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單眼等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nikon單眼等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竹本宗一郎寫的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把物換星移的絕景濃縮在那一瞬之間 和伊達淳一馬場信幸森脇章彥增田賢一鹿野貴司的 73款此生必買的經典銘鏡!達人證言&實拍示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轉貼】關於「NIKON」單眼相機的小小小…常識!也說明:◎NIKON的機身接環都一樣,所以,不管是「FX」或「DX」鏡都可以接,但是,「DX」鏡接在全片幅的機上,可能會有暗角發生,會產生在「36mmX24mm」的成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尖端所出版 。

嘉南藥理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 嚴聖博所指導 黃冠睿的 婚禮平面攝影師肌肉骨骼傷害調查及原因探討 (2018),提出nikon單眼等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婚禮攝影師、肌肉骨骼傷害、問卷調查、OWAS、人員訪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研究所 馬劍清所指導 黃右年的 建立即時立體數位影像相關法於三維工程問題的動態量測 (2017),提出因為有 二維數位影像相關法、立體數位影像相關法、即時量測、相機校正、鏡頭曲面、斜向拍攝、精密對位平台、工具機主軸、三次元量床、機械手臂的重點而找出了 nikon單眼等級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1】10大精選單眼相機Nikon 單眼公司貨推薦,值得你 ...則補充:④ 【Nikon 尼康】D780 附SIGMA 3 mm F1.4 Art(公司貨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4K錄影WIFI傳輸). 相機及鏡頭皆為總代理公司貨最新混合AF自動對焦系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ikon單眼等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把物換星移的絕景濃縮在那一瞬之間

為了解決nikon單眼等級的問題,作者竹本宗一郎 這樣論述:

  ※ 各種關於「縮時攝影」的一切know-how,只要這一本就搞懂!   ※ 針對6大品牌的相機,解說縮時攝影的「操作設定」要領   ※ 用各種實例,說明與示範拍攝當下真正需要注意的關鍵   ※ 徹底剖析,銀河、極光、星空、夜景、花卉等各式縮時攝影題材   「縮時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一種可以把長時間(數分鐘、數小時、數天、甚至是數年)濃縮在相對短暫的一段影片當中的攝影技巧。隨著器材與科技的進步,它的拍攝門檻漸漸不再那麼地高,甚至連手機都有內建類似的功能可以讓我們活用。   本書由足跡踏遍世界各地的暢銷攝影作家「竹本宗一郎」拍攝與執筆,鉅細靡遺地解說各

種關於在夜空下拍攝「縮時攝影」的要領,透過各種不同拍攝主題與情境的實際範例,解說與示範當下的拍攝重點與器材操作設定的注意事項。   此外,更是特別針對(Canon、Nikon、Sony、Olympus、Panasonic、FUJIFILM)這6大相機廠牌,提供「縮時攝影」的相關設定示範與解說,並且以專欄方式解說相關的「後製剪輯」要領,可以幫助用戶們更快速地進入狀況,進而拍出令人讚嘆的星空縮時影片!   【把不斷流逝的時間,濃縮在分秒之間】   不曉得大家,是否曾經在電影或是電視廣告當中,看過雲霧快速流過山頭或是繁星飛快地在夜空中移動,又或者是街道上車水馬龍的景致以極快的速度流動?   這

些動人又不可思議的絢麗影片,就是透過「縮時攝影」這樣的技巧所拍攝與呈現在你我的眼前。   這樣的拍攝手法,可以把移動緩慢到肉眼難以察覺的變化,藉由以不同的間隔時間(數秒鐘、數分鐘、甚至是數小時)來連續拍攝數百到上萬張相片,接著再以每秒鐘24~30張相片的方式來串連與播放,便能夠把時間的經過具體表現出來。   過去,礙於相機的像素不足、記憶卡容量較小、電腦處理效能較差等各種限制,讓這樣的技巧往往僅侷限在「職業級」或「好萊塢電影工業」等級的人士才得以活用。   然而,如今就連智慧型手機也都搭載了豐富的攝影模式或各種實用App,而數位相機也都紛紛內建各種便利的縮時攝影或縮時短片拍攝功能,讓原本

難以處理的「間隔拍攝」作業過程變得易如反掌。   如果您想要挑戰更進一步的夜景、星空攝影表現手法,想要拍攝與剪輯出令人目不轉睛的精彩影片,那麼本書將幫助您迅速地掌握縮時攝影的一切,讓每一趟攝影之旅都能夠更加地充實與收穫滿滿!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 王為豪博士、蔣龍毅博士、顏吉鴻博士   不動明王 Vincent Cheng|國際星攝名師   劉志安|台北市天文協會常務理事.台灣星空守護聯盟版主   呂其潤|星星工廠 廠長 作者簡介     竹本宗一郎   影片作家,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藝術學院。影片製作公司ZERO CORPORATION(東京・吉祥寺)的代表董事。身為夜

間大自然攝影師的他,曾經為大自然實景節目和廣告等拍攝過許多遍佈於世界各地的特殊絕景,其中特別擅長使用超高感光度相機在陰暗場景中拍攝星空、極光和發光生物等被攝體。因為他精通於使用特殊器材拍攝影像,所以也是許多廠商在研發最先進技術時的顧問。作品方面,曾經執筆過「縮時短片拍攝技巧(タイムラプス動画撮影テクニック)」、「天文影片拍攝手冊(天体ビデオ撮影マニュアル)」、「天文影片拍攝入門(天体ビデオ撮影入門)」、「用輕便型數位相機捕捉野鳥!(コンパクトデジタルカメラで野鳥を撮ろう!)」、「月刊天文嚮導(月刊天文ガイド)」、「月刊影片SALON(月刊ビデオSALON)」、「GH5影片完全攻略手冊(GH5ム

ービー完全攻略ガイドブック)」等。 譯者簡介     林克鴻   尖端出版特約日文譯者 序 夜間絕景 夜間縮時攝影作品藝廊 基礎知識篇 何謂縮時攝影?何謂夜間縮時攝影? 間隔定時拍攝功能和攝縮時短片拍攝功能 拍攝縮時短片必備的3個基本知識 器材篇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的必備器材就是它們! 選擇最適合自己拍攝風格的相機款式 ~快速檢測表 夜間縮時攝影特有拍攝器材的選擇技巧與各式相關配件 最適合夜間縮時攝影的鏡頭為何? 鏡頭像差的影響會讓影像表現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這些就是夜間縮時攝影的推薦鏡頭款式! 夜間縮時攝影的便利配件介紹 夜間大自然攝影師的海外遠征器材 相機基本操作篇 熟悉夜間

縮時攝影的必備基本操作技巧! 影像感應器規格的差異性 RAW和JPEG兩者有何不同? 透過即時顯示模式用手動方式鎖定對焦點 顯示優先與曝光優先的顯示模式 透過放大顯示來正確鎖定對焦點 即便是初學者也不能輕忽大意! 便利的自動功能派不上用場? 間隔定時拍攝設定篇 相機內建類型 間隔定時拍攝功能的基本設定 內附間隔定時器的遙控快門線設定 使用TC-200X系列的操作說明 Canon原廠的定時遙控器「TC-80N3」 Nikon原廠的遙控線「MC-36A」有何特異之處? 相機設定篇 各家廠牌相機的間隔定時拍攝功能&縮時短片拍攝功能 【Canon】、【Nikon】、【Panasonic】、【Oly

mpus】、【Sony】、【FUJIFILM】 已經拍攝的連續靜止影像消失了? 訓練篇 在自家就能練習縮時攝影拍攝技巧! 室內篇 拍攝時鐘上時針的轉動 戶外篇 從陽台拍攝星空或夜景 天文攝影的小知識 讓星星點狀呈現的曝光時間極限值 實踐篇 夜晚絕景 挑戰拍攝夜間縮時短片! Part 1 從地面捕捉夜間的都市叢林 Part 2 從旅館的高樓層俯瞰的都市夜景! Part 3 夜間的車站景致 Part 4 夜景與夜空的協奏曲 Part 5 夜櫻與星空 Part 6 油菜花田與銀河 Part 7 銀河與樹木形狀的輪廓影像 Part 8 在嚴寒的北極圈捕捉極光景致 Part 9 南半球的紅色極光景致

Part 10 被360度星空圍繞的烏尤尼鹽沼 Part 11 拍下詩情畫意的「曇花一現」 NHK「COSMIC FRONT☆NEXT」製作人專訪 應用篇 從黃昏景致到星空景致 運用Nikon D850駕馭魔幻時刻 困難的漸變快門攝影 漸變快門攝影的拍攝模式與功能選單設定 實現了驚人處理速度的RAW顯像批次處理功能 利用全周魚眼鏡頭將整片天空一網打盡! 實現滑順運鏡效果的動態縮時攝影技巧 輕鬆獲得優異效果的轉動式自動雲台 如何有效活用轉動式自動雲台? 利用拍攝滑軌來捕捉充滿立體感的移動畫面 認識拍攝滑軌所特有的視覺效果 後製篇 透過RAW顯像打造內心期望畫面的樂趣! 運用Adobe Li

ghtroom Classic CC進行批次顯像處理作業 Photoshop也能讓連續的靜止影像變成短片 運用影片編輯軟體EDIUS Pro為縮時短片作品增添運鏡效果吧! 專家親身實踐的夜間縮時攝影活用技巧與鑽研樂趣之道 推薦序   縮時攝影—或說是拍攝縮時影片,是近年來極受歡迎的一種攝影方式。   不過從拍攝單一張照片,到把一張張的照片變成一段影片,這之間的差距相當巨大,想要嘗試的攝影人要如何開始呢? 來看這本「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就對了!   竹本宗一郎先生是位知名的夜間大自然攝影師,在他這本「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如何進行縮時攝影的流程、技術與注意事項,甚至還開

出了練習的清單!不管是想拍攝都市車流夜景、還是星空銀河極光,這本書裡都有完盡詳實的介紹。   想要拍攝縮時影片的攝影人,您不能錯過這本好書! 【呂其潤】 星星工廠 廠長 序   我是一名運用各式各樣特殊器材為世界各地夜間絕景打造形形色色影像表現的「夜間大自然攝影師」。從沙漠或叢林當中仰望夜空時所見到的滿天星斗、遍佈在冰河上空的壯闊極光、潛伏在洞窟或深邃森林當中的發光生物、夜晚的海中景致等,將這些漆黑中綻放出微弱光芒的世界拍成影片作品,就是我那有點獨特的工作內容。從特殊的職業級設備到市面販售的產品,雖然我使用的器材相當廣泛,不過許多參與製作的電視節目、電影和廣告等所使用的縮時短片,其實都

是藉由具備輕巧性與獨特表現力的數位單眼相機所拍攝而成的。   在當今以YouTube為首的各式影片分享網站中,經常可以看到業餘攝影師們所拍攝的縮時影片作品。像是花朵的綻放和星空的周日運動等,想要讓這些原本變化非常緩慢的景致以肉眼可欣賞變化過程的速度來播放,就必須利用名為曠時攝影或微速度攝影的縮時技巧來拍攝,而這也是從底片電影時代就已經存在於攝影職人之間的特殊拍攝技巧之一。如今隨著高性能數位單眼反光相機(以及無反光鏡單眼相機)的登場,優異高感光度性能的CMOS影像感應器為攝影界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只要在具備大容量記憶卡與電池的相機上搭配使用附有計時器的快門遙控器,過去唯有透過長膠卷電影攝影機才

夠拍攝的數百張連續影像,如今在數位單眼相機上也能實現。   隨著相機技術的進步,現在新登場的數位單眼相機大多都會搭載間隔定時拍攝或是縮時短片拍攝功能。特別是縮時短片拍攝,如今已不再是只有職業攝影師才能觸及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任誰都能夠輕鬆拍攝的平凡拍攝模式之一。另外在選擇相機時,重點也不再是「是否具備縮時短片拍攝功能」,而是「選擇什麼樣的機種才能夠創作出更高品質的影片作品」。本書的重點是擺在夜晚時間帶拍攝的夜間縮時短片,目的是帶領希望走進縮時短片世界的各位讀者們認識相關的拍攝基礎知識,進而培養出創造高品質作品的技術與實力。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帶著相機和三腳架邁向寧靜的夜景吧! 【竹本宗

一郎】 夜間大自然攝影師

婚禮平面攝影師肌肉骨骼傷害調查及原因探討

為了解決nikon單眼等級的問題,作者黃冠睿 這樣論述:

對於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們來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舉行一場精采完美的婚禮,也因為如此台灣的婚禮產業發展出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服務,來為每場婚禮增添風采,而紀錄下新人們精心設計的婚禮,更成為了最重要的服務項目之一,也因此「婚禮攝影師(以下簡稱攝影師)」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然而每位攝影師們在作業時往往會為了一個重要的畫面,做出不符人體工學的姿勢或長時間手持著一部將近三公斤的單眼相機上下抬舉,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累積性肌肉骨骼傷害。本研究採用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肌肉骨骼傷害症狀調查表進行相關肌肉骨骼傷害之調查與分析,問卷共發出紙本問卷135份,線上Google問卷80份,共計發放出215份,回收2

15份,有效問卷數為180份,成功樣本回收率為84%。經t檢定及單因子分析顯示,攝影師皆回答有肌肉骨骼傷害之情形,其中攝影師們最常發生傷害之部位比例以「右手腕」92%最高,接續為「頸」88%、「右腳踝」87%、「前臂」84%及「下背」83%。且經調查結果顯示,本次研究對象有運動不足之現象,有過重及肥胖之趨勢,過重、輕度肥胖及中度肥胖者佔全體比例35%。而攝影師所使用的相機品牌以「CANON」最高佔本研究對象整體38%,接續為「NIKON」37%、「SONY」19%及「FUJIFILM」6%,其中前兩者相機重量落在約1.8kg~1.9kg之間,後兩者相機重量則落在約1.2kg~1.5kg之間。另

本次研究也與婚禮攝影工作室合作,藉由現場工作觀察了解拍攝現場狀況,探討攝影師拍攝時的肌肉骨骼傷害狀況,發現攝影師須長時間維持不自然的姿勢進行拍攝,以OWAS姿勢分析法進行分析,可發現工作姿勢危害等級達AC3以上。並邀請攝影師進行訪談,透過個案探討攝影師們認為設備輕量化、輔助護具穿戴及作業前熱身有利於減少肌肉骨骼傷害。綜觀上述可發現攝影師之肌肉骨骼傷害之直接原因並非僅限於身體所負荷,除設備重量有造成肌肉骨骼傷害之風險以外,與工作習慣及生活作息也息息相關,應當在工作前進行熱身運動、穿戴個人輔助護具、減少不自然姿勢的產生,平時多運動提升肌耐力,以助於降低肌肉骨骼傷害之風險。

73款此生必買的經典銘鏡!達人證言&實拍示範

為了解決nikon單眼等級的問題,作者伊達淳一馬場信幸森脇章彥增田賢一鹿野貴司 這樣論述:

※ 赤裸檢視鏡頭在最大光圈下的畫質表現、像差抑制能力! ※ 5位日本攝影職人嚴選&誠心推薦的73款必備鏡頭! ※ 深度剖析變焦、定焦、微距鏡頭的特性與過人之處! ※ 詳述鏡頭的歷史與技術革命,揭露先進科技對於攝影的影響與改變!   【不只是推薦,更要教會你如何挑選鏡頭的要領與知識!】   經常使用手機拍照的你我,一定會對於一成不變的視角感到十分困擾。而數位單眼/微型數位單眼相機除了畫質優異、色彩階調豐富以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數以百計的眾多鏡頭可供挑選與更換。只要更換鏡頭,就可以擁有截然不同的視野與景深(模糊散景)表現。   本書由5位日本知名職業攝影師,精選出73款必備的交換鏡

頭,從便利的「變焦鏡頭」、有著大光圈與優異畫質魅力的「定焦鏡頭」、以及可以創造出奇幻小小世界的「微距鏡頭」,為各大品牌相機的用戶提供了最新的鏡頭選購情報與產品分析。   【讓CAPA鏡頭大獎的5位評審帶您一同探詢當今值得注目的高畫質鏡頭!】   |超高像素時代的「優質鏡頭」是?|   2000萬像素等級的單眼相機已經十分普及化,甚至已有4000萬像素和5000萬像素等級單眼相機的現在,對於可交換式鏡頭的性能要求也逐漸高漲。面對鏡頭世界的改變,CAPA鏡頭大獎評審們眼中的「優良」鏡頭到底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這裡就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型錄上的最短拍攝距離等數值僅是選購時的參考資訊

】   (編輯部):選購鏡頭時,各位都會透過型錄等確認什麼樣的相關資訊呢?因為一般人在購買前並沒有機會實際運用鏡頭試拍,所以首先想請教各位選購時的「關鍵資訊」,做為讀者們日後的選購參考。   (伊達淳一):在鏡頭型錄的規格表會條列出最大光圈、最短拍攝距離、變焦鏡頭的焦距調整範圍等各項資訊。明亮鏡頭除了散景表現外還能因應各式各樣的拍攝狀況,因此是比較理想的選擇。若從相片表現的觀點來看,則越能近拍的鏡頭會越有趣。此外,在型錄上也能看到鏡頭是否有「超」的文字。   (編輯部):「超」的文字?   (伊達淳一):若用超廣角或超望遠鏡頭拍攝相片,即便是平凡無奇的光景或被攝體,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出色

的相片作品(笑)。   (森脇章彦):原來如此。我個人因為經常拍攝商品相片,所以認為最短拍攝距離至關重要,幾乎都會很自然地去確認這方面的資訊。   (馬場信幸):雖然優良廠商的鏡頭型錄或官網甚至會公開MTF曲線的資訊,但這部分只能做為基本的參考。一般而言,從畫面中央到周邊能穩定維持在高對比度表現會比較理想,不過並不能一概而論。   (増田賢一):對我而言,我想最關鍵的資訊應該是焦距。拍攝人像相片時,最常用到的鏡頭組合就是標準變焦鏡頭與明亮的定焦鏡頭。另外,雖然這點無法直接透過鏡頭型錄的規格表上得知,不過自從進入了數位相機的時代後,我變得很在意鏡頭的散景表現。說實在話,我過去在底片相機的時

代其實並沒有這麼講究這點。   (鹿野貴司):我的話,幾乎都只有參考鏡頭型錄的規格表做為選擇的依據……。與伊達老師相反,對於隨拍相片而言,雖然有時候的確也會想用望遠鏡頭拍攝相片,但基本上只要仰賴35mm鏡頭或50mm鏡頭就能拍出絕大多數的相片作品。另外,在選購變焦類型的鏡頭時,倘若鏡頭有搭載防手振的組件,則是會確認鏡頭本身是否有內建防手振功能。比起沒有防手振功能的大光圈變焦鏡頭,即便明亮度方面會降低1等級∼1.5等級,我依舊會選擇搭載了防手振功能的變焦鏡頭。   【有時在換上最新型相機後反而會回頭對鏡頭感到不滿】   (編輯部):接著想請教各位實際拍攝時最講究的重點。同時也希望各位一同分

享自己在判斷一款鏡頭優良與否的決定性關鍵。   (伊達淳一):關於這點,若是廣角類型的鏡頭,我首先會檢查像面彎曲的問題。   (編輯部):可否請教具體的檢查方式呢?   (伊達淳一):舉例而言,我會在最大光圈的狀態下搭配即時顯示模式,將對焦點鎖定畫面中央的被攝體,然後觀察距離幾乎相同的畫面周邊草地,藉此瞭解影像的實際狀況。倘若這時候發現周邊影像有變形的問題出現,下一步會將對焦點鎖定在畫面周邊的草地並觀察畫面中央影像的呈現。若上述的方式能夠改善畫面周邊影像變形,那就代表只需縮小光圈就能解決問題,畢竟畫面中央是鏡頭效能最佳的區塊,不太會出現彎曲等問題。反之若是畫面周邊影像的彎曲問題完全沒有獲

得改善,對我來說這就不是一款優質的鏡頭。   (鹿野貴司):原來如此,在座談會的成員中,雖然我認為自己在影像畫質的要求最不嚴格,但談到廣角變焦鏡頭的周邊影像描繪,的確常有購買後才感到大失所望的經驗。   (…更多精彩的內容,請詳閱本書!) 作者簡介 伊達淳一、馬場信幸、森脇章彥、增田賢一、鹿野貴司   日本知名攝影職人、各式攝影書籍暢銷作家群 譯者簡介 林克鴻   特約日文譯者 ■刊頭座談會 讓CAPA鏡頭大獎5位評審帶您一同探詢當今值得注目的高畫質鏡頭! 超高像素時代的「優質鏡頭」是? 【CAPA鏡頭大獎評審精選的最佳鏡頭】 伊達淳一的視角・焦點 馬場

信幸的視角・焦點 森脇章彥的視角・焦點 增田賢一的視角・焦點 鹿野貴司的視角・焦點 何謂MTF曲線? 【Part 1 變焦鏡頭篇】 變焦鏡頭概論 標準變焦鏡頭・鏡頭的選購重點 ●標準變焦鏡頭・評鑑 Canon●EF 24〜70mm F2.8 L Ⅱ USM TAMRON●SP 24〜70mm F2.8 Di VC USD [Model A007] SIGMA●24〜105mm F4 DG OS HSM [Art] FUJIFILM●XF 16〜55mm F2.8 R LM WR OLYMPUS●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Panasonic●LUM

IX G X VARIO 12〜35mm F2.8 ASPH. POWER O.I.S. Panasonic●LUMIX G VARIO 12〜32mm F3.5-5.6 ASPH. MEGA O.I.S. 廣角變焦鏡頭・鏡頭的選購重點 ●廣角變焦鏡頭・評鑑 Canon●EF 16〜35mm F4 L IS USM Canon●EF 11〜24mm F4 L USM TAMRON●SP 15〜30mm F2.8 Di VC USD [Model A012] Sony●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 [SEL1635Z] Nikon●AF-S NIKK

OR 14〜24mm F2.8 G ED SIGMA●18〜35mm F1.8 DC HSM [Art] Tokina●AT-X 11〜20 PRO DX Sony●E 10〜18mm F4 OSS [SEL1018] Canon●EF-M 11〜22mm F4-5.6 IS STM Panasonic●LUMIX G VARIO 7〜14mm F4.0 ASPH. (魚眼鏡頭) Canon●EF 8〜15mm F4L Fisheye USM Tokina●TOKINA AT-X Fisheye 10〜17mm F3.5-4.5 OLYMPUS●BCL-0980 9mm F8.0 Fishe

ye Panasonic●LUMIX G FISHEYE 8mm F3.5 望遠變焦鏡頭・鏡頭的選購重點 ●望遠變焦鏡頭・評鑑 Canon●EF 70〜200mm F2.8 L IS Ⅱ USM Nikon●AF-S NIKKOR 70〜200mm F2.8 G ED VR Ⅱ TAMRON●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Model A009] Panasonic●LUMIX G X VARIO 35〜100mm F2.8 POWER O.I.S. FUJIFILM●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 Canon●EF 70〜300mm F4-

5.6 L IS USM TAMRON●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Model A005] OLYMPUS●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Panasonic●LUMIX G X VARIO PZ 45〜175mm F4.0-5.6 ASPH. POWER O.I.S. Canon●EF 200〜400mm F4 L IS USM EXTENDER 1.4× Canon●EF 100〜400mm F4.5-5.6 L IS Ⅱ USM Nikon●AF-S NIKKOR 80〜400mm F4.5-5.6 G ED VR

TAMRON●16〜300mm F3.5-6.3 Di Ⅱ VC PZD MACRO [Model B016] TAMRON●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Model A011] SIGMA●150〜600mm F5-6.3 DG OS HSM Contemporary OLYMPUS●M.ZUIKO DIGITAL ED 75〜300mm F4.8-6.7 Ⅱ 【鏡頭的歷史與技術革命 前篇】 【Part 2 定焦鏡頭篇】 定焦鏡頭概論 標準定焦鏡頭・鏡頭的選購重點 ●標準定焦鏡頭・評鑑 SIGMA●50mm F1.4 DG HSM [Art] Nikon

●AF-S NIKKOR 58mm F1.4 G Sony●Sonnar T* FE 55mm F1.8 ZA [SEL55F18Z] Canon●EF 50mm F1.8 FUJIFILM●XF 35mm F1.4 R OLYMPUS●M.ZUIKO DIGITAL 25mm F1.8 Canon●EF 40mm F2.8 STM ●廣角定焦鏡頭・評鑑 SIGMA●35mm F1.4 DG HSM [Art] Sony●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 [SEL35F14Z] Nikon●AF-S NIKKOR 35mm F1.8 G ED Canon●EF 35mm

F2 IS USM Panasonic●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ASPH. Nikon●AF-S NIKKOR 20mm F1.8 G ED OLYMPUS●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 SIGMA●24mm F1.4 DG HSM [Art] Nikon●AF-S NIKKOR 24mm F1.4G ED ●望遠定焦鏡頭・評鑑 Sony●Planar T* 85mm F1.4 ZA [SAL85F14Z] FUJIFILM●XF 56mm F1.2 R APD Panasonic●LEICA DG NOCTICRON 42.5m

m F1.2 ASPH. POWER O.I.S. Sony●E 50mm F1.8 OSS OLYMPUS●M.ZUIKO DIGITAL 45mm F1.8 PENTAX●HD PENTAX-DA 70mm F2.4 Limited Nikon●Ai AF DC-Nikkor 105mm F2 D (超望遠定焦鏡頭) Nikon●AF-S NIKKOR 300mm F4 E PF ED VR PENTAX●smc PENTAX-DA★300mm F4 ED [IF] SDM Canon●EF 400mm F4 DO IS Ⅱ USM Nikon●AF-S NIKKOR 400mm F2.

8 E FL ED VR 【鏡頭的歷史與技術革命 後篇】 【Part 3 微距鏡頭/手動對焦鏡頭篇】 微距鏡頭&手動對焦鏡頭概論 微距鏡頭・鏡頭的選購重點 ●微距鏡頭・評鑑 Canon●EF 100mm F2.8 L MACRO IS USM TAMRON●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 [Model F004] OLYMPUS●M.ZUIKO DIGITAL ED 60mm F2.8 Macro Panasonic●LUMIX G MACRO 30mm F2.8 ASPH. MEGA O.I.S. SIGMA●APO MACRO 150mm F2.8 E

X DG OS HSM ●手動對焦鏡頭・評鑑 Carl Zeiss●Otus 85mm F1.4 Voigtlander●NOKTON 42.5mm F0.95 Sony●135mm F2.8 [T4.5] STF [SAL135F28] Samyang●24mm F1.4 Aspherical IF 廠牌・焦距類別 鏡頭索引  

建立即時立體數位影像相關法於三維工程問題的動態量測

為了解決nikon單眼等級的問題,作者黃右年 這樣論述:

數位影像相關法(DIC)是一種非接觸全場位移量測的影像光學方法,由於其方便性與實用性高,目前在實驗力學領域上是最常被學者開發及應用的量測技術之一。本文主要開發即時數位影像相關法量測系統,整合相機校正、數值運算並即時呈現待測物體追蹤結果,取代傳統實驗繁瑣的流程,更能符合工業界的需求。文中使用標準測試影像搭配內插平移的方試驗證DIC演算法的量測精度為0.01pixel,配合Matlab程式將運算效率提升至30fps。實務量測的部分,本文量測精密對位平台複雜的二維動態行為,並即時呈現完整的位移軌跡,更將平台結合影像追蹤技術將其升級為回授制系統,能夠將待測物體定位在畫面的中央位置。接著將單點的即時量

測系統提升為多點的即時量測系統,可以應用於長時間量測工具機主軸運轉時的熱伸長量,這些熱變形大約都是微米等級。有了多點的位移資訊,就可以即時求得應變的量值,搭配熱電偶得到溫升資訊,就可以進一步求得材料的熱膨脹係數。接著本文探討相機校正的問題,透過校正板取得影像扭曲係數,將此校正技術與即時量測系統整合改善鏡頭曲面的問題,使得影像量測將不再受到硬體相關問題的限制。除此之外,鏡頭斜向拍攝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本研究透過已知像素座標對應的尺度因子搭配二次曲線擬合出整張影像的尺度因子,就可以校正斜向拍攝的梯形影像,僅使用單眼視覺量測到具有深度方向變化的運動行為,將二維平面量測精度推至極限。最後本文將單眼視覺

的即時量測系統進一步提升成雙眼視覺的立體即時量測系統,除了可以即時追蹤待測物體在空間中的三維動態軌跡,更能夠建構複雜的立體曲面、全域搜尋世界座標、計算待測物體重的心位置。本研究使用此量測系統於市售的三次元量床、機械手臂動態量測,並探討立體量測系統的量測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