倫理COLOR RUN, 103.03.07教卓產業現況_企業倫理COLOR RUN.doc ; 第四屆教育訓練發展管理師認證班_簡報案例分析, 1030323教育訓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資教育訓練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場女性經痛員工協助方案-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5

為了解決人資教育訓練課程的問題,作者張菊惠、張玨、陳芬苓、謝曼麗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有二,一為問卷調查探討不同產業別、工作類別、設備環境、工作方式(站姿、坐姿)與輪班制度與女性經痛相關性,及女性經痛發生時,雇主與職業護士所提供之經期支持方案內容;並提出經期健康管理及親善措施等具體改善建議。二為建置經期健康資訊網站作為職場經期健康管理指引。 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事業單位護理人員,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屬性(職業護理人員年資、婦產科專科經驗、經痛經驗、經痛服務量)、服務單位資料(產業別、公司規模、員工性別比)、經痛與工作之歸因看法(工作條件危害、工作危害、組織文化環境危害)、職場經期親善措施(支持性環境、健康服務、增強個人技能)、職業護理人員經痛照護提供等。分別從事業單

位護理人員學會舉辦之台北、高雄兩場職業護理人員學分認證課程班和會員通訊網絡,前者以紙筆問卷方式,後者採網路問卷方式填答問卷,共計回收302份。根據受試者回答內容進行邏輯除錯和問項間一致性檢核,刪除有疑義之問卷後,有效問卷280份。   回覆問卷之職業護理人員年資均勻分佈於5年以下、5-10年和10年以上,21.1%有婦產科專科經驗,73.9%來自製造業,又以製造業電子類最多,企業規模小自500人以下、大至2000人以上亦均勻分佈。25.4%職業護理人員經常經痛,37.1%無/很少經痛、37.1%偶爾經痛,63.2%在很痛的情況選擇用藥,47.9%認為用藥能有效紓緩經痛。職業護理人員主觀覺知與

經痛非常相關之工作因素,依序為工作負荷壓力大(65.4%)、輪班(51.4%)、長時間站姿(50.4%)、夜班(47.1%)、失業壓力大(44.3%)、時常搬運重物(40.7%)、管理制度過度嚴格(38.9%)、時常要到國外出差(36.8%)、工作不能兼顧家庭的需要(32.9%)、超時加班(32.5%)、低溫場所(32.5%)、在公司/工廠需快速工作/走動(31.4%)。其中以工作條件危害因素(7項)佔最多,其次為工作危害因素(3項),組織文化環境危害因素(2項)較少。經常/總是經痛的職業護理人員覺知的經痛工作歸因比率較無/很少/偶爾者高,前五項依序為工作負荷壓力大(71.8%)、長時間站姿(

60.6%)、輪班(56.3%)、失業壓力大(54.9%)、及夜班(53.5%)。職業護理人員之護產專科經驗和護理年資並不影響經痛工作歸因之比率。職場經期親善措施在創造有利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方面的作為,包括飲水機提供溫熱水(88.5%)、生理假(77.4%)、休息室(74.6%)、宣導性別平等概念(61.8%)、販售溫熱飲品(50.4%);健康服務方面的作為包括提供熱敷措施(75.3%)、抹片檢查(54.1%);增強個人技能方面是企業最少提供的項目。   以製造業電子類、千人以上企業的經期親善措施提供比例高於製造業非電子類和非製造業。職業護理人員提供之經痛照護則與產業別較無關。 經期健康資訊網命

名為「經痛知能網」,以「知識多一點、經痛少一點」、「學習經痛知能、守護勞工健康」作為網頁口號。經痛知識網架構內容包括認識生理假、經痛DIY、月經日記、月經大補帖、相關資源連結、職業護理人員專區。職業護理人員專區包括協助方案、經痛評估、衛教資源下載、討論區。 研究發現職業護理人員之經痛知能不足,個人經痛經驗影響對工作因素與經痛相關性看法。因此建議培訓職業護理人員之經痛知能,搭配經痛知識網,提升經痛員工協助方案之執行能力,並進行評價。職場經期親善措施將以宣導方式,倡導企業關注並檢視工作條件、物理環境和工作姿勢加劇經痛之現象,此外,建議在員工健檢問卷調查納入經痛評估,經期健康議題納入常態性人資教育訓

練課程。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人資教育訓練課程的問題,作者許忠盈 這樣論述:

目錄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誌謝-------------------------------------------------------------------------III目錄-----------------------------

---------------------------------------------IV表目錄-----------------------------------------------------------------------VII圖目錄----------------------------------------------------------------------VIII第一章 緒論-------------------------------------------------------------------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21.3 研究範圍與限制----------------------------------------------------------21.4 研究方法---------------------------------------------------------------3第二章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與現況-------------------

------------------------------42.1 引水之意涵與目的--------------------------------------------------------42.1.1 從法制面向分析----------------------------------------------------------52.1.2 從港埠經營面向分析------------------------------------------------------82.2 引水人的角色功能------------------------------------------

--------------92.2.1 引水人之角色定義--------------------------------------------------------92.2.2 引水人關於航行安全之角色功能--------------------------------------------112.2.3 引水人關於監督船舶與船員之角色功能---------------------------------------122.2.4 引水人關於港埠服務之角色功能--------------------------------------------132.2.5 引水人關於港埠

效率之角色功能--------------------------------------------162.3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172.4 臺灣引水制度現況-------------------------------------------------------192.4.1 強制引水與自由引水之實施現況--------------------------------------------192.4.2 引水人之資格、培訓與執業----------------------

--------------------------212.4.3 引水費率--------------------------------------------------------------232.4.4 引水之監理------------------------------------------------------------252.4.5 各港引水人選任與執業人數現況--------------------------------------------30第三章 臺灣港埠引水環境之變革----------------------------------------

---------343.1 國際公約對臺灣港埠引水環境的牽動----------------------------------------343.1.1 IMO早期決議案---------------------------------------------------------363.1.2 SOLAS之相關規定-------------------------------------------------------373.1.3 STCW之相關規定--------------------------------------------------------443.1.

4 IALA之相關規定--------------------------------------------------------463.2 海域空間使用多元-------------------------------------------------------473.2.1 遊艇------------------------------------------------------------------483.2.2 渡輪------------------------------------------------------------------503.2.3

漁船------------------------------------------------------------------523.3 船舶大型化與快速化-----------------------------------------------------533.3.1 港埠營運步調的變動-----------------------------------------------------583.3.2 港埠設施規劃-----------------------------------------------------------583.3.3 船員對引水人的依

賴性增加------------------------------------------------603.4 航運效益日漸嚴峻-------------------------------------------------------613.4.1 引水協力資源的強化-----------------------------------------------------623.4.2 航商對引水成本的關注效應------------------------------------------------663.4.3 引水人力與技術的挑戰-------------------

--------------------------------683.4.4 法規制度的全面檢討-----------------------------------------------------72第四章 精進策略探討-----------------------------------------------------------744.1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思維變異---------------------------------------754.1.1 引水人與船長之合作關係------------------------------------------

-------764.1.2 引水人與VTS之合作關係--------------------------------------------------774.1.3 拖船使用觀念的釐清-----------------------------------------------------784.1.4 引水人與帶解纜業者之合作關係--------------------------------------------814.1.5 引水作業程序化---------------------------------------------------------824.2 臺灣港埠

引水安全關鍵因素—制度調整---------------------------------------844.2.1 拖船制度調整-----------------------------------------------------------884.2.2 建構大區域性引水人制度--------------------------------------------------944.2.3 確立VTS之公權力地位----------------------------------------------------984.2.4 強化引水人自律機制--------------

---------------------------------------994.3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環境優化--------------------------------------1004.3.1 檢視臺灣助導航設施現況效益---------------------------------------------1014.3.2 強化科技化助導航設施--------------------------------------------------1054.3.3 優化VTS----------------------------------------------

----------------1114.4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船舶適航--------------------------------------1164.4.1 從國際法與國內法尋求改善船舶適航的辦法----------------------------------1174.4.2 從案例探討------------------------------------------------------------1234.5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技術強化--------------------------------------1254.5.1 引水作業時之團隊合作

--------------------------------------------------1254.5.2 IMO A.960之建議------------------------------------------------------1294.5.3 拖船技術及效率提升----------------------------------------------------1304.5.4 VTS技術提升----------------------------------------------------------1324.5.5 引水人技術提升-----------

---------------------------------------------133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1405.1 結論-----------------------------------------------------------------1405.2 討論-----------------------------------------------------------------141參考文獻 -----------------------

----------------------------------------------142

運用Q方法探討內部講師之職能

為了解決人資教育訓練課程的問題,作者彭玥慈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運用Q方法探討企業內部講師職能。隨著知識時代來臨,企業間競爭愈來愈激烈,想要維持良好競爭力的關鍵在於人才,培養人才的核心又在於教育訓練。在培訓中傳授知識的講者能夠區分為內部講師及外部講師,相較於外部講師,內部講師對企業文化較為熟嫻,因此更能針對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提供適切訓練內容。本研究首先經由國內外文獻、專家訪談、期刊資料找出13項內部講師職能,再透過Q方法對14位研究對象進行施測,研究結果發現內部講師對職能的認知共有三種類型「積極回應需求型」、「有效專業溝通型」、「深度創意思考型」,每種類型皆有對應該類型的重要職能;本研究亦透過訪談,並將訪談資訊統整成四個主題1.「講師依照公司營運和

學員背景,調整課程及教材內容」、2.「講師依照學員需求,以不同角度刺激思考和分享互動」、3.「講師憑藉個人特質和專業提升成效」、4.「講師憑藉個人魅力和意念激勵學員」,訪談結果能夠與三種認知類型相對應,加強研究可信度。企業能依最符合自身文化或需求的類型選擇內部講師需具備的職能,作為企業挑選和培訓內部講師時的良好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