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視光系碩士班 陳昆祥所指導 潘咸毓的 國小學童使用角膜塑形片控制近視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infor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角膜塑型片、近視、角膜、度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余銘忠所指導 曹博軒的 應用DEA衡量新冠疫情期間台灣工具機廠商之營運效率 (2021),提出因為有 工具機產業、資料包絡分析法、麥氏生產力指數、Tobin's Q的重點而找出了 infor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nfor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小學童使用角膜塑形片控制近視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infor中文的問題,作者潘咸毓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論文旨在探討國小學童使用角膜塑型片後,控制近視增加之成效,使用病歷回溯方式,篩選2000〜2018年9〜12歲國小學童病歷共170名,收集配戴年齡、初始近視度數、角膜弧度∕散光及持續使用年數。研究各項數據與度數增加之關聯、配戴後視力回復時間、可否將度數增加控制在年增-0.75 D、預測塑型片控制效果並使用SPSS統計軟體21.0版分析上列問題。研究結果顯示持續使用時間與每年平均增加度數呈顯著負相關p

應用DEA衡量新冠疫情期間台灣工具機廠商之營運效率

為了解決infor中文的問題,作者曹博軒 這樣論述:

工具機產業在2018~2020年間除了受到中美貿易及新冠疫情的衝擊下,造成整體工具機業的在外銷方面受到了影響外。也受到各國因新冠疫情影響下導致原物料短缺,這些都會使公司在營運及生產等方面受到影響。本研究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來分析企業的營運效率及應用Tobin’s Q分析企業的績效。本次研究對象為2017~2020年台灣12間上市櫃工具機之企業,在資料蒐集方面,主要是透過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TEJ)及從各公司財務報表中蒐集研究所需的資料,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來衡量營運效率,並且以員工人數、固定資產、研發費用為投入項、以內外銷值、每股盈餘為產出項,來衡量2017~2020台灣上市櫃工具機12間企業之

營運效率及生產力之變化,並且利用Tobin’s Q來衡量台灣12間上市櫃工具機企業之企業績效。研究結果發現2017~2020年間四年皆為相對有效率公司分別為喬福、程泰、百德、恩德。生產力變化結果顯示,台灣在2017~2020這段期間的平均麥氏生產力指數(MPI)為0.962,技術效率變動為0.920及技術變革指數為1.047,表示台灣在2017至2020年這段期間的生產力及技術效率雖呈現退步但在技術是呈現進步的。而在Tobin’s Q的結果中發現,台灣工具機企業在2017至2020年這期間的Q值皆為小於1,表示台灣工具機之企業績效在這4年間表現得較差,其中在這四年中唯一每年Q值皆大於1的公司只

有力山公司。關鍵詞:工具機產業、資料包絡分析法、麥氏生產力指數、Tobin’s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