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lab msds 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宜蘭大學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碩士班 林亞立所指導 蕭于祐的 木材防腐藥劑添加防黴劑對其處理材抗發霉性質之改善 (2015),提出science lab msds 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發霉、木材保存、有效抑制濃度、木材防腐藥劑、木材防黴劑、防腐藥劑注入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陳奕宏所指導 陳冠和的 以旋轉填充床利用氧化吸收還原法去除氮氧化物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旋轉填充床;煙道尾氣;脫硝;氧化吸收還原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science lab msds pdf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cience lab msds 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木材防腐藥劑添加防黴劑對其處理材抗發霉性質之改善

為了解決science lab msds pdf的問題,作者蕭于祐 這樣論述:

木材經過防腐處理後,於儲存時易於木材表面產生發霉問題。本研究使用南方松 (Pinus spp., SP)及黃柳桉 (Shroea spp., YL) 等2種試材; Micronized copper azole (MCA)、Alkaline copper quaternary type 1 (ACQ1)、Alkaline copper quaternary type 3 (ACQ3)與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DOT)等4種防腐藥劑 ; Wood vinegar (WV), Light wood oil (LWO), Copper sulfate (

Copper), Didecyldimethylammonium carbonate/bicarbonate (DDAC), Benzalkonium chloride (BKC), (RS)-1-(4-Chlorophenyl)-4,4-dimethyl-3-(1H, 1,2,4-triazol-1-ylmethyl)pentan-3-ol (Tebuconazole, Teb)、Micro、CW、C45等9 種防黴藥劑;WV 與 LWO為熱處理材副產物,Micro、CW、C45為商業用之防黴劑。根據ASTM實驗室黴菌抑制試驗 (ASTM STD D4445-10)、AWPA 木產品黴菌抑制

試驗 (AWPA STD E24-12)及CNS 3000等標準進行實驗,以改善防處理材表面發霉現象。依據CNS 3000之吸收量標準,將3種防腐藥劑MCA (1.7 kg/m3, K3)、ACQ1 (2.6 kg/m3, K3)、DOT (1.2 kg/m3, K1) 減壓注入試材並進行模擬試驗後發現,各防腐藥劑分別對不同木棲性黴菌種類具有抵抗性。 南方松及黃柳桉利用實驗室黴菌抑制試驗及CNS 3000標準進行試驗後顯示,若要有效抑制黴菌在木材表面生長,則ACQ1處理材藥劑吸收量須達到5.2 kg/m3 (K4)以上; ACQ3處理材藥劑吸收量需達到接近5.2 kg/m3 (K4);M

CA 處理材藥劑吸收量須達到3.3 kg/m3 (K4)以上; DOT 處理材吸收量更須達到遠超過CNS 最高之8 kg/m3 (K2)標準。但若南方松及黃柳桉處理材未達到上述吸收量時,其處理材較易產生發霉的情形。 將篩選出之防黴藥劑加入防腐藥劑並注入木材後,根據木產品黴菌抑制試驗的標準進行防霉試驗。實驗結果顯示,不同防腐藥劑適合使用不同防霉藥劑來提升抗發霉性能;若欲配製木材防黴劑,其有效濃度需因樹種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將南方松試材注入添加防黴劑的木材防腐藥劑後顯示,MCA及DOT適合使用CW來提升抗發霉性能,防黴劑有效吸收量分別須達到0.048 kg/m3及0.051 kg/m3 ; A

CQ1及3適合以Micro 來提升抗發霉性能,其防黴劑有效吸收量須達到0.019 kg/m3以上。將黃柳桉注入添加防黴劑的木材防腐藥劑後注入後,實驗結果顯示,ACQ1、ACQ3 及 DOT 適合使用CW 來提升抗發霉性能,其防霉藥劑有效吸收量需達到0.008 kg/m3 以上、在0.024 至0.063 kg/m3及0.039至0.254 kg/m3之間;MCA 則適合使用C45來提高抗發霉性能,其防霉藥劑有效吸收量須在0.054 至0.082 kg/m3 之間。

以旋轉填充床利用氧化吸收還原法去除氮氧化物之研究

為了解決science lab msds pdf的問題,作者陳冠和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旋轉填充床(Rotating packed bed, RPB)反應器進行去除氮氧化物實驗,污染物來源以柴油發電機與風機提供所排出實驗中所需的廢氣之模擬及輸送,將模擬廢氣送入RPB中。污染物中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 NOx)的濃度大約24 ppm,並以本研究進行脫硝實驗。本研究使用亞氯酸鈉溶液與臭氧做為氧化劑,將氧化一氧化氮形成二氧化氮,再利用硫化鈉水溶液吸收並還原二氧化氮形成氮氣。研究探討RPB操作之氧化劑與還原劑濃度、氫離子濃度等操作參數對NOx去除效率(η)的影響並探討藥劑與NOx反應機制。研究結果顯示,ηNO會隨著氧化劑濃度上升與氫離子濃度下降而上升,ηNO

2會隨著還原劑濃度與氫氧離子濃度提高而上升。本研究的最適化操作條件定為:QG/QL為499、亞氯酸鈉初始濃度0.02 M、pH值為3.5、硫化鈉初始濃度0.06 M與pH值為11.5,η均能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