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p文件範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清華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工程碩士在職專班 陳飛龍所指導 趙曉萍的 以品質機能展開(QFD)建立導入ISO/TS16949:2002之運作機制 (2007),提出ppap文件範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品質機能展開、品質管理系統、ISO 9000:2000、ISO/TS 16949:2002。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盧淵源所指導 郭興文的 汽車扣件供應商進行生產零件核可程序之研究 (1999),提出因為有 汽車扣件、生產零件核可程序的重點而找出了 ppap文件範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pap文件範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品質機能展開(QFD)建立導入ISO/TS16949:2002之運作機制

為了解決ppap文件範例的問題,作者趙曉萍 這樣論述:

為因應全世界的商業競爭需求,符合 ISO 9000 系列品質管理體系標準,已是展開國際間商業交易的先決條件與共同要求。同樣的,ISO/TS 16949:2002 品質管理系統要求,亦已被世界各大汽車廠所認同與要求,成為國際汽車供應鏈每ㄧ成員的必備條件。然而,ISO/TS 16949:2002 條文之描述,僅僅是一種品質管理理念的傳達,而非執行面的實際點檢。因此,各企業在引進 ISO/TS 16949:2002 品質管理系統規範時,均須將 ISO/TS 16949:2002 條文要求以企業慣用的語言、詞彙轉化至現行之品質管理系統中,以便於引導內部員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這些品質管理體系的要求,並

明確掌握在工作權責中必須配合執行的事項與改變,而讓品質管理系統的導入過程能更加順暢。本研究以個案公司的推行經驗並配合品質機能展開的系統化方法,建立一導入 ISO/TS 16949:2002 之運作基礎模型。藉由品質機能展開將外部需求轉化為內部執行功能的展開步驟,將 ISO/TS 16949:2002 品質管理系統的條文要求由各作業活動逐一展開並加以歸納整理,提供給未來即將推行 ISO/TS 16949:2002 的各方企業作為參考。本研究成果顯示,藉由品質機能展開所建立 ISO/TS 16949:2002 條文要求與個案公司實際品質管理系統作業活動、作業流程之關係矩陣,可有效的化解「高階管理者

未展現積極支持和參與的態度」的窘境、解決「相關人員未能熱烈參與」的問題,並且排除了「跨部門之工作協調有困難」的阻礙。

汽車扣件供應商進行生產零件核可程序之研究

為了解決ppap文件範例的問題,作者郭興文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 生產零件核可程序(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dure)為QS-9000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程序是客戶針對供應商在預備量產前所提交給其審核的樣品、相關生產計劃與量測系統等。本次的研究即是針對這個主題,結合台灣與世界其他區域的汽車扣件(Fastener)供應商的做法做一整合性的分析,並對於實行流程說明並嘗試規劃一套台灣扣件業可以參照的實行方式。 第一章及第二章的主要目的是針對QS9000做一個概述並對其實行歷史列舉說明。QS9000系統源自美國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汽車與通用汽車三大汽車廠所共同研發編製而成,目前已發行第四版(2000年版本

)。但是尚未全面性推動實施。針對實驗室所依據的ISO/IEC 25亦已在今年年初改版並更名為ISO/IEC 10725。 由於QS9000在未來的趨勢是不僅是將納入更多行業來實行這套品質控制系統,而且實行QS9000的汽車廠亦要求各階供應商必須經過QS9000的認證。所以台灣的扣件廠商對於整套系統的執行應加緊努力,而不僅僅是在供應汽車扣件時才以這套系統的相關規定執行。目前大多數台灣扣件供應商仍未通過QS9000認證,在供應汽車廠時多只以PPAP來作為標準程序。即便如此,對於PPAP的相關要求仍無法完整提供。對於這方面,內文中第四章與第五章將有相關介紹與現況說明,同時也提供相關建議。對於其

他國家的扣件供應商在實行PPAP時,與我國供應商的實際供應情況亦將在此兩章中做比較討論。 由於本次研究需要對所有的汽車扣件供應商做分析比較,因此必須對全球主要國家的扣件供應商做調查。由於交通及經費的緣故,勢必無法做實地訪問,所以採取的方式是信函問卷調查、電話問卷等等。第三章針對本次問卷調查有詳細說明。第六章則為問卷結果結合現行業界各項做法,針對本次研究做一個歸納性的敘述。  最後在第七章彙整本篇論文並做出總結報告,同時並對於推動實驗室認證的重要性做一個說明。經實驗室認證後的量測設備,具有相當高的可靠度並能為客戶所信賴。台灣已有多家扣件供應商成立通過實驗室認證,對於未來應針對增加的各項檢測

設備繼續通過認證。對於後續研究亦提供一些建議。因為本次研究對於非涵蓋在生產性零件核可程序的部分,未與深入討論。對於其它QS9000方面有興趣的人士,可以繼續參考相關資料或手冊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