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m種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dimm種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老童寫的 深入剖析主板電源設計及環路穩定性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 吳俊興所指導 陳志遠的 自動定位式光學檢測技術於彎角檢查之應用 (2019),提出dimm種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動光學檢測、二值化定位法、瑕疵檢測、彎角檢測、印刷電路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 黃乾怡所指導 洪滋霞的 應用蒙地卡羅模擬於電子元件組裝空焊良率分析 (2013),提出因為有 球柵陣列封裝、四方平坦構裝、雙邊平面無引腳構裝、空焊、蒙地卡羅模擬的重點而找出了 dimm種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imm種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深入剖析主板電源設計及環路穩定性能

為了解決dimm種類的問題,作者老童 這樣論述:

共8章,從主機板架構到電源設計,從簡單的Buck電路原理到多相電源設計,從電源電路的基本結構到微分結構,結合電路信號流程和波形以及動態阻抗的分析,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將讀者引向系統電源穩定性能設計中。最後重點描述了PCB佈局設計,從理論到實踐,通過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教科書。

自動定位式光學檢測技術於彎角檢查之應用

為了解決dimm種類的問題,作者陳志遠 這樣論述: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電子產品的需求量日益漸增。電子產品內的PCB印刷電路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電路板的好壞直接影響電子產品的品質,故PCB生產廠商對於如何確保PCB出廠前的品質管控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多年來,在PCB的品質主要著重在其板材的製作、SMT零件搭載這些生產階段,但針對CPU此元件甚至於DIP生產這些出現瑕疵也會造成品質異常的地方,卻無太大的重視。傳統檢測PCB電路板瑕疵方法多為人眼檢視,隨著時代的進步,現都為使用AOI自動光學檢測機進行檢測。即使如此,在CPU與DIP相關零件上,卻還常是使用人眼檢測,這種方法對於不同人的判斷標準可能不一,所以有可能發生誤判與漏判的問題。部分

系統用AOI編輯方式,亦常遇到儲存空間過大與編輯時間過長的問題。本論文使用二值化定位法,是從傳統AOI的二值化檢測改良而來,與現今主流的相似度比對法不同,不需要大量的影像檔案儲存,因此能大幅減少編輯時間且很適合套用在CPU的彎角異常檢測,利用閥值的調整來提升整體的檢出率。實驗結果顯示,本論文提出二值化定位法,在CPU以及DIP Pin,甚至在DIMM連接器上都比現今AOI採用的相似度比對法來的更能節省硬體儲存空間與編輯時間。

應用蒙地卡羅模擬於電子元件組裝空焊良率分析

為了解決dimm種類的問題,作者洪滋霞 這樣論述: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綠色封裝(Green package)議題廣為重視,使得傳統錫鉛迴焊製程 (Solder Reflow)將由無鉛製程(Lead Free)所取代,因此,許多元件必須將溫度提高至260℃下組裝,因元件和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在高溫下產生翹曲(Warpage)情形,使元件和印刷電路板間距增加,造成元件發生空焊並影響組裝良率,然而,常需要使用嘗試錯誤法或實驗設計方法,決定實驗因子以及水準,以求得最佳製程參數,但實驗設計卻往往受限於樣本數不足,以致於難以推估實際生產良率。故模擬法可代替傳統實驗法,為一低成本之方案。 本研究期望針對伺

服器產品中BGA、QFP及DFN-8元件分析其組裝製程,考量元件特定材料選用、元件特徵(錫球高度)及製程參數條件(錫膏厚度)下, PCB及元件翹曲程度(曲率半徑)進而模擬空焊發生機率,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法建立一套預測空焊良率系統的架構與模式,再進行敏感度分析決定調整參數之優先順序。模擬結果發現,採用目前生產條件下0.8 Pitch BGA、1.0 Pitch BGA、QFP及DFN-8迴焊中元件空焊焊點良率分別為99.99904%、99.9999%、99.99996%及100%,計算得整板組裝空焊良率為98.6576%。研究成果提出調整各參數順序為錫膏印刷厚度平均數、元件置放時錫球陷入錫膏深度百

分比、錫球高度規格界限、錫膏印刷厚度標準差,以提升焊點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