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電視壽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lcd電視壽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民波寫的 創新材料學 和田民波 葉鋒的 TFT液晶顯示原理與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薄邊框液晶拼接電視牆 - 遠景多媒體有限公司也說明:液晶 是使用壽命最長的顯示設備,其本身壽命非常長,即使是壽命最短的背光源部分,也高達50000個小時以上,而且即使使用了過長的時間,也只會對其亮度造成影響,只需更換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科學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吳先晃所指導 蔡育宸的 面板刀輪之磨耗檢測 (2021),提出lcd電視壽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面板切割用刀輪、磨耗檢測、瑕疵檢測、自動化光學檢測、深度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施劭儒所指導 黃育璿的 噴霧熱裂解法及噴霧乾燥法對Tb 摻雜 Y4SiAlO8N 粉末形貌及螢光性質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噴霧熱裂解法、噴霧乾燥法、螢光粉、造粒、晶粒尺寸、發光強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lcd電視壽命的解答。

最後網站都是顯示器,螢幕與電視的差異為何? 七大理由解析兩者大不相同則補充:現在電視機又大又便宜,拿電視機來當電腦顯示螢幕使用會更舒服的說法, ... 其實電視機是不可能取代電腦螢幕的,別看電視機跟電腦螢幕都是液晶顯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cd電視壽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新材料學

為了解決lcd電視壽命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這樣論述:

  《創新材料學》共分10章,每章涉及一個相對獨立的材料領域,自成體系,內容全面,系統完整。內容包括半導體積體電路材料、微電子封裝和封裝材料、平面顯示器相關材料、半導體固態照明及相關材料、化學電池及電池材料、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材料、核能利用和核材料;能源、信號轉換及感測器材料、電磁相容—電磁遮罩及RFID 用材料、環境友好和環境材料,涉及最新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所討論的既是新技術中所採用的新材料,也是新材料在新技術中的應用。

lcd電視壽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N首爾塔N Seoul Tower俗稱首爾塔/南山塔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龍山區的南山,高236.7米,始建於1969年12月,斥資近15億韓圓於1971年建成。最初被用於電視發射塔。1972年的4月和8月韓國文化廣播公司和韓國放送公社分別開始通過該塔發送電視信號。1975年7月,首爾塔的展望台竣工,1980年10月首爾塔正式對公眾開放。1990年5月,首爾塔的遊客人數達到1000萬人。 1991年11月,SBS成為第三家通過首爾塔發送電視信號的電視台。2005年首爾塔耗資15億韓圓進行7個月的改裝工程,於2005年12月9日重新開幕,並易名為N首爾塔。塔上燈光將按季節與主題而變動。塔上設有旋轉餐廳、咖啡室及展望台,可以鳥瞰整個首爾。首爾塔至對公眾開放以來,已經發展成為首爾的一處著名景點和地標。N首爾塔附近有南山公園和南山谷韓屋村等其它旅遊景點。一般遊客去N首爾塔都是乘坐南山纜車。夢幻般的夜景燈光是N首爾塔的亮點。用於燈光照明的投資高達15億韓圓。塔上安裝了70多套可以隨風舞動的「蘆葦燈」,另外如果放入100元韓幣,淋浴噴頭就會有光噴薄而出,形如沐浴。 N首爾塔的燈光利用最新LED技術設計,不同的季節和每個不同的活動照射塔外觀的色彩和曲線都會不同。每天晚7時至12時整點N首爾塔還會呈現建國大學鄭教授設計的「首爾之花」燈光作品,從各個角度向天空發光在首爾的夜空中演繹盛開的花朵。位於N首爾塔PLAZA第二層的的屋頂露台是欣賞首爾美景的愜意地方。這裡鋪著巨大木地板充滿著異國情調。許多戀人們在此約會。戀人們在欄杆上掛滿的同心鎖,也成了N首爾塔的一道美麗的風景。觀景台是眺望漢江和欣賞首爾夜景的好地方。站在觀景台上首爾全景盡收眼底。數位化觀景台裝有32部LCD屏。遊客在這裡還可以了解首爾的悠久歷史。在N首爾塔下還有一家泰迪熊博物館。博物館由「歷史館」和「特別館」構成,通過各種泰迪熊玩具展示首爾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可愛的泰迪熊扮成成為韓國古代的君王,為遊客展現一個美麗可愛的古代首爾。清溪川、明洞、仁寺洞、東大門等現今首爾的旅遊景點也都被精巧細緻的描繪出來。遊客在此可以一眼看遍首爾。
( 2016-05網頁有關OLed資料)LCD面板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成本更低。放眼目前的市場,你會看到相當多配備高品質LCD面板的廉價設備,比如摩托羅拉的Moto E。當然,LCD的低成本也很快就拉低了4K電視的售價。在相同的解析度下,LCD螢幕看上去經常會比OLED更清晰,這主要是因為顯示屏生產商在應對OLED面板所存在的問題時採取的策略。對於OLED面板而言,不同顏色的LED不僅壽命不同,亮度水平也不一樣。相比使用常規紅綠藍子像素模式的LCD顯示屏,OLED通常需要變得更加「動態」。舉個例子,Galaxy Note 4的像素並非由3個常規子像素構成,而是通過紅-綠-藍-綠組成了2個像素。它們的形狀也並不一樣:紅色和藍色子像素是菱形的,而綠色則是橢圓形的。這種像素排列方式被稱作PenTile,它會讓像素更少的OLED看上去有些模糊。由於解析度的提升,這種效果在近幾年的手機當中大體上已經消失。而LG的OLED電視並不需要使用這種技術,因為他們使用的是色彩濾光器而非彩色LED。OLED面板的可視角度接近完美,儘管它們從側面看經常會出現略微不同的色調。舉個例子,Galaxy Note 4就顯得有點偏藍。而LCD面板的可視角度主要取決於它們所使用的顯示技術。比如說,大量低端顯示器、筆記本和手機所使用的TN屏可視角度就很糟糕,但IPS面板在色彩還原和可視角度方面都擁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它也成為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大部分顯示器和部分電視所選擇的面板。最新的LCD面板可呈現出極為自然的色彩。當正確校準之後,IPS和VA面板的色准都能達到很高的程度——iPhone 6s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但TN屏經常會顯得有點泛白。OLED的色彩表現潛力要比最佳的LCD面板更高,但問題在於如何駕馭這種能力。這類面板有能力還原出比電影/軟體生產標準更多的自然色譜,但如果沒有正確校準的話,看上去就會顯得過於濃艷。面板廠商正在想盡辦法突破LCD的能力限制。OLED在未來幾年裡要做的是降低成本,而LCD則會偏重於技術發展。量子點可以說是近期最吸引人的一種LCD顯示技術。它並不會使用白色LED,而是使用藍色LED和不同大小的「量子點」,後者可通過改變光線的波長把它們轉換成不同的顏色。亞馬遜在今年CES展上所展示的部分Kindle Fire HD平板就使用了這種技術,三星所發布的旗艦SUHD電視系列也同樣擁有這些時髦的納米粒子。量子點是LCD顯示屏達到UHD Premium標準並滿足HDR要求的主要方式之一。不管你是打算購買手機、顯示器、筆記本還是電視,如果預算有限,那你最終肯定會選擇一款配備LCD顯示屏的產品。對於廠商而言,這是一種相當容易應付的技術。但就圖像品質而言,LCD卻顯得更加麻煩,特別是和OLED對比而言。不過在過去幾年裡,好在有IPS這樣的面板技術來撐場面。OLED的製作非常困難,這一點也體現在了相關產品的售價上。但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視,OLED面板都能為你呈現最抓人眼球的圖像品質。憑藉著技術公司的長期投入,這項螢幕技術也不會是曇花一現。

面板刀輪之磨耗檢測

為了解決lcd電視壽命的問題,作者蔡育宸 這樣論述:

面板切割用刀輪,具有極佳的耐磨性和刃口鋒利度,常用於須精密切割的液晶玻璃及面板。現今生活中面板的應用甚廣,包含桌上型顯示器、筆記型電腦、液晶電視、車用顯示器、工業用電腦、數位相機、數位攝錄機、手持DVD、掌上遊戲機、手機、電競用面板等,由於不同的面板尺寸,必須用刀輪將面板進行切割。刀輪在面板製造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切割必有磨耗,刀輪的健康狀況對於面板之切割情況及品質有著顯著的影響,進而導致產線上的成本增加。由於尺寸小,再加上實際架構問題,目前對於刀輪的磨耗壽命判斷大多數是使用感測器分析震動訊號觀測,但只能出檢測刀輪斷齒之異常,對於磨耗方面還是無法準確判斷。因此本研究導入自動化光學檢測(A

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AOI),並結合AI深度學習的方法,對生產線上的刀輪進行即時檢測。方法乃針對刀輪之輪廓取像為主,經由分析輪廓變化與使用里程相對關係,觀察整體磨耗差異變化,加以預測磨耗走向,判斷刀輪是否需要更換,使生產效率提升。由於是在生產線上進行即時檢測,可以有效減少檢測人力成本、提高檢測正確率,更能充分使用耗材,能有效提高利用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TFT液晶顯示原理與技術

為了解決lcd電視壽命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葉鋒 這樣論述:

TFT LCD液晶顯示器在平板顯示器中脫穎而出,在顯示器市場獨佔鰲頭。目前以TFT 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迅速,為適應平板顯示產業迅速發展的要求,本書作者編寫了薄型顯示器叢書。 本冊闡述TFT液晶顯示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共分4章︰第1章介紹液晶顯示的歷史和現狀;第2章以近乎動(畫)、漫(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地介紹了液晶材料和液晶顯示的入門知識;第3、4章是TFT LCD液晶顯示器的基礎,分別介紹了液晶化學與物理簡論、液晶顯示器及其顯示特性。本書內容系統完整、詮釋確切、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特別是本書內容源于生產一線,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本書適合作為大學或研

究所各相關專業的教科書,特別適合產業界技術人員閱讀。 序 前言 第1章 液晶顯示的歷史和現狀 1.1 液晶的發現和液晶顯示的發明 1.1.1 液晶的發現 1.1.2 液晶在液晶顯示器中的關鍵作用 1.1.3 液晶顯示器的發明 1.1.4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史 1.1.5 各類電子顯示器的對比 1.1.6 電子顯示器與互聯網社會 1.1.7 液晶顯示器所涉及的學科體系 1.2 TFT LCD 20年發展回顧 1.2.1 實用TFT LCD的三次重大突破 1.2.2 TFT LCD產業化發展過程 1.2.3 多樣化技術支撐更大的產業 1.2.4 顯示屏尺寸的大型化 1.2.5

玻璃基板生產線的更新換代 1.2.6 顯示品位的提高 1.3 TFT LCD研究開發的課題 1.3.1 擴大視角 1.3.2 提高響應速度 1.3.3 高質量動畫顯示技術 1.3.4 色表現技術 113.5 背光源的改進 1.4 TFT液晶及薄型顯示器產業 1.4.1 迅速擴展的薄型顯示器市場 1.4.2 信息社會中顯示器制品的應用領域 1.4.3 顯示器的市場規模 第2章 液晶顯示入門 2.1 從液晶分子的基本單元談起 2.1.1 熱運動和凝聚力——決定物質狀態的兩大因素 2.1.2 流動性和各向異性——液晶用于顯示的兩個基本特性 2.1.3 膽甾醇分子的基本單元——苯環、碳氫鏈和OH基 2

.1.4 安息香酸酯——最初發現的液晶 2.1.5 液晶分子的基本結構形態——板狀和棒狀液晶分子 2.1.6 液晶分子中各種各樣的極性基 2.1.7 液晶分子的三種基本排列方式 2.2 液晶分子與範德瓦耳斯力 2.2.1 藉由改變液晶分子的排列狀態實現液晶顯示 2.2.2 碳氫化合物中的範德瓦耳斯力 2.2.3 如何改良液晶材料的工作溫度 2.2.4 液晶分子的排列與範德瓦耳斯力 2.2.5 如何控制範德瓦耳斯力 2.3 試制一個液晶盒 2.3.1 電壓作用下的液晶分子 2.3.2 如何實現畫面顯示 2.3.3 不可缺少的透明電極 2.3.4 液晶盒的構成及顯示器的制作流程 2.3.5 玻璃基

板的處理 2.3.6 透明電極的圖形化 2.3.7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取向方法 2.3.8 做成液晶盒 2.4 偏振光和液晶的雙折射 2.4.1 液晶分子的結構和排列決定顯示器的類型和工作方式 2.4.2 橫波、縱波及全方位光(自然光) 2.4.3 液晶顯示器需要利用偏振光 2.4.4 單軸性晶體和雙折射 2.4.5 向列液晶的雙折射 2.4.6 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2.4.7 電場效應雙折射型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2.5 螺旋排列液晶與手性液晶分子 2.5.1 如何認識膽甾相型(螺旋排列)液晶 2.5.2 螺旋排列在何種情況下才能出現? 2.5.3 左右對稱的液晶分子的結構 2.5.4 膽甾

相型液晶分子的立體結構 2.5.5 不對稱碳的存在導致光學各向異性 2.5.6 圓錐形螺旋排列和平板形螺旋排列 2.5.7 光射入螺旋排列的物質會發生什麼現象? 2.5.8 外加電壓作用在螺旋排列液晶上 2.5.9 螺旋光射入螺旋排列液晶會發生什麼變化? 2.6 各種類型的液晶顯示器 2.6.1 液晶顯示器的各種不同工作方式 2.6.2 利用拆開螺旋排列進行顯示的液晶顯示器 2.6.3 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器 2.6.4 鐵電液晶型顯示器 2.6.5 賓-主(GH)型液晶顯示器 2.6.6 液晶的電阻 2.6.7 液晶的介電常數 2.7 彩色化及動畫顯示 2.7.1 透明電極 2.7.2 液晶顯

示器的驅動與顯示 2.7.3 薄膜三極管(TFT) 2.7.4 實現彩色化的各種方式 第3章 液晶化學與物理簡論 3.1 液晶材料基礎 3.1.1 液晶狀態 3.1.2 液晶分子 3.1.3 液晶物性 3.2 液晶顯示屏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3.2.1 顯示屏的基本構造及屏內液晶分子取向 3.2.2 取向處理與液晶分子的界面取向 3.2.3 利用液晶分子取向變化實現光透射強度開關 3.3 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特征 3.3.1 閾值(臨界)電壓特征 3.3.2 時間響應特性 3.3.3 光學特性 3.4 灰階顯示特性及全色顯示原理 3.4.1 灰階顯示 3.4.2 全色顯示 3.4.3 畫質評價 3

.5 顯示與視覺工學 3.5.1 人的視覺特性 3.5.2 人眼的順應特性 3.5.3 畫角(視場角)與臨場感 3.5.4 大尺寸與全高清(full HD) 3.5.5 清晰度與圖像分辨率 3.5.6 顯示性能與主觀評價指針 第4章 液晶顯示器及其顯示特性 4.1 LCD的基本結構及分類 4.1.1 LCD的基本結構 4.1.2 LCD的分類 4.1.3 LCD顯示原理 4.1.4 LCD彩色顯示 4.2 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性能 4.2.1 圖像分辨率 4.2.2 像素數與顯示屏顯示規格 4.2.3 像素節距 4.2.4 顯示尺寸(顯示區域) 4.2.5 寬高比 4.2.6 開口率 4.2.7

灰階與顯示色數 4.2.8 對比度 4.2.9 液晶顯示器的壽命 4.2.10 液晶顯示器顯示性能匯總 4.3 液晶顯示器顯示性能的改進 4.3.1 透射率及提高亮度的措施 4.3.2 視角及增大視角的措施 4.3.3 響應速度及提高響應速度的措施 4.4 玻璃母板尺寸和畫面尺寸的發展趨勢 4.4.1 玻璃母板尺寸越來越大 4.4.2 關于液晶生產線的“代” 4.4.3 畫面向寬屏發展,像素向高精細化發展 4.4.4 生產設備由批量式到單片式 4.5 采用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的液晶顯示器 4.5.1 采用新結構的液晶顯示器 4.5.2 采用新材料的液晶顯示器 4.5.3 采用新技術的液晶顯示

器 4.6 液晶顯示器的最新技術動向 4.6.1 液晶電視用TFT LCD 4.6.2 中小型TFT LCD 4.6.3 In-Cell化技術 4.6.4 全球金融危機下的液晶顯示器產業 參考文獻 薄型顯示器常用縮略語注釋 以TFTLCD為代表的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和半導體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兩大基石,涉及技術面寬,產業帶動力大,是國家工業化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當前,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技術正在快速替代以彩色顯像管(CRT)為基礎的傳統顯示技術,國內電視和顯示器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已超過1億台,佔電視市場50%以上,

預計2012年將超過80%。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起步晚,企業規模小,目前尚未形成32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規模的生產能力,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仍受制于人,多年積累的CRT電視和顯示器產業面臨嚴峻的替代危機。我國電視全球市場佔有率從CRT。時代50%以上降至目前20%左右,其中液晶電視全球市場佔有率不足8%,競爭優勢正在喪失。這一尷尬局面也表現在工業和軍事科技等領域。 另一方面,以數字化、平板化和4C整合為特點的新一輪產業升級和重組已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能否抓住機遇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20年的產業競爭力。如果我國不發展TFT LCD產業,不僅會失去下一代產業更新換代的機會,而且在微電子、光

電子、核心材料、裝備和特種顯示等技術領域與國外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企業、投資者、高校與科研機構對堅持自主創新和發展TFTLCD產業的戰略意義已形成共識。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新型顯示器列為國家重大高科技產業化專項,總理將顯示器產業列于年度工作報告中,足以表明政府的重視程度。在政府、企業界、高校、科研和投資機構攜手,經過多年艱苦努力,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已具有一定實力,為參與全球競爭奠定了發展基礎。 TFT LCD等新型平板顯示器產業是技術、資本和人才密集型產業,其中人才是關鍵要素。專業人才培養主要依靠大學和科研機構。日、韓各約有30所大

學、中國台灣也約有20所大學設有顯示及相關專業,每年培養數萬工程技術人員。就是這樣,全球人才仍然緊缺。中國大陸設有顯示相關專業的大學數量較少,這方面專業人才,特別是較為頂尖人才更緊缺。因此,推動顯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和成長,是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同的責任。田民波教授多年來致力于平板顯示技術研究,並承擔多項國家重要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是備受尊敬的專家。凝聚了田教授心血和情感的這套系列著作,包括《TFT液晶顯示原理與技術》,《TFTLCD面板設計與構裝技術》和《平板顯示器技術發展》,兼顧TFTLCD原理與技術、設計與制造及產業趨勢,對其他平板顯示器也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本套叢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

是一套難得的專業叢書。 我願意向一切關注和有志于液晶與平板顯示領域的青年學生、科研人員、業內伙伴、政府領導等各界朋友推薦該叢書。這不僅是一套教科書,更傾注了幾代中國科技工作者發展中國自主技術、產業的夢想和情感。 我希望中國官、產、學、研各界人士繼續攜手合作,推動和促進我國平板顯示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共創美好明天。

噴霧熱裂解法及噴霧乾燥法對Tb 摻雜 Y4SiAlO8N 粉末形貌及螢光性質之研究

為了解決lcd電視壽命的問題,作者黃育璿 這樣論述:

白光發光二極體(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W-LED)是一項發展成熟的技術,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居家及工業照明,而其最主流的成分配置為鈰(Cerium, Ce)摻雜釔鋁石榴石(Y3Al5O12, YAG)之黃光螢光粉搭配藍光晶粒(Blue chip),但其極差的演色性(Color rendering)不利於應用在未來的超高畫質電視(Ultra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UHDTV),其中在綠光的部分尤其明顯,除此之外,螢光粉不規則的形貌及不均勻的粒徑大小,皆會使得粉體在封裝膠內的沉澱速率增加,最終造成發光色度不均及產品壽命縮短等問題,故

合成特定形貌且大小相似的綠色螢光粉為本研究的首要目標。本實驗使用熱穩定性極佳的Y4SiAlO8N作為螢光粉的主體(Host)材料,並摻雜2%鋱(Terbium, Tb)離子作為活化劑(Activator),製備出發高純度綠光的新型螢光粉,合成方式選用噴霧熱裂解法(Spray pyrolysis, SP)製作次微米級(Submicron)球狀螢光粉,並改變其煅燒溫度及前驅液濃度,最終選擇0.05M Y3.92SiAlO8N:0.08Tb3+及1600℃的煅燒溫度作為SP合成粉體的最佳製程參數,然而,過小的顆粒造成粉體間因Van Der Waal force產生團聚,因此本研究將20.0 wt%的

SP前驅物粉體混入高分子添加物,配置成漿料(Slurry),利用噴霧乾燥法(Spray drying, SD)將初始粉體造粒(Granulation)成18.847.06m的中空(Hollow)球狀顆粒,後利用二階段煅燒將高分子移除,得到中空球狀且發光性質優良的Y3.92SiAlO8N:0.08Tb3+造粒螢光粉末。各階段粉末的實驗結果分別利用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 XRD)觀察粉體相組成及計算晶粒尺寸,並利用聚焦離子速顯微系統(Focus Ion Beam system, FIB)探討顆粒表面及橫截面形貌,亦使用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rcosco

pe)觀測團聚粉體的粒徑分布,最後利用螢光光譜儀(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檢測其發光性質,以此判定不同螢光粉體的綠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