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網卡驅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ubuntu網卡驅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閆敬吳淑坤寫的 Linux C編程完全解密 和張子凡的 OpenStack部署實踐(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題】請問Ubuntu在自動偵測抓不到時如何手動安裝驅動 ...也說明:補充:後來仔細看商品資訊才發現這張網卡的官網介紹頁(https://www.startech.com/en-us/networking-io/st10gspexnb)在Linux的kernel版本相容性上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亞東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工程碩士班 何健鵬所指導 陳柏伸的 基於無人機應用之視覺交通分析系統 (2021),提出ubuntu網卡驅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影像辨識、影像處理、OpenCV、無人機應用。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班 蕭富元所指導 陳昱良的 使用BeagleBoard-xM完成機載影像處理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BeagleBoard-xM、即時影像處理、安卓系統、ARM+DSP、OpenCV的重點而找出了 ubuntu網卡驅動的解答。

最後網站適用于Intel® Killer™無線產品的Linux* 驅動程式支援則補充:若要使用搭載Linux 作業系統的Intel® Killer™無線產品,請安裝一般Linux WiFi 和藍牙驅動程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buntu網卡驅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Linux C編程完全解密

為了解決ubuntu網卡驅動的問題,作者閆敬吳淑坤 這樣論述:

《Linux C編程完全解密》以Red Hat 9.0 和Ubuntu 12.01 為平臺,系統地介紹了Linux 作業系統下的各種shell 命令以及在此平臺下進行C 語言開發的步驟和方法,並通過大量實例講解在Linux 下進行C 語言開發的方法和技巧。 《Linux C編程完全解密》共13 章,包括Linux 作業系統概述,Linux 的基本操作,文字編輯器,Linux 下的C 語言開發基礎,靜態程式庫和動態庫,make 工程管理,檔程式設計,shell 腳本的開發,進程管理,進程間通信(IPC), POSIX 執行緒,Linux 網路程式設計,Linux 驅動程式和

嵌入式基礎。同時還配有綜合專案實戰環節的原始程式碼, 使讀者能夠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提升開發應用專案的能力。 《Linux C編程完全解密》結構合理、內容全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參考性和實用性。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電腦及相關專業進行Linux 平臺下C 語言程式設計的教材,也可作為程式開發員的參考用書。    

基於無人機應用之視覺交通分析系統

為了解決ubuntu網卡驅動的問題,作者陳柏伸 這樣論述:

隨著5G網路日趨的普遍,物聯網將進入新的里程,隨之的應用也將繼續發展,無人機的應用將得到更好的結果,藉著無人機的機動性優點,在民間也發展出他的需求,在交通的方面,過去仰賴閉路監視器作為交通系統分析的重要來源角色,從行控中心以人工的方式回報交通狀況,到現今有人工智慧的時代,靠著機器取代部分人力,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影像辨識取得視覺資料,無人機的機動性將提供更便利的影像來源,擴充閉路監視器的涵蓋範圍。本論文使用Raspberry Pi 4為主機,設計一個無人機的掛載配件,可透過Raspberry Pi Camera V2鏡頭取得影像,經Wi-Fi或是行動網路傳送,OpenCV為主要影像辨識的工具,

使用其中的Haar Cascade Classifier和直方圖分析兩大功能,將結合道路現有的閉路監視器與無人機的畫面,考量到無人機具有機動的特性,會時常的移動所在地,因而設計一套可在手機上執行簡易交通分析的應用程式,針對道路上較多的中、小型車輛為分析對象,可供任務機組人員在承接行控中心任務後,抵達監控地點時,也能為行控中心做出簡單的分析工作,加快整體交通問題的分析,也同時減少影像或資料傳輸時所消耗的時間,機組人員亦可調閱其他閉路監視器,做出相關決策。因考慮到我國法律的一些限制,無法實際將無人機飛至高速公路旁,使用交通部高速公路管理局公開的影像畫面,以隧道內的監視器作為即時監視器影像來源,戶外

的監視器做為模擬的無人機拍攝畫面,製作出個可以實際連線操作的無人機掛載配件,實驗採用實機的手機測試,地點選用單向多車道,結果中Haar Cascade Classifier的辨識率可達85%以上,對辨識結果的分析亦可到80%以上。

OpenStack部署實踐(第2版)

為了解決ubuntu網卡驅動的問題,作者張子凡 這樣論述:

本書基於OpenStack Kilo版講述了部署相關的內容,是作者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書中不僅對上一版進行了全面修訂,還增加了桌面虛擬化、Neutron與SDN、分布式存儲、Swift對象存儲、Hadoop彈性集群、Heat與Ceilometer組件、Docker、VMware與OpenStack鏡像互轉等新內容。OpenStack中國社區核心技術交流群的管理員之一,志力於推動OpenStack在中國企業的應用,幫助企業降低IT成本,提高經濟收益。1989年畢業於吉林大學計算機系,從modem、3+、Novell、x.25、DDN、FrameRelay、ATM等開始網絡技術學習,從SCO Un

ix、dBase、FoxBase、Oracle、Informix等開始學習主機與數據庫技術。1999年,加入朗訊科技公司。至2011年,一直在外企工作。雖然期間也從事了銷售與渠道管理工作,但由於對技術的熱愛以及前期在網絡方面的知識儲備,從未中斷學習技術。2012年,開始從事OpenStack雲計算系統的技術、實驗以及7×24運行的生產類系統的部署,完成了大量的實驗工作。 第1章 OpenStack基本操作系統環境的PXE自動部署 11.1 PXE、Kickstart與Preseed簡介 21.1.1 PXE簡介 21.1.2 Kickstart與Preseed簡介 21.2

PXE服務器的准備 21.2.1 選擇Ubuntu操作系統 31.2.2 Ubuntu操作系統的基本安裝與更新 31.3 復制Ubuntu和CentOS操作系統文件 51.3.1 復制Ubuntu操作系統全目錄、內核與啟動鏡像文件 51.3.2 復制CentOS操作系統全目錄、內核與啟動鏡像文件 61.4 PXE客戶端操作系統的選擇與引導過程 61.4.1 創建PXE客戶端導示文件 71.4.2 選擇安裝配置文件 71.5 CentOS宿主機的Kickstart配置文件 91.6 OpenStack計算節點的主機Preseed配置文件 121.7 使用PXE安裝CentOS 7的腳本 151

.8 常見問題與處理 171.9 小結 171.10 參考資源 17第2章 OpenStack與網絡 182.1 網卡管理工具ethtool 182.1.1 安裝與使用ethtool 182.1.2 網卡子接口 202.1.3 網卡信息文件 212.1.4 OpenStack:運用網卡子接口模擬多網卡 222.2 網橋及網橋管理工具bridge—utils 222.2.1 安裝與使用bridge—utils 232.2.2 理解網橋的IP地址與虛擬機的IP地址 232.2.3 Ubuntu下網橋的配置文件 242.2.4 CentOS下網橋的配置文件 242.2.5 將虛擬機與某個網橋連接 2

42.3 虛擬局域網VLAN 252.3.1 VLAN協議802.1Q 252.3.2 接入端口與中繼端口 262.3.3 VLAN管理工具vconfig 262.4 主機多網卡靜態路由配置 282.5 Open vSwitch簡介與實驗 282.5.1 Open vSwitch簡介 292.5.2 安裝Open vSwitch 292.5.3 使用ovs—vsctl管理OVS 312.5.4 OVS的數據庫配置與網絡配置文件的關系 332.5.5 設置VLAN及VLAN接口的IP地址 342.5.6 OVS支持OpenFlow的SDN模式 342.6 構建雲中的網絡 352.6.1 VLAN

的優勢與局限 352.6.2 GRE的特點 362.6.3 VXLAN的特點 362.7 Linux內核的VXLAN功能實驗記錄 372.7.1 實驗環境及目標 372.7.2 配置與測試VXLAN 382.7.3 測試與結果 402.8 Linux內核VXLAN與Open vSwitch的結合 402.9 網絡名字空間及網絡虛擬設備 412.9.1 網絡名字空間 412.9.2 網絡名字空間與系統空間的數據轉發 412.10 小結 422.11 參考資源 42第3章 OpenStack基本控制服務多點部署 433.1 部署環境說明 433.2 控制節點主機環境准備 453.2.1 服務器硬件

准備 453.2.2 操作系統環境准備 453.3 虛擬機鏡像的准備 463.3.1 虛擬機鏡像網絡接口准備 463.3.2 虛擬機鏡像NTP安裝 473.3.3 虛擬機鏡像Kilo源安裝 473.4 OpenStack基本控制服務組件的安裝與配置 483.4.1 OpenStack基本控制服務組件簡介 483.4.2 MySQL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483.4.3 RabbitMQ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513.4.4 Keystone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533.4.5 租戶、用戶、角色、服務端點及用戶身份環境變量 553.4.6 決定用戶操作權限的policy.json文件 563.4.7 Gl

ance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623.4.8 Nova API節點的安裝與配置 663.4.9 Horizon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713.5 OpenStack基本服務運行簡要驗證 743.6 小結 743.7 參考資源 74第4章 nova—network多機部署及企業應用 754.1 nova—network多主機部署簡介 754.2 部署環境說明 764.3 nova—network FlatDHCP部署模式 764.3.1 計算節點主機准備 774.3.2 安裝Ubuntu操作系統 774.3.3 網絡配置 774.3.4 時間服務 784.3.5 安裝OpenStack Kilo源 7

84.3.6 軟件安裝 784.3.7 服務配置 784.3.8 服務啟動 814.3.9 運行驗證 814.4 創建並管理虛擬機 824.5 nova—net workVLAN部署模式 884.6 nova—network元數據處理 894.6.1 元數據簡要介紹 894.6.2 元數據請求及服務模式 894.6.3 元數據處理過程 904.7 nova—network企業應用模式調整 914.7.1 OpenStack企業內部應用的調整要求 914.7.2 nova—network的IP地址管理及流量模式 914.7.3 企業多點多主機nova—network部署示意圖 934.7.4 企

業內多網段與虛擬機多網卡 944.8 小結 954.9 參考資源 96第5章 OpenStack桌面虛擬化 975.1 虛擬桌面協議介紹 975.2 免費使用的xVDI System I虛擬桌面系統 995.3 xVDI System I 虛擬桌面系統部署 1005.3.1 xVDI—Server 鏡像下載與解壓 1005.3.2 xVDI—Server 軟件代碼、root及IP地址信息 1015.3.3 xVDI—Server 配置 1015.3.4 xVDI—Server 服務的運行狀態驗證 1025.3.5 xVDI客戶端的安裝與使用 1035.4 無法連接Windows虛擬機的異常處理

1055.4.1 無法連接OpenStack中的Windows虛擬機 1055.4.2 Windows虛擬機運行性能表現不佳 1065.5 小結 1065.6 參考資源 106第6章 OpenStack Neutron 網絡服務 1076.1 部署環境說明 1076.2 Neutron組件的構成及原理 1086.3 Neutron 組件的安裝 1106.3.1 Neutron Server的安裝 1106.3.2 網絡節點軟件安裝 1146.3.3 計算節點Neutron Agent組件的安裝 1166.3.4 調整nova—api與計算節點的nova.conf配置文件 1176.4 Lin

uxbridge VLAN/VXLAN網絡模式配置 1196.4.1 部署架構 1196.4.2 相關配置文件說明 1206.4.3 重啟Neutron相關的服務 1236.5 Open vSwitch GRE部署模式及相關配置文件 1256.5.1 GRE部署架構 1256.5.2 創建br—ex網橋 1256.5.3 相關配置文件說明 1266.5.4 重啟Neutron相關的服務 1276.5.5 調整nova—api與計算節點的nova.conf配置文件 1296.6 Neutron網絡模式下元數據服務路徑 1316.7 Neutron模式下創建網絡的相關操作 1336.7.1 查看當

前環境中的網絡代理 1346.7.2 創建公網與子網 1356.8 Neutron DVR 1406.9 參考資源 141第7章 Neutron與SDN融合 1427.1 廣義的SDN 1427.2 Arista 官方SDN原理圖 1427.3 實驗環境說明 1437.4 配置Arista交換機 1447.4.1 配置交換機管理的IP 1447.4.2 將交換機注冊到CVX中 1457.4.3 訪問交換機的API 1467.4.4 配置交換機的中繼端口 1467.4.5 啟用鏈路發現協議(LLDP) 1467.4.6 配置交換機支持Neutron指令 1487.5 配置Neutron Serv

er 1497.5.1 為neutron—server打補丁 1497.5.2 配置ml2使用Arista驅動程序 1507.5.3 重建neutron數據庫 1517.5.4 配置網絡節點及計算節點 1527.5.5 重啟Neutron相關的服務 1537.6 Neutron與Arista SDN聯動測試 1537.7 測試總結 1567.8 參考資源 156第8章 分布式存儲系統 1578.1 分布式文件系統MooseFS 1578.1.1 MFS的架構簡介 1588.1.2 MFS的安裝與配置 1588.1.3 實驗環境 1588.1.4 mfs—master服務器安裝 1598.1.5

mfs—metalogger服務器的安裝 1618.1.6 mfs—chunk服務器的安裝 1638.1.7 MFS客戶端的安裝 1668.1.8 MFS功能測試 1688.1.9 OpenStack計算節點集成MFS中央存儲 1718.2 GlusterFS系統安裝 1718.2.1 部署環境說明 1718.2.2 准備GlusterFS存儲節點虛擬機鏡像 1728.2.3 創建GlusterFS存儲集群 1738.2.4 創建GlusterFS存儲卷 1788.2.5 GlusterFS卷訪問安全控制 1818.2.6 安裝客戶端 1828.3 Ceph系統安裝 1838.3.1 安裝環

境說明 1848.3.2 准備ceph—deploy、Ceph mon及osd的虛擬機鏡像 1858.3.3 安裝Ceph mon節點 1878.3.4 增加cephmond和cephmone節點 1918.3.5 關於mon初始成員的法定人數問題 1928.3.6 創建Ceph osd節點集群 1928.3.7 同步所有節點的時間 2008.3.8 查看集群的健康狀況 2008.3.9 創建存儲池 2018.4 用戶管理 2028.5 客戶端操作 2038.5 小結 2048.6 參考資源 204第9章 OpenStack中央存儲及虛擬機動態遷移 2059.1 NFS中央存儲模式 2059.

1.1 NetApp的NFS服務准備 2059.1.2 計算節點客戶端NFS的安裝與配置 2079.2 虛擬機動態遷移 2079.2.1 准備要求 2089.2.2 調整libvirt服務及nova.conf的配置 2089.2.3 動態遷移實驗 2099.3 NFS系統的不足及pNFS的發展 2109.3.1 NFS的不足 2109.3.2 pNFS的發展 2109.4 參考資源 211第10章 Cinder卷服務 21210.1 Cinder的安裝與配置及連接Netapp存儲后端 21210.1.1 部署環境說明 21210.1.2 Cinder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 21310.1.3 驗證

服務的運行狀態 21610.1.4 創建、使用與刪除卷 21710.2 連接Gluster存儲后端 22010.2.1 實驗環境說明 22010.2.2 安裝與配置Cinder及計算節點 22010.2.3 測試Cinder、計算節點與Gluster后端的連通性 22210.2.4 Cinder與Gluster協作測試 22210.3 連接Ceph存儲后端 22410.3.1 實驗環境說明 22410.3.2 安裝Ceph軟件到相關節點 22510.3.3 准備存儲池及用戶 22510.3.4 配置計算節點 22610.3.5 配置Cinder 22710.3.6 驗證Cinder與計算節點均

可以創建卷 22810.3.7 創建雲硬盤並將其附加到虛擬機中 22810.4 小結 22910.5 參考資源 229第11章 Swift存儲系統部署 23011.1 Swift系統簡介及原理 23011.1.1 Swift系統的來源 23011.1.2 Swift系統的基本原理 23011.2 Swift環境部署簡介 23211.3 公共服務部署與服務注冊 23311.3.1 NTP時間安裝 23311.3.2 虛擬機鏡像Kilo源安裝 23411.3.3 ssh—key生成與下發 23411.3.4 注冊Swift服務 23411.4 account—container—server部署

23511.4.1 網絡配置 23511.4.2 配置主機Hosts文件 23611.4.3 服務安裝 23611.4.4 配置數據存儲盤 23611.4.5 配置rsync服務 23611.4.6 啟動rsync服務 23711.4.7 配置account—server服務 23711.4.8 配置container—server服務 23811.4.9 Swift服務驗證配置 23911.4.10修改文件夾權限 23911.4.11 啟動服務 23911.5 object—server部署 23911.5.1 網絡配置 23911.5.2 配置主機Hosts文件 24011.5.3 安裝服

務 24011.5.4 配置數據存儲盤 24011.5.5 配置rsync服務 24111.5.6 啟動rsync服務 24111.5.7 配置object—server服務 24211.5.8 Swift服務驗證配置 24211.5.9 修改文件夾權限 24211.5.10 啟動服務 24311.6 proxy—server部署 24311.6.1 網絡配置 24311.6.2 配置主機Hosts文件 24311.6.3 軟件安裝 24411.6.4 服務配置 24411.6.5 Swift服務驗證配置 24511.6.6 修改文件夾權限 24511.6.7 重啟服務 24511.7 Swi

ft存儲中使用ring文件的創建與分發 24611.7.1 account—server中使用的ring文件的創建與同步 24611.7.2 container—server中使用的ring文件的創建與同步 24711.7.3 object—server中使用的ring文件的創建與同步 24811.7.4 Swift存儲的ring文件下發 25111.8 proxy—server雙機心跳服務部署 25211.8.1 檢查proxy—server的Hosts解析 25211.8.2 安裝心跳服務 25211.8.3 服務配置 25311.8.4 啟動心跳服務 25311.8.5運行驗證 2531

1.9 Swift驗證與實踐 25411.9.1 設置身份驗證的環境變量 25411.9.2 查看Swift狀態 25511.9.3 新建容器 25511.9.4 上傳對象 25511.9.5 刪除對象 25611.9.6 下載對象 25611.10 Windows下Swift客戶端的使用 25611.10.1 客戶端下載 25611.10.2 客戶端安裝 25611.10.3 客戶端使用 25711.10.4 通過客戶端上傳文件 26011.11 Swift故障恢復 26111.11.1 模擬object服務器數據丟失 26111.11.2 模擬Object服務器硬盤故障 26311.11.

3 模擬object—server系統故障 26511.12 小結 26911.13 參考資源 269第12章 OpenStack與Docker 27012.1 Docker簡介 27012.2 安裝與運行Docker 27112.2.1 Docker基礎安裝 27112.2.2 查找及下載Docker鏡像 27112.2.3 啟動並登錄Docker容器 27112.2.4 Docker與網絡名字空間 27212.2.5 Ceph RBD存儲卷持久化 27412.3 Machine、Swarm、Compose及Flocker 27612.4 Docker與OpenStack的融合 27712.

4.1 Machine方案 27712.4.2 nova—docker方案 27812.4.3 heat—docker方案 27812.4.4 Magnum方案 27912.5 nova—docker方案實踐 27912.5.1 novadocker的安裝 28012.5.2 配置計算節點 28012.5.3 配置Glance 28012.5.4 下載及上傳鏡像 28012.5.5 創建虛擬機 28112.5.6 查看網絡信息 28212.6 參考資源 283第13章 Heat與彈性集群伸縮 28413.1 Telemetry簡介 28413.2 Telemetry安裝環境 28513.3 T

elemetry服務的安裝與配置 28513.3.1 MongoDB的安裝與配置 28513.3.2 安裝Telemetry 28713.4 Telemetry Agent安裝 29013.5 創建警告 29213.6 Heat簡介 29613.7 Heat部署環境信息 29713.8 Heat服務的安裝與配置 29713.8.1 創建heat數據庫 29713.8.2 向Keystone注冊Heat服務 29713.8.3 安裝軟件 29813.8.4 配置服務 29913.8.5 創建heat數據庫表 29913.8.6 啟動服務 29913.8.7 運行驗證 29913.9 創建Heat

域及管理員 30113.10 創建棧 30413.10.1 Heat模板要素簡介 30413.10.2 第一個模板 30513.10.3 集群的自動彈性擴展與收縮 30713.11 參考資源 311第14章 Sahara與彈性Hadoop集群 31214.1 Sahara簡介 31214.2 Sahara部署准備 31314.3 Sahara部署環境設置 31314.4 sahara—api服務的安裝與配置 31414.4.1 創建sahara數據庫並注冊endpoint 31414.4.2 安裝sahara—api軟件 31514.4.3 配置sahara—api 31614.4.4 初始化

表 31914.4.5 服務啟動 32014.4.6 運行驗證 32014.5 安裝sahara—dashboard 32014.5.1 安裝sahara—dashboard軟件 32014.5.2 配置sahara—dashboard 32114.5.3 驗證sahara—dashboard安裝 32114.6 預封裝虛擬機鏡像的下載與注冊 32214.6.1 鏡像下載 32214.6.2 向Glance服務注冊鏡像 32314.6.3 向Sahara服務注冊鏡像 32314.7 創建Hadoop集群 32314.7.1 OpenStack基本環境檢查 32314.7.2 創建Hadoop集

群 32414.8 查看創建完成的集群 33014.8.1 登錄到namenode查看集群配置信息 33014.8.2 通過Web訪問namenode來查看集群配置信息 33114.9 故障處理 33214.10 參考資源 334第15章 OpenStack與VMware虛擬機遷移 33515.1 實驗環境 33515.2 將VMware ESXi平台的虛擬機遷移至OpenStack平台 33515.2.1 遷移Ubuntu Server 14.04虛擬機 33515.2.2 遷移CentOS 6.5虛擬機 33815.2.3 遷移Windows Server 2008R2 虛擬機 34115

.3 將OpenStack平台的虛擬機遷移至VMware ESXi平台 34715.3.1 遷移Ubuntu Server 14.04虛擬機 34715.3.2 遷移CentOS 6.5虛擬機 35415.3.3 遷移Windows Server 2008虛擬機 35515.4 小結 35715.5 參考資源 358

使用BeagleBoard-xM完成機載影像處理之研究

為了解決ubuntu網卡驅動的問題,作者陳昱良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探討使用DSP 來進行機載影像處理的相關技術,並且透過BeagleBoard-xM 來具體落實此項研究。目前無人機上的影像導航功能,大多是將影像回傳至地面站,加以處理後,再以命令形式上傳至機載電腦。這種架構不僅會有傳輸時間延遲問題,也會造成影像資訊容易被雜訊影響。本論文探討利用DSP 直接在無人機上進行影像處理的相關技術,並使用BeagleBoard-xM 進行驗證。由於DSP 只有計算功能,進行機載影像導航還需要跟週邊設備如攝影機、天線等進行資料交換,所以需要一個CPU 與作業系統才能完成此項任務。本論文所選用的硬體BeagleBoard-xM 則採用ARM 搭配DSP,在此硬體

架構上,本研究選用Android 作為作業系統,以及使用OpenCV 作為影像處理軟體。由於此架構尚未在Beagle Board 上實踐過,因此本論文主要貢獻在於將相關的軟、韌、硬體整合,並透過實驗驗證整合之後的系統運作狀況。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將來可以應用於無人機機載視訊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