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資訊研究所碩士班 劉德明、楊軒佳所指導 陳雅霖的 預測新使用筆型胰島素之第二型糖尿病人的服藥順從度 (2021),提出python介於兩數之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第二型糖尿病、服藥順從度、電子病歷、機器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葉政育所指導 詹育誠的 漁船辨識系統與模型效能提升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漁船辨識、圖像識別、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的重點而找出了 python介於兩數之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ython介於兩數之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預測新使用筆型胰島素之第二型糖尿病人的服藥順從度

為了解決python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作者陳雅霖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第二型糖尿病的全球盛行率預估於2030年達到7%。不同於其他的慢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選擇涵蓋口服及針劑藥品。而根據過去研究,針劑藥品的藥品順從度平均60%,遠低於研究上定義之高順從度的80%。一位糖尿病病人平均診斷五到十年後可能會開始使用針劑藥品,而在這樣的治療轉換期,特別需要個人化的衛教來提升藥品順從度及治療效果。過去預測服藥順從度的研究多為以口服藥品為預測對象,針劑藥品,如胰島素,尚未嚴謹的探討。研究目標本研究預計建立機器學習模型,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成人及首次使用胰島素患者,進行高或低順從度的二分類預測;預測結果為首次使用胰島素後90天。使用的模型包含邏輯斯迴歸(logist

ic regression,LR)、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RF)及極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本研究包含兩階段實驗:實驗一使用內部測試集的資料分割方式,假設Xg模型會有最佳效果;實驗二使用外部測試集的方式來驗證此研究方法的應用性。最後,我們使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進行模型解釋。研究方法本研究資料來源為臺北醫學大學臨床研究資料庫(TMUCRD),資料區間為2004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0日。病人收錄條件為有第二型糖尿病診斷、使用基礎型胰島素及年齡介於18到90歲之間。高順從度的

定義為藥物佔有率(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MPR)等於或大於80%。機器學習模型的預測結果為病人是否為高順從患者,使用過去一年的資料當作模型參數。本研究總共收集66個參數,可分為七大類:人口學、藥品、共同疾病、實驗數值、醫療資源使用情形、首次使用胰島素織品項及合併首次胰島素開立之其他糖尿病藥品。研究結果本研究從TMUCRD收取病人,基過收錄集排除條件,共收集了4134位病人的資料。該研究族群有40.14%的病人為高順從患者。實驗一中,Xg模型(AUROC 0.792)表現優於LR 模型(AUROC 0.754)及 RF 模型(AUROC 0.791)。SHAP方

法進一步解釋模型,發現過去藥品開立數量、門診造訪次數、使用高血壓藥品及相關實驗數值為重要參數。另外,首次開立胰島素之資訊,如自費金額、開藥天數及劑量也對模型預測能力有影響。實驗二中,最好的模型為RF模型,AUROC為0.778。結論本研究建立了可於首次開立胰島素時即預測病人未來90天的服藥順從度,可望在未來成為臨床決策系統。然而,未來需要更多努力,如模型的外推性及臨床驗證,使研究可以落實於臨床場域。

漁船辨識系統與模型效能提升之研究

為了解決python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作者詹育誠 這樣論述:

本文的漁船辨識系統是一個延續性的研究,主要針對第一代的漁船辨識模型進行效能改善的研究。漁船辨識模型的改善主要有兩個面向:其一是對數據集的內容進行改進。其二是修改辨識模型架構並進行再訓練。首先在數據集方面進行三個調整:第一是漁船數量從第一代的157艘增加到272艘,也就是說改進後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第二是對數據集中每艘漁船的圖像數量進行調整,使其盡可能的平衡。調整後的每艘漁船圖像數量範圍介於2到30張圖像之間;而前一版本的每艘漁船圖像數量範圍是從1到417張圖像,分佈非常不均勻。第三是將模型輸入的圖像大小從原始的160 × 160更改為160 × 480,這個圖像比例對於一般漁船來說更為

合理。最後,實驗結果證明本文模型在閾值為0.841418時的錯誤接受率(FPR)是0.61%、準確率高達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