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電池檢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hp電池檢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馬克西米利亞諾·福特曼寫的 移動Web程序設計(第2版) 和雷玉堂的 安防&光電信息--安防監控技術基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的HP筆記本電池放了半年沒有用,最近拿出來容量變 ...也說明:1、xp系統:您可以使用hp battery check manager軟體來檢測電池,安裝後點選“開始”-- “所有程式”-- “hp” -- “hp battery check”即可。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碩士班 張宜煌所指導 吳宛鵑的 循環伏安法檢測大腸桿菌群之微生物生物膜生成速度 (2020),提出hp電池檢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物膜、循環伏安、電化學、大腸桿菌群、燃料電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 胡石政所指導 廖律翔的 應用於晶圓傳送盒之微型無線即時環境傳感器開發 (2019),提出因為有 晶圓傳送盒、相對溼度量測、溫濕度感測計、導流管迫凈、層流氣簾裝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hp電池檢測的解答。

最後網站hp筆電電池檢測 - 軟體兄弟則補充:方法一: 檢查電池狀態. 2005年, HP 筆記型電腦增加了智慧型電池支援(Smart Battery ... ,HP 筆記型電腦- 測試和校準電池(Windows). 本文件適用於HP 筆記型電腦。 一段時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p電池檢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移動Web程序設計(第2版)

為了解決hp電池檢測的問題,作者(美)馬克西米利亞諾·福特曼 這樣論述:

本書詳細闡述了如何在移動網路瀏覽器上構建高效和豐富的用戶體驗程序,以及各種離線應用程序或者微技(Widget)程序,主要包括瀏覽器和平台,移動Web開發工具,架構和設計,標記和標準,移動HTML5基礎知識,HTML5表單,功能和設備檢測,圖像和多媒體,CSS樣式表,移動JavaScript,離線應用程序、存儲和網路,地理定位與地圖,設備交互,內容推送,調試和性能及網站發布等內容。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腦及相關專業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開發人員的自學教材和參考手冊。 序 I 前  言 Ⅲ 第1章 荊棘密佈的移動設備世界 1 1.1  移動生態系統 1 1.1

.1  什麼是移動設備 1 1.1.2  移動設備的分類 3 1.2  品牌、型號與平臺 8 1.2.1  Apple iOS 8 1.2.2  Android 10 1.2.3  Windows 12 1.2.4  Nokia 15 1.2.5  BlackBerry 18 1.2.6  Samsung 19 1.2.7  Sony Mobile 20 1.2.8  Motorola Mobililty 21 1.2.9  Amazon 21 1.2.10  LG Mobile 22 1.2.11  HTC 22 1.2.12  HP和Palm 22 1.2.13  Firefox OS 2

3 1.2.14  Ubuntu 23 1.2.15  來自中國的移動平臺 24 1.2.16  其他平臺 24 1.2.17  智能電視平臺 24 1.3  技術信息 25 第2章 理解移動Web 27 2.1  移動網絡的神話 27 2.1.1  不要提什麼移動網絡,它只是網絡而已 27 2.1.2  不需要對桌面網站執行任何特殊操作 28 2.1.3  一個網站可以工作於所有的設備之上(桌面系統、移動設備、電視機等) 28 2.1.4  只要創建了一個320像素寬的HTML文件,你就可以擁有一個移動網絡站點 29 2.1.5  移動設備的本地應用程序會讓移動網絡滅亡 29 2.1.6 

人們沒有利用移動網絡瀏覽器 29 2.2  何為移動Web 30 2.3  移動網絡時代 31 2.3.1  WAP 1 31 2.3.2  WAP 2.0 32 2.4  移動瀏覽體驗 34 2.4.1  導航方式 35 2.4.2  縮放功能 36 2.4.3  回流(Reflow)引擎 37 2.4.4  直接瀏覽器和雲瀏覽器 38 2.4.5  多頁面體驗 39 2.4.6  Web引擎 40 2.5  市場細分 41 2.5.1  顯示屏 41 2.5.2  輸入方法 48 2.5.3  其他功能 50 2.6  市場統計 50 第3章 瀏覽器和平臺 52 3.1  Web平臺,但並

非僅限於瀏覽器 52 3.1.1  HTML5 Web應用程序 53 3.1.2  Web視圖 55 3.1.3  偽瀏覽器 56 3.1.4  本地應用程序、包應用程序和混合應用程序 58 3.2  移動瀏覽器 60 3.2.1  預先安裝的瀏覽器 60 3.2.2  用戶自選安裝的瀏覽器 68 3.3  瀏覽器綜述 71 第4章 移動Web開發工具 73 4.1  編寫代碼 73 4.1.1  Adobe Dreamweaver 73 4.1.2  Adobe Edge工具 74 4.1.3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和WebMatrix 74 4.1.4  Ecli

pse 75 4.1.5  本地Web IDE 75 4.2  測試 75 4.2.1  模擬器和仿真器 76 4.2.2  真實設備測試 92 4.2.3  遠程實驗室 95 4.3  產品環境 101 4.3.1  Web託管 101 4.3.2  域名 101 4.3.3  錯誤管理 102 4.3.4  數據統計 102 第5章 架構和設計 103 5.1  移動策略 103 5.1.1  何時退出瀏覽器 103 5.1.2  環境上下文 105 5.1.3  服務器端適應 106 5.1.4  漸進增強 107 5.1.5  響應式Web設計 109 5.1.6  RESS 113

5.2  導航 114 5.3  設計和用戶體驗 115 5.3.1  觸摸設計模式 118 5.3.2  平板電腦模式 120 5.3.3  官方UI指南 121 5.3.4  需要注意的問題 122 第6章 標記和標準 124 6.1  回顧過去 124 6.2  現有標準 129 6.2.1  移動網絡政壇 129 6.2.2  傳輸標記信息 130 6.3  XHTML Mobile Profile和XHTML Basic 134 6.3.1  可用的標簽 135 6.3.2  官方宣佈不兼容的特性 136 6.3.3  創建*個網頁兼容模板 136 6.3.4  標記語言的新增特性

138 6.4  移動HTML5 139 6.4.1  編寫*個HTML5模板 140 6.4.2  語法規則 140 6.4.3  新增元素 141 6.5  移動CSS 141 6.5.1  WCSS擴展 142 6.5.2  CSS3 145 6.6  HTML5兼容級別 146   第7章 移動HTML5基礎知識 149 7.1  文檔頭 149 7.1.1  標題 149 7.1.2  網站圖標 150 7.1.3  主頁圖標 153 7.1.4  視口 164 7.1.5  改變導航方法 177 7.1.6  移除自動鏈接 178 7.1.7  共享元數據 178 7.1.8  隱

藏URL地址欄 180 7.1.9  整合本地應用程序 182 7.2  文檔體 186 7.3  HTML5移動模板 188 7.4  內容 189 7.4.1  塊元素 189 7.4.2  列表 189 7.4.3  表格 190 7.4.4  框架 190 7.4.5  鏈接 191 7.4.6  可訪問性 193 第8章 HTML5表單 195 8.1  表單設計 195 8.2  表單元素 197 8.2.1  選擇列表 198 8.2.2  單選按鈕和複選框 201 8.2.3  按鈕 201 8.2.4  隱藏字段 202 8.2.5  文本輸入框 202 8.2.6  範圍滑

塊 212 8.2.7  日期輸入 212 8.2.8  文件選擇 214 8.2.9  非交互式表單元素 219 8.3  表單控件屬性 221 8.3.1  占位符 221 8.3.2  自動焦點 222 8.3.3  自動完成功能 222 8.3.4  只讀功能 222 8.3.5  輸入驗證屬性 223 8.3.6  Safari擴展 223 8.3.7  Firefox擴展 223 8.3.8  XHTML Mobile輸入模式 223 8.3.9  附加的表單屬性 224 8.4  表單驗證 224 8.4.1  HTML5驗證 224 8.4.2  WAP CSS驗證 227 第

9章 功能和設備檢測 230 9.1  可能出現的問題 230 9.2  可能的解決方法 231 9.3  信息網站 232 9.3.1  caniuse.com 232 9.3.2  MobileHTML5.org 233 9.3.3  WebPlatform.org 234 9.4  客戶端檢測 234 9.4.1  HTML回調 234 9.4.2  CSS回調 235 9.4.3  供應商前綴 236 9.4.4  回調 240 9.4.5  Modernizr 241 9.5  兼容框架 246 9.6  平臺檢測 246 9.7  服務器端檢測 248 9.7.1  HTTP 24

8 9.7.2  檢測上下文 255 9.7.3  雲瀏覽器 256 9.7.4  移動檢測 258 9.7.5  轉碼器 259 9.7.6  設備庫 260 第10章 圖像和多媒體 274 10.1  圖像 274 10.1.1  圖像格式 274 10.1.2  使用img元素 279 10.1.3  響應式圖像 280 10.1.4  本地圖形符號 283 10.2  處理多屏密度 285 10.2.1  向量方案 286 10.2.2  提供單一圖像 287 10.2.3  提供圖像替代內容 288 10.2.4  SVG 292 10.2.5  Canvas 298 10.3  A

dobe Flash 305 10.4  視頻 308 10.4.1  容器和編/解碼器 308 10.4.2  視頻傳送 309 10.4.3  HTML5視頻元素 310 10.4.4  流機制 315 10.4.5  利用對象實現嵌入操作 316 10.4.6  視頻兼容性 316 10.5  音頻 317 10.5.1  不可見的音頻播放器 318 10.5.2  Web Audio API 319 10.5.3  音頻的兼容性 319 第11章 移動瀏覽器上的CSS樣式表 321 11.1  在哪裡插入CSS 321 11.2  媒體查詢 322 11.3  選擇符 328 11.4

  CSS技術 330 11.4.1  重置CSS文件 330 11.4.2  文本格式 332 11.5  通用模式 340 11.5.1  顯示屬性 340 11.5.2  圓角 342 11.5.3  邊界圖像 343 11.5.4  擬類型(Pseudoclass) 346 11.5.5  背景 347 11.5.6  滾動區域 348 11.5.7  內容 349 11.5.8  不透明度(opacity) 349 11.5.9  光標管理 350 11.5.10  選取管理 350 11.5.11  觸摸標注(Touch Callout) 353 11.5.12  顏色高亮 354

11.5.13  外觀調整 354 11.6  CSS圖像拼合(CSS Sprites) 355 11.6.1  示例與兼容性 355 11.6.2  CSS Sprites的替代方案 360 11.7  CSS3模塊 361 11.7.1  漸變色 361 11.7.2  反射效果 363 11.7.3  遮罩 364 11.7.4  轉換 365 11.7.5  漸變效果 371 11.7.6  動畫 374 11.7.7  CSS濾鏡效果 377 11.7.8  CSS區域和環繞 378 11.7.9  *的CSS值和單位 379 第12章 移動 380 12.1  移動瀏覽器編碼 3

81 12.1.1  HTML5腳本擴展 382 12.1.2  代碼執行 382 12.1.3  基於雲的瀏覽器 383 12.2  調試和性能分析 383 12.3  電池消耗 384 12.4  後臺執行 384 12.4.1  狀態檢測 385 12.4.2  後臺標簽頁通知操作 388 12.4.3  後臺執行兼容性 389 12.4.4  推送通知 390 12.5  支持的技術 390 12.5.1  文檔對象模型 391 12.5.2  選擇符API 391 12.5.3  JSON 391 12.5.4  二進制數據 392 12.5.5  Web Workers 392 1

2.5.6  HTML5 API 394 12.5.7  本地Web應用API 394 12.6  標準的操作行為 394 12.6.1  標準對話框 394 12.6.2  歷史記錄和URL管理 397 12.6.3  窗口的操作 398 12.6.4  焦點和滾動方式管理 399 12.6.5  定時器 400 12.6.6  改變標題 403 12.6.7  Cookie管理 403 12.6.8  事件處理 403 12.6.9  程序庫 410 12.7  UI框架 413 12.7.1  Sencha Touch 414 12.7.2  jQuery Mobile 415 12.7

.3  Enyo 417 12.7.4  Montage 417 12.7.5  iUI 417 12.7.6  jQTouch 418 12.7.7  移動用戶界面模式 420 第13章 離線應用程序、存儲和網絡 427 13.1  離線Web應用程序 427 13.1.1  清單文件 428 13.1.2  訪問在線資源 429 13.1.3  更新數據包 430 13.1.4  刪除數據包 431 13.1.5  API 431 13.1.6  兼容性和限制條件 433 13.2  客戶端存儲 436 13.2.1  Web存儲 436 13.2.2  Web SQL數據庫API 439

13.2.3  IndexedDB API 442 13.2.4  文件系統API 444 13.2.5  用戶干預 445 13.2.6  存儲調試 446 13.3  網絡通信 446 13.3.1  Ajax 446 13.3.2  服務器發送事件 449 13.3.3  WebSocket 450 第14章 地理定位與地圖 453 14.1  定位技術 453 14.1.1  精確度 453 14.1.2  室內定位 454 14.1.3  客戶端技術 454 14.1.4  服務器端技術 456 14.1.5  詢問用戶 457 14.2  檢測用戶位置 457 14.2.1  W

3C Geolocation API 457 14.2.2  運行商網絡定位API 462 14.2.3  IP地理定位 463 14.3  地圖/導航集成App 464 14.3.1  基於Android的Google Maps 464 14.3.2  iOS Maps 466 14.3.3  Bing Maps 468 14.4  顯示地圖 468 14.4.1  Google Maps API v3 469 14.4.2  Google Maps Static API 471 14.4.3  Nokia Here 472 第15章 設備交互 475 15.1  移動URI 475 15.

1.1  電話呼叫 476 15.1.2  發送電子郵件 478 15.1.3  發送SMS 479 15.1.4  其他通信技術 480 15.1.5  向電話簿添加聯繫方式 481 15.1.6  與其他應用程序整合 482 15.2  API 485 15.2.1  觸摸操作 485 15.2.2  手勢操作 493 15.2.3  傳感器 499 15.2.4  網絡信息 503 15.2.5  文件管理 504 15.2.6  全屏 506 15.2.7  Web通知 507 15.2.8  攝像頭 509 15.2.9  電池 511 15.2.10  震動效果 512 15.2.

11  其他API 512 第16章 本地和安裝完畢的Web應用 514 16.1  Web App的利弊 514 16.2  Web App架構 515 16.2.1  元數據配置文件 516 16.2.2  平臺訪問 516 16.2.3  數據存儲 516 16.2.4  網絡訪問 517

循環伏安法檢測大腸桿菌群之微生物生物膜生成速度

為了解決hp電池檢測的問題,作者吳宛鵑 這樣論述:

由於微生物的多樣化,生物膜的發展是不同的,一些生物膜導致管道污染或人體傷害。而一些生物膜,可以改善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子轉移效率,因為它可以分泌電子活性成分,並且將這些成分也傳遞到電極表面提高電池效率,因此,提高生物膜的覆蓋率以及提升電化學活性成分分泌到電極表面對電池的效率提升是同等重要,文獻中有提到用CV方法來檢測 P. aeruginosa的覆蓋率,但它無法區分電流增加是微生物分泌的電化學活性成份造成的或是鐵氰化鉀來與電極反應造成的。本文將探討三株性質不同的大腸桿菌群(Enterobacter aerogenes, Citrobacter sp. and E. coli)生物膜的循環伏安圖

的方法。藉此幫助我們了解生物膜狀況,也可以了解微生物代謝造成電極訊號的變化,提供微生物燃料電池一些參考。三株性質不同的大腸菌群(Enterobacter aerogenes, Citrobacter sp. and E. coli),於不同起始菌數濃度(104 CFU/mL ~106 CFU/mL),不同生長階段的循環伏安圖,藉以了解此三種微生物生物膜生成情形及電化學反應,同時也對不同培養基條件及培養過成不同外加電壓對各種條件下循環伏安圖之影響,此結果將提供未來生物膜檢測及構築微生物燃料電池之參考。研究發現在經歷8小時培養過程中,E. coli在濃度104 CFU/mL ~106 CFU/mL

其電化學反應優異於其他二種菌體(Enterobacter aerogene and Citrobacter sp.)推測與微生物之代謝產物(產酸能力)與加注之電解濃液之pH值有相當的因果關係存在,並且加注固定電壓觀察pH值變化與相對電流圖形,觀察得知Enterobacter aerogenes, Citrobacter sp. 此二種菌體在電極表面形成一種近於類電容之生物膜,不具備燃料電池的產能潛力。而在顯微鏡下也發現E. Coli的菌體呈糯米糰般的聚集與分佈而另二種菌(Enterobacter aerogene and Citrobacter sp.)則是呈各別分離且分散。在循環伏安CV圖上

的表現,E. coli也比其他二種菌體(Enterobacter aerogene and Citrobacter sp.)呈矩形圖像面積大出三倍。大腸桿菌在此次研究中發現若生物膜的覆蓋時間長且厚實,其產生電流與電子傳遞效果也大幅提升。而我們研究中也發現到在有添加磷酸鹽緩衝液和移除磷酸鹽或LS時,E. coli的應答與CV圖明顯變化不同,證實月桂基硫酸鹽對細菌培養基中生長加速電化學反應是因磷酸鹽降低月桂基硫酸鹽中金CMC所造成之現象。磷酸鹽相對於大腸桿菌之生物膜之生成有所幫助。生物膜的生長會對某些環境產生相應性的污染與損害,藉由循環伏安圖的研究,確切表明大腸桿菌群生物膜的形成, 可藉由循環伏安

圖的變化,進而了解微生物在電極表面形成生物膜的情形。驗證使用循環伏安圖能有效獲得細菌微生物在電極表面附著與氧化之定量信息有很大的幫助且實質得到相關的結果證實。

安防&光電信息--安防監控技術基礎

為了解決hp電池檢測的問題,作者雷玉堂 這樣論述:

本書是安防新技術及系統系列精品叢書之四,從安防界存在的150條安防技術知識概念混淆不清與錯誤的問題入手,以光電資訊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為切入點,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光電資訊技術各部分的理論基礎、工作原理、實用技術與方法,及其在安防監控中的應用實例。   具體內容共9章:安防&光電資訊技術基礎及安防技術發展方向,光電發光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輻射資訊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圖像資訊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纖傳感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電資訊傳輸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電資訊處理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電資訊存儲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光電資訊顯示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等。

雷玉堂,男   退休前系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電與安防技術專家,被譽為“中國安防行業技術書的領軍人物”。 目 錄 第1章 安防&光電資訊技術基礎及安防技術發展方向 (1) 1.1 光的基本性質及其度量 (1) 1.1.1 光的基本性質 (1) 1.1.2 光輻射的度量 (3) 1.2 半導體物理基礎 (6) 1.2.1 半導體的能帶 (7) 1.2.2 熱平衡與非平衡載流子及其運動 (10) 1.2.3 半導體對光的吸收 (15) 1.2.4 半導體的PN結 (17) 1.2.5 半導體與金屬的接觸 (20) 1.3 光輻射電效應 (22) 1.

3.1 光電效應 (23) 1.3.2 熱電效應 (29) 1.4 安防技術學科性質及由此產生的基本知識概念混淆與錯誤 (32) 1.4.1 安防監控技術的學科性質 (32) 1.4.2 安防監控技術基本知識概念混淆不清與錯誤的150條問題 (36) 1.4.3 識別安防技術知識概念混淆與錯誤需掌握的基本知識點 (44) 1.5 現代安防監控技術的發展方向 (47) 1.5.1 安防監控技術的演進與發展 (47) 1.5.2 安防監控技術必須向智慧化方向發展 (48) 1.5.3 現代安防監控技術的發展方向是物聯網智慧雲安防技術 (51) 第2章 光電發光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53) 2

.1 常用的普通光源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53) 2.1.1 光源的基本特性參數 (53) 2.1.2 常用的普通光源 (55) 2.1.3 常用的普通光源在安防中的應用 (57) 2.2 發光二極體LED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58) 2.2.1 發光二極體(LED)的結構及其發光原理 (58) 2.2.2 發光二極體(LED)的主要特性參數 (60) 2.2.3 發光二極體(LED)在安防中的應用 (62) 2.3 環保白光LED與平面分散式OLED光源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65) 2.3.1 固體環保白光LED光源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65) 2.3.2 高效節能平面分散式OLED固態光源

及其在安防中應用 (67) 2.4 雷射器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69) 2.4.1 雷射器概述 (69) 2.4.2 半導體雷射器 (73) 2.4.3 光纖雷射器 (80) 2.4.4 光子晶體與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 (82) 2.4.5 雷射器在安防中的應用 (85) 第3章 光輻射資訊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93) 3.1 光輻射資訊探測器件概述 (93) 3.1.1 光輻射資訊探測器件的類型和特點 (93) 3.1.2 光輻射資訊探測器件的基本特性參數 (94) 3.2 半導體光電導型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99) 3.2.1 光電導型探測器件的結構及原理 (99) 3.2

.2 光敏電阻的特性參數 (101) 3.2.3 光電導型探測器件的使用要點及在安防中的應用 (103) 3.3 半導體光伏型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11) 3.3.1 光電池 (112) 3.3.2 光敏二極體 (115) 3.3.3 光敏三極管 (123) 3.3.5 光伏型探測器件的使用要點及在安防中的應用 (126) 3.4 熱電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32) 3.4.1 熱電偶與熱電堆 (132) 3.4.2 熱敏電阻 (136) 3.4.3 熱釋電探測器件 (141) 3.4.4 熱電探測器件在安防中的應用 (146) 第4章 光圖像資訊探測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50) 4.1 光圖像資訊探測器件的類型與電視制式 (150) 4.1.1 光電成像器件的類型 (150) 4.1.2 電視掃描方式及制式 (151) 4.2 電荷耦合器件CCD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53) 4.2.1 CCD的結構及原理 (153) 4.2.2 CCD的類型 (158) 4.2.3 CCD的特性參數 (162) 4.2.4 CCD在安防中的應用 (167) 4.3 CMOS成像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68) 4.3.1 CMOS成像器件的結構及原理 (169) 4.3.2 CMOS成像器件的特性參數 (172) 4.3.3 CMOS成像器件與CCD的比較 (176

) 4.3.4 CMOS成像器件在安防中的應用 (176) 4.4 直視型光電成像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78) 4.4.1 像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79) 4.4.2 主要性能參數 (179) 4.4.3 像增強管的級聯 (180) 4.4.4 直視型光電成像器件在安防中的應用 (183) 4.5 特種光電成像器件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83) 4.5.1 紅外光成像器件 (183) 4.5.2 紫外光成像器件 (187) 4.5.3 X射線光成像器件 (188) 4.5.4 特種光電成像器件在安防中的應用 (191) 第5章 光纖傳感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195) 5.1 光纖

傳感技術概述 (195) 5.1.1 光纖的結構與類型及其傳光原理 (195) 5.1.2 光纖傳感器的結構與類型 (197) 5.1.3 光纖傳感技術中的調製技術 (199) 5.2 常用的光纖傳感器技術 (200) 5.2.1 常用的光纖傳感器技術 (200) 5.2.2 常用的光纖傳感器技術的典型應用 (201) 5.3 光纖光柵型感測器技術 (206) 5.3.1 光纖光柵型感測器的類型 (206) 5.3.2 光纖布拉格光柵感測器的原理及優點 (208) 5.3.3 光纖光柵型感測器技術的典型應用 (212) 5.4 多工和分散式光纖傳感器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214) 5.4.1

多工式光纖傳感器技術 (214) 5.4.2 分散式光纖傳感器技術 (217) 5.5 光纖傳感器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19) 5.5.1 常用光纖傳感器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20) 5.5.2 光纖光柵型感測器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20) 5.5.3 多工和分散式光纖傳感器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28) 5.5.4 光纖傳感器在城市物聯網智慧安防中的應用 (229) 第6章 光電資訊傳輸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234) 6.1 光纖傳輸技術 (234) 6.1.1 光纜的結構及光纖的連接與耦合 (234) 6.1.2 光纖傳輸系統的組成與特點 (239) 6.2 無線光波傳輸技術

(241) 6.2.1 無線光波傳輸系統的組成原理及特點 (242) 6.2.2 無線光波傳輸技術的難點及其解決法 (244) 6.3 太赫茲波傳輸技術 (245) 6.3.1 太赫茲波的產生 (245) 6.3.2 太赫茲波的特點 (246) 6.4 光資訊調製傳輸技術 (247) 6.4.1 光資訊調製技術概述 (247) 6.4.2 調製信號的解調技術 (252) 6.5 光電資訊傳輸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53) 6.5.1 光纖傳輸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53) 6.5.2 無線光波傳輸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55) 6.5.3 太赫茲波傳輸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58) 6.5.4

光資訊調製傳輸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260) 第7章 光電資訊處理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262) 7.1 光電資訊處理技術概述 (262) 7.1.1 光電資訊處理的特徵方法和目標 (263) 7.1.2 圖像數位化及其分析處理的方法和內容 (264) 7.1.3 安防監控影像處理的基本方法――圖元處理 (267) 7.2 光電影像處理-視頻影像處理 (271) 7.2.1 光電影像處理的優勢 (271) 7.2.2 視頻標準 (272) 7.2.3 視頻圖像的特點及其處理的研究內容 (275) 7.3 視頻內容檢索技術 (276) 7.3.1 視頻內容檢索技術的基本概念 (277)

7.3.2 視頻內容檢索系統的結構 (280) 7.3.3 視頻內容檢索的關鍵技術 (283) 7.4 安防中常用的視頻運動目標的檢測與識別方法 (290) 7.4.1 背景差法 (290) 7.4.2 幀間差法 (291) 7.4.3 光流法 (292) 7.5 安防視頻監控中的行為理解 (293) 7.5.1 視頻監控中行為理解概述 (293) 7.5.2 常用行為理解的方法 (294) 7.5.3 行為理解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295) 第8章 光電資訊存儲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297) 8.1 光碟存儲技術 (297) 8.1.1 光碟存儲的原理 (298) 8.1.2 光碟存

儲的類型 (299) 8.1.3 光碟記憶體 (306) 8.2 大容量光帶存儲技術 (309) 8.2.1 大容量光帶存儲系統的結構原理及類型 (309) 8.2.2 大容量光帶存儲的方式及與磁光碟的比較 (310) 8.3 全息存儲技術 (311) 8.3.1 全息存儲的原理 (311) 8.3.2 全息存儲的特點 (312) 8.4 超高密度光電存儲技術 (312) 8.4.1 雙光子雙穩態三維存儲技術 (313) 8.4.2 電子捕獲存儲技術 (315) 8.4.3 持續光譜燒孔存儲技術 (315) 8.4.4 近場光學存儲技術 (317) 8.4.5 超高密度光電存儲技術的發展趨勢

(317) 8.5 光電資訊存儲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318) 8.5.1 光碟存儲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318) 8.5.2 大容量光帶存儲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319) 8.5.3 全息等新興存儲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319) 第9章 光電資訊顯示技術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321) 9.1 平板顯示技術 (322) 9.1.1 液晶(LCD)顯示技術 (322) 9.1.2 等離子體(PDP)顯示技術 (327) 9.1.3 發光二極體(LED)顯示技術 (330) 9.1.4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技術 (333) 9.1.5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顯示技術 (338)

9.2 投影顯示技術 (344) 9.2.1 矽基液晶投影顯示技術 (345) 9.2.2 使用數位微鏡器件的DLP投影顯示技術 (347) 9.2.3 光閥投影顯示技術 (350) 9.2.4 鐳射投影顯示技術 (353) 9.3 3D立體顯示技術 (356) 9.3.1 眼鏡3D立體顯示技術 (356) 9.3.2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 (358) 9.3.3 真3D立體顯示技術 (359) 9.4 光電資訊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在安防中的應用 (368) 9.4.1 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 (368) 9.4.2 投影顯示與大屏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 (370) 9.4.3 3D立體顯示技術

的發展趨勢 (372) 9.4.4 光電資訊顯示技術在安防中的應用 (375) 參考文獻 (376) 前 言 光(光學)是人們獲取資訊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光子或光波作為資訊載體的光電資訊技術則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明顯的優越性。尤其光電資訊技術在高技術戰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在預警、監視、偵察、觀察、瞄準、通信、精確打擊、作戰效果評估、電子對抗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使作戰方式、部隊編制和後勤供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光電資訊技術不僅全面繼承相容電子技術,而且具有微電子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能與更廣闊的應用範圍,從而成為人類進入資訊時代的具有巨大衝擊

力的高新技術。 隨著光電資訊技術、微電子、微電腦及數位視訊技術的發展,安防技術已由傳統的模擬式向著高度集成的小型化、數位化、網路化,高清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目前,安防技術已從應用各學科技術的經典模式向以圖像分析處理、識別與跟蹤為核心的安防技術本身特點所需要的現代智慧化模式轉變。安全防範技術學科已由光電資訊等其他學科的應用技術,發展成為一專門的獨立的學科技術。而這個學科最主要的特點是處於光電資訊技術基礎上與其他學科的邊緣和多學科交叉。 為什麼說安防技術學科是在光電資訊技術的基礎上呢?其原因之一是,一個安全防範系統的前端的圖像感測器、防盜、防火探測器主要是CCD和CMOS光電成像器件,以及各

種光輻射探測器件(即光敏與熱敏探測器件,現又進一步發展到各種光纖傳感器),其終端的錄影記錄與顯示是光電記憶體和各種光電發光器件,即電光轉換器件構成的顯示裝置,以及可見與不可見光的照明光源,還有傳輸圖像資訊用的光纖光纜、無線紅外光傳輸,夜視,以及光電圖像的視頻處理、識別與跟蹤系統等,而這些都是光電資訊技術中的核心內容。其原因之二是,你翻開光電資訊工程專業的光電資訊技術課教材(如電子工業出版社在2011年1月出版的“光電資訊技術”教材),其中每一章都與安防監控技術有關,而這些內容,又都是安防監控設備與系統的核心。顯然,它們應該是學好安防監控技術的基礎,學了它不僅使安防技術專業課易懂,且使課時數大大

減少。而電子技術、電腦技術等學科專業中,找不到任何一門課程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也可以說,安防技術實質上主要是光電資訊技術在安全技術防範系統中的一門應用科學技術。當然,安防系統的控制部分,要用到電腦的軟/硬體技術,電路部分要用到電子技術,設備的裝配、定位與機殼的設計製備又牽涉到機械技術等。因此可以說,安防技術是集光電、電子、電腦、通信、機械等為一體的多學科的邊緣和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應用的高新技術。所以,廣義地說,安防監控技術是現代技術綜合應用的科學技術;狹義地說,安防監控技術就是光電資訊技術的應用科學技術。 目前,傳統的學科界限和專業界限將越來越淡化,各種高新技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將是一門

新技術(如安防監控技術)未來發展的總趨勢。因此,安防監控系統的設計者,要密切注意各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不斷採用先進而成熟的技術,不斷地充實智慧化功能,以完善系統的設計。綜上所述,安防監控技術的學科性質全面而確切地說應該是,在光電資訊技術基礎上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的綜合性的應用科學技術。 但是一直到現在,安防界的權威人士對安防監控技術的學科性質還認識不清,因而在創辦安防技術或安防工程專業,制訂該專業的教學計畫時,都沒有開設光電資訊技術這一安防技術的基礎課程,所以在安防領域的專家與技術人員撰寫的文章與安防書籍中,出現了不應該有的150條安防技術基本知識概念混淆不清與錯誤的問題。如果學習了

光電資訊技術這一基礎課程,也絕對不會出現說,可見光的波長是0~720 ns之間;紅外波長是大於700 MM、0.7 uM;CCD是光耦器件;被動紅外探測器用來感光的是CCD;鏡頭是傳感的、輪巡的、監控的,分辨力的單位是“線(TVL)”……等可笑的錯誤。 在150條錯誤中,其中最典型的是對光電成像器件與系統的解析度與分辨力的混淆問題,如公安部上海3所某技術人員在2010年12月A&S(安防工程商)雜誌上發表了“安防攝像機分辨力指標分析和測試方法探討”的錯誤文章,充分暴露了對解析度與分辨力的混淆與錯誤問題。雖然,我在該雜誌同期上發表了“論成像系統易混淆的解析度與分辨力”一文,但由於該錯誤文章是引

用了國標GB12338—90、GB20815—2006中對分辨力定義的錯誤,據說該文還有某位“專家”的認可,因而該雜誌又在其季刊上轉載了該錯誤文章(後被道客巴巴、豆丁網等錯誤轉載)。2012年1月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安防視頻監控實用技術》書的1.3節中,我列出了105條安防技術基本知識概念混淆不清與錯誤的問題來予以糾正(後發現有的專家在他發表的文章中就改正了原來的錯誤),但還未引起安防界有關部門及權威人士的重視,現又增加了45條共150條。因此,本書在1.4節中再次論述一下安防監控技術的學科性質及由此產生的150條安防技術基本知識概念混淆不清與錯誤的問題,期望能引起安防界有關部門及權威人士

的重視。 目前從事安防技術的工作人員,大多是一些學電子技術與電腦技術等專業的,而幾乎沒有光電資訊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這一方面是電子與電腦專業是老專業,畢業的學生多;而光電資訊是邊緣學科的新專業,畢業的學生少;另一方面,各安防公司的老總也未看清安防技術最主要是光電資訊技術的應用技術,因而造成安防技術的工作幾乎沒有光電資訊技術類專業的人員,所以,這些人員缺乏光電資訊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因而在寫文章、甚至未經嚴格審查的產品說明與出版的書籍等中,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概念混淆與錯誤。尤其在安防雜誌與網站的技術文章中,由於各安防公司有相當地位甚至還可能被安上“專家”的技術人員寫的文章,其他人員再轉抄,加上

從事傳媒編輯的人員大多是學文科的,而某些雜誌又不像一些專業核心期刊那樣,把技術文章送真正的專家審核把關,編輯們又看不懂有否技術問題,也只能在文字與格式上做一點修改,就是有錯誤也照登,所以錯誤就一犯再犯,使傳媒雜誌與網站的技術品質不高(一般,凡是期刊的技術稿件,都應請技術專家審核把關)。 目前,由於安防技術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科技門類,也沒有成立安防技術學會,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也沒有專門的安防技術專業,現在只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與幾個警官與政法職業學院開辦了安防技術或安防工程專業,但均未開設光電資訊技術基礎課,因而安防行業的研發人才多由電子、電腦或通信等行

業轉行而來,尤其缺乏光電資訊技術,因此真正的高層次的研發人才十分匱乏。所以,急需要高等院校對口專業培養的一批真正是有光電資訊技術基礎的安全防範技術學科的專業人才。 作者一直從事光電資訊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已編著本科與研究生光電類教材與專著有《光電技術》(第1、2版)、《光電技術實驗》、《光纖及其傳感技術》、《圖像測量技術》、《光電儀器及系統設計》、《光電檢測技術》(第1、2版)、《光電檢測技術習題與實驗》、《光電資訊實用技術》、《光電資訊技術》等9項11本。現根據有的高校的需要,還計畫寫本科與研究生光電類教材《視頻圖像測量技術》、《光電器件及系統》,給職校光電專業大中專班寫《光電子器件製作技術

》、《光電子器件檢測技術》等。 作者自1994年被武漢一個安防公司聘為技術顧問開始,參與安防工作到現在已有21年,並深知安防界存在的問題。退休後帶領碩博研究生團隊給廣州、中山、深圳有關公司研發安防與人民幣防偽產品,並被一些安防公司聘為總工、技術總監與技術顧問,被一些安防傳媒聘為編輯顧問與技術專家,被多所高校光電院系與重點實驗室,以及一些安防與商學院聘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榮譽教授、合作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由於發表文章用理論公式駁斥了安防領域中那些不懂光電所出現的錯誤問題,而被一些網站譽為“中國安防行業技術的領軍人物”等。在安防技術方面已出版的著作有《安全&光電》、《安防視頻監控實用技術》、安防

新技術及系統系列精品叢書之一《安防&智慧化—視頻監控系統智慧化實現方案》、叢書之二《安防&物聯網—物聯網智慧安防系統實現方案》、叢書之三《安防&雲計算—物聯網智慧雲安防系統實現方案》等5本。本書是叢書之四,還計畫寫叢書《安防&大資料》、《安防&智慧化》等。 由於我國急需安防技術專業人才與這一專業應學的專業理論及技能,現計畫幫助一些院校創辦真正的有光電資訊技術基礎的安防技術或安防工程專業,除光電資訊技術或本書可作為現代安防專業基礎教材外,後面準備給高校與職校現代安防技術專業撰寫光電資訊學科-安防科學技術與工程專業實用技術系列精品叢書《現代安防視頻監控實用教程》、《安防視頻監控系統設備的使用與維

修》、《安防系統工程的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與維護》、《安防入侵探測報警實用技術》、《安防目標識別與出入口控制實用技術》等。有想創辦有光電資訊技術基礎的現代安防專業者,可來郵([email protected])交流聯繫。 本書是安防新技術及系統系列精品叢書之四,也可作為高校與職校光電資訊學科-現代安防科學技術與工程專業基礎教材。本書理論實踐並重,內容系統全面、層次分明,可作為公安院校、安防院校及一些理工院校與一些職業技術學院的安防技術(或安防工程)、安防或安全管理、視頻監控、智慧建築、智慧交通、資訊工程、光電工程、品質工程、網路工程、應用電視等專業的教材與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上述專業的科研人員、工程

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本書是雷教授同其學生們及有關公司負責人共同完成的,其中,武漢樂通光電公司總經理羅輝編寫了4.2.4節;武漢昱升光器件公司總經理明志文編寫了2.4.2節;廣州天網安防科技公司總經理邱亮南編寫了2.2.3節;公安部第3研究所鄭國剛副研究員編寫了7.2.2節;海軍工程大學白雪飛博士編寫了4.1.2節;美國HP新加坡公司高工、武漢樂通光電公司高新技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雷軍與黃曉曦博士編寫了7.3.1~7.3.3節;樂通光電深圳高新技術研究所的楊中東博士編寫了4.3.4節,周宇翔工程師編寫了7.2.  

應用於晶圓傳送盒之微型無線即時環境傳感器開發

為了解決hp電池檢測的問題,作者廖律翔 這樣論述:

近二十年來台灣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電晶體製程從十年前的90nm至最新的5nm,以及未來規劃的3nm,但隨著線距的微縮導致製程的複雜性上升,對於製程環境的控制要求也比以往來的更高,潔淨度及微汙染的控制已成為當今重要的議題。許多研究指出,當晶圓 (Wafer) 在晶圓傳送盒(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FOUP)門扉開啟後,於微環境內待轉入製程腔體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微環境之壓力分佈、流場及機台設備等,導致空氣中水氣甚至是氣態分子污染物(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AMC)捲入至FOUP內部。以蝕刻製程為例,當晶圓在晶圓傳送盒內等待轉

入濕洗製程時,會因為FOUP門扉開啟,使先前製程所殘留的氟化氫(HF)與空氣中的水氣及氧氣逐漸產生成高濃度的氟離子,進而成為銅與氧反應的催化劑,導致鑲嵌圖案銅損失,嚴重影響晶圓的製程良率。 現今 12 吋晶圓廠裡,皆由 300mm FOUP裝載並進行運輸配合Wafer傳送盒載入一定數量晶圓片並充填氮氣(N2)或 CDA(Compress Dry Air),確保晶圓在運輸過程不受水氣及外界氣態分子汙染物(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AMC)進入,然目前對晶圓盒內部進行即時監測的手法較為缺乏,多為從FOUP排氣端氣體採樣的方式進行監控。因此本研究擬開發一平價的

環境溫溼度監控組件,結合無線傳輸反饋資料至廠區的中央資料庫提供使用者做為分析與監控之用。結合本研究室開發之實驗量測手法及合作廠商的電控專長,開發即時微型的晶圓盒內部環境監控系統,透過藍牙傳輸量測信號至 FOUP/LPU 的 Purge 系統,利用 MFC 對 CDA流量進行調整,在有效阻擋水氣進入 FOUP 的同時也能夠達到減少 CDA用量的目的,並成功開發出感測器之原型機。本研究目的為基於現已開發出原型機將傳感器升級,使其反應速度及精度再提升。並將模組本體縮小,提升開孔率使量測數值更接近實際值。並結合3D列印將傳感器模組、電池、開關一體化,提升組件完整度及耐用性,最終將完全取代Dickson

溫濕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