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of醫學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proof醫學中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姆斯.崔曼寫的 洩露天機的孩子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藥開發系列】動物模式與概念驗證~轉譯醫學的成功模式~也說明:一、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 二、臨床試驗失敗的原因Causes of Failure in Clinical Trails · 三、概念驗證的挑戰Challenges on Proof of Concept · 四、與動物模式相關的 ...

國立嘉義大學 景觀學系研究所 江彥政所指導 柯柔安的 道路綠化對駕駛者注意力及反應時間影響之研究 (2021),提出proof醫學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道路綠化、注意力、反應時間。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蔡英美、江博暉、孫昭玲所指導 陳建旭的 程序性死亡配體1表現於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角色 (2021),提出因為有 聯合陽性分數、Ki-67、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根治性腎輸尿管切除術、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重點而找出了 proof醫學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41 章貝葉斯統計入門| 醫學統計學則補充:利用貝葉斯定理,我們將先驗隨機概率分佈(pri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和觀察數據作條件概率(condition on the observed data),從而獲得事後概率分佈(posterior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roof醫學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洩露天機的孩子

為了解決proof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詹姆斯.崔曼 這樣論述:

他們是一群天賦異稟的孩子他們有些特殊能力,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他們會說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他們跟這世界格格不入以前我們不懂、不聽、想把他們「導正」現在我們知道了   他們的靈魂狀態跟我們不太一樣  他們是來幫助我們的  現在我們稱他們為「新小孩」  或者「靛藍小孩」   ★暢銷十年的心靈叢書,經典重出   這是個十年來讀者口耳相傳的真實故事。   音樂人暨心靈作家詹姆斯.崔曼,在一次座談中認識了十歲的馬可。馬可跟詹姆斯說,自己有特殊的能力,見到一個人,可以看到對方的人生經歷,像看電影一樣。他還說了許多奇怪的事,像是他都在一個「網」上跟其他小孩聊天,以及他們的任務。他甚至宣稱,他可以把特異能力傳授給詹

姆斯。詹姆斯聽了未置可否,只覺得自己遇見了一個奇怪的孩子。   三天之後,詹姆斯竟然發現自己可以用意念折彎湯匙!不僅如此,他還可以讀取別人的心思、心電感應等等。起初他覺得很新鮮,到處表演給朋友看,可是漸漸地,這超能力為他帶來生活劇變,甚至導致他劇烈頭痛,他開始瘋狂找尋馬可。   各種跡象顯示馬可在保加利亞一個修道院內,他深入其間,發現那個修道院收留了許多這種特異功能的小孩,折彎湯匙只是小事,他們全都能用心電感應溝通,他們不受時空限制,能夠用心靈互相聯繫。這些小孩被判定是「特異」或「異常」,他們似乎無法融入我們的世界,不過卻有我們所沒有的能力,而且他們似乎很清楚他們來這世上的使命,他們是來傳訊息

的……   這些小孩是誰?他們急於傳給世人的訊息又是什麼?   ◎故事背後   詹姆斯的遭遇與《洩露天機的孩子》這本書,十年來引起許多心靈工作者以及教育問題專家的注意。許多孩子天生與別人不同,他們有的展現類似自閉或過動的傾向,但是卻在某些方面特別有天賦。又或者,他們單純擁有某些天賦異能。這些孩子過去被許多人視為「問題」;然而,事實上,他們或許其實是「解答」。   在這個故事中,這些孩子為我們揭露了他們之所以有這些天賦異能的原因,甚至讓我們了解到,這些異能本來是我們所有人都擁有的能力,只是我們「忘記了」。而我們還「忘記」很多很多事。這些孩子有如使者,他們帶著上天的訊息而來,如果我們願意傾聽他們,

可以發現關於生命如何成形,我們本來的面貌是什麼,我們為何來此,生命目的是什麼,以及我們死後會去哪裡等等重大問題的答案。   詹姆斯.崔曼在這段與馬可的奇遇之後,開始長期關注特殊孩子的議題。他還拍了兩部影片《靛藍小孩》(Indigo)以及《靛藍小孩的演進》(The Indigo Evolution),成為全球靈性圈,以及關注這類孩童教育發展人士的重要參考。 作者簡介 詹姆斯.崔曼James Twyman   享譽國際的暢銷作者、製片人兼音樂人,喜歡前往世界上衝突最激烈的地區,傳遞和平的訊息。他有「和平遊唱詩人」的封號,在伊拉克、北愛爾蘭、南非、波士尼亞、利比亞等國家舉辦和平音樂會,吸引數百萬人共

同祈禱,以期抒解世界危機。   他有十餘本著作,包括《戰地靈光》(Emissary of Light)、《締結靈性和平的藝術》(The Art of Spiritual Peacemaking)、《摩西密碼》(Moses Code)、《卡巴拉密碼》(Kabbalah Code)及《證據》(Proof)等。他有四部影片作品,包括得獎的《靛藍小孩》(Indigo)、《靛藍小孩的演進》(The Indigo Evolution)及影片版的《摩西密碼》等。他擔任鍾愛園地(The Beloved Community)的主席,鍾愛園地是跨宗教的組織,已任命四百多位的各國籍和平大臣。他也是靈性和平學苑(Th

e Seminary of Spiritual Peacemaking)的創始人。   現居美國奧勒岡州南部。 譯者簡介 謝佳真   商學背景的自由譯者,譯有《思考致富》、《峰與谷:超越逆境、享受順境的人生禮物》等書。如蒙賜教,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1 一件我們一直都知道、卻淡忘的事   偉大的真理往往透過精采的故事傳遞。凡是精采絕倫的故事,總是不斷有人懷疑故事的真偽。那些事真的發生過嗎?來龍去脈與傳說的內容一模一樣嗎?故事這麼迷人有魅力,該不會是美化過的吧?以上這些很重要嗎?抑或故事傳遞了意義深長的智慧才是重要的?   《洩露天機的孩子》既是精采絕倫的故事,

也傳遞了美好的智慧。對此,我完全不訝異,因為說這個故事的,是個慈悲為懷、深具洞見的人。他將療癒帶到所到之處。他的靈魂不斷吟唱聖愛之歌。   詹姆斯‧崔曼不是尋常的說書人。他是不折不扣的智者,擅長為古老的真理找到新意。他這輩子都以故事和吟唱傳揚真理,遞送奇蹟和光明的訊息給尋尋覓覓的人。因此,他是荷光者,也是愛的使者。   多年來,詹姆斯帶著樂器行遍世界,在紛爭之地吟唱祥寧之歌,贏得「和平吟唱詩人」的國際美名,如今他不時應戰火漫天地區人士的邀請(其實通常是對方「苦苦央求」),前去貢獻他的療癒能量,在哀傷時刻獻唱,頌揚、提攜萎頓的靈魂,講述偉大的真理,破除當今世上對人類的各種錯誤信念,以及對人類真實

身分的誤解。   我看過詹姆斯在台上的表現,由衷讚嘆他的活力和全心奉獻。我曾與他並肩同台面對觀眾,見證他帶動全場氛圍的卓越能力。在我認識的人之中,沒人比他更能飛快轉化一個空間的能量,為人心帶來寧靜,使靈魂迸發無比的溫柔情感。   我對詹姆斯‧崔曼有個特別的綽號,一個只在我心裡使用的綽號。我叫他天靈靈。出自天靈靈地靈靈。因為他就像一個魔法咒語。而他的招牌魔法,便是將悲傷轉化為愛。在舉世震驚、心痛於人類居然會荼毒人類之際,他的魔法正切合我們的需求。   而這位特別的人,道出一則特別的故事。故事出自詹姆斯‧崔曼的個人經歷。那些真的是他的經歷嗎?一切純屬捏造嗎?是想像力的產物嗎?他是否不時將真相添枝加

葉?抑或那是如假包換的真實經歷?   一如我們不會追問迷人女子的芳齡,我們也不會向說書大師追問故事的真偽。無論如何,問題無關宏旨,而智者自然心裡有數。   不,問題不在於故事是真的嗎?問題在我可以從故事學到什麼?被塞到我手上的這則故事,帶了什麼寶藏來給我?   沒錯,故事的確是塞到你手上的。不要懷疑。你注定要讀它。要明白:每件事都是一份指引。在生命的每時每刻,我們都有憶起某件事的機會。一件我們一直都知道、卻淡忘的事。世界不時會派一位得天獨厚的人與我們相遇。那通常是比我們記得多一點點真理的人,此人獲選來提醒我們,協助我們喚醒記憶。這些人讓我們重拾自我。   詹姆斯‧崔曼正是這樣的人。   他知道

。他記得。他明瞭。而且他投注大量的心力,為心甘情願的飢渴靈魂獻上他的記憶之禮。   因此,來吧,接受這份靈魂的糧食。來吧,在故事之桌大快朵頤。享受這一則美妙、迷人、神祕的故事,滋養你的靈魂。   你的心靈將會更為富足、開闊、活躍。 文/尼爾.唐納.沃許(《與神對話》作者) 推薦序2 人人都該有這種「愛」的意識   二○○四年,時值我主持的「與神對話中文聯合讀書會」自美國「靈性電影圈」組織引進了許多靈性電影,其中有《靛藍小孩》(Indigo)劇情片和《靛藍小孩的演進》(The Indigo Evolution)兩部紀錄片(注),當時也閱讀了此兩部影片製作人即本書作者的著作《戰地靈光》一書,當時

覺得:「哇!真是個遭遇奇特的人間天使,他還是個巡迴全球吟唱和平禱辭的歌手。是什麼樣的愛和靈感讓他去攝製這樣的影片的呢?」現在終於看到引發作者拍攝這兩部靛藍小孩影片的真實故事,也就是此書《洩露天機的孩子》,很高興現在中文版出版了。   其實在這人類意識躍升的年代,人人都該有書中靛藍小孩的意識——那「愛」的意識;從一個更開闊、更整體性的心靈視野,來看待我們自己與人類整體,並進行彼此真心真愛的交流,而內在更有種迫切感讓我們直覺的知道:就是現在!是該改變的時候了!此書的關鍵訊息,如此單純而直接,閱後我們可以自問的是:「我願意有意識地提升我自己嗎?在愛中我會怎麼做?就是現在,從我開始。」   (注:文

中提到影片與所有靛藍小孩相關的中文書目請上 Indigo.soul.tw 以及Loveradio.tw 查看最新更新的中文資訊。) 文/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 推薦序3 陪伴高心靈特質的孩子,我們都要自我提升   人生,只有我們能夠想像的生活方式而已嗎?  世界,只有我們已經知道的活動範圍罷了嗎?   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是什麼!   在地表以時速三百公里以上移動,在現代已經很稀鬆平常;到月球兜一圈再回來,也不再是電影情節才看得到的事情;網際網路,讓我們在彈指間就知道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年代!   有沒有可能,人類以另外一種方式生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傳遞訊息?不用開口,就可以把

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別人?不用動手,就可以操作身體之外的其他物體?   運用現在的科技,這一切都已經可以辦到。   有沒有可能,不需要透過儀器,我們依然可以實現這些不可思議的夢想?   到二○一二的此刻,我必須說:我不知道。   但是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我可以告訴大家:這一切都是真的!心想事成是真的!吸引力法則是真的!高心靈特質的孩子(以下簡稱心靈小孩)的存在是真的!   目前的我,還沒進入那個「網路」,也不記得我是否進去過那個「網路」。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也沒想過那個心靈小孩都知道的主要問題。但我小時候常常想:人類到底從哪裡來?死後會到哪裡去?我們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人類受苦是有意義的嗎?有

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停止這些苦難與病痛?小時候也常費心研究金字塔、蟲洞、時空旅行、外星人、宇宙起源、氣功、古文明!而這些過去「不可思議」、「無解」的事物,每一年都有越來越明確的「解答」。這些「解答」,幫助許多人從疑惑、好奇,到眼神發亮、到豁然開朗!藉由視野的改變,許多人很輕鬆地就克服了他們的情緒障礙、適應障礙,或是睡眠障礙。   在過去十多年以「能量醫學」與「身心靈療育」(注)運用在「心身醫學」的工作上,我們看到許多人是高敏感度、高直覺力,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不知不覺地就呈現出他們在的家庭、學校,或是工作環境的潛在問題!他們簡直就像有個「心靈接收器」一般,也許他們頭腦還不知道,但舉手投足,

你就知道,這個環境有些什麼問題該被看到與改變了。   《洩露天機的孩子》書上所描寫的孩子,多數仍然未經「汙染」——沒有被教導不當的壓抑、病態的否認、慣性的忽略等等有害身心的習慣;「心靈力量修道會」在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就把他們帶離家庭,提供他們高保護性、高啟發性、高心靈的學習環境。不盲目誇大他們的「特質能力」,反而讓他們知道,不能任意隨便,也不能為一己之私而運用這些特質能力;所有的一切,都必須以「愛」為最高指導原則。他們善於問問題,對人有高度的啟發作用!這些孩子們是幸福的。   然而,在臨床醫療上,我們見過許多類似的孩子,有人稱為「靛藍小孩」或「靛藍兒童」的兒童或大人,遭遇截然相反!他們被診斷

為「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或是「過動症」、「自閉症」,用化學物質壓制他們大腦的運作。彷彿有人因為視力太好,會看到太多的混亂而情緒不穩,我們就讓他戴個墨鏡把眼睛遮起來,希望他的心情能因此改善。生病,不必然他們就是心靈小孩。但是,高心靈特質、高感受力、高敏感度的人,如果我們用傳統的教育方式:指揮、命令、強勢、忽略來教育的話,絕絕對對會出問題!   許多家長會問:如果我都順著他(她)們,未來他們怎麼去適應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環境?哈!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順」這個方法,而在於「都」順著他們!心靈小孩一樣也需要被導引。只是,在導引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愛為出發點,而且父母

一定要先自我提升。因為孩子們的敏感度與直覺力,他們會敏感到大人的內心狀態。例如:我們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好,觸動了自己內心的擔憂、恐懼、憤怒,雖然內心最深層還有愛,可是負面能量早就淹沒了一切。為了陪伴這些心靈小孩,我們真的只能回歸愛,回歸純淨和真誠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跟孩子們互動,用中性沒有預設立場的愛,跟孩子討論他們的處境、狀態、自己察覺到的困擾,以及如何協助他們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要家長願意面對問題、自我提升,孩子就可以不受我們影響,天賦特質就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我們認定自己毫無問題,或是認為自己的問題不至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小孩就會像放大器一樣,一直出現問題到我們改變為止。因

此,許多家長為了陪伴孩子而進入自我提升的旅程後,最後都很感謝孩子們讓我們及時發現自己的生命已經偏離,要盡快抽離改變,沒有淹沒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當中。否則等我們走到人生的盡頭,才發現自己這輩子「白活了」,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嗎?   曾經有得了憂鬱症的心靈小孩告訴我,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中,外在似乎沒事,可是每個人內心紛湧的情緒與思緒,讓她彷彿被大浪淹沒,幾乎喘不過氣來;另一個瀕臨精神分裂的高中生,透過三個月的專注力、覺察力與行動力的訓練後,發現自己若是長期壓抑情緒、有話不說、胡思亂想,內心的想法或思緒就會變成幻聽;而只要她有話直說,停止煩惱,提高專注力,「幻聽」就會減少或消失。而另一位罹患躁鬱症的

大學男生,即使面對他不認識的工作人員,都可以一針見血、直指核心地講出對方的盲點!這些孩子,都是需要被了解與傾聽的珍寶。願意傾聽,我們會接收到無上的禮物!   洩露天機的小孩,也許就在你我身邊。打開心門,聽,也許你會聽到他的敲門聲!願,更多人能夠一起把愛散播到人間的每個角落;願,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心!   (注:療育,意味著療癒與培育。療癒 healing,相對於 cure治癒,療癒者以病為師,知道疾病或症狀是來帶領我們改變的。療癒的過程,是帶領我們去釐清、面對,與完成那些過去沒面對、未完成的生命功課與靈魂使命。療育 healing and cultivation,則加入教育與培育的精神-除了療

癒之外,如何有系統的教育訓練,以及經驗傳承與人格養成,讓當事人未來自己有解決問題與洞悉問題本質的能力,讓生命的學習更完整。) 文/楊紹民(光流聯合診所院長) 推薦序4 愛是人類的天賦、本質和使命   閱讀了《洩露天機的孩子》令我十分欣喜!長久以來,我一直都在經驗同時性事件,也就在2012年暑假,我義務協辦了「愛的生態學——新小孩的靈性教育」課程。這是教導孩子以生命中的特質——喜悅、愛、美為真理的靈性哲學,讓孩子學習在靈性領域生活。孩子認同自身就是喜悅、愛、美、生命與真理的感受,孩子相信內在的神性,而且神性透過他來行動,並幫助孩子去實現「真正的自己」,學習處在自我與世界的和諧之中。這些學習歷程,

和書本中的靈童們所受到的培育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個人都有靈性力量,但靈力的特異彰顯並不重要,愛才是重點,愛強化了全生命一體的網絡連結。也讓我們明瞭投生地球的目的,就是要把宇宙中至高的愛與光的能量和力量,帶給全人類,給地球本身,給動物們,給植物界和礦物界。我們都是聖愛使者、光天使,更唯有透過實際行動,將愛、喜悅與和諧的法則落實到生活,才能看見萬事萬物的神聖與合一,從而改變全世界。而當我們感受到愛,奇蹟會出現,一切事物會自然的運作,順隨生命之流進化。   當你在閱讀這本書時,試問自己:「我要如何來祝福這些新小孩,支持他們這一生的使命、天命,並引以為榮呢?」   在發自內心地學習如何以最好的

方式來支持這些新小孩時,你也會在自己的心靈旅程中逐漸覺醒。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作孩子的太陽,給孩子的生命帶來溫暖和光明。當他們被所愛的人圍繞,會有非比尋常的大躍進,展現令人驚奇的純真和天賦,那是他示現靈光閃耀本來自己的時刻。許多新小孩展現了令人驚訝的覺知能力、洞察力與直覺,擁有無窮的天賦。他們如能獲得支持,就會成長茁壯,且能以大愛和敏銳的感受力來表達,並為我們帶來有關超越時空的生命與存在的解答。   新小孩需要妥善栽培,去支持、愛護他們,與他們真誠地溝通交流,並敞開心胸聆聽他們,分享他們的生活。而提供給他們的,除了他們的基本需求之外,更要提供一些身體、情緒、心智與精神的工具,好讓他

們可以保持平衡與和諧。   愛是人類的天賦,當我們發展自身的天賦,便會提昇振動頻率。而新小孩是人類進化大躍進的典範,他們協助我們建構一個以愛和喜悅為根基的世界,取代目前充滿競爭和恐懼的世界。他們提醒我們重新憶起真實的自己,並活出生命美好的本質。   身為新小孩的母親,見證了孩子們身上流露出來的愛與喜悅,充滿在周遭的空間和物體,他們的內在之光照亮一切,這觸發了驚奇與美妙的生命經驗。我樂於推薦此書,讓我們自身和世界朝向更高的意識層次進化。深深地祝福大家! 文/劉瓊玉(「愛的生態學——新小孩的靈性教育」教師 ) 作者的話   我坐在書桌前閱讀《洩露天機的孩子》,追憶將近十年前扭轉了生命的旅程,不時彷

彿重新回到那段奇遇中。看著封面上的舊版書名,我感覺到心靈擴張,依稀聞到了保加利亞首府索非亞的繁忙街道,那是我尋訪馬可的第一站,然後我吃盡苦頭、摸不著頭緒(部分是因為路標完全看不懂)地在鄉野小路上馳騁,以及最後,在修道院見到靈童,靈童說要與世人分享一個訊息,一個他們覺得可以改變全世界的訊息。   訊息極為簡單,但如果我們願意敞開整顆心去聆聽,不予篩選或套用我們平日的限制性想法,靈童的訊息便會觸動我們的心弦,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那條心弦的存在,我們將會涉入容納了無限可能的心靈深井,記起我們為何選擇在這個關鍵年代降生到地球。靈童的訊息是一個問題,但在我們日常的柴米油鹽生活中通常聽不到這個問題。靈童在探問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聖愛使者,你會怎麼做?」換言之,如果你明白那不是空談,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可能性,而是實實在在、力量足以顯化一個嶄新世界的真相,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明白開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已然存在、正在發生的事實,你會怎麼做?孩童會告訴你,你只需要睜開眼睛,一旦睜了眼,凡事都會改變。這正是我們降生人間的原因,我們來到人間,是要看見自己及萬事萬物的神聖,明白天地萬物都值得關愛,從而改變全世界……成為聖愛使者。   事隔十年,靈童提出的問題依然極為重要,或許今日更適用。世道已有諸多改變,但許多事物依然保持舊貌,尤其我們亟需覺醒的開悟人士引導人類走向終級的天命。我們正向目標邁進嗎?抑或背離得更遠?

或許我們毋庸在近期內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假如靈童說的沒錯:「唯一需要改變的是我們接納真相的能力,其他的都不必改變。」那麼,這已是在我們身邊出現的趨勢,只是我們未必辨識得出這股潮流罷了。而這,正是我當初撰寫、出版本書的動機:協助世人體察已經成真且無法逆轉的事實。無論你此刻如何看待自己,你依然完美得如同由上帝親手創造。靈童有時稱為靛藍小孩、水晶小孩或其他的封號,我們透過這些封號,以期與他們的教誨保持距離。他們生來就記得真相,而我們,則必須經過提醒才會記起。無妨……現在,正是另一個記起真相的機會,真相是我們從未離開天堂樂園,只是我們幻想自己不在天堂。如果你踏出第一步,後續的步驟便容易了。這點我很清楚,

因為那正是我在二○○一年踏上的旅程,至今我依然走在這條路上。現在輪到各位了。   怎樣的人才是靛藍小孩?儘管有些人認為我是權威,我其實沒有好的答案。依我之見,任何自認可以定義、辨識出這些靈魂或這個族群的人,其實見樹不見林。大部分人受到的教養是我們必須恪守規範嚴明的框架,儘管這個框架的銅牆鐵壁純屬幻想,全然不實,我們卻很難跨越自己設立的侷限。所謂的靛藍小孩並不認同我們仰賴的框架,他們帶給世界的禮物是激勵我們追隨他們的典範。無論如何,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強化自己的防衛,和真理的教誨劃清界線,將這些孩童捧高到上師、聖人的等級,竭盡所能地閃避可以令世人重獲自由的真理。   我提筆撰寫這些經歷,是因為我衷心

相信靛藍小孩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未必是我們認為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是進化的產物,他們依賴我們,我們依賴他們。我在保加利亞邂逅的孩童,或許擁有大部分人願意不計一切取得的能力和天賦,但他們天賦異稟,正是因為他們不認為那些能力「特別」或「絕無僅有」。他們投生到人間,是因為我們也在人間,因為我們在他們降臨之前扮演了獨一無二的角色。這表示他們依賴我們,而我們也依賴他們。這些孩童的終級訊息是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唯一實在的作法是我們攜手同心,而不是因為誤以為一群特殊的孩童或開悟的人類具備我們沒有的能力,而指望他們提昇全人類。   我在書中將這波蛻變的重點放在一群天賦異稟的神祕孩童,而非在我們自己家中的孩童,令

我多少覺得自己未盡公道。絕大部分的新生代不能憑著念力使花苞綻放,也不能將意念投射到世界的另一端。大半的孩童從呱呱墜地,就具備我們唯有長大成人後才會有的專注與覺知能力。換言之,如今很多人專心致志地秉持慈悲與和平的法則開創世界的新局,但那是我們在長年累月的失望與掙扎之後,才在歲月的淬煉下逐漸學會的教訓。靛藍小孩天生擁有為周遭世界帶來正向轉變的銳利能力,他們似乎沒有靈魂轉世時常見的失憶狀態,從出世便記得自己為何投胎到人間。我們可以從這種現象獲得啟迪,但願世人願意擁抱真相。話說到底,一個人在一九九○年或一九三○年出生都沒有差別,唯一真正要緊的是我們終於毅然決定將內心的衝勁付諸行動,解決拖累我們數千年的

問題。靈童說此時此刻就是採取行動的時刻,時間不容虛擲。我們是否願意聽勸,或是返回安全的小框框,繼續大眼瞪小眼,再挑出一個新的族群,企盼他們解決我們惹出來的全部麻煩?   許多人問我有沒有返回保加利亞拜訪靈童,或馬可有沒有再和我聯絡。前者的答案是沒有,我沒有重訪那座修道院,事實上,我始終不覺得需要重遊舊地。儘管我的經歷既非凡又深刻,但那只是光陰中的一刻。我沒有藉此替自己鍍金的欲望,也不願意利用靈童的重要使命建立我的個人事業。娓娓道出那段經歷、靜觀其變便已足夠。多年來,即使我寫了大約八本與靛藍風潮無關的書籍,仍然有人想做相關的採訪,活像我心心念念想的全是靛藍小孩。連我都很訝異自己對此已百毒不侵,彷

彿我是被定型的演員,無法逃脫。這些日子以來,我對這一切已不太在乎。我和其他人對這個主題都貢獻良多,希望這些貢獻可以引導出更多也更深刻的體悟。我對這一切感到宜然自在,因此我很興奮本書重新引起觀注,希望可以影響踏上追尋之旅的新人。   從很多方面來說,本書帶領我走進始料未及的疆域,得到超乎想像的體驗。初寫這本書的時候,靛藍旋風開始消退,由李‧卡羅與珍‧托伯 (注: Lee Carol和Jan Tober是傳遞克里昂靈訊的夫妻檔靈媒,合著數本靛藍小孩的書籍。)創始的風潮喪失了原有的熱度。然後,我開始分享其他孩童的教誨和訊息,忽然間,這個領域出現了令人振奮的全新盛況。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出版一本極薄的小書

,發表湯瑪斯持續傳遞給我的靈性訊息。這促成了全美各地大約五場的「靈童向世界發聲」大會,有數千人參與盛會。後來,我很榮幸地協助製作兩部影片,介紹這些孩童以及他們亟欲分享的訊息,片名是「靛藍小孩」(Indigo)和「靛藍小孩的演進」(Indigo Evolution)。主流報刊雜誌、電視網搭上了這股熱潮,有一段時間,走到哪裡都很難不聽到相關的話題。如今事隔數年,我們重溫這些孩童的訊息,以及至今依然存在於選擇加入這個美麗新世界的人心中的欲望。一切都沒有改變,但一切都不同了。或許是因為這些靈童促成的能量匯集,也或許只是因為該是我們每個人走入那燦爛光明的時候已到。末了,一切都無關緊要,只要你回應問題,並

且回答「好」。   我很好奇十年後會不會再一次提筆撰寫後記,到時我又會寫什麼?我們是否會回首來時路,讚嘆我們的成長驚人,抑或我們屆時面對的挑戰,依然與今日如出一轍?現在我唯一篤定的是答案不會改變,問題也不會變。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聖愛使者,你會怎麼做? 第一章 馬可非凡之事往往依附在尋常時刻的羽翼底下,就像珍稀鳥類飛進你的生活裡,你卻從來沒有注意到過。彷彿你忘了牠們不該出現在城市或山林,總之不屬於你所在的地方。後來,有隻鳥兒翩然停駐在你房間窗戶外的窗枱上,你注意到了這本來覺得不可能存在的事。一口氣從你的雙唇間呼出,剎那後,一切水到渠成,你察覺自己忖度起以往絕不會思索的事。奇異的鳥翼捎來了禮物,起

初不動聲色,此後卻改寫你的人生。一隻平凡的鳥兒來了,一片新天地突然在你的面前開啟。你從此截然不同,誰都能從你眼中看出。事發當時,我坐在廚房桌前吃早餐,那是我如果在家時的晨間慣例,整體估算,那陣子我只有四成左右的時間在家。那是二○○一年的一月底,我剛剛結束為期一個月的音樂會與教學行程,沿著美國西岸從西雅圖巡迴到加州,在二十五天內舉辦二十三場活動,這對搖滾明星是稀鬆平常的一個月行程,但身為僅有少數新世紀人士才知道的作者兼音樂人,我卻覺得吃不消。我需要休息,我很訝異自己在那天早上九點便已經起床了。那一個月馬拉松式的簽書會、和平集會和晚間座談會相當累人。好不容易打道回府,愜意得出乎意料。就在那一刻,我

的生命全面改寫。我吃著一碗加了優格的什錦果麥,一邊望著廚房的窗戶外面,鳥兒聚集在聖芳濟陶像捧著的飼鳥盆上,大啖慷慨倒在裡面的種子。我將湯匙輕輕擱在左手上,沒有多管,至少當時沒有,只愣愣看著麻雀蹦蹦跳跳地縱情啄食,同時留意正在一旁爐台上煮的咖啡,心裡已經沒有容納其餘思緒的空間。我沒有回想巡迴行程的點點滴滴,更絕對沒有想起三天前在加州索薩利托的事情(那天晚上的離奇事件我百思不解,之後便努力不再多想)。所以,當時我的心情很放鬆地窩在家裡,看著鳥兒、享用早餐。隨後發生的事,讓我措手不及。我看著什錦果麥,準備再舀一匙,卻發生了怪事。湯匙彎成了九十度,彷彿有人趁我不注意時用噴槍烤融了湯匙。我甚至來不及反應

,眼睜睜看著湯匙碰到優格卻舀不起來只是一路滑到碗的另一側。一秒後我才回過神,意識到剛才的異象。怎麼可能?完全正常的堅實湯匙怎麼會在我手上折彎?那是我心中首次浮現這個疑惑,卻絕對不是最後一次。我愣坐在那裡至少一分鐘,低頭瞪著手上變彎的湯匙,不敢放下,擔心一切純屬幻覺或湯匙突然自行重新塑形,恢復原本的尋常模樣。我將椅子向後推,視線始終定在湯匙上,只坐在那裡瞪大眼睛,一臉無助。我心想,只有兩個可能的解釋。要麼我在無意間親手折彎湯匙,而那表示我比自己先前料想的更疲累不堪,要麼湯匙自行變形。我不願去想後者的意義。相信自己瘋了或可能只是工作過度,還比較容易。我情願回房間大睡兩天兩夜,也不願去想自己說不定用

意念折彎了湯匙。幸而一聲笑聲從我緊抿的雙唇逸出,打破那催眠般的恍神,幾乎聽不見地喃喃自語:「真是太荒唐了,難不成我可以一邊盯著窗戶外的幾隻小鳥,一邊用念力折彎湯匙!」想不到我竟然連念力也搬出來了,終於起身去換一把湯匙。我的潛意識似乎認為「何必冒險」。說不定製作湯匙的原料有瑕疵,家裡不論哪個人用了同一支湯匙,都會有相同的遭遇。我走到抽屜,打開。

道路綠化對駕駛者注意力及反應時間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proof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柯柔安 這樣論述:

分心與疲勞駕駛占交通事故原因達20%。疲勞駕駛高風險不亞於酒後駕駛,皆會使駕駛神智不清、反應速度下降,無法提起精神專注於駕車上。因此駕駛的感知反應時間(Perception–Reaction Time , PRT)往往是影響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目的探討道路綠化對駕駛者注意力與反應時間之影響,然而目前對於綠化與反應時間的研究較少。望對提升駕駛者反應時間有所助益,進而減少事故的發生。本研究欲探討道路綠化對駕駛人之影響,但道路現實突發狀況難以預測,對駕駛也有安全性的疑慮,考慮到實際上路周遭環境因子眾多,導致實驗結果受到影響,故運用虛擬的技術來重建實驗場景。受測流程分為三個階段:前置作業及注意

力前測、駕駛模擬測驗、注意力後測。利用反向數字廣度測驗(backward digit span, BDS)以及叫色作業(Stroop)兩種注意力測驗工具進行注意力前測及後測進而比較注意不同環境背景及道路綠化程度對駕駛之影響。駕駛模擬測驗分本研究採用Oculus VR Quest 2結合駕駛模擬方向盤的模擬系統來重建虛擬實驗場景,將道路背景分為都市及鄉村;道路兩測行道樹綠化程度分成:無綠化、1%-10%、11%-20%、21%-30%、31%-40%共10組,每組收集15人,共有150位受測者。受測者戴上VR分別觀看3段模擬突發狀況,利用突發事件與受測者踩煞車時間差收集受測者的反應時間。本研究共

收集144份有效樣本,經由研究結果發現,觀看綠化之路段後,能提升駕駛於駕車時的注意力程度。不同綠化程度皆會影響駕駛人的注意力,在綠化與BDS注意力測驗結果顯著,道路綠化程度越高,駕駛的專注程度越高。在綠化與叫色作業測驗結果則不顯著;在反應時間方面,道路綠化與反應時間有顯著性,綠化程度越高,駕駛遇突發狀況的反應時間則越短。研究結果說明觀看有行道樹的路段能有效改善駕駛的身心狀況,而綠化之道路對於注意力和反應時間改善也有實質的幫助。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行道樹設計方面提供具體的建議,行道樹不僅可以綠美化道路環境同時降低駕駛者的不穩定情緒、提高注意力、對生理和心理有所幫助,未來在規劃道路設計時可以多注意行道

樹的配置與設計,有助於提高駕駛人於道路行車之安全性。

程序性死亡配體1表現於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角色

為了解決proof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陳建旭 這樣論述:

背景與研究重點:與西方國家相比,台灣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根治性腎臟及輸尿管全切除術具有治癒器官局限性腫瘤疾病的潛力。然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預後較差,需要用化學療法或免疫療法進行進一步的輔助或姑息治療以延長生存期。為了及早發現這些高風險的病人,尋找理想、可靠的生物標誌物對上尿路泌尿上皮癌進行預後評估或甚至治療效果評估具有重要意義。程序性死亡配體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對膀胱癌的影響已得到充分研究;然而,PD-L1在上尿路泌尿上皮癌中的角色仍不清楚。我們的研究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PD-L1對上尿路泌尿上皮癌

臨床結果和預後的影響。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嘗試結合其他生物標誌物(Ki-67)來評估在預測上尿路泌尿上皮癌預後中是否存在協同效應。方法:回顧性收集2013年至2018年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確診的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我們僅納入接受根治性腎臟及輸尿管全切除術的患者,排除曾接受過手術前全身治療、診斷時已有轉移或有肌肉浸潤性膀胱癌病史的患者。我們使用Dako 22C3 pharmDx檢驗對全組織切片進行PD-L1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並使用聯合陽性分數 (combined positive score, CPS)來計算PD-L1在腫瘤細胞及免疫細胞中的表現。PD-L1聯合陽性分數小於10定義為陰性表現。在第

二部分中,我們在同一研究族群中使用抗Ki-67抗體進行了Ki-67染色。 Ki-67指數≥20%被定義為過度表現。結果:第一部分共有105名患者符合研究條件而納入分析。在17.1%的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中發現PD-L1表現陽性(即CPS ≥ 10)。PD-L1聯合陽性分數≥ 10多見於術前腫瘤分期較高或診斷時已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在多變量分析中,PD-L1聯合陽性分數≥ 10和較高腫瘤期別獨立預測較差的癌症特異性存活期和總存活期。在第二部分中,由於有3名患者缺乏Ki-67染色,因此僅納入102名患者進行分析。在48%的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中觀察到Ki-67 ≥ 20%,Ki-67過度表現也與較

高腫瘤期別和不良的病理學特徵相關。在多變量分析中,將單獨的PD-L1、單獨的Ki-67以及PD-L1加上Ki-67的組合納入預測上尿路泌尿上皮癌預後因子的分析中。然而,PD-L1聯合陽性分數 ≥ 10和Ki-67 ≥ 20%的組合無法顯示出比單獨使用PD-L1有更好的癌症特異性存活期預測能力。結論: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PD-L1聯合陽性分數≥ 10 或 Ki-67 ≥ 20% 與較差的病理特徵相關。然而,只有PD-L1聯合陽性分數≥ 10是上尿路泌尿上皮癌預後的強預測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