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 vat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系所 黃志彬所指導 何心平的 應用催化氧化型活性碳結合臭氧處理乙氧基胺水溶液 (2021),提出w/o vat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催化臭氧化、釕觸媒、有機廢水、觸媒活性、活性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孫秀卿所指導 張祐瑄的 發展與測試運用SMART設計運動介入對降低肥胖社區居民內臟脂肪之成效 (2021),提出因為有 內臟脂肪、運動、序貫多重隨機試驗方法、有氧運動、高強度間歇運動、抗阻力運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w/o vat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o vat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催化氧化型活性碳結合臭氧處理乙氧基胺水溶液

為了解決w/o vat意思的問題,作者何心平 這樣論述:

在過去工業有機廢水因佔地限制,無法使用生物處理系統而採用高級氧化程序進行處理,然而高級氧化程序如芬頓法具有高加藥成本、高污泥量等缺點。而異相催化臭氧化程序(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 HCOP)為一種新穎的的處理程序,FeOOH、MnO2等常用的HCOP觸媒具有低加藥成本、無污泥等優點。然而這些觸媒亦具有低臭氧利用率和低降解能力等缺點。故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一種負載釕複合金屬之催化氧化型活性碳 (catalytic oxidative activated carbon, COAC)之新興材料搭配HCOP,降解處理乙氧基胺(amine e

thoxylate, AE)溶液,其中釕做為主要催化成分經臭氧氧化可形成高氧化態之RuO_4^(2-), RuO_4^-。此現象稱為”氧化溶解”(oxidative dissolution)。本研究首先探討COAC之物化特性;第二部份研究以活性碳和COAC進行十批次HCOP實驗,探討負載之金屬氧化物之氧化能力;第三部分則探討四個操作因子下如pH (5-11)、溫度(25-80°C)、批次反應時間(30-60 min)和臭氧質量流率(2-2.8 g/hr)等處理AE溶液 ([COD]0= 2518 mg/L),對降解COD以及COAC上釕氧化溶解之影響,並進一步進行10至15批次HCOP對COA

C添加量和水樣體積比例對活性影響之探討;最後評估COAC之穩定性,並將最適條件應用於實廠進行個案先導試驗。COAC為含有釕等三種活性金屬氧化物之活性碳,而釕含量為0.0062% (w/w),經元素線面掃描成像發現釕氧化物均勻批覆於COAC表面。為了比較COAC進行HCOP和既有的高級氧化程序處理AE之降解能力,以單純臭氧化(single ozonation process, SOP,)、Fenton處理AE作為控制組,研究發現SOP之COD去除速率較低 (60分鐘僅達到18%);COAC吸附與COAC進行HCOP處理AE之COD變化趨勢將近一致,於10分鐘便達到89%之COD去除率。為了進一步

釐清COAC進行HCOP之效能,以COAC和活性碳分別搭配HCOP進行10批次重複實驗,發現COAC第10批次反應COD去除率仍有87%,而活性碳第10批次COD去除率僅53%。在操作因子對COAC活性影響的研究部分,發現較高pH (pH 9以上)或較高溫度(80°C)時,COAC進行HCOP之整體效果越好。此研究以5批次重複實驗的平均COD去除率(CODr, avg)及每批次平均COD衰退率(CODr, decay)作為比較基準,比較 pH 5和pH 11 (溫度均為25°C)兩實驗組,pH 11的CODr, decay僅為1.3% (釕溶出量為4.76 μg/L),pH 5 卻高達6% (

無釕溶出現象);另比較溫度25°C(無釕溶出現象)和80°C (釕溶出量為4.12 μg/L)兩組(pH均為5),也發現後者也較前者有較好的CODr, avg和較低的CODr, decay。故推測在鹼性及高溫下釕溶解量較高,且與降解能力呈正相關。根據本研究討論之條件範圍,操作參數對整體CODr, decay的影響能力由大至小依序為pH > 溫度 > 臭氧質量流率 ≈ 反應時間。經由上述研究得到最適化之操作參數(分別為pH 11、批次反應時間60 min、溫度80°C、臭氧質量流率2.8 g/hr)實驗得到最高的CODr, avg為 89%和最低的CODr, avg 0.27%,而COAC佔總反

應體積比約為19% (v/v)。於穩定性研究發現,以COAC佔總反應體積比約為19%進行10批次HCOP處理時,最終Ru總流失量為0.47%。另外釕溶出濃度可藉由停止添加臭氧後大幅降低,此現象推斷溶出之RuO_4^(2-)or RuO_4^-在停止提供氧化劑後還原沉積於COAC表面,表示藉由停止添加臭氧操作可避免釕金屬流失來延長使用壽命。最後綜合實驗室實驗得到之較佳的實驗條件,於實廠進行50 L Pilot試驗,進行HCOP處理AE廢水(不同批次[COD]0= 1824-3570 mg/L),經12批次處理後仍可維持良好COD去除率,表示COAC應用於HCOP處理實廠廢水亦具有相當的操作穩定性

和處理效能。

發展與測試運用SMART設計運動介入對降低肥胖社區居民內臟脂肪之成效

為了解決w/o vat意思的問題,作者張祐瑄 這樣論述:

背景:內臟脂肪堆積與肥胖有高度相關且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胰島素阻抗,根據文獻可知藉由運動可以有效改善。然而,目前最佳降低內臟脂肪的運動策略仍無一致的共識。目的:本研究主要的目的為發展與測試針對肥胖的社區民眾有效降低內臟脂肪的運動種類和處方內的運動次序。研究目標包含確認最佳降低內臟脂肪的運動策略,以及探討降低內臟脂肪的重要因素。方法:以立意取樣招募台灣南部40至64歲、無飲食熱量限制之男性體脂超過25%及女性體脂超過30%的社區居民。以序貫多重隨機試驗方法(sequential multiple assignment randomized trial, SMART)進行為期共16週、二階

段各8週的運動介入。受試者於第一階段接受隨機分配至每週3次(含兩次監督下的運動和一次在家運動)、為期8週的30分鐘至少中強度有氧運動組或20分鐘間歇運動組。以身體組成分析儀進行測量,若其內臟脂肪比起受試前未降低大於3%,則於第二階段1:1隨機分配至中強度有氧運動合併額外的10分鐘抗阻力運動組或交換進入第一階段另一組的治療組(高強度間歇運動或有氧運動)。若受試者於第一階段介入後內臟脂防降低大於3%,則持續維持第一階段的運動直至16週。內臟脂肪測量的時間點包含研究介入前(T0)、第一階段結束後(T1)及第二階段結束後(T2)。所收集的資料以廣義估計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和羅吉斯迴歸 (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最佳降低內臟脂肪的運動種類及探討預測第一階段內臟脂肪降低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本研究共招募116位個案並接受第一階段的隨機分派至有氧運動組(58位)及高強度間歇運動組(58位)。共有53位個案完成第一階段的有氧運動,其中34人有氧運動在第一階段結束後內臟脂肪下降3%以上,故第二階段持續有氧運動直至16週結束(組別A);無明顯效果者則接受第二次的隨機分派至有氧合併抗阻力運動組(9位,組別B)或高強度間歇運動組(10位,組別C)。共有54位個案在第一階段完成高強度間歇運動,其中29人內臟脂肪下降3%以上,故第二階段

持續高強度間歇運動直至16週結束(組別D);無明顯反應者則接受第二次的隨機分派至有氧合併抗阻力運動組(14位,組別E)或有氧運動組(11位,組別F)。研究整體的流失率為12.93%,包含9位在第一階段和6位在第二階段過程中退出。各組個案對於運動的遵從性為68.18%至80.15%。第一階段8週後的運動結果顯示,有氧運動降低內臟脂肪的效果優於高強度間歇運動(β = −4.10, P = 0.029)。針對第一階段對有氧運動無明顯效果者,組別C的內臟脂肪下降成效在第二階段優於組別B (β = -7.36, P = 0.006);針對第一階段對高強度間歇運動無明顯效果者,第二階段中組別E和組別F降內

臟脂肪則無明顯差異。為期二階段16週最佳的運動策略,組別A和組別D兩組無統計上差異,並且在第一和第二階段皆優於其他四組。羅吉斯迴歸結果顯示接受有氧運動的個案在運動介入前內臟脂肪≧100 cm2者,比起內臟脂肪< 100 cm2有較高的勝算比(OR = 8.80, p = 0.019)、以及三酸甘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