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明臣寫的 音響師寶典 和汪丁鼎的 5G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mac 雙系統容量 - Dcog也說明:如果你有在Mac 上運行Windows 雙系統的需求,歷經一年多蘋果推出新一代MacBook Air 和iPad Pro 外,重量只有25~40克,切換系統必須重新開機選擇Parallels Desktop 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黃寶家的 中共政權興衰的分析:超穩定結構的觀點 (2020),提出mac雙系統容量分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以黨領軍、一黨專政、超穩定結構、習近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張時中、魏學文所指導 蘇旭祺的 微運營商協調多個電信運營商於室內授權輔助接取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頻譜及接取設備分享、輔助授權接取、微型運營商、服務品質、免照頻譜的重點而找出了 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解答。

最後網站顏值性能兩開花用Mac完美運行Windows 10不要太爽則補充:雙系統 是解決Mac兼容性問題的最好方法,左擁Windows,右抱macOS,這樣我 ... 因此萬一要是你的硬盤容量分配得小了,以後Windows系統的硬盤空間可能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ac雙系統容量分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音響師寶典

為了解決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問題,作者王明臣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三篇:基礎理論與實踐篇、操作應用與技能篇和數位音響技術篇,書中主要介紹音響技術的基本原理、各種音響設備的基本功能及工作原理與基本操作方法,具體介紹了音響系統的連接調整方法與使用技巧,重點介紹了調音台與周邊設備以及功放音箱的使用調整方法和故障的檢測判斷方法。同時,本書對於數位聲頻技術、數字調音台、數位音訊信號的網路傳輸等基本原理和應用也作了具體的分析和講解,對數位音訊系統測試軟體Smaart和建築聲學軟體EASE的原理和使用也作了較具體的介紹。

中共政權興衰的分析:超穩定結構的觀點

為了解決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問題,作者黃寶家 這樣論述:

隨著社會多元趨勢和民主化浪潮,加上網路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導致中國共產黨「以黨領軍」、「一黨專政」體制出現微妙變化。當許多學者先後預測其政權垮台,金融崩潰,經濟崩盤時,卻也反映出中共內部諸多經濟、政治及意識形態等困境,充分說明了中共的整體國家發展,恐已面臨政權是否持續穩定之多重挑戰。但是,何以中國大陸迄今仍屬相對穩定?為什麼中共政權尚能苟全?現階段中共政權崩潰的可能性又是如何?本研究運用「中國超穩定結構」的控制論、系統論的基本觀念,從中共在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面向切入,首先分析中共歷史所呈現社會內部問題;其次探討國內、外學者近期觀察中共社會內部問題,將預測中共即將崩潰的各層見解,和中共大國崛起

之大力宣傳,作出分項檢視與論證,期能針對中國大陸內部實際情勢,洞悉中共政權在習近平主政下瓶頸。研究顯示,儘管中共政權不會在短期內崩潰,但中共政權已呈現出經濟發展過度誇飾、內部貪官污吏橫行、社會極度不公、民主飽受箝制等問題,構成中共政權維持超穩定結構的最大罩門。關鍵詞:以黨領軍、一黨專政、超穩定結構、習近平

5G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

為了解決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問題,作者汪丁鼎 這樣論述:

《5G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領域的專家鄔賀銓院士作序並推薦。《5G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書中有8章內容,各內容單獨成章節,可以有的放矢;本書特點是每章節都有一張彩色的內容概覽圖,讀者可以對5G的整體規劃和設計更有層次感,架構感,對深入瞭解全書的內容更有把握。《5G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是一本以5G技術和通信協議為基礎,從理論分析到規劃設計建設實踐的工具書。書中對5G無線網關鍵技術、空口實體層協議,基站覆蓋、容量基本能力分析,基站設備的發展演進,無線網路規劃、設計,室內覆蓋系統方案都有詳細的介紹。 《5G無線網路技術與規劃設計》一書的作者均在專案一線從事無線網規劃、諮

詢、設計多年,有非常豐富的工程項目經驗,本書與市場中的同類書相比,更側重於理論結合工程實踐,從系統參數到原理實現,從通信設備到工程建造都有詳細介紹,無論是參與過5G試驗網,還是初次接觸5G的人員均可受益,均可強化自己的通信系統知識,掌握基本的5G技術,收穫頗豐。 第一章 5G無線技術與系統 1.1 5G系統概述 / 1 1.2 5G幀結構和物理資源 / 2 1.2.1 幀結構 / 2 1.2.2 資源單元及資源塊 / 4 1.3 上行物理通道及信號 / 5 1.3.1 PUCCH通道 / 6 1.3.2 PUSCH通道 / 7 1.3.3 PRACH通道 / 8 1.3.4

上行SRS信號 / 9 1.3.5 上行DMRS信號 / 10 1.3.6 上行PTRS信號 / 11 1.4 下行物理通道及信號 / 12 1.4.1 PDCCH通道 / 14 1.4.2 PDSCH通道 / 15 1.4.3 PBCH通道 / 17 1.4.4 下行DMRS信號 / 19 1.4.5 下行PTRS信號 / 21 1.4.6 下行CSI-RS信號 / 22 1.5 5G系統主要協定 / 24 1.5.1 MAC協議 / 24 1.5.2 RLC協議 / 26 1.5.3 PDCP協議 / 28 1.5.4 RRC協議 / 29 1.6 Massive MIMO天線技術 /

31 1.6.1 Massive MIMO特性 / 31 1.6.2 Massive MIMO的優勢和挑戰 / 33 1.7 NOMA技術 / 37 1.7.1 概述 / 37 1.7.2 NOMA原理 / 38 1.8 高頻通信毫米波技術 / 40 1.8.1 毫米波通信優劣 / 40 1.8.2 毫米波大氣損耗衰減率 / 41 1.9 超密集組網技術 / 46 1.10 網路切片技術 / 50 1.10.1 網路切片概述 / 50 1.10.2 網路切片按需定制的實現 / 53 1.11 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 / 54 1.11.1 概述 / 54 1.11.2 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優劣 /

55 1.12 MEC技術 / 56 1.12.1 特徵 / 56 1.12.2 資源的聯合管理 / 64 參考文獻 / 65 第二章 5G業務與場景 2.1 移動通信業務發展歷程 / 67 2.2 5G業務解析 / 69 2.2.1 5G業務分類 / 70 2.2.2 5G典型業務解析 / 73 2.3 5G場景解析 / 76 2.3.1 3GPP場景劃分 / 76 2.3.2 中國IMT-2020(5G)推進組場景劃分 / 80 2.3.3 5G場景劃分對比分析 / 83 2.4 5G場景業務模型 / 85 2.4.1 業務模型關鍵指標 / 85 2.4.2 場景業務模型建模 / 86

參考文獻 / 94 第三章 基站覆蓋能力分析 3.1 概述 / 97 3.2 5G頻率 / 97 3.2.1 ITU和國內移動通信頻率資源劃分 / 97 3.2.2 5G頻率資源及分配 / 100 3.3 5G網路覆蓋影響因素 / 103 3.3.1 覆蓋影響因素 / 103 3.3.2 鏈路預算參數 / 105 3.4 5G鏈路預算 / 120 3.4.1 鏈路預算 / 120 3.4.2 鏈路預算分析 / 122 3.5 5G頻段電波傳播模型 / 126 3.5.1 常用傳播模型 / 126 3.5.2 校正後的傳播模型 / 129 3.6 5G基站覆蓋能力 / 131 3.7 5G覆蓋

的上下行平衡和優化 / 132 3.7.1 上下行鏈路平衡 / 132 3.7.2 覆蓋和容量的相互影響和制約 / 133 3.7.3 鏈路預算的平衡與優化 / 134 參考文獻 / 135 第四章 基站容量能力分析 4.1 概述 / 137 4.2 5G基站容量影響因素 / 138 4.2.1 載頻帶寬 / 138 4.2.2 業務類型和品質要求 / 138 4.2.3 網路覆蓋品質 / 139 4.3 從資源到容量 / 140 4.3.1 資源 / 140 4.3.2 CQI / 143 4.3.3 MCS映射 / 145 4.3.4 瀑布曲線 / 148 4.3.5 鏈路開銷 / 14

9 4.3.6 傳輸塊的大小 / 155 4.3.7 容量計算舉例 / 158 4.4 基站容量能力分析 / 158 4.4.1 單社區理論峰值容量 / 159 4.4.2 單社區平均輸送量 / 160 4.5 場景容量能力分析 / 162 4.5.1 eMBB / 162 4.5.2 mMTC / 163 4.5.3 uRLLC / 163 4.5.4 網路切片容量 / 164 4.6 社區容量的優化 / 164 參考文獻 / 167 第五章 5G無線網路規劃 5.1 概述 / 169 5.1.1 規劃原則 / 169 5.1.2 無線網路規劃內容 / 171 5.1.3 無線網路規劃流程

/ 172 5.1.4 5G無線網路規劃新特性 / 174 5.2 5G網路規劃方法 / 175 5.2.1 網路定位和建設策略 / 175 5.2.2 業務需求和網路規劃目標的銜接 / 175 5.2.3 網路規劃目標 / 176 5.2.4 規劃目標的實施 / 179 5.3 5G覆蓋規劃 / 180 5.3.1 頻率規劃 / 180 5.3.2 覆蓋區域劃分 / 181 5.3.3 面、線、點覆蓋規劃 / 183 5.3.4 基於大資料的網路覆蓋規劃 / 185 5.4 5G容量規劃 / 188 5.4.1 容量規劃概述 / 188 5.4.2 容量評估和資源利用率評價 / 190 5

.4.3 容量規劃擴容 / 192 5.4.4 基於感知的網路容量規劃 / 193 5.5 5G組網技術 / 199 5.5.1 組網技術 / 199 5.5.2 CU DU AAU組網 / 200 5.5.3 宏微結合超密集組網 / 202 5.6 5G基站參數規劃 / 203 5.6.1 PCI規劃 / 203 5.6.2 TA規劃 / 205 5.6.3 鄰區規劃 / 206 5.6.4 傳輸頻寬需求測算 / 207 5.7 5G基站與其他系統的干擾協調 / 211 5.7.1 通信系統間的干擾 / 211 5.7.2 干擾分析 / 212 5.7.3 5G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隔離距離 /

216 5.7.4 系統間的干擾抑制 / 219 5.8 無線網路規劃模擬 / 220 5.8.1 5G關鍵技術對模擬的影響 / 220 5.8.2 SS-RSRP覆蓋預測的模擬配置 / 221 5.8.3 SS-RSRP覆蓋模擬準確性驗證案例 / 223 5.8.4 模擬規劃案例 / 225 參考文獻 / 229 第六章 5G無線網路設備 6.1 5G移動通信系統的需求 / 231 6.1.1 5G的業務需求 / 231 6.1.2 5G的運營需求 / 232 6.1.3 5G的指標需求 / 233 6.2 網路架構演進對設備影響 / 234 6.2.1 5G網路架構 / 234 6.2.

2 5G無線網設備演進方向 / 250 6.3 性能指標要求對設備的影響 / 267 6.3.1 高頻通信設備 / 267 6.3.2 大規模天線 / 275 6.4 目前5G無線網路設備典型產品 / 285 參考文獻 / 286 第七章 5G無線網路設計 7.1 總體要求 / 289 7.1.1 總體原則 / 289 7.1.2 設計內容 / 290 7.2 基站選址與勘察 / 291 7.2.1 選址總體原則 / 291 7.2.2 SSUP選址辦法 / 293 7.2.3 基站勘察 / 296 7.2.4 基站選址 / 301 7.3 基站系統設計 / 302 7.3.1 基站主設備及

機房設計 / 302 7.3.2 基站配套改造設計 / 306 7.4 C-RAN組網接入彙聚機房和前傳承載網設計 / 311 7.4.1 C-RAN組網設計 / 311 7.4.2 接入彙聚機房 / 312 7.4.3 前傳承載網 / 314 7.5 共建共用 / 315 7.5.1 共建共用原則 / 315 7.5.2 通信基礎資源共建共用 / 316 7.5.3 社會資源共建共用 / 319 參考文獻 / 323 第八章 5G室內覆蓋系統設計 8.1 室內覆蓋系統概述 / 325 8.1.1 室內覆蓋系統概念 / 325 8.1.2 分佈系統的分類 / 326 8.1.3 分佈系統的結

構 / 328 8.2 5G室內覆蓋系統解決方案 / 335 8.2.1 室內信號傳播模型 / 335 8.2.2 室內傳播模型的校正 / 341 8.2.3 5G室內覆蓋系統使用的頻率 / 344 8.2.4 5G室內覆蓋系統方案選擇原則 / 344 8.2.5 5G室內覆蓋系統解決方案分析 / 345 8.3 室內覆蓋系統設計流程 / 351 8.3.1 總體流程 / 351 8.3.2 設計準備工作 / 352 8.3.3 設計工作 / 358 8.3.4 單站設計流程 / 364 8.3.5 網站現場勘察 / 366 8.3.6 室內模擬測試 / 367 參考文獻 /371 縮略語 /

372 附 錄 附錄(一):5G系統架構 / 376 附錄(二):5種5G幀結構 / 383 附錄(三):時隙格式 / 384 附錄(四):前導格式 / 386 附錄(五):PDSCH 的MCS 索引 / 389 附錄(六):空間複用碼字映射 / 392 附錄(七):物理過程 / 394 附錄(八):Massive MIMO天線陣列及部署 / 402 附錄(九):NOMA應用場景 / 403 附錄(十):無線電波衰減率 / 404 附錄(十一):超密集網路的干擾控制 / 407 附錄(十二):網路切片實現問題和挑戰 / 408 附錄(十三):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自干擾抑制抵消 / 410 附

錄(十四):MEC技術面臨的問題和應用 / 412  

微運營商協調多個電信運營商於室內授權輔助接取之研究

為了解決mac雙系統容量分配的問題,作者蘇旭祺 這樣論述:

輔助授權接取(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LAA)為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Release 13提出新的無線電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 RAN)技術。除了跟傳統的RAN一樣能接取電信運營商(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NO)的執照頻譜(Licensed band)外,還能接取寬頻的免照頻譜(Unlicensed band),透過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技術將兩種合在一起,以提供更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

)。由於人們一天約8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未來第五代行動通信系統(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5G)網路服務如虛擬實境、物聯網等,在室內對於頻譜的需求預期大為成長。因而透過LAA結合接取有執照頻譜和免照頻譜,將是5G網路擴充容量(Capacity),來滿足室內服務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若每個MNO都要快速廣泛在室內佈建密集(Dense)、高容量的5G無線網路接取設備,恐在空間使用與網路運營成本造成浪費或不可行,微運營商(Micro operator,μO)的概念乃因應而生。μO洽商建物擁有或管理者同意佈建RAN,而MNO只要向μO租用RAN,即可服務自己的

用戶,可能具機會降低MNO 的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 CAPEX)和營業費用(Operating expense, OPEX)成本、促成新興μO商務模式。文獻中已有探討多個MNO間,透過仲介平台或μO,以市場機制來分享接取使用執照頻譜和RAN。至於針對建物室內網路分享接取,MNO和μO雙方是否有誘因成交,以及μO如何協調接取使用免照頻譜,則尚有待探討。本論文將探討室內環境中,由μO提供無線接取網,來協調多個MNO進行授權輔助接取有照和免照頻譜及無線接取網,以提供不同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服務。研究聚焦在MNO和μO間的成交誘因與條件,以

及μO如何協調來充分運用免照頻譜。具體的研究問題有兩個:1. 單一MNO和μO在甚麼誘因條件下有透過授權輔助接取進行網路分享接取的空間?2. 在兩個MNO間,該如何分配LAA的RAN和免照頻譜接取資源?前者需預估使用人數與服務情境,來對MNO和μO於建物內進行授權輔助接取的網路收益、成本與進入許可等交易合約因素進行探討分析,後者則需訂立分配使用免照頻譜資源的規則,提升免照頻譜的效率及公平性。本論文研究考慮各個MNO會依其在本地的用戶數和擁有頻寬的多寡,來衡量在本地自建LAA網路或向MO租用。本論文透過文獻探討,考量LAA網路的成本、不同服務品質之差異費率與異質頻譜資源分配等,來創新建構以模

擬LAA小型基站為基礎之微運營機會分析模型,其中包含(一) MNO成交模組、(二) μO成交模組、(三) LAA MAC層運作模擬器等。在成本方面,考慮了佈建一個生命週期為Y年的小型基站總需的資本支出CAPEX和營運成本OPEX。MNO之收益方面,根據3GPP將用戶區分為兩種不同服務品質層級:保證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 GBR,如:商務使用者)和無速率保證(Non-GBR,如:個人使用者),並對應之不同費率。由於GBR需保證較嚴格服務品質,本研究按照3GPP規範設計製作異質頻譜資源分配模擬模組,優先將GBR需求分配使用執照頻譜;而Non-GBR則因其服務品質較寬鬆,雖

然使用執照或免照頻譜皆可以,但優先使用免照頻譜。為保證每個GBR和Non-GBR用戶所對應之最高延遲(Delay)或最低吞吐量(Throughput)服務品質,LAA模擬器的排程模組則採用Basukala 2007之避免用戶「飢餓」太久的比例式公平排程。本研究使用LAA模擬器,根據頻寬大小、用戶人數、用戶服務品質、收費費率、成本等,來計量評估一個MNO在有限頻譜資源與不同服務需求情境下,該MNO在本建物內的預期收益,是否和μO成交與μO租金範圍的關係等。為協調兩個MNO間之免照頻譜,LAA模擬器中加入本研究創新之優先權重導向分配演算法(Priority-oriented UB allocati

on algorithm, POUBA)來分配免照頻譜。藉由頻譜資源可等分成資源區塊 (Resource block, RB)的特性,一一根據MNO之優先權重大小,將RB分配給MNO,其優先權重考慮兩點:(一) 為能提升整體頻譜效率,當MNO扣除其GBR用戶使用部分之所剩執照頻譜越多,降低其接取免照頻譜優先權重;(二) MNO之優先權重會隨已拿到越多RB而調降。透過模擬有兩個MNO之在免照頻譜供不應求與供過於求的情境,來驗證所設計的演算法之分配結果,相比均分法能更有效運用免照頻譜資源。本論文研究實作微運營商協調室內授權輔助接取系統,包括(一) 免照頻譜之優先權重導向分配演算模擬模組、(二) 圖

形化分配管理網頁與介面、(三) 管理資料庫,並(四) 對工研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的LAA 小型基站,透過Http下達設定免照頻譜Throughput指令做介面準備,目的在於概念性驗證微運營商協調室內授權輔助接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