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序號mi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清華大學 分子醫學研究所 劉銀樟所指導 劉明麗的 利用血清蛋白質作為臺灣紅羽土雞產蛋篩選之策略研究 (2006),提出lv序號mi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血清蛋白質、產蛋率篩選、臺灣土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v序號mi,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血清蛋白質作為臺灣紅羽土雞產蛋篩選之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lv序號mi的問題,作者劉明麗 這樣論述:

臺灣紅羽土雞為國內主要的禽畜產業,由於缺乏有系統的育種選拔,產蛋率逐年下降。本研究以蛋白質體學為基礎,探討禽類在產蛋期間血清蛋白質和產蛋數的關係,並提出以血清蛋白質濃度作為產蛋前及產蛋期間對於低產蛋雞的多階段性淘汰策略,以降低飼養成本及提升雞隻的產蛋率。本研究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產蛋生物路徑圖製作與分析;第二部份為雞群於產蛋期間血清蛋白質濃度與蛋數之相關性分析探討;第三部份為密碼篩選法於產蛋前低產雞隻之淘汰預測分析。由產蛋生物路徑圖分析發現,有三群血清蛋白質體和產蛋相關,分別為性賀爾蒙與細胞激素、蛋黃相關分子及蛋白相關分子 。為了要了解蛋白質在血清中的表現量和總蛋數的關係, 我們在同群雞中

分析四種血清蛋白質,分別為vitellogenin, ovotransferrin, apolipoprotein A-I 與類IGF-I蛋白質於之產蛋初期(24週齡)與產蛋高峰期(35週齡)相對濃度與總蛋數之相關性,結果顯示除了ovotransferrin外, 其餘三種蛋白質在產蛋高峰期和蛋數有較明顯的相關性。由於以蛋白質濃度作為產蛋高峰期的篩選方式無法有效的降低飼養成本及提升產蛋率,我們試著觀察兩群雞隻之四種蛋白質標誌,分別為vitellogenin, apolipoprotein A-I, apo VLDL-II與IGF-I類蛋白質於產蛋前期(14 週齡)、初期(24週齡)與高峰期(35

週齡)濃度的變化,並且將兩群雞隻之數量與濃度,轉換為複數個分數與序號與相對應密碼;結合分數與序號密碼為區域性密碼並比對其相符性以篩選所需之禽類。由密碼篩選法我們在蛋白質濃度呈現隨機分布的兩群雞隻間找出低產雞群蛋白質濃度分布的規則性。運用密碼篩選法,我們推算可以由產蛋前期(14週齡)預測淘汰19.5%雞群,其中78.8%為後50%之低產雞群,產蛋率經預測提升3%。由本研究所提出的篩選策略,顯著的提升了以蛋白質標誌作為早期淘汰低產雞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