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自己ip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ping自己ip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超寫的 乾脆一次搞清楚:最完整詳細網路協定全書 和(美)喬恩·埃里克森的 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使用ping檢查網路不通的四步驟 - William's Book也說明:2、ping 自己本地IP 若不通,代表TCP/IP沒有正確設定檢查IP是否設定正確,同時確認沒有被防火牆阻擋 3、ping 預設閘道(Gateway)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深智數位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劉育偉、鍾秉正所指導 黃子珊的 網路霸凌之法制研究 (2021),提出ping自己ip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霸凌、匿名、網路去抑制、道德解離、數位通訊傳播法。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鄧肖琳所指導 陳姿廷的 以PPM架構探討社群媒體平台間的轉換關係 (2021),提出因為有 推力-拉力-繫住力理論模型、推力效果、拉力效果、繫住力效果、轉換意圖、社群媒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ping自己ip的解答。

最後網站PING命令 - 華人百科則補充:該命令隻有在安裝了TCP/IP 協定後才可以使用。 PING命令 ... 至此,這台主機已經具備了拒絕其他任何機器Ping自己IP地址的功能,不過在在地仍然能夠Ping通自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ing自己ip,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乾脆一次搞清楚:最完整詳細網路協定全書

為了解決ping自己ip的問題,作者劉超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第一,會從身邊經常見到的事情出發,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說明各種協定,然後慢慢擴大到不熟悉的領域。舉例來說,每個人都會使用檢視IP 位址的指令,我們就從這個指令開始,說明一些相關概念。每個人都在大學宿舍組過簡單的網路來打電動,我們就從宿舍網路有關的最簡單的網路概念開始講,然後說到辦公室網路,再說到日常常用的與上網、購物、視訊下載等活動相關的網路通訊協定,最後才說到最陌生的資料中心。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概念已經在前面的「宿舍」和「辦公室」的實例中都出現過,因此更容易接受和了解。     第二,說明網路通訊協定時會更加接近使用場景,將各個層次的關係串連起來,而非孤立地說明某個概念。

常見的電腦網路課程常常會按照網路分層,一層一層地講,卻很少講層與層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我們在學習路由式通訊協定的時候,在真實場景中,這麼多的演算法和二層是什麼關係呢?和四層又是什麼關係呢?再舉例來說,我們在真實的網路通訊中造訪一個網站、進行一次支付,那麼在TCP 三次驗證的時候,IP 層在做什麼? MAC 層在做什麼?這些內容本書都會逐一說明。     第三,在說明完各個層次的協定之後,會說明如何在目前熱門領域(例如雲端運算、容器和微服務)中使用這些協定。透過學習本書,讀者一方面可以了解這些網路通訊協定的真實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上手使用雲端運算、容器、微服務來進一步加深對於網路通訊協

定的了解。     透過學習本書,讀者一方面可以了解這些網路通訊協定的真實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上手使用雲端運算、容器、微服務來進一步加深對於網路通訊協定的了解。

ping自己ip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任何一個城市一個聚落,本來是一片森林。
即使是最為乾涸的地方,本來也有一片綠洲。」

在香港這個充滿競爭的石屎森林,你會如何安排喘息的機會?

縱使我們都被困在一幢幢密不透風的建築物內,但是也許透過音樂與文化,找到自己喜歡的某種聲音,心靈可以獲得一刻的平靜和滿足。

在7月6日,本地民謠搖滾樂隊Stranded Whale和詩式流行樂組合per se將會踏進原址為乒乓球室,現為酒吧的Ping Pong 129,透過聲音影像,為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受。


per se X Stranded Whale - City in the Woods: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29286720675790/


SUBSCRIBE TO PER SE: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ersehk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persehk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persehk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ALSO FROM PER SE:
Petals - https://goo.gl/7Br8cm
who? - https://youtu.be/RXblVDtgpjs

per se:
Stephen Mok - vocals, guitars
Sandy Ip - vocals, keyboards

Cover of Stranded Whale's Killer Whale. For more of Stranded Whale, check out www.facebook.com/strandedwhalehk

網路霸凌之法制研究

為了解決ping自己ip的問題,作者黃子珊 這樣論述:

在網路去抑制效應及道德解離的錯綜作用下,常令網路使用者誤認網路世界無法可管,導致偏激言論的發生而衍生網路霸凌,儘管我國在刑法、民法及行政罰法等範疇均設有相關規範,但面對網路傳播快速、匿名及無國界等特性,如僅能適用過去以傳統犯罪為雛型所制定之立法,恐在犯罪偵查及受害者保護等方面形成漏洞。 因此,本文參酌美國、紐西蘭、韓國及日本等國之立法例,提取我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調取票制度、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授權成立的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以及著作權法通知及取下程序等防處機制的精華,建議以行政院推出之《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為基礎,課予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與義務,著重於改善網路霸凌言論

下架及匿名身分揭露等實務問題,另將網路傳播列為刑罰加重事由,輔以教育強化人民對網路霸凌及法律規範之認知,降低網路負面效應,以期不違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之宗旨,而有效預防網路霸凌及完善受害者救濟管道。

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

為了解決ping自己ip的問題,作者(美)喬恩·埃里克森 這樣論述:

作為一本駭客破解方面的暢銷書和長銷書,《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完全從程式開發的角度講述駭客技術,雖然篇幅不長,但內容豐富,涉及了緩衝區、堆、棧溢出、格式化字串的編寫等編程知識,網路嗅探、埠掃描、拒絕服務攻擊等網路知識,以及資訊理論、密碼破譯、各種加密方法等密碼學方面的知識。 通過閱讀《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讀者可以瞭解駭客攻擊的精髓、各種駭客技術的作用原理,甚至利用並欣賞各種駭客技術,使自己的網路系統的安全性更高,軟體穩定性更好,問題解決方案更有創造性。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代碼示例都是在基於運行Linux系統的x86計算機上完成的,與本書配套的LiveCD(可從

非同步社區下載)提供了已配置好的Linux環境,鼓勵讀者在擁有類似結構的計算機上進行實踐。讀者將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並不斷實驗和嘗試新的技術,而這正是駭客所崇尚的精神。《駭客之道:漏洞發掘的藝術(第2版)》適合具有一定編程基礎且對駭客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Jon Erickson 受過正規的計算機科學教育,從5歲起就開始從事駭客和編程相關的事情。他經常在計算機安全會議上發言,並在世界各地培訓安全團隊。他當前在加利福尼亞北部擔任漏洞研究員和安全專家。 第1章 簡介 1 第2章 程式設計 5 2.1 程式設計的含義 5 2.2 偽代碼 6 2.3 控制

結構 7 2.3.1 If-Then-Else 7 2.3.2 While/Until迴圈 9 2.3.3 For迴圈 9 2.4 更多程式設計基本概念 10 2.4.1 變數 11 2.4.2 算術運算子 11 2.4.3 比較運算子 13 2.4.4 函數 15 2.5 動手練習 18 2.5.1 瞭解全域 19 2.5.2 x86處理器 22 2.5.3 組合語言 23 2.6 接著學習基礎知識 36 2.6.1 字串 36 2.6.2 signed、unsigned、long和short 40 2.6.3 指針 41 2.6.4 格式化字串 46 2.6.5 強制類型轉換 49 2.6

.6 命令列參數 56 2.6.7 變數作用域 60 2.7 記憶體分段 68 2.7.1 C語言中的記憶體分段 73 2.7.2 使用堆 75 2.7.3 對malloc()進行錯誤檢查 78 2.8 運用基礎知識構建程式 79 2.8.1 檔訪問 80 2.8.2 文件許可權 85 2.8.3 用戶ID 86 2.8.4 結構 94 2.8.5 函數指標 98 2.8.6 偽亂數 99 2.8.7 猜撲克遊戲 100 第3章 漏洞發掘 113 3.1 通用的漏洞發掘技術 115 3.2 緩衝區溢位 116 3.3 嘗試使用BASH 131 3.4 其他記憶體段中的溢出 147 3.4.1

 一種基本的基於堆的溢出 148 3.4.2 函數指標溢出 153 3.5 格式化字串 166 3.5.1 格式化參數 166 3.5.2 格式化參數漏洞 168 3.5.3 讀取任意記憶體位址的內容 170 3.5.4 向任意記憶體位址寫入 171 3.5.5 直接參數訪問 178 3.5.6 使用short寫入 181 3.5.7 使用.dtors 182 3.5.8 notesearch程式的另一個漏洞 187 3.5.9 重寫全域偏移表 189 第4章 網路 193 4.1 OSI模型 193 4.2 通訊端 195 4.2.1 通訊端函數 196 4.2.2 通訊端地址 198 4

.2.3 網路位元組順序 200 4.2.4 Internet位址轉換 200 4.2.5 一個簡單的伺服器示例 201 4.2.6 一個Web用戶端示例 204 4.2.7 一個微型Web伺服器 210 4.3 分析較低層的處理細節 214 4.3.1 資料連結層 215 4.3.2 網路層 216 4.3.3 傳輸層 218 4.4 網路嗅探 221 4.4.1 原始通訊端嗅探 223 4.4.2 libpcap嗅探器 225 4.4.3 對層進行解碼 227 4.4.4 活動嗅探 237 4.5 拒絕服務 250 4.5.1 SYN泛洪 250 4.5.2 死亡之ping 254 4.5

.3 淚滴攻擊 255 4.5.4 ping泛洪 255 4.5.5 放大攻擊 255 4.5.6 分散式DoS泛洪 256 4.6 TCP/IP劫持 256 4.6.1 RST劫持 257 4.6.2 持續劫持 262 4.7 埠掃描 262 4.7.1 秘密SYN掃描 263 4.7.2 FIN、X-mas和null掃描 263 4.7.3 欺騙誘餌 264 4.7.4 空閒掃描 264 4.7.5 主動防禦(shroud) 266 4.8 發動攻擊 272 4.8.1 利用GDB進行分析 273 4.8.2 投彈 275 4.8.3 將shellcode綁定到埠 278 第5章 she

llcode 281 5.1 對比組合語言和C語言 281 5.2 開始編寫shellcode 286 5.2.1 使用堆疊的組合語言指令 286 5.2.2 使用GDB進行分析 289 5.2.3 刪除null位元組 290 5.3 衍生shell的shellcode 295 5.3.1 特權問題 299 5.3.2 進一步縮短代碼 302 5.4 埠綁定shellcode 303 5.4.1 複製標準檔描述符 308 5.4.2 分支控制結構 310 5.5 反向連接shellcode 315 第6章 對策 320 6.1 用於檢測入侵的對策 320 6.2 系統守護程式 321 6.2

.1 信號簡介 322 6.2.2 tinyweb守護程式 325 6.3 攻擊工具 329 6.4 日誌檔 335 6.5 忽略明顯徵兆 337 6.5.1 分步進行 337 6.5.2 恢復原樣 342 6.5.3 子進程 348 6.6 高級偽裝 349 6.6.1 偽造記錄的IP位址 349 6.6.2 無日誌記錄的漏洞發掘 354 6.7 完整的基礎設施 357 6.8 偷運有效載荷 361 6.8.1 字串編碼 362 6.8.2 隱藏NOP雪橇的方式 365 6.9 緩衝區約束 366 6.10 加固對策 379 6.11 不可執行堆疊 380 6.11.1 ret2libc 3

80 6.11.2 進入system() 380 6.12 隨機排列的堆疊空間 382 6.12.1 用BASH和GDB進行研究 384 6.12.2 探測linux-gate 388 6.12.3 運用知識 391 6.12.4 第 一次嘗試 392 6.12.5 多次嘗試終獲成功 393 第7章 密碼學 396 7.1 資訊理論 397 7.1.1 絕對安全 397 7.1.2 一次性密碼簿 397 7.1.3 量子金鑰分發 397 7.1.4 計算安全性 398 7.2 演算法執行時間 399 7.3 對稱加密 400 7.4 非對稱加密 402 7.4.1 RSA 402 7.4.2

 Peter Shor的量子因數演算法 405 7.5 混合密碼 406 7.5.1 中間人攻擊 407 7.5.2 不同的SSH協定主機指紋 411 7.5.3 模糊指紋 414 7.6 密碼攻擊 419 7.6.1 字典攻擊 420 7.6.2 窮舉暴力攻擊 423 7.6.3 散列查閱資料表 424 7.6.4 密碼概率矩陣 425 7.7 無線802.11b加密 435 7.7.1 WEP 435 7.7.2 RC4流密碼 436 7.8 WEP攻擊 437 7.8.1 離線暴力攻擊 437 7.8.2 金鑰流重用 438 7.8.3 基於IV的解密字典表 439 7.8.4 IP重定

向 439 7.8.5 FMS攻擊 440 第8章 寫在最後 451

以PPM架構探討社群媒體平台間的轉換關係

為了解決ping自己ip的問題,作者陳姿廷 這樣論述:

使用社群媒體已是生活日常的一部份藉此維繫感情,但此社群媒體雨後春筍推陳出新之際,轉換取代因應而起。截至 2020 年Instagram活躍用戶已增加到10 億人,也是Z世代的流行指標,該族群幾乎人人都會擁有自己的Instagram帳號,並佔全部使用人數的65%。本研究目的係透過推力-拉力-繫住力理論的架構來探討影響使用者轉換社群媒體的因素,以使用Facebook時的低使用滿意度、隱私管理、社群媒體疲勞為推力;使用Instagram時的感知易用性、替代品吸引、主題標籤、視覺行銷、同儕影響為拉力;社群認同、轉換成本、使用習慣為繫住力。以網路問卷作為調查工具,共回收有效問卷247份。研究結果顯示推

力效果對使用者轉換社群媒體具有正向顯著關係,以社群媒體疲勞最具影響力;拉力效果對使用者轉換社群媒體具正向顯著關係,以同儕影響最具影響力;繫住力對使用者轉換社群媒體也具顯著影響,以轉換成本最具影響力。依據上述的結果,本研究建議若要留住原有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可以提升系統品質,例如強化使用者最重視的隱私管理,功能面可以讓使用者在同一則貼文內做選擇,針對不同對象揭露不同的照片或是文字等,也可以增加內建修圖新功能來留住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