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姣梅寫的 液晶電視機維修一月通(第3版) 和黃國興 等的 計算機導論(第4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加大再加大MSI Intel 700/600 系列主機板開放支援192GB 記憶 ...也說明:目前消費級的Intel 700/600 系列主機板,高階型號大多支援DDR5 記憶體容量擴充上限為128GB,但今天MSI 宣布開放旗下的Intel 700/600 主機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銘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李永山所指導 張逸强的 以文本分析探討消費者選購電腦零組件之考量因素 (2021),提出主機板記憶體支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腦零組件、文本分析、網路爬蟲、CKIP斷詞、TF-IDF演算法。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青松所指導 辜美綾的 應用專利分析探討我國餐飲產業技術之趨勢與發展-以素食業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專利分析、餐飲產業、素食、技術功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解答。

最後網站MSI 喊出旗下Intel 700、600 系列主機板記憶體總和容量支援 ...則補充:稍早前,Micron 發表24GB、48GB 容量DDR5 記憶體模組,MSI 今天宣布旗下Intel 700、6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製品,無須更新BIOS 即可對應支援此類模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主機板記憶體支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液晶電視機維修一月通(第3版)

為了解決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問題,作者孫姣梅 這樣論述:

本書是作者根據初學者的心理特點及學習要求編寫的,全書按日安排學習內容,力求在一個月內讓讀者輕鬆掌握液晶顯示器和液晶電視機的基本原理及維修技巧。全書共由四部分內容構成,第1日主要講述工具及儀器儀錶的使用方法;第2日主要講解液晶顯示幕(簡稱液晶屏)的結構;第3~14日主要講解液晶顯示器的電路結構、工作過程及檢修方法;第15~30日主要講解液晶電視機的電路結構、工作過程及檢修方法。新版減小了液晶顯示器的篇幅,而增大了液晶電視機的篇幅,更適合初學者學習現狀。 孫姣梅 湖南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優秀教師,在校擔任電視機原理與維修、電子技術基礎、工廠電氣控制技術等學科教學,出版《電工電子技

術》《電子技術的實踐應用研究》等書。 第1日 專用工具 一、防靜電恒溫烙鐵 二、防靜電手環和防靜電手套 三、熱風槍 第2日 示波器 一、示波器的面板結構 二、示波器的使用 三、分析與思考 四、數字示波器 第3日 頻率計與電視信號發生器 一、頻率計 二、電視信號發生器 第4日 貼片元件的識別與檢測 一、貼片電阻的識別與檢測 二、貼片電容的識別與檢測 三、貼片電感的識別與檢測 四、貼片二極體的識別與檢測 五、貼片三極管的識別與檢測 六、貼片場效應管的識別與檢測 七、貼片積體電路的識別與檢測 第5日 電視信號 一、電子掃描 二、圖像信號的形成 三、色度學知識 四、視訊訊號

與射頻信號 第6日 彩色電視制式 一、NTSC制(正交制) 二、PAL制(帕爾制) 三、SECAM制(塞康制) 四、PAL制彩色電視信號的編碼與解碼 第7日 液晶顯示幕(上) 一、液晶分子及液晶顯示技術的特點 二、液晶顯示幕的結構 三、背光源 四、偏振片(偏光片) 第8日 液晶顯示幕(下) 一、TFT基板及濾色器基板 二、液晶顯示幕的驅動原理 三、液晶顯示幕的主要性能參數 四、液晶屏組件 五、液晶顯示幕的故障 第9日 液晶電視機的結構 一、初識液晶電視機 二、信號傳輸方式 三、常用的信號介面與信號端子 第10日 液晶電視機的電路結構 一、液晶電視機的電路結構框圖 二、液晶電視機的機芯

三、電路板 四、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 五、液晶屏元件的附屬電路 第11日 電源電路 一、電源電路的結構形式 二、普通式電源電路 三、PFC 雙電源式電源電路 四、PFC 單電源式電源電路 五、電源電路中的關鍵元器件 第12日 由LD7576構成的開關電源 一、LD7576介紹 二、電源電路的結構 三、電源電路分析 四、故障檢修 第13日 長虹LT32510電源(上) 一、電源結構框圖 二、EMI濾波及輸入整流濾波 三、PFC電路 四、副電源 第14日 長虹LT32510電源(下) 一、諧振式電源的基本原理 二、L6599介紹 三、主電源分析 四、開機/待機控制 第15日 長虹LT3

2510電源故障檢修 一、電源板故障的判定 二、PFC電路的檢修 三、副電源的檢修 四、主電源的檢修 第16日 逆變器的基本原理 一、CCFL介紹 二、逆變器的結構 三、PWM脈衝調整控制器 四、正弦波形成電路 五、升壓電路 第17日 由OZ9938構成的逆變器 一、OZ9938介紹 二、逆變器電路結構 三、逆變器電路分析 四、逆變器的檢修 第18日 LED背光燈驅動電路 一、LED簡介 二、LED驅動電路模型 三、LED驅動電路的結構 第19日 由PF7001S構成的LED驅動電路 一、PF7001S介紹 二、電路的結構 三、電路分析 四、電路檢修 第20日 由LD7400和PF7

700構成的LED驅動電路 一、LD7400介紹 二、PF7700介紹 三、升壓電路 四、亮度控制電路 五、電路檢修 第21日 主機板——結構框圖、高頻及中頻電路 一、主機板結構框圖 二、高頻電路 三、中頻電路 第22日 主機板——伴音電路 一、伴音處理電路 二、D類功率放大器 三、伴音電路故障檢修 第23日 主機板——平板影像處理器 一、類比處理模組 二、數文書處理模組 三、記憶體介面模組 四、電源模組 第24日 主機板——系統控制電路 一、CPU的週邊電路 二、CPU對開機/待機的控制 三、CPU對逆變器的控制 四、CPU對屏電源的控制 五、DC/DC電路 第25日 主機板故障檢

修 一、檢修液晶電視機應注意的事項 二、如何快速提高檢修技能 三、主機板故障的判斷方法 四、主機板的關鍵檢測點 五、主機板常見故障的檢修 第26日 邏輯板 一、邏輯板電路結構框圖 二、邏輯板上各電路介紹 三、邏輯板實物介紹 四、邏輯板的故障檢修 第27日 匯流排調整 一、匯流排調整舉例 二、進入維修模式的方法 第28日 軟體升級 一、康佳MSD6A918機芯的軟體升級 二、創維8M9X機芯的軟體升級 第29日 液晶電視機整機電路分析(上) 一、整機介紹 二、電源電路 三、背光驅動電路 第30日 液晶電視機整機分析與檢修(下) 一、高頻處理電路 二、VGA信號輸入電路 三、USB信號和

HDMI信號輸入電路 四、AV信號及分量信號輸入電路 五、平板影像處理器(主晶片) 六、DC/DC電路 七、數字伴音功放電路 附錄A 長虹LT32510液晶電視機電源電路圖 附錄B 康佳LED32F3300CE液晶電視機電源電路圖 教育部也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這不僅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導思想,也為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材研髮指明瞭方向。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都在採用國家規劃教材,這對於規範

全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內容,提高整體教學品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國家規劃教材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階段性,更新週期較長,缺乏靈活性、針對性和時效性。這就需要工作在職業教育一線上,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們,積極研發新教材,作為國家規劃教材的有力補充。新教材應把“學以致用”,培養“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和“大國工匠”作為研發目的,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真正讓學生學而不厭,即學即用。本著這一初衷,我們向電子工業出版社申報了《中職電子專業對話式、圖話式教材探究與開發》大型課題研究項目,並獲准立項。 近年來,由於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中

職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毋庸諱言,我國的中職教育仍然存在學生厭學,畢業後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需要的現狀。如何讓中職學生“好學,學好;好就業,就業好”,這是擺在我們每個職教工作者面前的難題。要想攻克此難題,就得從改革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入手,而新教材的研發正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源頭。 通過我們對現有的中職電子專業主幹課程教材的研究,發現普遍存在以下一些現象: 1、強調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忽視知識的實用性。由於專業課教材過多地注重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難度大,且實用性不強,不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水準,忽視了中職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對課程實用性的要求,從而助長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容易使學

生滋生學習無用的思想。 2、教材版面呆板,缺乏趣味性。很多教材大篇幅的採用文字表述,問題描述不直觀。由於缺少圖片的支援,尤其是實物圖片的支援,教材內容顯得呆板,缺乏趣味,學生學習倍感單調和難以理解。而且這樣的教材使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學生學過以後,仍然無法把理論與實際聯繫起來。 3、教材內容更新緩慢,嚴重滯後于應用電子技術的發展步伐。比如某些關於電視技術的教材,“黑白電視機原理”仍然佔有較大的篇幅。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沒有及時反映到教材中去。學生畢業後當然無法適應電子企業的需要。 4、知識點不夠精煉,不利於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中職教育的學制一般為兩至三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

例要求為1:1。這就要求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做到少而精。加之電子專業的知識具有前後連貫性,大部分課程不能同時講授,如果教材的知識點太龐雜,在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時,就無法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 針對以上現象,我們通過《中職電子專業對話式、圖話式教材探究與開發》課題研究專案,開發了這一套《電子電工技術入門一月通》叢書。本套叢書共含6本,分別是《電子元件與電路一月通》、《電冰箱與空調器維修一月通》、《彩色電視機維修一月通》、《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機維修一月通》、《電工技術應用一月通》、《電子電路製作與工藝一月通》。該套叢書出版後,得到了業內各相關學校師生的肯定,好評不斷。事隔數年,我們根據讀者

回饋資訊及教學培訓實踐,對《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機維修一月通》進行改版,刪除了原書中液晶顯示器方面的內容,對液晶電視機部分進行了擴展和充實,使全書的實用性進一步得到提升,更貼合當今初學者的需求。 本套教材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嘗試: 1、以易學夠用為原則,打破理論完整性和系統性的約束,做到即學即用。通過多年的電子專業教學摸索,我們總結了電子專業相關行業對該專業理論與實踐的要求,加大了教材中實用知識的篇幅,壓縮甚至刪減了中職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極少涉及,或無需涉及的理論知識。降低了學生入門的難度,並能在實際工作中快速上手。 2、改變以文字表述為主的編寫摸式,完全採用圖話、對話的講述模

式。圖話、對話模式使教材版面耳目一新,讓學生又找回了類似童時看連環畫的濃厚興趣。圖片具有簡明、直觀、形象等特點。學生通過大量的實物和示意圖片,非常輕鬆地把理論與實踐聯繫起來,甚至在實習時可以做到按圖索驥,無師自通。教材以中職學生的認知水準設置情境對話,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避免了他們對大段大段枯燥文字的畏懼和厭煩。 3、精煉和整合多門專業主幹課程,更加適合電子專業的教學規律,使課程能在較少的課時內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若每天學習3~4課時,每本教材都可在一個月內學完。 總之,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地位的提升,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的增長,中職電子專業教育對專業主幹課程教材的標準也在

提高。中職電子專業主幹課程教材的研發必須與學術研究聯繫起來,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調整思路與模式,力求同時適應學生、企業和市場三方面的需求。我們也相信這套教材一定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有所獲的目的,也一定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編著者

主機板記憶體支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加入 Youtube Discord 社群吧 ! : https://discord.gg/T2ErbtY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yC1fbUNEALqVm6gGojZmw/join

🏴 Twitch : https://www.twitch.tv/abrams_sep

🏴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abrams_tm

🏴 俠盜獵車手 5 LSPDFR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kueqfz7ig0sl1blPQg4EExD2E5vhrB_

🏴 俠盜獵車手 5 PC 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kueqfz7ig3NoXzYOx3CxQ_LI61J96Jx

🏴 俠盜獵車手 4 教學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kueqfz7ig1adycK_Nc4TemPFVdubrFN

🏴 俠盜獵車手 4 遊戲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kueqfz7ig3KwnwO5GT4WT68HiKrIRsO

👉👉有意願贊助嗎 ? 👈👈
➤Paypal : https://streamlabs.com/besjoekampo

➤電腦配備 💻🎮
1. CPU : Intel i9 9900K 3.60GHz
2. 快睿 R1 Ultimate CPU 塔散
3. 主機板 : ASUS ROG STRIX Z390-F GAMING
4. 記憶體 : 金士頓 16GBG*2 DDR4-3200 HyperX Predator RGB
5. 硬碟 : Toshiba 2TB + Samsung SSD 970 EVO Plus 500G
6. 顯示卡 : 技嘉 GTX1660Ti 6G
7. 螢幕 : Samsung C24RG50FQZ 曲面螢幕
8. 電源供應器 : 全漢 黑爵士 850W
9. 作業系統 : Windows 10
10. 主機殼 : 賽德斯 RA 太陽神拉

以文本分析探討消費者選購電腦零組件之考量因素

為了解決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問題,作者張逸强 這樣論述:

隨著資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個人對於數位娛樂品質要求的提升,需要效能更為強勁的電腦零組件來滿足其工作和娛樂上的要求,在種類眾多的電腦零組件中,中央處理器、獨立顯示卡、記憶體、硬碟等,都是選購的熱門項目;以往研究多數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消費者選購電腦相關設備時考量的因素,此種方法可能侷限在既有的文獻探討範圍中,然資訊技術進步神速,可能以往認為不重視之電腦零組件,可能因某些原因而顯得重要。消費者經常在社群媒體平台發文討論硬體,如果能使用網路爬蟲技術獲取消費者關注的議題,則可能可以獲得消費者真正在意的因素。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消費者選購電腦零組件之考量因素;本研究首先利用網路爬蟲技術,爬取消費者在

社群平台之文章和留言資料,並使用CKIP進行中文語意斷詞,再透過SKLERAN套件計算TF-IDF值,以獲取消費者選購電腦零組件之關鍵詞彙,並歸納成考量購買構面,最後,和過去傳統研究做比較。 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選購時最優先關注的是「價格因素」,其次為「零組件品牌」、「購買用途」、「服務」、「散熱能力」、「零組件規格」及「運算能力」,表示現代消費者關注「價格因素」的程度大於「運算能力」。

計算機導論(第4版)

為了解決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問題,作者黃國興 等 這樣論述:

計算機導論是本書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第一門和所學專業有關的入門教材,介紹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中有關專業知識的入門知識點及和資訊技術有關的社會人文等知識,力求使學習者對所學專業有比較廣泛深入的瞭解,樹立專業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本書的內容對於相近專業的讀者瞭解和學習計算機科學技術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教材。此外,本書對於想概要瞭解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內涵的人士也是一本很好的閱讀材料。 黃國興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先後擔任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系系主任,資訊學院、軟體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教育專業委員

會主任,全國高等師範院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多次到荷蘭TWENTE大學和法國NANTES大學開展合作研究。主持和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南京大學等高校開展的對ACM 和IEE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的研究,形成了對中國計算機學科教育頗有影響的《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成果。主要從事軟體工程、智慧資訊系統、資料採擷、知識庫與專家系統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第1章 緒論1 1.1計算機的基本概念1 1.1.1什麼是計算機1 1.1.2計算機的分類2 1.1.3計算機的特點3 1.1.4

計算機的用途3 1.1.5計算機的發展4 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定義7 1.2.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7 1.2.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根本問題7 1.2.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範疇8 1.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教育10 1.3.1技術的變化10 1.3.2文化的變化11 1.3.3教育觀念的變化11 1.4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畢業生的基本要求11 1.4.1知識、能力和素質11 1.4.2檢驗標準12 1.4.3優秀學生12 1.5資訊化社會的挑戰13 1.5.1資訊化社會的特徵13 1.5.2Internet與資訊化社會14 1.5.3資訊化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16 1.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知識體系17 1.6.1知識體系的結構17 1.6.2學科知識體系一覽17 1.6.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課程體系結構28 本章小結29 習題29目錄計算機導論(第4版) 第2章 計算機的基礎知識32 2.1計算機的運算基礎32 2.1.1數制32 2.1.2數制間的轉換34 2.1.3碼制38 2.1.4數的定點表示和浮點表示39 2.1.5資訊的幾種編碼41 2.2邏輯代數基礎44 2.2.1命題邏輯基礎45 2.2.2邏輯代數基礎知識48 2.3計算機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49 2.3.1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結構49 2.3.2計算機的工作原理52 2.3.3計算機組織

與系統結構53 2.4程式設計基礎54 2.4.1程式設計語言54 2.4.2結構化程式設計55 2.4.3良好的程式設計風格55 2.5演算法基礎56 2.5.1解題的步驟56 2.5.2什麼是演算法57 2.5.3怎樣衡量演算法的優劣58 2.6資料結構基礎59 2.6.1什麼是資料結構59 2.6.2幾種典型的資料結構60 本章小結62 習題63 第3章 計算機硬體系統65 3.1計算機系統65 3.1.1馮·諾依曼體系結構65 3.1.2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66 3.1.3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評價標準66 3.1.4微型計算機的硬體結構67 3.2系統單元68 3.2.1系統主機板與時鐘

頻率68 3.2.2電子資料與指令68 3.2.3微處理器69 3.2.4主記憶體71 3.3輸入輸出系統74 3.3.1輸入輸出原理74 3.3.2擴充槽和介面卡75 3.3.3系統匯流排76 3.3.4埠與連接電纜77 3.4輸入裝置78 3.4.1鍵盤輸入78 3.4.2定點輸入裝置79 3.4.3掃描輸入裝置80 3.4.4語音輸入裝置82 3.4.5其他輸入裝置83 3.5輸出設備84 3.5.1顯示器84 3.5.2印表機85 3.5.3繪圖器86 3.5.4其他輸出設備86 3.6輔助存放裝置87 3.6.1硬碟87 3.6.2光碟89 3.6.3快閃記憶體和U盤90 3.6.4

磁帶91 3.7平板電腦92 3.7.1平板電腦的概念 92 3.7.2平板電腦的發展93 3.7.3平板電腦的晶片93 3.7.4ARM微處理器應用94 本章小結95 習題96 第4章 計算機系統軟體與工具軟體98 4.1程式設計語言翻譯系統98 4.1.1組合語言翻譯系統99 4.1.2高級程式設計語言翻譯系統99 4.1.3高級程式設計語言解釋系統100 4.2作業系統100 4.2.1什麼是作業系統101 4.2.2作業系統的功能101 4.2.3作業系統的分類102 4.2.4幾種常用的作業系統103 4.3工具軟體112 4.3.1下載軟體112 4.3.2FTP工具軟體114

4.3.3圖像流覽軟體114 4.3.4截圖軟體114 4.3.5PDF檔閱讀軟體115 4.3.6詞典工具115 4.3.7檔案壓縮軟體116 4.3.8防毒軟體116 本章小結116 習題117 第5章 計算機應用軟體119 5.1文書處理軟體119 5.1.1Word 2007概述119 5.1.2文檔的基本操作123 5.1.3文檔的排版132 5.2試算表軟體144 5.2.1Excel 2007基本知識144 5.2.2工作表的建立146 5.2.3工作表的編輯和格式化155 5.2.4資料的圖表化159 5.2.5數據清單163 5.2.6頁面設置和列印165 5.3文稿演示軟

體166 5.3.1文稿演示軟體的基本操作167 5.3.2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170 5.3.3動畫、超連結和多媒體技術172 5.3.4放映和列印演示文稿177 本章小結178 習題179 第6章 資料庫系統及其應用183 6.1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183 6.1.1資料庫系統的定義183 6.1.2資料管理技術的發展184 6.1.3資料庫系統的體系結構185 6.1.4資料庫管理系統186 6.2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概述188 6.2.1SQL的產生與發展188 6.2.2SQL的特點188 6.2.3SQL的功能189 6.3SQL的資料定義操作189 6.3.1基本表的定義、

修改與撤銷190 6.3.2索引的定義與撤銷193 6.4SQL的資料查詢操作193 6.4.1查詢語句的一般形式194 6.4.2簡單查詢195 6.4.3多表查詢196 6.4.4嵌套查詢197 6.5SQL的資料更新操作197 6.5.1插入操作197 6.5.2刪除操作198 6.5.3修改操作199 6.6幾種新型的資料庫系統199 6.6.1分散式資料庫199 6.6.2多媒體資料庫200 6.6.3並行資料庫200 6.6.4演繹資料庫200 6.6.5主動資料庫201 6.6.6資料倉庫201 6.7資料庫系統的應用202 6.7.1資訊與資訊系統202 6.7.2交易處理系統

203 6.7.3執行資訊系統203 6.7.4決策支援系統204 6.7.5資料採擷系統205 本章小結206 習題206 第7章 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210 7.1多媒體210 7.1.1媒體的定義210 7.1.2多媒體系統的主要特徵211 7.1.3多媒體系統的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211 7.2超文字與超媒體212 7.2.1多媒體文檔212 7.2.2超文字與超媒體的概念213 7.2.3超文字與超媒體示例213 7.2.4超文字系統的體系結構214 7.3多媒體技術215 7.3.1音訊技術215 7.3.2圖像和圖形216 7.3.3視頻和動畫218 7.3.4多媒體資料壓縮技術2

18 7.4多媒體通信系統技術220 7.4.1多媒體通信系統體系結構220 7.4.2H.323電視會議221 7.4.3H.324可視電話221 7.4.4IP電話222 7.5多媒體創作工具222 7.5.1音樂製作222 7.5.2圖形與圖像製作223 7.5.3動畫製作224 7.5.4視頻影像處理224 7.5.5多媒體圖文製作224 7.5.6Web創作225 7.5.7文字的藝術修飾與多媒體演示文稿製作226 7.6多媒體編輯語言226 7.6.1HTML與DHTML226 7.6.2JavaScript227 7.6.3ASP227 7.6.4PHP228 7.6.5XML2

28 7.6.6移動開發229 7.7虛擬實境技術230 7.7.1VRML230 7.7.2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232 7.7.3VR、AR及MR間的區別232 7.8全息幻影233 7.8.1全息幻影的概念233 7.8.2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的特點233 本章小結234 習題234 第8章 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236 8.1資料通信與連通性236 8.1.1資料通信與連通性的定義236 8.1.2連通方法236 8.1.3使用者端連接選項237 8.1.4通信通道238 8.1.5資料傳輸239 8.2計算機網路架構240 8.2.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240 8.2.2計算機網路的術語241

8.2.3計算機網路的結構241 8.2.4計算機網路的互聯設備243 8.3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使用方式244 8.3.1計算機網路的分類244 8.3.2構架計算機網路的策略245 8.4Internet與TCP/IP協議246 8.4.1Internet的起源246 8.4.2Internet的應用247 8.4.3Internet的工作方式247 8.4.4Internet中計算機的地址和命名248 8.4.5Internet的連接249 8.5Internet的服務功能249 8.5.1Email249 8.5.2討論群組251 8.5.3FTP檔案傳輸251 8.5.4Telne

t遠端登入252 8.6Web和流覽器253 8.6.1Web253 8.6.2流覽器253 8.6.3搜尋引擎254 8.7局域網的基礎構架255 8.7.1乙太網256 8.7.2權杖環網258 8.7.3FDDI網258 8.7.4ATM網259 8.7.5無線局域網259 8.8物聯網260 8.8.1物聯網的基本概念260 8.8.2物聯網的組成261 8.8.3物聯網的相關技術261 8.8.4物聯網的應用模式與在我國的應用現狀263 8.9企業內部網和外聯網264 8.9.1內部網264 8.9.2外聯網265 8.10集群與網格技術265 8.10.1集群系統265 8.10.

2網格266 8.10.3雲技術266 本章小結266 習題267 第9章 軟體工程269 9.1軟體工程的概念269 9.1.1為什麼提出軟體工程269 9.1.2什麼是軟體工程270 9.1.3軟體生存週期271 9.2軟體發展模型271 9.2.1瀑布模型272 9.2.2漸增模型272 9.2.3演化模型273 9.2.4螺旋模型273 9.2.5噴泉模型274 9.2.6轉換模型274 9.2.7智慧模型274 9.3軟體發展方法275 9.3.1模組化方法275 9.3.2結構化方法275 9.3.3面向資料結構方法276 9.3.4物件導向方法277 9.3.5統一模組化語言2

78 9.3.6軟體複用和構件技術280 9.4軟體過程和過程改進283 9.4.1軟體過程283 9.4.2軟體過程工程283 9.4.3軟體過程模型284 9.4.4軟體過程實施285 9.4.5軟體過程改進286 9.4.6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287 本章小結289 習題290 第10章 計算機資訊安全技術291 10.1計算機資訊安全面臨的威脅291 10.1.1資訊安全的重要性291 10.1.2安全問題的現狀291 10.1.3計算機資訊安全的定義及威脅資訊安全的手段292 10.1.4計算機資訊安全的因素293 10.1.5資訊安全的策略與網路安全體系結構294 10.2保密技術

295 10.2.1保密防護技術與洩密發現技術295 10.2.2計算機系統的保密技術296 10.2.3Internet中使用的密碼技術299 10.3防禦技術300 10.3.1防火牆的概念301 10.3.2防火牆技術301 10.3.3防火牆的結構303 10.3.4身份鑒別和存取權限控制304 10.4虛擬私人網路306 10.4.1什麼是VPN306 10.4.2VPN的分類及其用途307 10.5審計與監控技術308 10.5.1審計與監控的準則308 10.5.2審計與監控309 10.6計算機病毒311 10.6.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311 10.6.2計算機病毒的發展311

10.6.3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防治313 10.7無線感測器網路與智慧卡的安全314 10.7.1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314 10.7.2智慧卡的安全315 本章小結316 習題316 第11章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318 11.1製造業318 11.1.1計算機輔助設計318 11.1.2計算機輔助製造319 11.1.3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320 11.2商業321 11.2.1零售業322 11.2.2電子資料交換322 11.2.3電子商務323 11.3銀行與證券業325 11.3.1電子錢325 11.3.2網上銀行與移動支付326 11.3.3證券市場訊息化327 11.4交通運輸業

327 11.4.1交通監控系統327 11.4.2坐席預訂與售票系統328 11.4.3全球衛星定位系統328 11.4.4地理資訊系統330 11.4.5智慧交通系統331 11.4.6車載GPS智慧導航系統332 11.5辦公自動化與電子政務334 11.5.1辦公自動化334 11.5.2電子政務334 11.6教育領域335 11.6.1校園網335 11.6.2遠端教育336 11.6.3計算機輔助教育337 11.6.4計算機教學管理系統337 11.7醫學領域337 11.7.1醫學專家系統338 11.7.2遠端醫療系統338 11.7.3數位化醫療儀器338 11.7.4病

員監護與健康護理339 11.7.5醫學研究339 11.8科學研究339 11.8.1科技文獻的存儲與檢索339 11.8.2科學計算340 11.8.3計算機模擬341 11.9藝術與娛樂341 11.9.1音樂與舞蹈341 11.9.2美術與攝影341 11.9.3電影與電視342 11.9.4多媒體娛樂與遊戲342 11.10人工智慧343 11.10.1人工智慧概述343 11.10.2人工智慧發展歷程343 11.10.3人工智慧的應用345 11.10.4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347 本章小結347 習題347 第12章 職業道德與擇業349 12.1資訊產業界的道德準則349 1

2.1.1“綠色”資訊產業349 12.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員的道德準則351 12.1.3企業道德準則352 12.1.4計算機用戶道德352 12.1.5安全與隱私353 12.2資訊產業的法律法規355 12.2.1與計算機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法律法規355 12.2.2計算機軟體保護356 12.2.3軟體資產價值評估358 12.3專業崗位與擇業361 12.3.1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有關的職業種類362 12.3.2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有關的職位362 12.3.3終生學習363 本章小結364 習題365 參考文獻367   主任: 李曉明副主任:

蔣宗禮盧先和委員: (按姓氏筆劃為序) 馬華東馬殿富王志英王曉東甯洪 劉辰孫茂松李仁發李文新楊波 吳朝暉何炎祥宋方敏張莉金海 周興社孟祥旭袁曉潔錢樂秋黃國興 曾明廖明宏秘書: 張瑞慶前言FOREWORD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各類新技術讓人目不暇接,但這些技術都離不開計算機系統。目前,我國有1000多所大學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專業,作為一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當進入大學校門時既有對這門學科所學內容的無限嚮往,也很想知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內涵和外延。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需要掌握哪些專業知識?把自己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學成後可以從事哪些工作?本書針對這些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本書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第一門和所學專業有關的入門課程教材,介紹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中有關計算機技術、程式設計語言、軟體工程等專業課程的入門知識點以及和資訊技術相關的社會人文知識,力求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樹立學習本專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與此同時,使學生對後繼課程的學習有一個初步瞭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實現以下目標: ●以國際、國內教學研究成果為指導,內容涵蓋學科教育中對“計算機導論”課程所要求的知識點,並且注意反映近期資訊技術發展的新成就。

●除了介紹基本專業知識外,對學科的研究範疇及學習方法也進行了介紹,力求在大學學習的開始階段就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學習和研究興趣。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自己的活動和體會,讓學生具備主動獲取知識(特別是從網路上獲取知識)的能力。 ●體現對學生有關人文方面的要求,介紹了社會對IT技術人員的要求,對學生的擇業和就業進行初步指導。 ●每個章節中都有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做出重大貢獻的圖靈獎獲得者或有關IT知識的介紹,力圖用領域中大師的輝煌成果激勵學生,使他們瞭解學科發展的歷史,開拓他們的視野。 本書共分12章,教學中可採用36學時或54學時模式,以下括弧中的數位為

54學時的建議教學學時,括弧前的數位則為36學時的建議教學學時。第1章介紹計算機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定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教育、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畢業生的基本要求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知識體系等,建議教學學時為2(3)。第2章介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數制與碼制、數的定點與浮點表示、資訊的編碼,邏輯代數基礎,計算機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程式設計基礎,以及演算法與資料結構的基礎知識等,為進一步學習本書的後續各章和後繼課程打好基礎,建議教學學時為7(8)。第3章以微型計算機為例介紹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使讀者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建議教學學時為7(8)。第4

章介紹計算機系統軟體,包括程式設計語言、程式設計語言翻譯系統和作業系統等系統軟體及幾個常用的工具軟體,建議教學學時為2(3)。第5章介紹常用應用軟體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文書處理軟體、試算表軟體和文稿演示軟體,建議教學學時為3(8),學生應在課後增加練習。第6章闡述資料庫系統的定義、發展、分類、體系結構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資料庫語言等基本概念,並且介紹部分使用方法,建議教學學時為3(4)。第7章主要介紹多媒體技術、多媒體創作工具及其應用,包括多媒體、超媒體、超文字的概念,視頻、音訊等各種媒體技術及其製作工具,並且描述了多媒體的主要應用、超文字和超連結以及全息幻影成像技術等,建議教學學時為3

(5)。第8章介紹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基本知識、計算機網路的應用和操作以及物聯網的相關技術,並且描述了計算機網路各種應用及其相關工具軟體,建議教學學時為5(7)。第9章介紹軟體工程中相關的概念和內容,力求使學生瞭解軟體發展的工程化方法,知道軟體發展的各種模型以及軟體過程工程和過程改進的概念,對軟體發展能力成熟度模型有所瞭解,建議教學學時為2(3)。第10章介紹計算機資訊安全和計算機病毒,包括計算機系統和資訊所面臨的各種攻擊手段以及主要的計算機病毒,並且重點講述各種防禦計算機資訊受到攻擊的技術,建議教學學時為2(3)。第11章從行業的角度,介紹計算機在製造業、商業、銀行與證券業、交通運輸業、辦公自

動化與電子政務、教育、醫學、科學研究以及藝術與娛樂等領域中的綜合應用,其中既包括傳統的應用,也包括許多新的應用領域,同時也介紹了將計算機應用於各行各業所使用的主要技術和方法,建議教學學時為0(1)。第12章介紹信息產業界的道德準則以及與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密切相關的職業種類和擇業原則,包括“綠色”資訊產業、計算機專業人員的道德標準、企業道德標準、用戶道德標準、安全與隱私、資訊產業的法律法規、計算機軟體產權保護、軟體價值評估、專業崗位和擇業等。力求使學生懂得終生學習的重要性,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建議教學學時為0(1)。 本教材中所給學時是建議學時,由於本教材所涉及的內容繁多,各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

情況也不一樣,在學習本書時各個學校可以適當調整學時,對其中一些章節的內容也可以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裁剪處理。例如,對第5章中的內容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又如,對第11章的內容可以採用自學的方式,對第12章的內容可以採用討論的方式,等等。 本書由黃國興教授擔任主編,並且編寫了第1章、第4章、第5章、第9章和第12章;張瑜教授在原陶樹平教授編寫的基礎上改編了第2章、第6章和第11章;丁岳偉教授編寫了第3章、第7章、第8章和第10章。耿紅琴教授對本次改編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張瑞慶編審對本書的編寫十分關心,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加上作

者水準有限,對書中存在的不妥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前言計算機導論(第4版)作者 2019年7月  

應用專利分析探討我國餐飲產業技術之趨勢與發展-以素食業為例

為了解決主機板記憶體支援的問題,作者辜美綾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針對我國餐飲產業的技術發展與趨勢進行研究,考量餐飲領域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此以我國素食業為研究範圍,以專利分析法為研究工具,並在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提供的專利資料庫中擷取數據,以作為專利分析研究的數據來源。本研究擬定的檢索策略主要是在資料庫的欄位中以「素食」及其同義詞進行布林檢索,不僅可建構出首次檢索式與二次檢索式,同時也取得189筆素食專利而形成素食專利數據池,進一步根據素食專利數據池的相關訊息與技術內容,進行分類統計與專利分析。有關研發趨勢的量化分析,研究結果顯見素食業正處於研發技術成熟期階段,在IPC的技術分類中則以A23L為最多;在同業的技術競合關係上,並未出現專利壟斷

現象;然而約有33%的專利處於無效狀態,顯示我國素食業者對於專利申請與商品化的觀念薄弱;此外素肉技術是我國素食業獨步全球的關鍵技術,而藻類可望成素食食品的明日之星,是我國業者應該重視的研發技術。有關技術與功效的質性分析,根據素食專利技術內容區分為五大類後,進行各類技術與功效的二次檢索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素食業者的研發的技術專利中,以改良結構、形狀與菇類技術,滿足消費者對素食食品類的口感需求;以改良調味、添加與素食膠類技術,滿足對素食原料類的營養需求;以改良調味、添加與菇類技術,滿足對素食製法類的營養需求;以改良組成、成分與藻類技術,滿足對素食保健類的營養需求。此外,素食業以溫度控制與纖維技術進

行素食器械類的改良,使製出的素食成品可達到營養功效。在取得專利分析的成果後,本研究提出兩件新型專利並獲核准,顯示應用餐飲產業的專利分析並建立技術研發的模式,是適切可行的研發之道,也是本論文對餐飲產業進行專利分析研究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