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dongle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 翁金輅所指導 周健民的 連續金屬邊框全面屏手機雙頻WiFi連體MIMO雙天線研究 (2019),提出usb dongle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連續金屬邊框手機、全面屏手機、連體MIMO 天線、WiFi 天線、解耦合、寄生短路單極天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 翁金輅所指導 張軒瑞的 4G/5G筆記型電腦MIMO天線及低姿勢背部接地面開槽孔天線研發 (2019),提出因為有 GCPW開槽孔天線、夾板式開槽孔天線、背部接地面天線、MIMO天線、5G天線、連體MIMO天線、低姿勢天線、筆記型電腦天線、LTE天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usb dongle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sb dongle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連續金屬邊框全面屏手機雙頻WiFi連體MIMO雙天線研究

為了解決usb dongle中文的問題,作者周健民 這樣論述:

為追求高傳輸速率,現今MIMO 多天線系統已經是基本需要具備的,此外天線操作頻帶若能涵蓋WiFi-6E 的2400~2484/5150~7125 MHz,將是現今手機MIMO天線設計的重點之一。而除了傳輸速率外,使用連續金屬邊框和高屏佔比手機也是天線設計的技術重點,因此本論文提出二項可應用於連續金屬邊框全面屏手機雙頻WiFi 連體MIMO 雙天線設計。第一個設計係天線設置於連續金屬邊框,再向手機內部延伸僅6.2 mm,雙天線總長為47.4 mm,約為2400 MHz 的0.38 波長,二天線均包含一饋入單極和一寄生短路單極,後者貢獻模態於2400~2500 MHz,將低頻頻寬取整數,同時二天

線共用短路部上有一晶片電容,形成一帶通結構,使兩天線之間有良好的隔離度,而饋入單極可貢獻模態於5150~5850 MHz,達成2.4/5GHz 雙頻WiFi 雙天線操作。第二個設計為第一個設計的延伸,天線總長由47.4mm 些微增加至48.6 mm,二天線同樣設置於連續金屬長邊框,再向內延伸6.2 mm,解耦合機制與第一個設計相同,由共用短路部的寄生短路單極貢獻模態於2400~2484 MHz,此設計天線結構較第一個設計複雜,低頻頻寬限縮至84 MHz,但仍然可涵蓋WiFi-6E 的低頻頻帶,另外於饋入單極旁新增一倒L 形寄生短路單極可額外貢獻模態於7000 MHz,使兩天線的高頻模態可以涵蓋

5150~7125 MHz,達成WiFi-6E 雙天線。天線結構、操作機制、模擬和實作結果將在本論文中討論與說明。

4G/5G筆記型電腦MIMO天線及低姿勢背部接地面開槽孔天線研發

為了解決usb dongle中文的問題,作者張軒瑞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三項4G/5G筆記型電腦MIMO天線設計及進行低姿勢背部接地面開槽孔天線研發。為達到在4G/5G通訊系統所涵蓋的頻寬及其理想傳輸速率,本論文之天線設計適用於2 × 2 LTE L/M/HB & JP band、2 × 2 WiFi、8 × 8 5G band以及至少1個GPS操作之多天線系統,並整合於筆記型電腦機構所形成的系統接地面。第一項設計為預期配置於筆記型電腦螢幕接地面頂端兩側之主天線,可涵蓋LTE L/M/HB & JP band/5G/GPS頻帶(698~960/1415~2690/3300~5000 MHz),以 環圈/倒F形/單極天線組合得到於低/中/高頻三個寬頻

操作,且其天線淨空區高度僅為7 mm;在筆記型電腦環境中將此天線搭配其他5G 天線進行室內MIMO測試與分析,在發射功率20 dBm,頻寬100 MHz,調變機制為64 QAM的情況下可於8 × 8 MIMO系統中得到2.94 Gbps的吞吐量。第二項設計為預期配置於筆記型電腦螢幕接地面頂端中央之LTE M/HB & JP band MIMO連體雙天線(1415~2690 MHz),雙天線可達成寬頻操作,且具有良好的隔離度與ECC表現,同時雙天線之總長度僅約其最低操作頻率(1415 MHz)之0.25倍波長;第三項設計為預期設置於筆記型電腦螢幕接地面底邊之夾板式開槽孔/貼片5G MIMO雙天線

(3300~5000 MHz),天線高度僅2 mm,且不需接地面淨空區間。再進一步開發低姿勢天線(天線高度1 mm或以下),本論文針對低姿勢背部接地面開槽孔天線進行研究,提出一項以接地共面波導(GCPW)饋入之2.4/5.8 GHz開槽孔天線,具有較低之背向輻射,使其能應用於鄰近人體的環境,整體天線厚度僅有其最低操作頻率的0.0064倍波長。最後,本論文針對適用於金屬表面之寬頻開槽孔MIMO天線提出未來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