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wave醫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f wave醫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冠名,楊智民寫的 我的第一本格林法則英文單字魔法書:全國高中生單字比賽冠軍的私密筆記本,指考、學測、統測、英檢滿分神之捷徑 和王碩王怡人的 安慰劑效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罗建文副教授 -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也說明:10. Zhao F, Tong L, He Q, Luo J*. Coded excitation for diverging wave cardiac imaging: A feasibility study.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7, 62(4): 1565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凱信企管 和蘭臺網路所出版 。

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趙莉芬所指導 鄒季蓉的 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者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f wave醫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資訊科技健康照護系統、科技接受模式、鄉村、慢性病。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 陳維斌、王思樺所指導 許介瀚的 高齡化社會緊急醫療服務空間分析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可及性、緊急醫療、高齡者、潛力服務可及性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f wave醫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健康檢查HEALTH EXAMINATION - 彰化基督教醫院則補充:家庭醫學科醫師檢查*因每人所需檢查狀況不同,醫師會選擇受檢者所需項目執行. 腦神經理學檢查 ... F波運動神經傳導(F.WAVE) 神經反射檢查(HREELEX).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 wave醫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第一本格林法則英文單字魔法書:全國高中生單字比賽冠軍的私密筆記本,指考、學測、統測、英檢滿分神之捷徑

為了解決f wave醫學的問題,作者陳冠名,楊智民 這樣論述:

狂賀!!格林法則魔法學校團隊全力打造的首部曲,108年統測單字百分百命中率!     神準的預測劍指接下來的指考與學測,希望幫助讀者以省力又有效的方式,找到考試範圍的重點,得以在這波教改浪潮中,乘風破浪,航向成功的彼岸,加入學霸的行列。     格林法則權威莫建清教授、印歐詞根權威謝忠理博士兩大權威 用力推薦   台大學霸、醫界學霸 齊聲說讚      字根首尾分析神人陳冠名+格林法則研究專家楊智民,   格林法則魔法學校兩大名師合體嘔心瀝血鉅作,掀起新一代單字學習風暴!   →聚焦精準,囊括7000必考單字、歷屆考試重要單字,考題命中率高    →

指考、學測、統測、英檢,滿分神之捷徑   →台大學霸、醫科學霸、英文學霸直達車   英文單字比賽最強王牌教練 魏延斌◎審訂   ★萬眾矚目:本書作者指導學生暨全國高中學校單字冠軍 莊詠翔 滿分實證     嚴選388個字根首尾,涵蓋7000單字,學習以字根首尾為經,格林法則轉音為緯,再搭配獨創的「神隊友」記憶法則,即可用簡單字來串聯整合同源難字或詞素,達到「字以群記」、「識字辨義」的成效。先有詞素,再學轉音,即使不熟悉格林法則,亦能輕鬆入門,有效學會上萬個單字,實為字根首尾學習的一大突破!   ★★《我的第一本格林法則英文單字魔法書》有別於他書的4大優勢★★  

 1.作者獨創6大轉音模式,7大魔法強化記憶策略:市面上唯一以轉音統整詞素學習模式,加諸神之捷徑、秒殺解字、源來如此等等強化記憶單元,幫助學習者迅速理解單字用法、同反義字……記憶單字快又有效。   2.聚焦最精準:精選重要詞素,衍生單字量大,涵蓋7000單字、歷屆考試重要字彙;囊括必考單字,考題命中率高(108年5月統測單字百分百命中率)!   3.字源考據量、單字拆解量最大:比市面上的所有書籍單字拆解量多,同時,考據精準、詳盡,能提供最正確的知識和學習架構。   4. 只要購買此書,可免費加入《格林法則魔法學校》臉書社群,並獲贈近二十年學測、統測、指考歷屆試題電子檔(按本書字根首

尾分類)。     格林法則魔法學校正是集合全世界格林法則、構詞學和字源學高手一起切磋、學習的地方。我們會舉更多的實例來驗證格林法則的威力,並提供你正確的單字學習法,消除你對於單字記憶的抗拒。在格林法則魔法學校,我們不只要當一堂課的同學,還要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本書特色】   一、字源考據嚴謹深入,立論有憑有據;以理解取代死背,單字記得更多更牢。   二、破除坊間書籍常見謬論,導正錯誤用法,最貼近真實語用。   三、涵蓋7000單字,有助攻克指考、學測、統測、英檢等大型標準化測驗。(最新實證:統測單字百分百命中率!)   四、獨創轉音統整詞素,記憶由簡入繁,學

習更輕鬆有效率。   五、排版層次分明,字根首尾按字母順序排序、標粗體,類似課堂筆記方式呈現,符合學習邏輯,快速擴充單字量。   六、不須老師逐字講解,適合學生自學,翻轉傳統教學。   七、收錄英語母語人士發音,建立快捷索引,方便查找。   【本書重點】   ▍獨創格林法則6大轉音模式統整字源,單字好學易懂記得住   作者就「格林法則」的精神,獨家提出「轉音六大模式」,貫穿分類詞素,把同源字統整在一起,由簡入繁,即能輕鬆有趣地擴充單字量;不懂轉音都能學,加了轉音,統整字源,就能學更多。     ▍7大魔法記憶單元,多元管道攻克單字   1. 神之捷徑:簡介該

單元字根首尾詞素與定義,再以創新的「神隊友」記憶法,引導讀者用簡單字來連結複雜單字或詞素。   Ex:可用tooth當神隊友,d/t,t/θ轉音,母音通轉,來記憶dent,皆表示「牙齒」。(例:dentist牙醫;dental牙齒的)。   2. 秒殺解字:有別一般書籍,《我的第一本格林法則英文單字魔法書》提供字根首尾更詳盡、深入的單字拆解和解釋,以利聯想,達到快速記憶的目的。   Ex:ambiguous(含糊不清的、模棱兩可的)   秒殺解字 amb(=ambi=around, both)+ig(=ag=drive)+u+ous → 整天「到處」「開車」「浪流連」(wan

der, go about, go around),就像一個浪子永遠不知道要回頭,不知道人生目的是什麼,引申為「含糊不清的」、「模棱兩可的」。     3. 源來如此:提供品牌知識,並解析同源字,達到字以群記,並能貼近生活的目標。   Ex:wagon和vehicle可一起記憶,v/w對應,母音通轉,核心語意都是「運輸工具」。德國知名品牌Volkswagen(福斯汽車,縮寫VW),德文念成 [ˋfolksvægən],f/v轉音,v/w對應, Volks表示「人民」(folks),wagen表示「車」(wagon),意即是「人民的汽車」。由此可證,很多英文字來自德文,特別是w/v/

f的互換。     4. 字辨:解釋語意接近的單字,或者是容易混淆的單字,讓讀者更能清楚明白、辨識字詞差異,用字更精準。   Ex:從字源的角度來看,probable發生機率較高,約80%,字面意思指「試驗」後,發生或成功的機率很大;possible的字面意思指「有能力的」,發生機率較低,約20%。     5. 延伸補充:提供單字更多的使用方法、片語、字詞搭配等等,廣拓更多相關知識。   Ex:(1) disaster area災區    (2) natural disaster 天災   (3) nuclear disaster 核災    (4) be

a complete/total disaster 徹底的失敗     6. 英文老師也會錯:破解坊間書籍普遍存在的錯誤論述,建立正確字源論述和字詞用法。   Ex:坊間書籍和網路幾乎都會犯一個錯誤,把surroud和round, around歸類 在一起,但事實上它們並不同源。     7. 源源不絕學更多:利用相同的學習架構,學習更多相關同源字,輕鬆擴充字庫無上限。   Ex:cyber addict (phr.網路成癮症患者)、cybershopper (n.網路購物者)、cybercrime (n.網路、電腦犯罪)、cyberwidow (n.電腦寡婦)、cy

berterrorist (n.網路恐怖分子)、cyberterrorism (n.網路恐怖主義)、cyberwar (n.網戰)、cyberwarfare (n.網戰)、cyber-warrior (n.網軍)。     ▍大量考據,坊間之最!學習最準確的字源及用法   《我的第一本格林法則英文單字魔法書》全書的所有字源,參考資料遍及國內外知名字源字典與大師作品,爬梳語言歷史、考據字詞用法,提供學習者最正確的學習知識,堪稱市面上考據最嚴謹的單字學習書。     ▍單字書大突破!字根首尾按字母順序排序並粗體標示,易於辨識,加深印象   必學388個字根首尾,特別以目前學習書

罕見的字母順序排序及標粗體方式處理,除幫助學習者加深對字根首尾的印象,連帶強化用字根首尾記憶單字的功能。同時,藉由字根首尾記憶7000 單字及歷屆考試重要字彙,有助學習者攻克學測、指考、統測、英檢等重大考試。     ▍特別收錄單字索引,按字母查找單字更方便   所有單字,全部按字母排序索引,不論遇到哪一個生字,隨時都可以快速搜尋查找。     加拿大自然醫學博士 王永憲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教授 蔡崇豪   臺灣首席諮商心理師 佛洛阿水     元輔法律事務所律師 洪巧玲   南國春秋法律事務所律師 王展星   啟碁科技公司經理 陳俍鈞        

                 臺大學霸/醫界 聯名推薦      國立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 呂興忠   字神帝國英語講師 派老師   教科書、英文學習叢書作者 黃百隆   《大考寫作A攻略》作者 廖柏州    國立嘉義大學通識課程教授 蔡榮捷    兩岸英語學習暢銷書作者 蘇秦                                                                                                      學術界/補教業 專業推薦

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者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f wave醫學的問題,作者鄒季蓉 這樣論述:

背景:人口快速老化,慢性疾病與身體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就醫及長照需求負擔繼而增加。延緩失能策略多元興起,疾病自我管理為健康促進重要之一環,隨著醫療科技技術與數位周邊的興盛推進,健康資訊科技化運用亦迅速蓬勃發展。然而,年長者及特定族群之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是發展健康照護數位系統時需考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及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方法:為橫斷式研究設計之描述性相關性研究,採立意取樣進行收案,對象為雲嘉地區45歲以上中高齡者,經醫師診斷為慢性疾病至某區域教學醫院門診就診者。採結構式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包含(1)人口學特性結構問卷;(2)

資訊科技健康照護系統接受度問卷;(3)中文版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量表,來探討中高齡慢性病患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意圖)的相關因素分析。經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後開始收案,收案時間為民國110年3月至6月。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與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進行推論性統計。結果:有效收案樣本數為120人。資料分析發現相較於全國人口,收案的偏鄉長者的教育程度較低;45%未使用資訊科技健康照護系統;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為中低程度,而科技接受度以「知覺有用性」構面得分最高,「知覺易用性」最低。鄉村地區中高齡慢性病患「性別」、「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

生活費」、「視力狀況」、「擁有智慧型產品數」、「智慧型產品連網方式」及「年齡」等變項,分別與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和科技接受度具顯著相關(p

安慰劑效應

為了解決f wave醫學的問題,作者王碩王怡人 這樣論述:

人體自癒機制為何? 如何啟發? 為什麼疾病約有三分之一會自然痊癒? 為什麼癌症偶會有自發性痊癒? 為什麼信念、輔助另類醫療具有療癒的現象? 為什麼人需要長達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 上面這些問題和安慰劑效應有何密切的關係?   本書作者穿梭古今,引據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研究,綜合自己多年的行醫心得,為以上這些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   本書的出版,對想要深度了解人體自癒機轉的讀者、研究者、醫療者,這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書,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王碩   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專科醫師   國軍804總醫院內科專科醫師   永康榮民醫院內

科主任   現任:   基層診所醫師 王怡人   經歷:   北一女中、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台大醫院實習、不分科住院醫師   現任:   任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   為家庭醫學及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序言                     1 前言2 一、安慰劑效應和電磁相關發展重要事紀1 二、安慰劑效應4 (1)安慰劑治療的歷史背景4 機械論與生機論7 電醫學的發展7 生物電學(electrobiology)8 電子流(electronic conduction)9 (2)安慰劑效應的定義14 安慰劑效應的機

制:神經心理免疫學18 壓力軸20 放鬆反應22 放鬆反應的生理機制22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23 褪黑激素(Melatonin)23 大麻(Cannabinoids)24 DMT(N,N-Dimethyltryptamine)24 三、神經學的謎27 (1)神經細胞27 神經元細胞27 神經膠細胞29 (2)大腦的非神經動作電位33 (3)記憶儲存的機制35 全像記憶39 (4)運動中肌肉電流的消失42 結締組織的資訊44 四、基礎生物學47 (1)細胞47 細胞膜47 (2)生物化學55 細胞膜電位57 細胞電容61 (3)生物電位61 生物半導體62 五、基

礎電子電流64 (1)電流64 (2)電磁67 (3)阻抗(impedance)67 (4)電容器69 (5)線圈69 (6)電偶極(electric dipole)70 生物體內的電偶極72 (7)結晶體(crystal)75 (8)半導體77 電子與電洞78 光電二極體(photodiode)82 霍爾效應(Hall effect)82 (9)超導體:不是金屬也可以是超導體82 六、生命的複雜與簡潔84 (1)複雜與簡潔84 (2)混沌84 (3)碎形88 人體內的碎形95 (4)耗散性系統97 (5)非線性系統101 七、生物電的冪法則103 (1)生命的流動105 (2)快速的細胞

訊息流動107 (3)巨量細胞的行為107 (4)生命的振動109 (5)傅立葉轉換110 (6)相干性(coherence)111 (7)人體內的極低頻電流(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F)113 八、人體生物電117 (1)人體生物電歷史發展背景117 (2)人體能量(biomagnetic field)118 九、電磁場與人體的關係120 (1)電磁場對人體組織的作用121 (2)癒合效應和電磁頻率的關係(特殊的頻率窗口)121 (3)細胞對微弱電流的敏感124 (4)地球磁場134 (5)松果腺135 十、量子醫學138 (1)量子力學138 薛丁格對生

命的研究142 (2)量子相干(quantum coherence)143 (3)量子共振的機制147 分子的振動148 電偶極的電磁振動149 水分子的偶極振動150 (4)生物體內的水分子153 水分子的奇異特性156 水和生物電(life is water electric)157 十一、神經電流和電子流162 (1)神經電流163 (2)神經與再生165 (3)神經電子流166 (4)人體內的半導體184 十二、受傷電流與再生電流187 (1)受傷電流(injury current)187 (2)再生電流189 十三、生物電流的細胞效應193 (1)生物電效應193 (2)電泳

(electrophoresis)197 (3)電滲透 (electro-osmosis)198 (4)細胞趨電性(galvanotaxis or electrotaxis)203 (5)電流對幹細胞行為的影響204 十四、安慰劑效應和信念的關係209 十五、特殊狀態的腦波變化217 (1)腦波217 (2)特殊狀態下的腦波222 氣功的腦波222 靜坐的腦波223 祈禱的腦波225 催眠者的腦波226 十六、生物電流和腫瘤(tumor electricity)229 十七、生物電流和睡眠237 名詞解釋244 參考資料244   序言   這本是專業書籍,作者王碩是神經專科醫

師,具有專業背景,所以才有能力引經據典,用中文將艱澀的科學知識寫諸成書。怡人是王碩醫師的女兒,從小聰穎,曾赴美進修,現為家庭醫學科醫師,英文造詣頗深,協同翻譯編輯本書,以供國內有興趣的讀者一窺深奧。   我秉著本書所提及的「信念」讀完此書。幸虧有所堅持,才能從中獲益。我從事電生理研究三十年,當中也研究直流電的療效。除了感受到病患因「安慰劑」的效應而改善病情外;也深深困擾,為何部分病人始終未曾因磁波刺激或直流電的治療而有所改善。本書點出直流電治療之三要素:一是直流電;二是幹細胞;三是相關神經要接到皮膚,缺一不可。臨床上,直流電治療,若能加上幹細胞,效果應更為顯著。   本書雖有章節,讀者可就

所需,挑章閱讀,再逐步前後補實,終底於成。隨後便可體會另類醫學的精粹,於融合西方醫學的驗證說明後,毋需一昧排斥。所以針灸、氣功、禪修、靜坐、催眠術,均可依個人需求合宜性採用,如此中西醫合療共治不無可取。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 廖光淦醫師 出版前言   生命是什麼?每個人都想要瞭解。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哲學和宗教亦對生命的本質有許多深入探討,然而科學能否讓我們更加瞭解生命的真相?目前,現代科學仍無法解釋許多生命的現象,醫學亦然。現今醫學,在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幹細胞、再生醫學等各方面的進步,已不可同日而語,腦神經科學也因為影像醫學暨各種細胞染色方式的精進,更向前邁進。然而,「安慰劑效應」

從其出現在1920年代的醫學報告,至今近一個世紀,尚無法以科學完整解釋此醫學臨床現象,其相關研究雖不少,但分散不同領域,尤其與生物物理、生物電流有關的研究已有許多,例如與生長、修復有關的生物電效應,卻較少引起主流醫學的關注,醫學院也甚少開立生物物理課程;相較之下,主流醫學在生物化學方面研究蓬勃發展,生物化學也列為國內外醫學院必修的基礎課程。作者身為臨床醫師,以科學角度參閱彙整許多書籍、科學研究結果,用目前醫學較忽略的生物電流,加上正在研究的量子醫學,來解釋尚未完全明瞭的安慰劑效應,並用以瞭解部分另類醫療(非西方主流醫學)的現象,希望能藉以連結生命現象,擴大認識生命的本質。   「安慰劑效應」

,係指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假的治療(安慰劑),結果一樣有效。醫師在臨床治療病人時,常面對此現象,在做臨床研究時,也常要求做到單盲或雙盲實驗,醫學研究結果最後要解盲,以避免心理效應造成的治療效果,也就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目前醫學認為產生安慰劑效應的比例可能達35% (Beecher 1955),其中包括自發性痊癒,或是沒有使用安慰劑(假藥)而完全是心理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發現使用安慰劑的人,腦內會產生具止痛效果的腦內啡(endorphin),它是一種可於腦內自行生成的類嗎啡化學物,並且會被它的阻斷藥物那若松(naloxone)阻斷(Levine et al 1978),在功能性大腦磁振造影發

現相關的腦區變化,其變化如同真正服用了類嗎啡藥一樣(Petrovic et al 2002),這樣的結果顯示安慰劑效應存在某些生物機制。新近的研究發現,在清醒狀態下對巴金森病人施予「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在此同時給予安慰劑測試,發現大腦黑質區單一神經元的不正常放電會減少,就如同實際注射抗巴金森藥物阿樸嗎啡(apomorphine)一般(Benedetti 2004)。這顯示,透過某種目前還不知道的方式,大腦接收到生物訊息,產生了期望的作用,就如同真正使用了藥物。安慰劑效應推論是以某種生物機制,行人體自我痊癒的方式,現今已有許多分子化學和影像學的研究報告,可提供相關參考。為研究安慰劑效應之生物機

制,哈佛大學醫學院更於2012年成立安慰劑效應研究中心,主題是「研究安慰劑效應是否會改變我們對醫學的想法」。   至於心靈為何具有療癒的力量,這種具有宗教、神秘色彩,主流醫學較少碰觸,此效果是否只是一種心理暗示,現代醫學還無法提供完整解答。為什麼有時疾病會自發性痊癒?甚至臨床上會有癌症的自發性痊癒(Heim et al 1995)?是否透過和安慰劑效應相同的作用機制?信念是安慰劑效應存在的先決條件,為什麼信念可以誘發療癒?以上,就目前生物化學無法全部證明,但生物電流可以提供適度的解釋。   生物電效應於科學研究發現與生長、修復有關,一般而言,電流會讓人聯想到物理性的電流,其實生物電流除了具

有電流的物理性質外,還有訊息流的成分。當臨床醫師面對一位傷口需要縫合的外傷病患,醫師能做的就是消毒後把傷口縫合起來,病患行傷口照護,約7天後傷口自行癒合,癒合過程中,醫師可以不必有任何作為。但究竟它是如何癒合的呢?以生物化學角度,有許多生長因子和生長細胞促進了癒合,但它們是如何互相配合做到完美?另有病患,生病時在身體某些部位拍打、拔罐、指壓、按摩等,這些在傳統中醫視為正統治療的方式,為何行之千年而不衰?以上這些案例,安慰劑效應、傷口癒合、傳統治療等,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自己好的,跟藥物的使用無關,醫治者只是誘導它的發生。依據「奧坎的剃刀」(Occam's razor)原理(最少的假設可以解

釋最多的現象),若生物電效應,可同時應用於解釋以上三種現象,它可能就是最接近真實的理論。而此論述,須借重物理學界對物質及能量的研究闡述。   現今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人體作用機制,表示我們對生命還沒更加的瞭解。生命和非生命物質皆由宇宙中相同的基本原子組成,但性質卻迥異,其中的不同,無論古今中外,都認為生命是因為有靈魂在體內,所以不同於非生命的物質。現代醫學將所有組成人體的部分拆解開來檢視,最小已到量子層次(蒲郎克尺度10-35公尺),但要說靈魂是甚麼卻莫衷一是,眾說紛紜,姑且可把靈魂視為一種「生命力」,不同生物有不同的生命力所展現出的各式面貌。我們可以把所有組成人體的成分,分成物質、能量、訊

息三個部分,其中物質或能量可以傳送訊息。   古老東方文化普遍相信有某種能量存在,可以對身體產生療癒,中國人稱為「氣」,印度人稱生命能量「prana」。在西方科學,不論牛頓力學或量子力學,都認為「力」是一種「能量」的概念,能量顧名思義是指可以作功的物理量,當一個作用力克服了阻力,使作用物體移動,就是作功。如果一個物體可以對外界作功,我們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當一個物體推另一個物體作功時,能量就在此過程中傳遞。簡單的說,「能」可以轉變為「功」,「功」能轉變成「能」。能量的型態大致可以分成光、電磁能、化學能、熱能、力學能,它們彼此間可以有許多互相轉換。生物化學著重在分子物質間的反應,生物物理的電磁

波則常以能量形式呈現,這些錯綜複雜物質和能量間的變動和轉換,就形成了「生命力」。   宇宙間內容物不是物質就是能量,依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E=mc2),所有的質量都是能量的一種形態,質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能量在空間的傳遞一般是靠振動的形式或作用力場的概念,也就是說任何物質就像光或電磁能量一樣,有不同的振動頻率。物理學的規範場論(gauge theory)指出物理能量具有規範對稱性(gauge symmetry),也就是說系統的變量(隨時空變化)轉換到另一個狀態,這兩個狀態是等價的,是不改變的,所以基礎物理學可以用數學幾何來表述。史丹佛大學物理教授威廉‧泰勒 (William A.

Tiller),依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 E=mc2,認為人體內有兩種對稱的波動能量,一種是比光速慢的物理能量(physical energy),屬於物質的時空,速度愈慢物質密度愈大;另外一種是比光速快的微弱能量(subtle energy),屬於非物質(non-matter)時空的對稱態,是一種訊息的能量(圖)(Tiller 1972)。   依據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的波粒雙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1929年諾貝爾物理獎),所有的物質都具有波的性質,所以基本上我們可以把所有的物質看成波動的能量。如果把移動的物質能量包括在內,狹義相對論的質能

方程式可以表示成(E=能量, c=光速,m=物質,v=物質的速度)。因為愛因斯坦把所有能量的速度都限制不能大於光速,一般物質(或靜止物質)的速度遠小於光速,其中,   故可簡化成E=mc2。但是依據原始質能方程式,可以預測到存在另一種時空狀態下的能量,也就是當物質的能量速度大於光速時(v>c),方程式就會顯示出另外一種在複數平面幾何中虛數座標的圖形互相對應,這即是一種「訊息能量」。生物化學比較偏重於愛因斯坦-泰勒時空座標的「物質能量」,生物物理電流(具有量子相干性)就比較偏重「訊息能量」。目前已知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中相關連的量子,它們之間的訊息交換是即時的,

不受愛因斯坦光速的限制。   利用泰勒的概念,我們可以把宇宙間涵蓋存在的一切概分為「物質」和「能量」兩種狀態,當談論宇宙學,再加入空間的概念,可利用廣義相對論來說明;如果要描述生命的現象,就要再加入機率統計的概念,來分析預測它的訊息意義。生命的物質主要透過分子化學談論,能量主要就是生物電流。生物電是一種電磁波,但跟一般的電磁波有所不同,也就是說生物電磁(bioelectromagnetism)和一般物理學上的電磁力(electromagnetism)不完全相同,不能單獨視作一般的電磁力,因為生物體內的電磁波是互相關連的整體,它具有生命的結構。依據大數法則,對於非生命「規則來自於不規則」的物理

現象,必須用常態機率分布的鐘形曲線來預測;但對於生命「規則來自於規則」的物理現象(「規則來自於不規則」和「規則來自於規則」是薛丁格在1943年對於生命是甚麼中的講述),則必須用峰值會偏向一邊的非對稱型的對數常態分布曲線預測。這是因為生命是一種耗散系統具有碎形的結構,並且遵守冪法則。有人說西方科學的化約論(reductionism)已經走到盡頭,要納入東方哲學的整體論(holism)。幸運的是在1970年代有一門新興的科學逐漸發展出來,它們是以混沌理論與碎形幾何為主軸的複雜科學,主要探討大尺度結構複雜現象背後其深層的簡單原理。不論由量子力學或混沌理論,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真實的世界不是決定論的,它

是以機率的分佈所掌控。碎形幾何所呈現出的自然界的統計分佈曲線,是對數常態分布,不同於理想的鐘形常態分布,其變化劇烈具有厚尾,隱含相變、突現(emergence)的特性。生物電磁的腦波具有碎形的結構,屬於1/f 振盪,蘊涵重要的意義。   量子論奠基者,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於1943年提出生命的機制是建立在量子論的基礎上,新近量子生物學的發展更增加了對生命的瞭解(Al-Khalili & McFadden 2014)。二十世紀初量子物理的發展,到現在二十一世紀電子產品的蓬勃,改變了人類的行為,但量子的本質卻還是困擾了所有的物理學家。在微觀世界的量子具有

矛盾的粒子與波一體的現象,奇特的是觀測者會影響它展現出是波或是粒子的型態。長久以來,科學的結果不受觀測者影響,是科學的基本信念,但這種違反人類直覺的量子行為,衝擊著人的理性思考。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並稱物理科學的基石,一描述微觀世界,另一描述宏觀世界,微觀世界的波與粒子相異而共存,宏觀世界的時間與空間不同而合一,就如同中國陰陽哲學相反卻相存相依。宇宙一切的基礎似乎是建立在固定不變的光速的兩側,每件事物都有互補的陰陽哲學含括其內,這也許就是自然界的本質。循此原則,互補二元性的思考用在安慰劑效應的解釋上,生物電流即可與分子化學得到極佳互補。安慰劑效應此結果明顯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病人可以同時是接受疾病

治療者,也是主動治療者,此機轉同樣違反直覺也令人好奇,若能夠瞭解其背後的機制,醫生就能善加利用替病人治病。   微觀下,生命可以簡化成光、電子和電流(Szent-Györgyi 1961),宏觀上,生命可以用複雜科學簡單化。生物化學之父阿爾伯特.森特喬爾吉(Albert Szent-Györgyi),認為人體內生物化學反應以分子隨機碰撞產生的方式,在速度上無法解釋人體的複雜效應,他於1941年提出理論:人體內可能有一種較快的電子流,在具有半導體性質的蛋白質分子結構上流動(Szent-Györgyi 1941a,b)。這個假設在1961年被貝克(Robert O. Becker)醫師證實(Be

cker 1961),他發現神經包膜細胞(perineural cells)上有一種流電,具有半導體電子流的特性,可以引導組織細胞的痊癒甚至再生,並且跟神經元產生的動作電位互相影響。安慰劑效應顯然與人腦有關,腦細胞是由神經元和膠細胞構成,神經元細胞控制所有的神經活動包括思考、運動、感覺、記憶、理性、感情等,而膠細胞則協調神經元的活動。神經元是以離子電位差產生的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以全(有)或無(all or none)數位式的方式傳遞,貝克發現的神經電流是類比式訊息,它是一種直流電,是人體生物電效應重要的基礎,也就是一種癒合電流,可能和膠細胞相關。近年來隨著電流螢光染

色的進步,我們已可用肉眼觀察到人體生物電效應的變化,生物電流本身就是一種癒合電流(Pullar 2016),在某些情況下它是人可以控制的生物電流,我們的腦波就是一種很重要的生物電流,它的頻率和地球動態磁場(舒曼波,Schumann resonance)相同,如果再結合地球靜態磁場,利用離子迴旋共振理論(Liboff 1985,2003),可透過影響細胞膜離子通道來影響細胞行為,我們應該多瞭解並善加利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以癌症為例,自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一直是人類最棘手的疾病,臨床上卻還是會看到一些自發性痊癒的病例(Challis et al 1990)。癌症的診斷一般很少錯誤,因為

癌症通常需要病理診斷,故很少會因誤診造成觀察錯誤。目前在動物實驗已經確知腫瘤的自發性痊癒存有某種生物機制(Cui et al 2003)。我們知道癌細胞的基因已經改變,它已不執行正常細胞的基因碼,而腫瘤、型態發育和再生是一個互相關連的三角關係(White & Zon 2008),已知生物電流會影響此三者的行為,所以透過生物電流影響癌細胞,可用以解釋癌症的自發性痊癒。   延伸至睡眠,生物為何選擇睡眠這條途徑恢復身體?人類為何需要花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上,為何不可改以閉眼放鬆而保持警醒的休息狀態,來避免在睡眠時失去警戒能力而置身危險?依據演化論觀點,除非睡眠更有利生物生存,生物才需要保留睡眠

,顯示睡眠在人類生存的必要性。但依據目前研究睡眠所產生的許多生理變化,尚無法完整說明生物為何需要以幾近失去意識的方式,才能達到恢復身體的目的。而生物電流理論,恰可提供適當解釋,推論睡眠可能循安慰劑效應相同的機制來修復身體。   本書從醫學物理角度探討生命現象,觀念及內容對醫學而言較為新穎,為免筆者書寫過於簡要,或詞不達意未能說明清楚,對於重要依據皆附有參考文獻可供讀者延伸參閱。   註:本書的完成要感謝我的太太鈴貞精神支持和女兒俐人的資料整理。另,感謝蘭臺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讓學術著作有發表園地.  

高齡化社會緊急醫療服務空間分析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為了解決f wave醫學的問題,作者許介瀚 這樣論述:

台灣自 1993 年起步入高齡化社會,並於 2018 年成為高齡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 2025 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在人口高齡化趨勢的浪潮下,未來應更加注意高齡者的生活需求。高齡者身體機能隨年齡增長逐漸衰退,其各種感官知覺、骨骼、關節、肌肉平衡等機能隨之退化,因此相對於其他年齡層的民眾,對於緊急醫療服務有更高的需求。衛生福利部 2019年調查結果顯示,台灣 65 歲以上高齡者急診使用人次,佔全部年齡層之 25.88%。而高齡者急診就診率中,前三名之疾病為:第一名胸痛、腹痛、身體不適等徵狀;第二名為骨折、燒傷燙傷、顱內損傷等傷害;以及第三名為循環系統疾病,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腦血管疾病等。因此高齡者遭遇跌倒或交通事故時,若無法立即獲得緊急醫療服務,可能造成死亡或難以回復原本生活型態,因此緊急醫療服務對高齡者尤為重要。本研究運用潛力服務可及性模型(Potential Service Accessibility),探討桃園市高齡者的緊急醫療服務,模擬現有消防機關與急救責任醫院之可及性與可服務之高齡人口數,並依據現況模擬結果,調整現有緊急醫療服務設施。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道路流量情境下,消防機關派遣救護車至緊急事故地點可及性較好,而從緊急事故地點至急救責任醫院可及性較差,可及性差的地區多位於復興、蘆竹、大園、觀音等偏遠地區,其中又以復興區最為嚴重。在可服務高齡人

口部份,不同道路流量情境下,消防機關可服務約 90%桃園市高齡人口,然急救責任醫院於僅能服務約40-50%的高齡人口。由於急救責任醫院可及性與可服務高齡較差,本研究亦針對現有醫院設備條件,模擬調整為急救責任醫院,發現其可及性與可服務高齡人口數均獲改善,但仍有復興、蘆竹、觀音以及新屋等區之部分里無法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