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port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displayport是什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凱寫的 高速數字接口原理與測試指南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正反插都可的USB 3.1 Type-C將整合DisplayPort,可傳遞高畫 ...也說明:過去USB與DisplayPort使用各自的接口及纜線,而USB Type-C 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則融合了兩條纜線的功能。 DisplayPort與USB都是使用封包資料結構與 ...

最後網站DisplayPort和HDMI哪一種比較好? - 模範城市則補充:DisplayPort 和HDMI是兩種將裝置間數位影像和聲音做傳輸的標準規格。DisplayPort主要用在電腦和IT環境,HDMI主要則是用在娛樂及家庭劇院中。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isplayport是什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速數字接口原理與測試指南

為了解決displayport是什麼的問題,作者李凱 這樣論述:

結合作者李凱多年從事高速數字設計和測試的經驗,對高速數字信號的基本概念、測試原理進行講解,同時結合現代計算機、移動設備、有線通信、航天設備里最新的高速數字接口,對其關鍵技術、測試方法等做詳細介紹和總結,以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高速數字接口的基本原理、實現技術、測試理念以及其發展趨勢。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高速數字信號的基本概念和測量原理;下半部分是常用高速數字接口總線的技術特點和測試方法。本書可供從事計算機、移動終端、有線通信、航空航天設備開發的工程人員了解學習高速數字總線的相關技術,也可供高校工科電子類的師生做數字電路、信號完整性方面的教學參考。 上部 高速數字信號

測量原理 第1章 無處不在的數字接口 第2章 數字信號基礎 2.1 什麼是數字信號(Digital Signal) 2.2 數字信號的上升時間(Rising Time) 2.3 數字信號的帶寬(Bandwidth) 2.4 數字信號的建立/保持時間(Setup/Hold Time) 2.5 並行總線與串行總線(Parallel and Serial Bus) 2.6 單端信號與差分信號(Single-ende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s) 2.7 數字信號的時鍾分配(Clock Distribution) 2.8

串行總線的8b/10b編碼(8b/10b Encoding) 2.9 偽隨機碼型(PRBS) 2.10 傳輸線對數字信號的影響(Transmission Line Effects) 2.11 數字信號的預加重(Pre-emphasis) 2.12 數字信號的均衡(Equalization) 2.13 數字信號的抖動(Jitter) 2.14 擴頻時鍾(SSC) 第3章 數字測試基礎 3.1 數字信號的波形分析(Waveform Analysis) 3.2 數字信號的眼圖分析(Eye Diagram Analysis) 3.3 眼圖的參數

測量(Eye Diagram Measurement) 3.4 眼圖的模板測試(Mask Test) 3.5 數字信號抖動的成因(Root Cause of Jitter) 3.6 數字信號的抖動分解(Jitter Seperation) 3.7 串行數據的時鍾恢復(Clock Recovery) 3.8 示波器的抖動測量能力(Jitter Measurement Floor of Scope) 3.9 相位噪聲測量(Phase Noise Measurement) 3.10 傳輸線的特征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3.11 特征阻抗的TDR測試(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3.12 傳輸線的建模分析(Transmission Line Modelling) 第4章 實時示波器原理 4.1 模擬示波器(Analog Oscilloscope) 4.2 數字存儲示波器(Digital Storage Oscilloscope) 4.3 示波器的帶寬(Bandwidth) 4.4 示波器的頻響方式(Frequency Response) 4.5 示波器帶寬對測量的影響(Bandwidth Impact) 4.6 示波器的帶寬增強技術(Ba

ndwidth Enhancement Technology) 4.7 示波器的頻帶交織技術(Bandwidth Interleaving Technology) 4.8 示波器的采樣技術(Sampling Technology) 4.9 示波器的分辨率(Vertical Resolution) 4.10 示波器的直流電壓測量精度(DC Voltage Accuracy) 4.11 示波器的時間測量精度(Delta-Time Accuracy) 4.12 示波器的等效位數(ENOB) 4.13 示波器的高分辨率模式(High Resolution)

4.14 示波器的內存深度(Memory Depth) 4.15 示波器的死區時間(Dead Time) 4.16 示波器的顯示模式(Display Mode) 4.17 示波器的觸發(Trigger) 4.18 示波器的觸發條件(Trigger Conditions) 4.19 示波器的觸發模式(Trigger Mode) 4.20 示波器的測量速度(Measurement update rate) 附錄 Agilent 公司90000X系列高端示波器原理 第5章 示波器探頭原理 5.1 高阻無源探頭(High Impedance Pa

ssive Probe) 5.2 無源探頭的常用附件(Passive Probe Accessories) 5.3 低阻無源探頭(Low Impedance Passive Probe) 5.4 有源探頭(Active Probe) 5.5 差分探頭(Differential Probe) 5.6 電流探頭(Current Probe) 5.7 高靈敏度探頭(High-sensitivity Probe) 5.8 探頭連接前端對測量的影響(Probe Head) 5.9 探頭衰減比對測量的影響(Probe Attenuation Ratio)

5.10 探頭的校准方法(Probe Calibration) 第6章 其他常用數字測量儀器 6.1 采樣示波器(Sampling Oscilloscope) 6.2 矢量網絡分析儀與TDR(VNA and TDR) 6.3 邏輯分析儀(Logic Analyzer) 6.4 協議分析儀(Protocol Analyzer) 6.5 誤碼分析儀(Bit Error Ratio Tester) 附錄1 Agilent公司U4154A邏輯分析儀簡介 附錄2 示波器協議解碼功能和協議分析儀的區別 第7章 常用測量技巧 7.1 電源紋波噪聲測

試方法 7.2 時間間隔測量 7.3 如何用示波器進行ps級時間精度的測量 7.4 怎樣測量PLL電路的鎖定時間 7.5 T型頭和功分器的區別 7.6 如何克服測試電纜對高頻測量的影響 第8章 用多台儀器搭建自動測試系統 8.1 自動化測試系統 8.2 LXI測試系統的硬件平台 8.3 LXI測試系統的軟件架構 8.4 LXI測試系統的優點 8.5 LXI測試系統的兼容性問題 8.6 LXI測試系統的時鍾同步 8.7 LXI測試系統的網絡安全性下部 高速數字接口及測試方法 第9章 PCI-E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方

法 9.1 PCI-E總線簡介 9.2 PCI-E 協會簡介 9.3 PCI-E信號質量測試 9.4 PCI-E協議調試和測試 9.5 PCI-E測試總結和常見問題 第10章 PCI-E 3.0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方法 10.1 PCI-E 3.0數據速率的變化 10.2 PCI-E 3.0發送端的變化 10.3 PCI-E 3.0接收端的變化 10.4 PCI-E 3.0信號質量測試 10.5 PCI-E 3.0接收端容限測試 10.6 PCI-E 3.0協議的測試 10.7 PCI-E 3.0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1章 SATA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方法 11.1 SATA總線簡介 11.2 SATA協會簡介 11.3 SATA發送信號質量測試 11.4 SATA接收容限測試 11.5 SATA協議層測試和調試 11.6 SATA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2章 Ethernet簡介及信號測試方法 12.1 以太網技術簡介 12.2 10Base-T以太網測試項目 12.3 100Base-Tx以太網測試項目 12.4 1000Base-T以太網測試項目 12.5 10M/100M/1000M以太網的測試 12.6 10GBas

e-T的測試項目及測試 12.7 XAUI和10GBase-CX4測試方法 12.8 SFP+/10GBase-KR接口及測試方法 12.9 100G以太網標准及測試方法 12.10 100G及更高速率相干光通信測試方法 12.11 以太網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3章 MIPI D-PHY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方法 13.1 MIPI 簡介 13.2 MIPI D-PHY簡介 13.3 MIPI D-PHY信號質量測試 13.4 MIPI D-PHY的接收端容限測試 13.5 MIPI CSI/DSI的協議測試 13.6 MI

PI D-PHY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4章 MIPI M-PHY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方法 14.1 MIPI M-PHY簡介 14.2 MIPI M-PHY的信號質量測試 14.3 MIPI M-PHY的協議解碼 14.4 DigRF簡介 14.5 DigRF物理層測試 14.6 DigRF協議層測試 14.7 MIPI M-PHY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5章 存儲器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 15.1 存儲器簡介 15.2 DDR簡介 15.3 DDR信號的讀寫分離 15.4 DDR的信號探測技術 15.5 DDR的

信號測試 15.6 DDR的協議測試 15.7 eMMC簡介及測試 15.8 SD卡/UHS簡介及測試 15.9 存儲器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6章 USB 2.0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 16.1 USB 2.0簡介 16.2 USB 2.0的信號質量測試方法 16.3 USB 2.0信號質量測試中的測試模式設置 16.4 USB 2.0協議層調試方法 16.5 USB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7章 USB 3.0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 17.1 USB 3.0簡介 17.2 USB 3.0的發送端信號質量測試 17.3

USB 3.0信號質量測試中的測試碼型和LFPS信號 17.4 USB 3.0的接收容限測試 17.5 USB 3.0的電纜、連接器測試 17.6 USB 3.0的協議測試 17.7 USB 3.0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8章 HDMI 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 18.1 數字顯示接口 18.2 HDMI 簡介 18.3 HDMI 發送信號質量測試 18.4 HDMI 電纜和連接器的測試 18.5 HDMI 接收容限測試 18.6 HDMI 的協議層測試 18.7 HDMI 1.4 HEAC的測試 18.8 HDMI

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19章 MHL簡介及信號和協議測試 19.1 MHL簡介 19.2 MHL發送信號質量測試 19.3 MHL接收容限測試 19.4 MHL的協議測試 19.5 MHL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20章 DisplayPort簡介及信號測試 20.1 DisplayPort簡介 20.2 DisplayPort發送信號質量測試 20.3 DisplayPort接收容限測試 20.4 DisplayPort電纜和連接器測試 20.5 MYDP簡介及測試 20.6 DisplayPort測試總結及常見問題 第

21章 LVDS傳輸系統簡介及測試 21.1 LVDS簡介 21.2 LVDS的數字邏輯測試 21.3 LVDS信號質量測試 21.4 LVDS 互連電纜和PCB的阻抗測試 21.5 LVDS 系統誤碼率測試 21.6 LVDS測試總結 第22章 MIL-STD-1553B簡介及測試 22.1 1553總線簡介 22.2 1553總線的觸發和解碼 22.3 1553總線的測試 22.4 1553總線的未來

displayport是什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ony 今年上半年共發表了三款新機,包含兩款旗艦以及一款中階機,而這部影片將會著重在 Xperia 5 III,如果你對 Xperia 1 III、10 III 比較有興趣的話,建議可以點選右上方的推薦影片。那麼今年非常的特別,Sony 將通常在下半年才會發表的小旗艦,提前於上半年發表,而身為 Xperia 5 系列的一員,同樣主打單手好掌握的尺寸,但其他方面究竟跟前兩代有什麼差異?趕緊來看看吧!

【影片更新】

【影片推薦】
►Sony 2021 三新機登場!Sony Xperia 1 III、5 III、10 III
https://youtu.be/h0bPRVCPEKs

►首款望遠變焦鏡頭!Sony Xperia 1 III 相機再進化 (vs. 1 ii/1)
https://youtu.be/TkkhfAL_cKI

►Sony防水新機!Xperia 10 III 續航、效能再升級 (vs. 10 ii/10)
https://youtu.be/3zDG5xXFNXo

►攝錄更專業!Sony Xperia 1 II 實機評測
https://youtu.be/FyK1IF2OJzk


【影片指引】
00:00 前言
00:54 設計 (21:9 螢幕設計、尺寸、材質)
02:19 感應器 (側邊指紋辨識)
02:36 螢幕 (HDR OLED、120Hz刷新率、240Hz觸控採樣率)
03:39 主相機 (廣角、超廣角、高速連拍)
04:12 主相機 (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AI超高解析度縮放)
04:49 主相機 (物件追蹤對焦、Photo Pro)
05:47 主相機 (4K HDR 錄影、Cinema Pro、FlawlessEye)
06:34 前相機
06:56 音訊 (全段立體聲前置雙喇叭、360 空間模擬音效)
07:31 硬體 (系統、遊戲增強器、高通S888處理器)
08:44 硬體 (8GB記憶體、4500mAh電池、30W快充)
09:49 連結 (Wi-Fi 6、藍牙 5.2)
10:02 通訊 (5G+4G 雙卡雙待、5G頻段)
10:25 總結

【產品資訊】
►Xperia 5 III:8GB+256GB (黑/粉/綠)、NT$。

【影片類型】
小翔評測:「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小翔大對決:透過「規格表」讓你弄懂3C科技產品差異
小翔聊科技:整理「多方資訊」讓你弄懂科技產品、技術
小翔短新聞:整理「多方資訊」讓你提早獲得3C科技新消息
小翔來報榜:透過「排行榜單」讓你知道手機銷售趨勢

【影片聲明】
業配:無。
感謝:看影片的每一個朋友
來源:Sony…
製作:小翔 XIANG

【小翔專區】
小翔FB: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小翔IG: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小翔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小翔痞客邦: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小翔信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網站】
※影片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Sony:https://www.sonymobile.com/tw/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Nicolai Heidlas: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MBB:https://soundcloud.com/mbbofficial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Tobu:http://www.youtube.com/tobuofficial
Peyruis:https://soundcloud.com/peyruis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Lyfo:https://soundcloud.com/lyfomusic
A Himitsu:https://soundcloud.com/argofox/a-himitsu-adventures
Ehrling:https://soundcloud.com/ehrling
-------------------------------------------------------------------------
【索引】
#SonyXperia5III #Xperia5III #Xperia5II #Xperia5 #SonyXperia #Sony2021 #Xperia2021 #Sony手機 #Sony新機 #Sony輕旗艦#小翔大對決 #小翔XIANG

【關鍵字】
手機規格比較、手機推薦、你該選擇誰、透過規格比較、讓你了解究竟該選擇 Xperia 5 III、Xperia 5 II 還是 Xperia 5。外型規格比較:Xperia 5 III / 5 II / 5 延續21:9螢幕設計,採用雙面玻璃結合鋁合金邊框,其中 5 III 正面使用康寧第六代玻璃,背面則搭載了三鏡頭,至於側邊按鍵,Xperia 5 III / 5 II 都多出 Google 助理鍵,不過三者都具備實體相機鍵,同時都具備側邊指紋辨識,Xperia 5 III 機身顏色共有鏡黑、鏡粉、鏡綠。螢幕規格比較:Xperia 5 III / 5 II / 5 採用 Full HD+ HDR OLED 螢幕,X1 影像處理引擎、DCI-P3 色域、Bravia技術、導演模式、10 bit 平滑技術、120Hz 螢幕刷新率、240Hz 降低動態影像模糊、240Hz 觸控採樣率。主相機規格比較:Xperia 5 III / 5 II / 5 主要搭載三鏡頭 (1200 萬畫素的廣角鏡頭、1200 萬畫素的超廣角鏡頭、1200 萬畫素 望遠或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20fps 高速連拍、60fps 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計算、Dual Pixel PDAF、4.4 倍光學變焦、混合式變焦12.5 倍、AI 超高解析度縮放、OIS 光學防震、蔡司光學鏡頭、蔡司鍍膜、即時眼部追蹤對焦、物件追蹤對焦,Photo Pro 新增 Basic 模式、智慧場景辨識、RAW 檔、寵物辨識、夜間模式,4K HDR 60fps 影片、4K HDR 120fps 慢動作影片、Cinema Pro、光學智慧防手震錄影 Optical SteadyShot、FlawlessEye。前相機規格比較:800萬畫素、f/2.0、手勢自拍、人像自拍、5軸數位防手震。音訊規格比較:全段立體聲前置雙喇叭、劇院級立體聲雙喇叭、360 reality audio、360 空間模擬音效、3.5 mm 耳機孔、杜比全景聲、DSEE Ultimate、Hi-Res、LDAC、aptxHD。系統規格比較:Android 11、遊戲增強器、H.S 電源控制。硬體規格比較:Xperia 5 III 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88、8GB RAM/256GB ROM、記憶卡擴充。電池規格比較:4500 mAh 電池、30W 快充、XQZ-UC1快速充電器、無線充電、無線電力分享、PD 快充。連結:Wi-Fi 6、藍牙 5.2、NFC、DisplayPort。通訊:5G+4G雙卡雙待、載波聚合、5G通訊、5G手機、5G頻段。Xperia 5 III / 5 II / 5 價位。小翔大對決。小翔透過規格比較讓你更了解手機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