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下載教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tft下載教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左冬紅寫的 電腦組成原理與介面技術--基於MIPS架構實驗教程(第2版) 和白林峰等的 單片機開發從入門到精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學】一加手機OnePlus 內地版刷官方國際版CM11s 簡單 ...也說明:這是給買到內地版又想刷成國際版CM11s的新手教學(附上影片)用的是官方的recovery所以非常簡單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死機、變磚等問題刷回來也非常easy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機械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碩士班 許永和所指導 江丞凱的 基於5G與AIoT之LCM檢測與分析平台實現 (2020),提出tft下載教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oT、LCM Aging、LCM光學、FOTA、MQTT、5G、CNN。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流通管理系 吳世光所指導 楊凱程的 建構物聯網倉儲溫溼度監測系統 (2020),提出因為有 物聯網、ESP32-CAM、DHT11、Arduino的重點而找出了 tft下載教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篩粉器mobile01 - 2023則補充:篩粉器mobile01 篩粉器mobile01 吃大便主播篩粉器mobile01. 鳳凰模擬器下載. ... 簡單樹畫教學. 文創商品設計理念. 軟豆. 品光3c. 亞立詩回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ft下載教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腦組成原理與介面技術--基於MIPS架構實驗教程(第2版)

為了解決tft下載教學的問題,作者左冬紅 這樣論述:

本書配合《電腦組成原理與介面技術——基於MIPS架構》一書而編寫,特點是以實驗為主,在簡要介紹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詳細地闡述了各個實驗設計、實現等具體過程。本書實驗內容分為三部分:MIPS彙編程序設計、基於FPGA的原型電腦系統設計以及基於IP核的嵌入式電腦系統設計。本書介紹了MIPS模擬器QtSpim、Mars,Xilinx FPGA開發套件Vivado、SDK等開發工具的使用,並通過一個個具體實驗案例,幫助讀者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動手實踐電腦軟硬體介面技術。同時,本書還在各類實驗案例基礎上設置了不同難易程度的實驗任務及思考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 左冬紅,

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智能互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現代網路通信技術研究室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無線網路技術、流媒體分發技術、嵌入式家庭媒體網 關設備等。歷年承擔「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多次承擔華中科技大學「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課程相關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並於2013年承擔了湖北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微處理器與介面技術課程建設」。發表與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相關的教學改革研究論文多篇。 第1篇MIPS組合語言程式設計 第1章QtSpim組合語言程式開發環境 1.1QtSpim簡介 1.2QtSpim功能表列簡介 1.2.1File菜單 1.

2.2Simulator菜單 1.2.3其餘菜單 1.3QtSpim彙編、偵錯工具示例 1.3.1QtSpim使用者程式入口 1.3.2QtSpim彙編查錯 1.3.3QtSpim查看程式存儲映射 1.3.4QtSpim調試查錯 第2章MARS組合語言程式開發環境 2.1MARS介面簡介 2.2MARS功能表列簡介 2.2.1File菜單 2.2.2Run菜單 2.2.3Settings菜單 2.3MARS彙編、偵錯工具 2.3.1組合語言來源程式編輯 2.3.2彙編器 2.3.3查看程式存儲映射 2.3.4運行程式 第3章MIPS組合語言 3.1MIPS

組合語言程式結構 3.2系統功能調用 3.3虛擬指令 3.4常用巨集組譯指令 第4章MIPS組合語言程式示例 4.1常用C語句彙編指令實現示例 4.1.1if語句 4.1.2while語句 4.1.3for語句 4.1.4switch語句 4.2副程式設計示例 4.2.1副程式結構 4.2.2遞迴副程式設計 4.3MIPS組合語言程式設計實驗任務 4.4思考題 第2篇基於FPGA的原型電腦系統設計 第5章Vivado開發工具簡介 5.1FPGA設計流程簡介 5.2EDA工具Vivado簡介 第6章單週期類MIPS微處理器實驗 6.1簡單指令集MIPS微處

理器設計 6.1.1MIPS微處理器資料通路 6.1.2MIPS微處理器控制器 6.2簡單指令集MIPS微處理器各模組實現方案 6.2.1記憶體 6.2.2寄存器檔 6.2.3運算電路 6.2.4多工器 6.2.5位寬擴展 6.2.6控制器 6.3MIPS微處理器實驗實現過程示例 6.3.1實驗環境 6.3.2創建工程 6.3.3基於IP核新建記憶體模組 6.3.4Verilog語言描述其餘模組 6.3.5模組功能模擬 6.3.6頂層模組 6.3.7RTL分析 6.3.8引腳約束 6.3.9整體模擬 6.3.10MIPS微處理器綜合 6.3.11deb

ug IP核插入 6.3.12MIPS微處理器實現 6.3.13下載程式設計及測試 6.4實驗任務 6.5思考題 第7章記憶體映射IO介面設計 7.1記憶體映射IO介面原理 7.2記憶體映射IO介面實現方案 7.3實驗示例 7.3.1實驗設備簡介 7.3.2新建項目並添加原有代碼 7.3.3新建IO介面模組Verilog代碼 7.3.4IO介面模組模擬 7.3.5IO介面模組集成 7.3.6彙編來源程式示例 7.3.7輸入/輸出設備引腳約束 7.3.8下載程式設計測試 7.4實驗任務 7.5思考題 第8章VGA介面設計 8.1VGA介面顯示原理 8.1

.1VGA介面時序 8.1.2VGA顯示控制器 8.2VGA控制器實現 8.2.1顯示記憶體 8.2.2計數器 8.2.3控制邏輯 8.2.4顯示記憶體位址產生 8.2.5視頻資料複用器 8.2.6圖元時鐘產生 8.3實驗示例 8.3.1實驗要求 8.3.2實驗板VGA介面簡介 8.3.3創建工程並添加已有設計代碼 8.3.4顯示記憶體模組 8.3.5計數器模組 8.3.6控制邏輯模組 8.3.7顯示記憶體位址產生模組 8.3.8VGA控制器模組 8.3.9圖元時鐘產生模組 8.3.10修改IO介面模組 8.3.11頂層模組集成 8.3.12彙編控制程

式 8.3.13整體功能模擬 8.3.14下載程式設計測試 8.4實驗任務 8.5思考題 第3篇基於IP核的嵌入式電腦系統軟硬體設計 第9章MicroBlaze嵌入式系統平臺 9.1MicroBlaze軟核微處理器 9.1.1MicroBlaze基本結構 9.1.2MicroBlaze中斷系統 9.1.3MicroBlaze匯流排結構 9.2standalone作業系統 第10章嵌入式最小系統建立流程 10.1嵌入式最小系統硬體構成 10.2最小系統硬體平臺搭建 10.3SDK Hello World程式設計 10.4下載程式設計測試 10.5實驗任務 10

.6思考題 第11章C語言資料類型 11.1C語言常見資料類型 11.2實驗示例 11.2.1C語言資料類型測試工程 11.2.2C語言資料類型程式調試 11.3實驗任務 11.4思考題 第12章程式控制並行IO介面 12.1並行輸入/輸出設備 12.2GPIO IP核工作原理 12.3平行介面電路原理框圖 12.4GPIO IP核配置 12.4.1添加GPIO IP核 12.4.2GPIO IP核屬性配置 12.4.3並行外設GPIO IP核配置示例 12.4.4GPIO API函數簡介 12.5Xilinx C IO讀寫函數 12.6實驗示例 12.6

.1實驗要求 12.6.2電路原理框圖 12.6.3硬體平臺搭建 12.6.4介面軟體發展 12.6.5IO讀寫函數程式碼 12.6.6API函數程式碼 12.6.7實驗現象 12.7實驗任務 12.8思考題 第13章中斷方式平行介面 13.1中斷系統相關IP核 13.1.1AXI INTC中斷控制器 13.1.2AXI Timer定時計數器 13.2中斷相關IP核配置 13.2.1中斷控制器配置 13.2.2GPIO IP核中斷配置 13.2.3定時計數器配置 13.3IP核API函數 13.3.1中斷控制器API函數 13.3.2定時計數器API函數

13.4中斷程式設計 13.4.1總中斷服務程式 13.4.2中斷程式構成 13.5實驗示例 13.5.1實驗要求 13.5.2硬體電路原理框圖 13.5.3硬體平臺建立 13.5.4軟體設計 13.5.5IO讀寫函數程式碼 13.5.6API函數程式碼 13.5.7實現現象 13.6實驗任務 13.7思考題 第14章並行記憶體介面 14.1並行RAM存儲晶片 14.1.1非同步SRAM存儲晶片 14.1.2DDR2 SDRAM存儲晶片 14.2記憶體介面IP核 14.2.1AXI外部存儲控制器EMC 14.2.2記憶體介面生成器IP核MIG 14.3

非同步SRAM實驗示例 14.3.1實驗要求 14.3.2電路原理框圖 14.3.3硬體平臺搭建 14.3.4SRAM記憶體讀寫測試軟體 14.3.5實驗現象 14.3.6任意指定存儲單元讀寫程式設計 14.4DDR2 SDRAM實驗示例 14.4.1實驗要求 14.4.2電路原理框圖 14.4.3硬體平臺搭建 14.4.4DDR2 SDRAM記憶體讀寫測試軟體 14.4.5實驗現象 14.4.6任意指定存儲單元讀寫程式設計 14.5實驗任務 14.6思考題 第15章序列介面 15.1串列通信協定簡介 15.1.1UART串列通信協定 15.1.2SPI串

列通信協定 15.1.3Quad SPI協議 15.2串列通信介面IP核原理 15.2.1Uartlite IP核 15.2.2Quad SPI IP核 15.3串列通信IP核配置 15.3.1Uartlite IP核配置 15.3.2Quad SPI IP核配置 15.4SPI介面外設 15.4.1DA模組 15.4.2AD模組 15.5IP核API函數 15.5.1Uartlite API函數 15.5.2Quad SPI API函數 15.6實驗示例 15.6.1UART通信 15.6.2SPI介面DA轉換 15.6.3SPI介面AD轉換 15.7實驗

任務 15.8思考題 第16章DMA技術 16.1DMA控制器簡介 16.1.1CDMA IP核基本結構 16.1.2CDMA IP核寄存器 16.1.3CDMA IP核簡單DMA傳輸流程 16.2實驗示例 16.2.1實驗要求 16.2.2硬體電路原理框圖 16.2.3硬體平臺 16.2.4記憶體到記憶體DMA傳輸控制程式 16.2.5記憶體到IO介面資料傳輸控制程式 16.2.6IO介面到記憶體DMA資料傳輸控制程式 16.2.7實驗現象 16.3實驗任務 16.4思考題 第17章自訂AXI匯流排從設備介面IP核 17.1AXI匯流排從設備IP核創建流程

和代碼框架 17.1.1AXI匯流排從設備IP核創建流程 17.1.2自訂IP核代碼框架 17.2自訂AXI匯流排簡單並行IO介面IP核實驗示例 17.2.1實驗要求 17.2.2平行介面IP核設計 17.2.3平行介面IP核測試嵌入式系統 17.3自訂AXI匯流排UART序列介面IP核實驗示例 17.3.1實驗要求 17.3.2實驗條件 17.3.3UART序列介面IP核設計 17.3.4UART IP核測試嵌入式系統 17.4自訂AXI匯流排語音輸入/輸出介面IP核實驗示例 17.4.1實驗要求 17.4.2實驗條件 17.4.3PDM語音輸入IP核設計 1

7.4.4PWM語音輸出IP核設計 17.4.5語音輸入/輸出IP核測試嵌入式系統 17.5實驗任務 17.6思考題 第18章VGA顯示介面 18.1VGA介面控制器TFT IP核 18.1.1工作原理 18.1.2TFT IP核配置 18.1.3TFT IP核API函數 18.2VGA介面嵌入式系統 18.3實驗示例 18.3.1實驗要求 18.3.2硬體平臺搭建 18.3.3IO讀寫函數輸出圖形程式示例 18.3.4API函數輸出字元程式示例 18.3.5IO讀寫函數輸出圖像程式示例 18.3.6實驗現象 18.4實驗任務 18.5思考題 第19章感測

器 19.1溫度感測器ADT7420 19.1.1ADT7420結構 19.1.2ADT7420寄存器 19.1.3ADT7420寫入資料時序 19.1.4ADT7420讀取資料時序 19.1.5重定流程 19.1.6INT和CT輸出 19.2加速度感測器ADXL362 19.2.1ADXL362基本結構 19.2.2ADXL362寄存器 19.2.3ADXL362 SPI介面命令 19.2.4配置流程 19.3AXI IIC IP核 19.3.1AXI IIC IP核基本結構 19.3.2AXI IIC IP核寄存器 19.3.3資料傳輸控制流程 19.4X

ADC IP核 19.4.1XADC IP核基本結構 19.4.2XADC IP核寄存器 19.4.3外部類比信號輸入電路 19.5溫度和加速度測量實驗示例 19.5.1實驗要求 19.5.2電路原理框圖 19.5.3硬體平臺搭建 19.5.4IO讀寫函數溫度監測程式示例 19.5.5IO讀寫函數加速度監測程式示例 19.5.6實驗現象 19.6XADC 4路AD轉換實驗示例 19.6.1實驗要求 19.6.2電路原理框圖 19.6.3硬體平臺搭建 19.6.4API函數XADC控制程式示例 19.6.5實驗現象 19.7實驗任務 19.8思考題 附錄

附錄ANexys4 DDR實驗板簡介 A.1Nexys4 DDR實驗板整體佈局 A.2電源模組 A.3FPGA程式設計模式 A.4記憶體 A.5100/10Mbps乙太網介面 A.6USB轉UART介面 A.7USB HID host介面 A.8VGA介面 A.9基本IO介面 A.10PMOD介面 A.11Micro SD卡插槽 A.12溫度感測器 A.13加速度感測器 A.14數位語音輸入 A.15單聲道數位語音輸出 附錄BNexys4 DDR實驗板Vivado引腳約束檔 附錄CNexys4實驗板簡介 C.1Nexys4實驗板整體佈局 C.2Nexys4

記憶體 附錄DNexys4實驗板Vivado引腳約束檔 附錄ENexys4和Nexys4 DDR實驗板描述檔安裝 附錄FNexys4 DDR實驗板外設介面電路原理圖 附錄GNexys4實驗板外設介面電路原理圖 附錄H乙太網介面Echo Server工程示例 H.1搭建具有乙太網的嵌入式系統硬體平臺 H.2TCP/IP Server常式 H.3實驗現象 附錄I實驗報告要求 附錄J實驗報告範例——MIPS組合語言程式設計

tft下載教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金鏟鏟之戰TapTap網頁連結:https://www.taptap.com/app/176937
Iphone換區教學:https://support.apple.com/zh-tw/HT201389

之後直播都會在FB了:https://www.facebook.com/Nye4ni/live_videos
YT留給上傳影片的空間 有特別情況可能還是可以開直播
感謝這一年支持的各位觀眾 頻道會員年底一樣有抽獎 還是以加入時間長短為抽獎機率調整

#聯盟戰棋
#金鏟鏟之戰
#云顶之弈

基於5G與AIoT之LCM檢測與分析平台實現

為了解決tft下載教學的問題,作者江丞凱 這樣論述:

全球顯示器產業的競爭一直處於非常激烈的狀況,台灣在競爭當中脫穎而出,創造出的產值為全球第二,目前僅次於半導體產業。本研究針對目前顯示器產業中的相關檢測方式進行強化,薄膜液晶顯示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在出廠前必須經過LCM Aging與LCM光學檢測。其中,LCM Aging檢測,是利用高溫的方式加速LCM模組老化,藉此檢測出LCM內的材料是否受高溫影響而損壞,另一部分為LCM光學檢測,透過色彩分析儀測量LCM的光學特性參數。本研究建置的AIOT之LCM檢測與分析平台,利用本實驗室所開發的LCM驅動與檢測裝置

來蒐集LCM Aging檢測時LCM的電壓電流資料,以及LCM光學檢測所量測到的資料,並透過所設計的CNN模型進行分析後,找出數值有異常的LCM並對產品進行分級,最後將資料傳送至所建置的雲端平台,使檢測人員可以透過遠端的方式來進行檢測,進而加快檢測速度與提高整體生產的良率;為了讓LCM驅動與檢測裝置可以驅動不同廠牌、型號的LCM,在韌體更新的部分使用FOTA的技術進行韌體更新與維護。LCM檢測與分析平台主要實作網頁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FTP伺服器、MQTT伺服器、LCM光學檢測CNN網路模型這五個部分,搭配自行設計的 RESTful API,即可提供LCM驅動與檢測裝置與雲端平台之間的資料交

換與更新。最後,在測試結果中,透過FOTA遠端韌體更新LCM驅動與檢測裝置的韌體所花費的時間約為1分12秒,對比人工替換可省下80%以上的時間,在LCM光學檢測上透過所設計的CNN網路模型做分級預測可達到95%以上的準確率。也為了讓本研究更符合實際場域的應用,因此本研究也使用本校所建置的5G場域,來驗證整體系統的可行性與穩定性,目前也將系統移植到廠商的實際場域上做測試,希望透過實際測試來持續改善研究的不足之處。

單片機開發從入門到精通

為了解決tft下載教學的問題,作者白林峰等 這樣論述:

本書按照單片機應用和開發技術需求從易到難划分7章內容,通過項目設計實例(全書共有25個項目)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學習。其中第1章介紹了8051單片機硬件相關知識;第2章介紹了單片機開發所采用的軟件和硬件實驗平台;第3、4章為單片機內部資源應用設計,並以STC89系列單片機為例,列舉了11個基礎項目用於引領讀者學習單片機C語言編程技巧;第5、6章主要介紹單片機系統常用的外部器件,列舉了11個提高項目進一步鍛煉讀者的單片機系統開發設計能力;第7章介紹了STC15F系列單片機內部主要部件應用技術,並采用產品開發中的三個綜合指導項目讓讀者進一步掌握單片機開發技能。長期承擔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

作,從事無線視頻監視與控制、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來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主編和參編著作和教材6本,主持科技成果鑒定2項,獲得廳級以上科研成果6項。 前言第1章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11.1認識單片機11.1.1單片機發展及其應用11.1.2單片機內部結構與硬件資源21.1.3單片機的外部引腳41.2單片機內部主要部件81.2.1CPU81.2.2存儲器101.2.3專用寄存器111.2.4特殊功能寄存器131.3單片機系統的電路組成161.3.1單片機最小系統161.3.2單片機系統的工作模式191.3.3單片機應用系統201.4單片機的程序語言與數據221

.4.1匯編語言程序221.4.2單片機的C語言程序231.4.3數制轉換與編碼241.4.4機器數27思考題28第2章 單片機系統開發常用軟件292.1單片機軟件開發系統Keil應用292.1.1Keil μVision3工作界面292.1.2Keil應用步驟292.1.3調試程序352.2單片機系統的仿真與調試382.2.1Proteus ISIS的工作界面382.2.2電路原理圖設計402.2.3仿真與調試442.2.4Proteus與Keil的聯合調試462.3單片機的程序下載與硬件實驗平台簡介482.3.1單片機硬件實驗平台482.3.2程序下載軟件51思考題53第3章 單片機程序設

計基礎543.1單片機的C語言543.1.1C51的特點543.1.2C51的數據553.1.3C51的運算符573.1.4C51中常用的函數583.1.5單片機C語言的結構603.1.6數制與碼制613.2單片機驅動一個LED閃爍623.2.1單片機I/O接口輸出與驅動623.2.2P0.0接口驅動LED閃爍(項目1)643.2.3流水燈程序設計(項目2)673.2.4數組與應用693.3數碼管驅動713.3.1數碼管的顯示原理713.3.2數碼管0~9顯示程序設計(項目3)743.3.3函數調用753.3.4主程序與子程序773.4單片機系統的按鍵(項目4)783.4.1按鍵抖動現象783

.4.2單按鍵輸入程序793.4.34×4鍵盤矩陣83思考題85第4章 單片機內部硬件資源及應用874.1單片機的中斷系統874.1.1中斷系統簡介874.1.2中斷響應914.1.3中斷服務函數934.1.4利用外部中斷實現按鍵的輸入(項目5)944.2MCS?51系列單片機的定時器954.2.1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結構954.2.2定時器的工作方式974.2.3定時器/計數器的初始化994.2.4單只數碼管秒顯示(項目6)1004.2.56位數碼管動態顯示(項目7)1024.3單片機串行通信1054.3.1串行通信原理1054.3.2單片機的串行接口1064.3.3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10

94.3.4單片機通信電路接口1134.3.5PC與MCS?51系列單片機的串行通信(項目8)1144.4電子表程序設計(項目9)1164.4.1功能分析1164.4.2電路設計1174.4.3程序設計1174.5增強型51系列單片機的內部特殊部件1264.5.1單片機內部特殊部件1264.5.2單片機片內看門狗定時器的使用(項目10)1284.5.3單片機片內A?D轉換器的使用(項目11)130思考題133第5章 單片機外圍常用器件及其應用1355.1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的應用1355.1.1DS18B20的功能原理1355.1.2DS18B20的工作時序1375.1.3DS18B2

0的指令1395.1.4DS18B20的驅動程序設計1405.1.5數字溫度計設計(項目12)1435.2.I2C總線器件AT24C04及其應用1465.2.1I2C總線的構成和信號類型1465.2.2AT24C04的應用原理1485.2.3AT24C04的驅動程序設計1505.2.4AT24C04的應用(項目13)1525.3實時時鍾DS1302的原理與應用(項目14)1545.3.1DS1302的功能1545.3.2DS1302的寄存器和控制指令1555.3.3DS1302的讀寫時序與驅動程序1565.3.4DS1302的應用1595.4A?D、D?A轉換器及其應用1635.4.1A?D轉

換器、D?A轉換器參數描述1645.4.2A?D轉換器ADC0832的應用(項目15.1)1645.4.3A?D轉換器TLC549的應用(項目15.2)1695.4.4D?A轉換器TLC5615的應用(項目16)1735.5單片機常用的接口電路1765.5.1並行鎖存器1765.5.2串行移位寄存器1775.5.3驅動器ULN2003的應用(項目17)180思考題185第6章 字符點陣顯示1866.1LCD1602單色字符液晶顯示模塊(項目18)1866.1.1LCD1602液晶顯示模塊工作原理1866.1.2LCD1602的操作指令1886.1.3LCD1602的驅動程序設計1916.1.4

LCD1602的應用1936.2LCD12864的原理與應用(項目19)1946.2.1LCD12864點陣液晶顯示模塊的工作原理1946.2.2LCD12864的驅動程序設計1976.2.3LCD12864的應用2066.3彩屏液晶TFT的原理與應用(項目20)2086.3.1彩色液晶顯示模塊概述2086.3.2彩色液晶顯示模塊介紹2096.3.3驅動程序設計2126.4LED點陣顯示屏2186.4.1LED點陣結構及顯示原理2196.4.2LED 8×8點陣字符顯示(項目21)2216.4.3LED漢字屏原理與設計(項目22)2246.4.416×16漢字點陣顯示程序設計226思考題230

第7章 STC15F系列單片機內部模塊及應用2317.1STC15F系列單片機應用基礎2317.1.1STC15F系列單片機功能概述2317.1.2STC15F系列單片機開發環境2327.1.3STC15F系列單片機應用測試2367.2STC15F系列單片機片內A-D轉換器的應用(項目23)2397.2.1基本原理2407.2.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A-D轉換程序2427.2.3利用片內A-D轉換器實現NTC熱敏電阻測溫2437.3STC15F系列單片機內部EEROM的IAP技術應用(項目24)2467.3.1EEPROM存儲空間與相關寄存器2467.3.2片機EEPROM程序2487.3

.3掉電存儲原理與應用2527.4STC15F系列單片機PWM波輸出及其應用(項目25)2547.4.1STC15F系列單片機PWM模塊結構原理2547.4.2PWM相關寄存器2567.4.3PWM波輸出程序設計259思考題261附錄51常用頭文件262 與單片機有關的產品開發是單片機技術應用的重要過程。單片機開發包含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兩部分,其中硬件主要指電路和相關的部件,軟件主要指運行在單片機內的程序。單片機系統電路由單片機與外部器件按照一定的電氣特性連接而成,直觀地反映系統的組成結構。由於電路直觀易懂,初學者在了解單片機及其外部常用器件的引腳功能與特性基礎上,能很快掌

握電路的工作原理。

建構物聯網倉儲溫溼度監測系統

為了解決tft下載教學的問題,作者楊凱程 這樣論述:

倉儲作為現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统的重要節點,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和關鍵環節,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人們對物品的數量和種類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這樣對倉儲系統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倉儲內溫度、溼度等環境參數對存儲物品的質量和壽命有著重要影響,對倉儲環境參數進行即時監控,不僅可以保證存儲物品的質量,延長產品的存儲壽命,還能够增强倉儲系统的安全系數,當出現安全隱患的時候能夠即時預警,然而傳統倉儲環境監測系統存在佈線複雜,可靠性低,管理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因而將新的科學技術引入倉儲系統中構建訊息、網路化、智能化的倉儲環境監測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是以物聯網的概念打造一個具備遠端智

慧監測倉儲溫度與濕度的系統,透過 Arduino IDE 開發環境,並藉由溫濕度感測器 DHT11 感測周遭溫度與濕度,再利用無線 Wi-Fi 模組連結 ESP32-CAM 模組將資料上傳至資料庫,最後以 LINE 所提供的 API 結合來呈現溫度與濕度數據,目的為打造一個方便觀測倉儲溫度與濕度的系統,以最簡易的方式實現溫濕度的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