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製程步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oled製程步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民波寫的 創新材料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低溫複晶矽應用於塑膠基板也說明:另外,近來頗為熱門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朝向主動矩陣驅動與整合電路的 ... 以圖三為例,PES 塑膠基板經過傳統薄膜電晶體製程的微影與蝕刻步驟後,由於受到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光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莊賦祥所指導 張福城的 比較有機發光二極體不同電特性理論模型與溫度效應 (2010),提出oled製程步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注入限制電流、塊積限制電流、空間電荷限制電流、電洞流、電子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光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莊賦祥所指導 黃淑嬌的 以空間電荷限制電流模型探討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電流電壓特性 (2010),提出因為有 有機發光二極體、電子流、電洞流、空間電荷限制電流、厚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oled製程步驟的解答。

最後網站顯示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材料 - Merck KGaA則補充:我們的產品陣容包括適用於在玻璃或軟性基板上汽化的高純度、可靠又高效的OLED 材料,以及用於印刷製程的OLED 墨水。 我們有OLED 材料可供應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有興趣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led製程步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新材料學

為了解決oled製程步驟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這樣論述:

  《創新材料學》共分10章,每章涉及一個相對獨立的材料領域,自成體系,內容全面,系統完整。內容包括半導體積體電路材料、微電子封裝和封裝材料、平面顯示器相關材料、半導體固態照明及相關材料、化學電池及電池材料、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材料、核能利用和核材料;能源、信號轉換及感測器材料、電磁相容—電磁遮罩及RFID 用材料、環境友好和環境材料,涉及最新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所討論的既是新技術中所採用的新材料,也是新材料在新技術中的應用。

比較有機發光二極體不同電特性理論模型與溫度效應

為了解決oled製程步驟的問題,作者張福城 這樣論述:

1.本篇研究報告以注入限制電流公式(Injection-charge-limited-current,以下簡稱ICLC)和塊積限制電流公式(Bulk-limited-current,以下簡稱BLC)混合,再運用Matlab軟體對有機發光二極體(以下簡稱OLED)元件進行電特性模擬分析,並和空間電荷限制電流公式(Space-charge-limited-current,以下簡稱SCLC)的模擬值做比較,進一步分析,哪一種公式更適合運用於OLED的模擬。2.在NPB單層元件,操作電壓為7伏特,(ICLC+B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6.3%,而SC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0%。在電壓小於

4.5伏特,(ICLC+BLC)比SCLC更貼近實驗值。3.在Alq3單層元件,操作電壓為10伏特,(ICLC+B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6.32%,而SC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6.34%。在電壓小於4.5伏特,(ICLC+BLC)比SCLC更貼近實驗值。4.在雙層元件,NPB厚度30nm,Alq3厚度60nm,操作電壓為8.伏特,(ICLC+B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7.2%,而SC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7.8%。在低電壓,(ICLC+BLC)比SCLC更貼近實驗值。5.OLED厚度增加,而電流密度減少,由(ICLC+BLC)與SCLC模擬結果得知,電洞流是影響總電流

的主要因素,整體而言,(ICLC+BLC)比SCLC的模擬效果更符合OLED的特性。

以空間電荷限制電流模型探討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電流電壓特性

為了解決oled製程步驟的問題,作者黃淑嬌 這樣論述:

1.在本篇論文中我們運用空間電荷限制電流公式(space-charge-limited-current,以下簡稱SCLC)並運用MATLAB軟體來模擬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以下簡稱OLED)的電特性,以瞭解微觀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物理特性。2.在NPB單層元件,操作電壓為7伏特,SC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0%。在Alq3單層元件,操作電壓為10伏特,SCLC與實驗值的平均吻合度為96.34%。3.在雙層元件,NPB厚度30 nm,Alq3厚度60 nm,操作電壓為8伏特,SCLC與實驗值的吻合度為97.8 %。4.在雙層元件,SCLC模擬元件厚度與電流關係得知,電洞流佔總電流的80 %以上

。透過SCLC的模擬,我們推算出當NPB厚度30 nm,Alq3厚度9 nm時,元件可以達到電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