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le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dongle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譚暉寫的 低功耗藍牙開發與實戰 和許永和的 介面設計與實習:PSoC與感測器實務應用(附PCB板及範例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景文科技大學 電腦與通訊系碩士班 陳一鋒所指導 蘇沛全的 應用於USB Dongle環境之小型化天線設計 (2021),提出dongle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USB Dongle、無線區域網路(Wi-Fi 6E)、小型化、單極天線。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陳文山所指導 林榮達的 應用於5G Sub-6 GHz之天線設計 (2021),提出因為有 筆電天線、隔離機制、陣列的重點而找出了 dongle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ongle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低功耗藍牙開發與實戰

為了解決dongle原理的問題,作者譚暉 這樣論述:

及相關實驗系統針對目前發展迅速的智能硬件和移動物聯兩個主流方向,從低功耗藍牙無線SOC開始人手,再進階到低功耗藍牙協議棧的開發、最后通過心率計、血壓計、溫濕度傳感器和計步器等設備與手機互聯的熱門應用的實戰演練,讓開發者迅速熟悉和掌握低功耗藍牙開發的技能。實驗箱系統具備完整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包括:ARM Cortex—MO微處理器基礎實驗,無線數據通信實驗,低功耗藍牙無線通信實驗,WSN低功耗藍牙無線傳感器,低功耗藍牙血壓計,低功耗藍牙計步器,低功耗藍牙心率計,以及APP開發等內容。譚暉,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多年從事專用通信科研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省科技進步獎等,擁有國

內外多項發明專利,長期從事中短距離無線技術,低功耗藍牙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及創新應用。 第1章 藍牙的發展歷程1.1什麼是藍牙及藍牙聯盟?1.2低功耗藍牙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的發展1.2.1低功耗藍牙的誕生1.2.2關於藍牙3.01.2.3關於藍牙4.01.2.4藍牙4.0的雙模式及單模式應用1.2.5關於藍牙4.11.2.6關於藍牙4.2第2章 低功耗藍牙基礎2.1什麼是低功耗?2.2低功耗藍牙如何實現低功耗?2.2.1待機功耗的減少2.2.2快速連接的實現2.2.3峰值功耗的降低2.2.4以時間來換取能量第3章 實驗平台硬件資源詳解3.1移動互聯

綜合應用開發系統資源介紹3.1.1XT—EDU—AK介紹3.1.2XT—EDU—HK介紹3.1.3配套傳感器模塊和OLED屏介紹3.1.4Debug調試接口3.2部分硬件電路原理圖詳解3.2.1nRF51822藍牙模塊電路3.2.2XT—EDU—AK主板3.3歸納總結第4章 開發環境的搭建4.1綜合開發環境nRFgo Studio的使用4.2主機軟件Master Control Pannel的使用4.3Keil MDK開發環境下的調試方法4.4學習資料文檔、T具介紹4.5nRF51 Dongle的使用4.5.1與Master Control Pannel配合,作為主機進行使用4.5.2與wir

eshark配合,更新為sniffer的固件,作為抓包工具使用4.6歸納總結第5章 GPIO的使用5.1GPIO簡介5.2硬件設計5.3軟件設計5.3.1跑馬燈實驗5.3.2按鍵輸入實驗5.4歸納總結第6章GPIOTE的使用6.1GPIOTE簡介6.2硬件設計6.3軟件設計6.4歸納總結第7章 玩轉SPI主從7.1SPI簡介7.2硬件設計7.3軟件設計7.4歸納總結第8章 有趣的UART8.1UART簡介8.2硬件設計8.3軟件設計8.4歸納總結第9章 TIMER詳解9.1TIMER簡介9.2硬件設計9.3軟件設計9.4歸納總結第10章 RTC實時時鍾定時器10.1RTC簡介10.1.1計數器

COUNTER10.1.2分頻器PRESCALER10.1.3TICK事件發生器10.2硬件設計10.3軟件設計10.3.1LED燈初始化10.3.2LFCLK初始化10.3.3RTC初始化10.3.4中斷處理函數10.4歸納總結第11章 PPI的應用之PWM11.1PWM簡介11.2硬件設計11.3軟件設計11.4歸納總結第12章 ADC實驗與電壓檢測12.1ADC簡介12.2硬件設計12.3軟件設計12.4歸納總結第13章 TWI的應用——溫濕度采集13.1TWI簡介13.2硬件設計13.3軟件設計13.4歸納總結第14章 隨機數發生器RNG14.1RNG簡介14.2硬件設計14.3軟件設

計14.4歸納總結第15章 AES加密的使用15.1AES ECB簡介15.2硬件設計15.3軟件設計15.4歸納總結第16章 2.4G無線通信實驗16.12.4G射頻簡介16.2硬件設計16.3軟件設計16.4歸納總結第17章 Hello BLE17.1低功耗藍牙簡介17.2硬件設計17.3軟件設計17.4歸納總結第18章 低功耗處理18.1BLE低功耗處理簡介18.1.1電源管理的特點18.1.2兩種不同的電源模式比較18.1.3外設模塊啟動后的功耗預估18.1.4低功耗在軟件中的設置18.2硬件設計18.3軟件設計18.4歸納總結……第19章 低功耗藍牙協議棧下的Flash操作第20章

OLED顯示屏應用第21章 DFU固件空中升級第22章 低功耗藍牙主機端應用第23章 低功耗藍牙血壓計第24章 低功耗藍牙溫濕度計第25章 低功耗藍牙計步器第26章 低功耗藍牙心率計參考文獻

應用於USB Dongle環境之小型化天線設計

為了解決dongle原理的問題,作者蘇沛全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應用於USB Dongle環境之Wi-Fi 6E(2400MHz~2500MHz/ 5150MHz~5850MHz /5925MHz~7125MHz) 天線設計。此天線設計能讓該頻段不受到周遭環境變化所影響,天線類似於學理Sleeve Balun結構達到類平衡天線,並提供具備Wi-Fi三頻、天線小型化之架構,並可實際安裝於筆記型電腦情境環境上,詳細內容將在論文中逐步分析與說明。

介面設計與實習:PSoC與感測器實務應用(附PCB板及範例光碟)

為了解決dongle原理的問題,作者許永和 這樣論述:

  本書根據目前學界與業界常用的各種介面應用與需求,規劃出章節的實習內容,並為了在教學與學習上的連貫性,本書以RS-232   (UART)與USB介面為主軸,並結合1-wire,I2C,SMBus,及SPI來實現相關的整合設計與應用。此外,為降低學習者的門檻,本書以類比與數位混合設計的PSoC微處理機為設計核心,並以所提供的各種串列介面模組來介紹如何實現UART、USB、1-wire,I2C,SMBus與SPI設計。初學者僅需應用其模組即可輕鬆地設計所要實現的串列介面,並了解各種介面的工作原理與設計方式。適用於科大電子、電機系「介面設計實習」之課程。

應用於5G Sub-6 GHz之天線設計

為了解決dongle原理的問題,作者林榮達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應用於5G Sub-6 GHz之天線設計,分別為兩款筆電天線,與兩款陣列天線 :第一款為以天線作為隔離機制之3-Port MIMO筆電天線設計,天線主體的尺寸為60 × 10 × 0.8 mm3,此3-Port天線設計為在兩支主天線之間再加入一支天線,使得此支所加入的天線不僅能夠協助達到隔離機制的效果之外,更具備5G Sub-6 GHz Band (3.4 – 3.6 GHz)的應用頻帶。第二款為將天線擺放在筆電的閉槽孔和開槽孔處,其中包含一支主天線和兩支副天線,主天線為設計在筆電閉槽孔處,並且在同樣的天線平面上透過開關的切換可以改變主天線的天線架構,來達成混合式天線的效果;當開關

關閉時天線為Monopole架構,可達到DVB-H (UHF-IV/V 470 – 862 MHz)/LTE 700/2300/2500以及WWAN和5G Sub-6 GHz Band (3.4 – 3.6 GHz)等應用頻帶,而當開關開啟時天線為PIFA架構,可達到WLAN 2.4/5.2/5.8 GHz等應用頻段;副天線的部分為設計在筆電左右兩端開槽孔處的MIMO天線,其應用頻段有WLAN 2.4/5.2/5.8 GHz和5G Sub-6 GHz Band (3.4 – 3.6 GHz)等應用頻帶。第三款為使用H type-EBG提高2 × 1陣列天線增益之運用,將應用頻段為5G Sub-

6 GHz Band (3.3 – 4.2 GHz)之2 × 1單極陣列天線的下方8 mm處整合5 × 3之H type-EBG,透過整合H type-EBG後實測增益最高可到7.6 dBi,而模擬增益相較於原本2 × 1單極陣列天線之增益最多可提高5.8 dB。第四款為陣列整合Fabry-Perot共振腔之高增益天線設計,將應用頻段為5G Sub-6 GHz Band (3.4 – 3.6 GHz)之2 × 1陣列天線和FSS整合成Fabry-Perot共振腔結構藉此來提高天線的增益,使得天線的實測增益能在應用頻段內最高達到13.4 d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