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nclass實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TronClass 行動學習與翻轉課堂平台 - 藥師家也說明:3分鐘瞭解TronClass.結合多種教學資源,提供百餘種. ... TronClass 行動學習與翻轉課堂平台. tronclass註冊. 相關資訊. tronclass無法登入 · tronclass實踐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黃博聖所指導 鍾世潤的 不同課後活動方式對學習動機、同儕互動、自主學習及學習成效之影響 (2020),提出tronclass實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課後活動、學習動機、自主學習、同儕互動、Moodle、Office365。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陳詩捷所指導 林烋毅的 以不同學習風格探討即時反饋系統APP資訊架構與振動回饋之介面設計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即時反饋系統、學習風格、資訊架構、振動回饋、使用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tronclass實踐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智園】TronClass | 教育創新電商營運平台則補充:為突破防疫期間無法正常教學的情況,智園團隊推出「1+N 不停學實踐方案」,以1個教學雲服務平台為核心,貫穿N個教學場景,支援疫情期間不同階段的教學所需,讓學生實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ronclass實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課後活動方式對學習動機、同儕互動、自主學習及學習成效之影響

為了解決tronclass實踐的問題,作者鍾世潤 這樣論述:

在現在科技逐漸發展的時代,數位學習的興起也帶給了老師及學生許多層面的幫助。而其中的一個轉變就是學習逐漸發展成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模式,使用學習平台則是能夠貫徹此一模式的方式之一,提供了一個平台能讓學習者不受時空限制地學習或是與老師同儕互動。在眾多的學習平台中,Moodle是最著名及廣泛使用的學習平台,具有開放原始碼、免費及提供不同功能模組等特點。但根據相關研究顯示,Moodle平台具有幾個缺失,第一,學生互動內容不夠集中、有深度,第二,不具有即時通知而造成互動立即性不足,最後,操作程序較為繁瑣。而這些不同的缺失都可能成為學習者學習過程的阻礙。除了Moodle平台外,另外能輔助學習平台的應用程式

如Office365。透過Office365中的不同功能,如Teams的即時通知、OneNote的錄音功能等,能夠補足Moodle不同層面的缺失。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在以不同方式進行課後活動,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成效、同儕互動及自主學習之影響為何。以課後活動方式為自變項,分成面對面討論組、Moodle組與Office365組三組,比較不同課後活動如課後討論、課後作業等,透過使用其相關功能探討其影響與差異。本研究採量化為主,質化為輔的分析方式,以143位國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組別對於學習動機的影響無顯著差異。(2)面對面討論組學習成效顯著高於Office3

65組。(3)Office365組之同儕互動有高於面對面討論組之傾向。(4)不同組別對於自主學習的影響未具有顯著差異。(5)針對討論學習歷程發現,在使用學習平台進行討論之組別,皆會出現有學生在小組還未有過多討論過程,就直接在聊天室中貼上作業完整答案,甚至是直接以分工合作方式,各自認領題目,而未出現詳細針對作業內容之討論內容。

以不同學習風格探討即時反饋系統APP資訊架構與振動回饋之介面設計研究

為了解決tronclass實踐的問題,作者林烋毅 這樣論述:

根據親子天下(2008)的調查指出傳統講述法的課程無法提升現代學生之學習動機與成效,隨著科技的進步,科技輔助教學方式逐漸地被教育界採用,如:即時反饋系統、電子白板等,因此本研究以即時反饋系統應用程式(APP)為研究主題,探討在教學的情境下學生(人)與即時反饋系統應用程式APP(機)互動之關係,透過實驗法探究介面使用性與互動體驗設計。本研究分為二階段實驗,前導性實驗針對現有即時反饋系統APP進行資訊架構統整與分析,繪製2款深淺不同的資訊架構。實驗主要探討不同學習風格(主動學習型/省思觀察型)學習者使用即時反饋系統APP之差異,共招募132位受測者進行實驗,其中省思觀察型為75位、主動實驗型57

位,分別探討2種學習風格x 2種資訊架構(深/淺)與2種學習風格x 3種振動模式(短振短停/短振長停/長振短停),實驗採組間設計,分別進行二階段雙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操作時間績效與使用感受為依變項,探究變項間的影響關係。本研究實驗結果為:學習風格因子,省思觀察型受測者對於振動的反應時間較快;資訊架構因子,深-資訊架構切換頁面時要切換較多頁面,因此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操作績效較差;振動模式因子,短振短停是反應時間最快且受測者主觀感受最緊急的振動模式,而短振長停是反應較慢且主觀感受較不緊急的振動模式。本研究經二階段實驗結果提出以下設計建議:(1)本研究所提出之淺-資訊架構較適合即時反饋系統APP;(2

)減少頁籤式的介面設計;(3)點名紀錄整合於點名功能中;(4)使用微動畫顯示答題結果;(5)私訊老師介面可以聊天對談方式進行設計;(6)課程資訊可整合於同一頁面,期盼本研究成果能對互動體驗設計與教學科技領域提出研究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