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模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led背光模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隆建寫的 LED元件與產業概況 和周志敏、周紀海、紀愛華的 LED驅動電路設計與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尺寸LCD TV背光模組技術趨勢:BLU,CCFL,FFL,EEFL,HCFL ...也說明:由於藍光LED和白光LED材料的出現,以及LED在亮度表現上不斷突破,光電廠商已經開始採用LED做為背光源應用,似有逐漸取代CCFL之勢,特別是在一些小尺寸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馬廣仁所指導 謝東翰的 利用多重反射微結構應用於Mini LED均光性之研究 (2021),提出led背光模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miniLED、均光膜、擴散片、Micro-LED。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楊長豪、楊偉勛所指導 林昭文的 藍光發光二極體造成視網膜細胞傷害的保護策略-發散光譜調整與營養素補充 (2020),提出因為有 藍光、發光二極體、氧化壓力、甲殼素、NF-κB、蝦紅素、Nrf2的重點而找出了 led背光模組的解答。

最後網站led 背光模組背光模組技術-核心技術-節能產品解決方案 - FRLVM則補充:人因視覺對比閥值應用於LED 背光模組熱點缺陷定量分析 · OLED 壽命太短,此部分成本區間即Mini LED 背光顯示器切入的契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ed背光模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LED元件與產業概況

為了解決led背光模組的問題,作者陳隆建 這樣論述:

  現今科技進步帶動 LED 應用更為多元,從傳統的顯示訊號燈發展、至隨處可見的一般室內照明,路燈照明,商業工業應用照明等。以節能減碳為前提下,尋找高效率光源一直都是各國努力之目標。直到 LED 光源的出現,大量地取代過去發光效率較低的傳統光源,並確實運用在各式各樣的產業。LED 發光效率提升,製造成本與 LED 燈具價格下滑,使得 LED 應用於照明對消費者而言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一項選擇。   本書著重於 LED 的製作和產業發展環境介紹,儘量避免提及艱深理論,並由LED產業概況、光電半導體元件、LED 照明產品設計與應用與產品發展趨勢作通盤解析,使讀者能從中掌握產業動向。各單元文末皆附

LED 工程師鑑定考題,讓讀者從中順利掌握命題趨勢。 本書特色   對於 LED 的產業發展而言,LED 的未來取決於下列幾點:   1. LED 發光效率提升  LED 元件技術發展速度快,短短幾年已成為最受期待的下一世代光源。高發光效率為 LED 元件擴張應用市場的重要切入點,LED元件發光效率持續快速提升中。當 LED 元件技術增進,產品更迭速度將更為快速,技術落後即被市場淘汰。   元件成本下滑,將帶動 LED 照明燈具終端價格降低,在 LED 照明走向終端通路且面臨市場上價格競爭激烈挑戰下,LED 照明燈具市場滲透率可望持續提升。   2. LED 技術研發方向由高效率化轉為低成本

化   LED 元件發光效率提升,帶動每千流明價格下滑。參考美國 DOE於 2011 年 5 月公佈之固態照明發展年度計劃,如圖 12 所示,DOE 擬定 2015 年冷白光 LED 元件發光效率提升至 224 lm/w,價格下滑至每千流明 2 美元,暖白光則為發光效率提升至 202 lm/w,價格下滑至每千流明 2.2 美元。未來 LED 照明產品除了發光效率持續的提升,將更著重在低成本化的技術研發。   3. 模組化晶片的開發  為了配合高光通量的要求,2000 年推出第一代的 LED 功率晶片面積為 40 mil×40 mil,由於面積大的緣故,其光通量雖然高,但是發光效率卻不佳。200

3 年,有業者開發出串聯式 LED 功率晶片,其優點為發光效率佳,而且由於 LED 是串聯的,所以其驅動電壓為所有 LED 驅動電壓的總合,其缺點為製程較複雜。另一方面,為了讓 LED 功率晶片可以在 AC 的供電環境下使用,也有幾個研發團隊提出 AC LED 功率晶片的構想和作法。   4. 高演色性 LED  無論是照明用的 LED 燈還是 LCD 顯示器用的 LED 背光模組,都需要良好演色性的光源以呈現豐富的色彩。LED 光源的 CRI 值要大於90%才比較理想。RGB LED 光源的 CRI 雖然可以達到 90%,但是並不適用於照明用的 LED 燈。因此,未來必須開發高 CRI 值之

照明 LED燈,在此其中,螢光粉和 UV LED(紫外光 LED)就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5. 高等 LED 製程技術的成熟和普及  此處所指之高等 LED 製程技術包含:  (1) 覆晶(flip-chip)技術  (2) 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技術  (3) 電鍍(electroplating)技術   這 3 種技術為目前製作 LED 功率晶片常用的製程技術,具有高光通量和高導熱係數,操作穩定性高。隨著製程技術的成熟,利用該技術製作之 LED 功率晶片會愈來愈普及。本書將針對上述特點一一進行討論,以期讓讀者對未來產業發展更有通盤性了解。 作者簡介 陳隆建 學歷:  清華

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 助理教授  台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 副教授 現職:  台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所 教授

led背光模組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金融股(TSE28)反映金銀五會的利多,同時金管會宣布基金超市年底開張,可望進一步活絡金融市場,大型金融股富邦金 (2881) 、國泰金 (2882) 聯袂勁揚3%,帶動開發金 (2883) 、元大金 (2885) 、兆豐金 (2886) 等齊聲走揚,金融類股指數大漲2.37%,成為多頭先鋒。
電子股(TSE23)也發揮助漲力道,股王大立光(3008)開高走高,終場上漲4.68%,日K連二紅,站回2900元及月線收在2910元;晶圓代工與面板龍頭個股台積電 (2330) 與友達 (2409) 獲得花旗環球與瑞銀證同步調升投資評等至「買進」,股價雙雙走揚逾1%。鴻海 (2317) 與矽品 (2325) 策略聯盟持續延燒,但股價走勢開始分歧,鴻海小漲0.59%,矽品 則拉回近1%。LED封裝廠榮創(3437)昨天直攻漲停板25.35元的價位,再度突破每股淨值23.32元,榮創今年以來股價腰斬,儼然成為鴻海家族重災區。法人預估榮創今年每股盈餘將年減約30%,主要因為電視與手機營收佔比分別達到70%及25%,背光模組業務表現疲弱,照明業務營收佔比約5%,訂單回升也緩慢。而國際油價大漲、加上中國市場需求旺盛以及報價續漲,下半年太陽能電池產業業績看俏,太陽能族群昨天股價大反攻,茂迪(6244)、益通(3452)亮燈漲停。昇陽科(3561)、中美晶(5483)、碩禾(3691)、國碩(2406)以及太極(4934)等個股也都表現強勢。取得新台幣33億元銀行聯貸的太陽能電池廠新日光 (3576) 也大漲7.87%,
台塑四寶對第四季營運看法相對樂觀也獲得多頭買盤青睞,南亞 (1303) 收盤漲幅逼近4%、台塑化 (6505)上漲2.67%作收,台化 (1326) 及台塑 (1301) 漲幅也都在2%以上。
陸股前日甩尾大漲4.89%,帶動滬深2X (00637L) 、上証2X (00633L) 雙雙強彈8%。

每日觀盤重點,歡迎訂閱MoneyDJ TV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利用多重反射微結構應用於Mini LED均光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led背光模組的問題,作者謝東翰 這樣論述:

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因耗能低、堅固耐用、壽命長、安全低電壓、高效能轉換等,在顯示器市場上應用廣泛,如:液晶螢幕、紅綠燈、數位相機、手機等。近幾年來體積已做到微小化,例如:Mini-LED、Micro-LED,成為了目前顯示器主要的背光模組,為顯示畫面提供光源,特別是液晶顯示器。 背光模組中的發光組件中,常是採用陣列方式的發光二極體(LED)或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產生出的光會集中且有較高指向性,要將發光組件的點陣列光源轉換成面光源,需利用光學膜片做均光處理,例如:導光片、擴散片、均光膜、增亮膜,即利用光的折射、反射與散射等物理現象,

將光束均勻擴散到整個顯示區域,因此會導致背光模組的總厚度無法下降。本研究在Mini LED基底層與第一光學結構上設置光學膜,使其產生出第一高折射率層與第一低折射率層,使得光學膜能讓點光源利用多重反射,達到具有良好擴散光源效果,提升均光性效果,進一步減少總厚度,使Mini LED相關產品能夠做到更輕、更薄。關鍵字:均光膜、擴散片、Mini-LED、Micro-LED

LED驅動電路設計與應用

為了解決led背光模組的問題,作者周志敏、周紀海、紀愛華 這樣論述:

  本書結合國內外LED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情況,以LED驅動電路的設計和應用為核心內容,全面系統地闡述了LED的最新應用技術。全書共七章,分別介紹LED的發展情況、LED基本理論知識、LED驅動技術、白光LED及其驅動電路、LED集成驅動電路、LED的典型應用等。書後附錄中收集了100多幅LED典型應用電路圖,讀者可直接採用或結合實際應用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出自己所需要的電路。   本書題材新穎、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可供電信、電機、航空、汽車及家電等領域從事LED開發、設計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學院有關專業師生閱讀。 校訂者簡介 戴亞翔 現職:國立

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暨顯示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 經歷: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工業研究所課長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理   統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藍光發光二極體造成視網膜細胞傷害的保護策略-發散光譜調整與營養素補充

為了解決led背光模組的問題,作者林昭文 這樣論述:

3C產品的使用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CDs)作為這些3C產品的螢幕,利用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當做背光模組,提供了高能量效率的光源。但是其所發出的光線相較於傳統光源帶有較高比例的短波長藍光,在我們要求提高影像品質的同時,也伴隨著光源高能量光線的發散,對我們的視網膜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藍光並且會影響生理時鐘的規律性,成為健康的重大議題。傳統的藍光濾鏡和抗藍光鏡片因為會降低亮度而犧牲部分視覺品質,並非完美的解決方式。取而代之,我們藉由改變液晶顯示器LED背光模組的發散光譜

,在維持亮度的情形下降低能量的發散,試圖減少對網膜細胞的傷害,這也是我們研究的第一個部分。我們眼睛吸收光線主要是藉由感光細胞和帶有黑色素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這兩種細胞也最容易受到光線照射的傷害,所以感光細胞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也是光線造成視網膜損傷很好的細胞研究模組。在我們研究的第一部分,選擇661W感光細胞做為我們的細胞模組。我們建立了一個顯示器入眼的能量指標(ocular energy exposure index, OEEI),計算公式為顯示器可見光頻譜的總輻射率(Radiance)除以總亮度(Luminance)。暴露於較高發散能量的液晶顯示器照射後,細胞的活性(viability)

顯著下降,細胞凋亡(apoptosis)的發生也顯著增加。這些細胞損傷的原因是透過含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產生,增加氧化壓力並且影響粒線體的功能,其分子機轉牽扯到Nuclear factor-κB (NF-κB) pathway的活化以及和氧化壓力、發炎反應及細胞凋亡相關蛋白質的表現量增加,影響的程度和OEEI的強度有關聯性。我們的實驗結果證明了液晶顯示器照射對感光細胞的傷害程度和其能量的發散有密切關聯,如果可以使用較低能量發散的顯示器將可減少對視網膜的傷害,對人類的眼睛提供較多保護。我們在第一部分實驗中已經證實了光線照射對視網膜傷害的機轉是透過

含氧自由基和發炎反應的產生,增加氧化壓力並且導致網膜細胞凋亡。在我們研究的第二部分,將探討使用強的抗氧化劑甲殼素(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COSs)和蝦紅素(astaxanthin)對藍光LED造成的視網膜細胞傷害可能的保護作用,並且試圖釐清其作用的機轉。甲殼素是幾丁質的水解和去乙醯化(deacetylated)產物,富含於甲殼類動物的外骨骼和黴菌的細胞壁中,其具有抗腫瘤、抗菌、抗發炎、抗氧化和抗細胞凋亡的特性。在這個實驗中我們使用ARPE-19細胞作為我們的實驗模組,細胞先給予不同濃度的甲殼素後再接受2500 lx藍光LED照射。我們的實驗結果發現接受較長時間的

光線照射細胞的凋亡顯著增加,而使用甲殼素可以顯著減少細胞凋亡的發生,並且其效果和甲殼素的濃度有關聯性。甲殼素同時可以抑制含氧自由基的產生和發炎反應及細胞凋亡相關蛋白質的表現,並且穩定粒線體膜電位及活化抗細胞凋亡蛋白Bcl-2。甲殼素藉由抑制NF-κB入核作用,繼而降低下游基因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的表現。我們的研究確立了甲殼素在藍光LED照射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傷害的保護作用及其背後機轉。蝦紅素則是一種葉黃素類(xanthophyll)的營養素,富含於海鮮

食物中,它是很強的含氧自由基清除劑和抗發炎物質。它的抗氧化能力來自於其與細胞膜之間的生化交互作用,蝦紅素的共軛雙鍵會將自由基箝制於細胞膜上進行清除,消除含氧自由基並且終止自由基連鎖反應。雖然蝦紅素並非人類視網膜的組成成分,但是它可以通過血液視網膜障壁(blood–retina barrier)在視網膜發揮其抗氧化作用。我們的實驗是第一個證明蝦紅素對藍光LED照射造成網膜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使用661W細胞做為細胞光傷害的實驗模組,細胞先給予不同濃度的蝦紅素後再接受2000 lx藍光LED照射。我們的實驗結果發現蝦紅素確實可以抑制藍光LED造成的細胞凋亡和死亡,其保護作用強度和蝦紅素的濃度

有關聯。蝦紅素抑制含氧自由基及氧化壓力代謝產物的產生,並且減少藍光照射造成的粒線體損傷,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的分析則驗證了其作用機轉是透過活化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PI3K)/Akt pathway,進而促使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移入細胞核內,增加phase II抗氧化酵素Heme oxygenase-1 (HO-1)和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 (NQO1)的表現,抗氧化酵素的活化與細胞凋亡相關蛋白的抑制最終發揮了保護作用減低

藍光LED造成的661W細胞傷害。我們的研究確認了蝦紅素在藍光LED照射對感光細胞傷害的保護作用,並且了解了保護作用的機轉。總和而言,我們的第二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甲殼素和蝦紅素具有潛能做為保護眼睛減少藍光造成視網膜傷害的補充營養素。液晶顯示器發散光譜的調整以及抗氧化營養素的補充可以減少高能量藍光LED照射的網膜傷害,是值得將來持續探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