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ula中文醫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biopsy of uvula 中文意思是什麼 - TerryL也說明:biopsy: n. 【醫學】活組織檢查。 of: OF =Old French 古法語。 uvula: n. (pl. uvulas, -lae ) 【解剖學】1. 懸雍垂,小舌。2. 小腦懸壅垂,蚓垂。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陳韻之所指導 朱振安的 利用頦下超音波及彈性影像觀察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之上呼吸道結構特性 (2018),提出uvula中文醫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頦下超音波、彈性超音波、彈性係數、舌頭、上呼吸道。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張恒鴻所指導 石怡文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手術前後之睡眠及體質變化 (2016),提出因為有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睡眠問卷、中醫體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uvula中文醫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Snoring and Sleep Apnea Syndrome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 ...則補充:... have the long, hanging uvula, and have large tonsils. Men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the disorder than women,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obese,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vula中文醫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頦下超音波及彈性影像觀察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之上呼吸道結構特性

為了解決uvula中文醫學的問題,作者朱振安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 :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礙是指發生在睡眠過程中呼吸道塌陷導致呼吸不 順暢的問題。依文獻回顧所知,舌體的厚度增加以及彈性係數降低,可能會影響 患病的機率。而過去對上呼吸道的研究常以醫學影像例如核磁共振影像、電腦斷 層以及側顱影像觀察上呼吸周邊結構特徵為主,但是受限於輻射曝射、攝影成 本、耗時等缺點,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利用。而使用超音波作為影像工具則無 上述缺點。本篇研究目的,將建立可信賴之頦下彈性超音波,以進行上呼吸道結 構的測量,並分析上呼吸道體積及彈性係數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對應關係。研究方法 : 首先先針對本團隊發展的臨床測量方法,進行信賴度測試。以評估 是否可以作為本臨床研

究的檢查工具。本實驗納入共頦下超音波的受試者共 69 人,其中健康受試者為 37 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32 人。以頦下彈性超 音波測量矢狀面及冠狀面之舌體厚度以及彈性係數,進行分析與評估。結果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上呼吸道的矢狀面舌體厚度、冠狀面舌體厚 度皆顯著大於健康組(矢狀面舌體厚度 65.38±0.93mm VS 60.99±0.99mm, Odds ratio=1.150, p=0.0045;冠狀面舌體厚度 63.70±0.98mm VS 57.72±0.96mm, Odds ratio=1.205, p=0.0005),而冠狀面彈性係數平均值則是顯著小於健康組(13

.24±0.36 kPa VS 15.87±0.63 kPa, Odds ratio=0.701, p=0.0029)。組內比較部分,患病組之上 呼吸道結構及彈性係數與呼吸中止指數(AHI)皆無顯著差別(p>0.05)。結論 : 頦下彈性超音波可作為觀察上呼吸道結構特性之理想工具。阻塞性睡眠 呼吸中止症患者表現出較健康組別厚的舌體以及彈性係數較低的舌體剛性。但舌體彈性係數以及厚度並無法作為患病組嚴重程度之評估標準。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手術前後之睡眠及體質變化

為了解決uvula中文醫學的問題,作者石怡文 這樣論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常於睡眠中發生通氣量降低,後續的氧化壓力與代謝性及心血管疾病,因白天嗜睡引起的交通事故頻次上升。此外,該疾患的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亟需加以正視。其治療方式包括改變生活習慣、使用陽壓呼吸器或口腔裝置及手術,當患者無法配合使用呼吸器、上呼吸道軟組織結構等異常,以及年輕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多半會採取手術治療。過去已有研究進行OSA患者及CPAP治療對中醫體質的影響,亦發現OSA患者偏向於氣虛質及痰濕質,經CPAP治療後OSA患者體質有改變,但對OSA手術者尚未進行相關調查,因此本研究擬探討OSA患者手術前後的體質

差異,以及手術前後睡眠對體質的影響。本研究納入經多項式睡眠生理檢查及耳鼻喉科醫師評估並接受手術的患者,收集其手術前的睡眠檢查報告,以及手術前、手術後二、四、八週的自評式四份睡眠相關問卷(愛普沃斯嗜睡量表、STOP-Bang、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打鼾問卷)與中醫體質分類判定表,嘗試評估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1)與一般族群於手術前後的各體質是否存在差異;(2)九種體質分數及體質分布在術後各時間點(二週、四週及八週)與手術前的變化情況;(3)手術前後睡眠與中醫體質分數及其分布比例之影響。從14位接受手術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問卷結果發現:各睡眠問卷評估手術後二週的睡眠狀況即有顯著改善;

手術後二週除平和質及陽虛質外,痰濕質分數降低達邊際顯著,其他體質分數皆顯著低於術前;術後四週及八週的各體質分數幾乎都較術前顯著改善;ESS分數適用於預測手術二至八週內的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及氣鬱質分數變化,STOP-Bang、SOS及PSQI則可預測手術二至八週內的平和質分數改變,PSQI亦適用於預測陰虛質的分數變化;術前與八週相較下,ESS問卷與中醫體質量表的契合度高,而四種睡眠問卷皆能有效預測手術八週與手術前的平和質分數,其餘偏頗體質可見不同程度的趨勢;術前AHI值與術前及術後二週的陰虛質分數有中至強度相關。綜合上述,自術後二週即可看見OSA患者的體質分數變化;術後八週改善較術前

更顯著;ESS及PSQI問卷可涵蓋OSA主要體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