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科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cs科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信呈,何健聖,吳孟偉寫的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甲乙級技術士計算題攻略[技術士/專技高考][多張技師/技術士證照名師群聯手編寫] 和(澳)SAN MURUGESAN,(印度)G.R.GANGADHARAN的 綠色網絡與綠色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NC State University | 為何萌生美國夢, EE 轉CS 的心路歷程也說明: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NC State) - MSc. in Computer Science 北卡羅納州立大學電腦工程 ... 確立目的、衡量自身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國家、學校、科系.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千華數位文化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 區國良、唐文華所指導 黃郁涵的 基於文字探勘及視覺化技術之履歷分類輔助系統 (2021),提出cs科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字探勘、履歷、自然語言處理、視覺化、學歷、職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英語教學研究所 林律君所指導 吳儀甄的 以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來提升資工研究生說能力 (2021),提出因為有 相互教學法、鷹架理論、口說鷹架、英語口說技巧、同儕學習合作學習策略和態度、理工科學生的重點而找出了 cs科系的解答。

最後網站NCKU CSIE則補充:成大資訊系展現師生能量學生專題展與南科企業人才媒合 · 2019年指考成大資工分數首度超過台大土木 · 全國首例! 成大資工特殊選才考8小時「寫程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s科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甲乙級技術士計算題攻略[技術士/專技高考][多張技師/技術士證照名師群聯手編寫]

為了解決cs科系的問題,作者蘇信呈,何健聖,吳孟偉 這樣論述:

  ◎擁有多張技師/技術士證照,陣容最強大的名師群聯手編寫    ◎精選145題重要題型強化解題觀念,不用死記也能拿高分      工作者,可預見的是國內愈來愈重視職業意識日益抬頭,職業安全衛生人員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可由技術士的報名考試中窺知一二。      一個國家的進步在於專業人才多寡,專業的職業安全衛生人員更是事業單位預防職業災害的尖兵。目前國內職業安全衛生人員的養成途徑不外乎有兩條途徑,一為藉由專業紮實培養的技職教育;一為非職安科系人員藉由參加訓練班取的報考資格,培養第二專才。但相同的是要通過技術士考試方可取得證照、從事職業安全衛生相關工作。所有職業安全衛生人員不僅需要有專業素養

,更要面臨日新月異的作業型態,從業者要有更多心力學習更多新的知識創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在職業安全衛生技術士考試中,考生最難的是計算題部分不知如何解題?計算題往往成功與否的關鍵。坊間尚無針對於技術士考試計算題著墨,有鑒於此,筆者特邀請二位擁有多張技師/技術士證照的蘇信呈、何健聖技師一同編寫,將歷年的技術士術科計算題題型做分類處理,並改編其部分內容,提示計算技巧,強化解題觀念,使考生較易於準備。      考生在閱覽本書前,可先翻閱目次,大致了解各章所提到的考題類型,再開始進行重要考點的準備,以及計算技巧×觀念強化的學習。在各章末則有實力演練,便於考生評量自我是否學習透澈。      

計算題常常是考生的痛,但是它的占比卻十分重要。其實職安的技術士術科的計算題題型變化不大,考生應該好好把握這些分數才容易上榜,準備計算題最重要的是熟悉公式、勤加練習、切記勿用看的而是實際算算看,如此才能達到效果。最後要重申筆者才疏學淺,單憑一股熱忱,仍有疏漏之處,萬祈諸先進不吝指正是幸。 

cs科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美國實習經驗分享 Part. 1 一年軟體工程實習經驗的開始 | The Start of My 1 Year Internship Experience
-
大家期待已久的實習經驗分享終於開始啦~然後就一不小心講太多了
其實凱心琳我從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實習4次,然後能在大學畢業前累積了1年的工作經驗,過程波折艱辛有笑有淚,希望能把故事經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對軟體工程實習有更多了解,少走點冤枉路!

這次的內容分成5個部分
1. 大學前情提要 Some Background, FYI 1:30
2. 大一初生之犢 Fear Not, FOB 2:35
3. 大二台灣實習 The Very First Internship in My Life 5:10
4. 就業展歷險記 Career Fair is Unfair 8:20
5. 大三面試序曲 Taste of Interviews 12:25

內容中有講到如何從零開始找實習面試,美國的就業展的狀況等等...
最重要的是:不擅長面試不代表你不是好的工程師!
We are not defined by our interview process!
我知道切得有點尷尬,下一集馬上就會出爐囉~

#面試慘痛經驗 #實習不好找 #不擅長面試的工程師也很棒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What I used to make this video】
個人電腦:Apple MacBook Pro [https://amzn.to/2HKgI2T]
拍攝錄音錄影: iPhone X [https://amzn.to/3c0s6Fu]
相機: Canon 80D [https://amzn.to/2VVmiYz]
錄音: Rode [https://amzn.to/3aqnzL2]
鍵盤: Logitech MX Keys Wireless Keyboard [https://amzn.to/3awqi5L]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email protected]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女工程師。
-
This video contains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that if you click on one of the product links, I'll receive a small commission.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pngwave.com][freesound.org][soundbible.org]

基於文字探勘及視覺化技術之履歷分類輔助系統

為了解決cs科系的問題,作者黃郁涵 這樣論述:

履歷內容當中通常包含學歷、技能、人格特質等資訊。對企業組織而言,要從大量求職履歷當中找出符合職務條件的候選人,是一項耗時且高成本的工作。本論文透過所建立的字典,結合文字探勘、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於履歷文本進行分析,取得履歷與職務之間的關聯程度值。接著,結合關聯程度、學歷及多元資訊,打造「視覺化人才履歷篩選互動面板」,提供一個能依據職務需求快速篩選履歷,並且具備個人履歷人格特質及技能關鍵字標示的視覺化人才篩選工具,輔助使用者能快速且有效地聚焦於合適的候選人。

綠色網絡與綠色技術

為了解決cs科系的問題,作者(澳)SAN MURUGESAN,(印度)G.R.GANGADHARAN 這樣論述:

本書探討了使計算與信息系統更加綠色化,也就是有利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各種途徑,同時又探討了將信息技術(IT)作為工具和使能器來提高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幾種途徑,既考慮了IT的綠色化,也考慮了綠色化的IT,還額外給出了獲得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本書全面覆蓋了IT綠色化的技術、設計、標准、成熟度模型、策略和部署等內容,也包括了綠色化IT的使用、出售、設計、制造等方方面面,還通過多個領域的實際案例說明了如何從戰略高度進行綠色IT實踐。本書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有戰略高度,又有實操指導,對IT專家、學者、學生、產業研究人員、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IT首席執行官、首席信息官、首席技術官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

的參考資料。本書也適合其他任何對綠色IT以及用它來提高環境質量感興趣的人閱讀。San Murugesan,歐洲工業技術基礎研究專業服務的主任,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系副教授,美國卡特聯盟的內容感知與社會化商業智能實踐的高級顧問,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培訓師及獨立的IT和教育顧問。他在澳大利亞的西悉尼大學和南十字星大學以及馬來西亞的多媒體大學均擔任多個高級職位。他曾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印度空間組織工作。他曾擔任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在過去的30年職業生涯中,Murugesan博士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發起了多個創新型IT項目,在教育科研方面起着領導作用,也為商業、產業及教

育機構提供咨詢。 他的專業和興趣涉及IT開發、應用和管理等一系列廣泛的領域,包括綠色計算、雲計算、Web 2.0和3.0、移動計算應用、網絡工程、電子商務和IT新興市場等。他發表超過150篇文章,其中包括期刊和會議論文、執行報告、編輯書籍、IEEE CS Essential Sets和電子郵件咨詢。他已經開發並交付了關於綠色IT和雲計算的專業證書培訓計划。他擔任IEEE的IT專業雜志的首席副主編以及其他國際期刊的編委,同時致力於IT專業的新興市場部門。他是澳大利亞計算機協會會員、IETE會員、IEEE高級會員和IEEE計算機協會傑出的客座和輔導教授。你可以在Twitter上@santweets

或者在LinkedIn上通過[email protected]與他聯系。G.R. Gangadharan目前擔任印度海德拉巴銀行科技的發展與研究研究所(IDRBT)的助理教授。他在幾個歐洲框架項目的工作上有着豐富的經驗,包括COMPAS、GAMES、COCKPIT和WATTALYST。他的研究興趣領域包括互聯網技術(面向服務的計算和雲計算)、綠色信息系統和能源效率計算、新興市場的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自由開放源碼系統(FOSS)和企業信息系統。他在國際會議論文集和期刊發表超過40篇文章。他是IEEE會員,擁有意大利和歐洲大學協會特蘭托大學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博士學位。他是意大利比薩聖安

娜高等學校信息技術的理學碩士;印度蒂魯內爾維利Manonmaniam Sundaranar大學計算機科學的理學碩士。你可以通過[email protected]與之聯系。 第1章 - 綠色IT:概覽 11.1 引言 11.2 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 21.2.1 難以忽視的真相 31.2.2 可持續發展 41.2.3 為什麼需要綠色行動 41.3 IT對環境的影響 41.4 綠色IT 51.4.1 OCED綠色IT框架 61.4.2 綠色IT 1.0和2.0 61.5 綠色IT的體系化方法 71.5.1 「綠色化」計算機的全生命周期 81.5.2 綠色IT的3R 81.6 「

綠色化」IT 91.6.1 綠色PC、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 91.6.2 綠色數據中心 101.6.3 綠色雲計算 111.6.4 綠色數據存儲 111.6.5 綠色軟件 121.6.6 綠色網絡和通信 131.7 應用IT系統加強環境可持續性 131.8 綠色IT標准和IT的生態標簽 141.9 企業綠色IT策略 141.10 綠色IT:負擔還是機會? 161.11 結論 17復習題 18討論題 18參考文獻 19延伸閱讀及相關網站 19第2章 - 綠色設備和硬件 212.1 引言 212.2 設備或硬件的生命周期 222.2.1 設計 232.2.2 制造 232.2.3 包裝和運輸 252

.2.4 使用 262.3 再利用、回收和銷毀 302.4 結論 32復習題 32討論題 33參考文獻 33第3章 - 綠色軟件 353.1 引言 353.2 節能軟件技術 373.2.1 計算效率 383.2.2 數據效率 403.2.3 上下文感知 433.2.4 閑置效率 453.3 評估和測量軟件對平台功率的影響 483.3.1 Fluke NetDAQ((網絡化數據采集單元) 483.3.2 軟件工具 493.4 結論 51致謝 51復習題 52討論題 52參考文獻 52延伸閱讀 53第4章 - 可持續的軟件開發 554.1 引言 554.2 現行做法 564.3 可持續軟件 574

.4 軟件可持續發展的屬性 584.5 軟件可持續的指標 604.5.1 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 614.5.2 可移植性 614.5.3 支持 614.5.4 性能 624.5.5 可靠性 624.5.6 易用性 624.5.7 輔助功能 624.5.8 可預測性 634.5.9 效率 634.5.10 項目碳排量 634.6 可持續的軟件方法 644.6.1 指標收集 644.6.2 代碼指標工具 644.6.3 簡單的易用性研究 654.6.4 平台分析 664.6.5 現有項目統計 674.7 行為定義 674.8 案例研究 684.8.1 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 684.8.2 可移植性 6

84.8.3 支持 694.8.4 性能 694.8.5 可靠性 694.8.6 易用性 694.8.7 輔助功能 704.8.8 可預測性 704.8.9 效率 704.8.10 項目的碳排量 704.8.11 結果和行動 714.9 總結 71復習題 72討論題 72參考文獻 72第5章 - 綠色數據中心 735.1 數據中心和相關的能源挑戰 735.2 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 745.2.1 服務器 755.2.2 網絡 765.2.3 存儲 775.2.4 IT平台創新 775.3 數據中心設施基礎結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 795.3.1 電力系統 795.3.2 冷卻 825.3.3 基

礎設備管理 835.4 IT基礎設施管理 845.4.1 服務器電源 845.4.2 整合 875.4.3 虛擬化 885.5 綠色數據中心指標 905.5.1 PUE和DCiE 905.5.2 功率與能量消耗 915.6 數據中心管理策略:案例研究 925.6.1 挑戰 925.6.2 測試解決方案 925.6.3 影響 925.6.4 綜合評價 935.7 結論 93復習題 94討論題 95參考文獻 95延伸閱讀及相關網站 95第6章 - 綠色數據存儲 976.1 介紹 976.2 存儲媒介的用電特點 986.2.1 硬盤 986.2.2 磁帶 1006.2.3 固態硬盤(SSDs) 10

06.3 硬盤的能源管理技術 1016.3.1 狀態遷移 1016.3.2 緩存 1026.3.3 動態RPM 1026.4 系統級能源管理 1036.4.1 電量感知的RAID 1036.4.2 電量感知的數據分布 1046.4.3 分級存儲管理 1046.4.4 存儲虛擬化 1056.4.5 雲存儲 1066.5 總結和研究領域 106復習題 107討論題 107參考文獻 107第7章 - 綠色網絡和通信 1097.1 引言 1097.1.1 綠色網絡通信與管理:背景 1107.1.2 下一代網絡所面臨的挑戰 1117.1.3 節能型網絡的好處 1117.1.4 綠色網絡的目標 1127.

1.5 綠色網絡技術中的核心部件 1137.2 綠色網絡協議的目標 1137.2.1 能源優化協議設計 1147.2.2 與網絡通信協議相關的比特成本 1157.2.3 綠色網絡協議的目標 1197.3 綠色網絡協議和標准 1207.3.1 減少碳排放的戰略 1207.3.2 EMAN工作組的貢獻 1217.3.3 標准化組織的貢獻 1217.3.4 利用上下文細節來推動能源效率提升 1227.4 結論 123致謝 124復習題 124討論題 124參考文獻 125延伸閱讀及相關網站 126第8章 - 企業綠色IT戰略 1278.1 引言 1278.2 走進綠色IT戰略 1288.3 綠色IT

戰略的商業驅動力 1308.3.1 成本降低 1318.3.2 法律和法規需求 1318.3.3 社會文化和政治壓力 1328.3.4 對自身利益明智的考慮 1328.3.5 協同商務生態系統 1328.3.6 新的市場機遇 1338.4 綠色IT轉變的業務維度 1338.4.1 經濟 1348.4.2 技術 1348.4.3 流程 1348.4.4 人員 1358.5 綠色IT戰略的注意事項 1368.6 發展綠色IT戰略的步驟 1378.7 綠色戰略的度量 1388.8 結論 139復習題 139討論題 139參考文獻 139第9章 - 可持續發展信息系統和綠色指標 1419.1 介紹 1

419.2 多層次可持續信息 1429.3 可持續發展層次結構模型 1439.3.1 可持續發展框架 1449.3.2 可持續發展原則 1459.3.3 可持續發展的工具 1459.4 產品層面信息 1469.4.1 生命周期評估 1469.4.2 LCA的4個階段 1469.4.3 CRT顯示器與液晶顯示器的生命周期評估 1479.5 個人層面信息 1479.6 功能層面信息 1489.6.1 數據中心能源效率 1489.6.2 數據中心電力指標 1499.6.3 新興數據中心指標 1499.7 組織層面信息 1509.8 區域/城市層信息 1529.9 測量可持續ICT的成熟度 1559.

9.1 SICT能力成熟度框架 1559.9.2 定義范圍和目標 1569.9.3 能力成熟度級別 1569.9.4 SICT能力建設塊 1569.9.5 評估和管理SICT流程 1589.10 結論 159附錄:可持續發展工具和標准 159致謝 161復習題 161討論題 162參考文獻 162延伸閱讀及相關網站 163工具和碳計算器 164第10章 - 企業綠色IT就緒 16510.1 引言 16510.2 背景:就緒與能力 16710.3 G-就緒框架的發展 16810.3.1 綠色IT觀點 16910.3.2 綠色IT策略 16910.3.3 綠色IT管理 16910.3.4 綠色IT

實踐 17010.3.5 綠色IT技術 17010.4 衡量企業的G-就緒能力 17110.4.1 G-就緒咨詢服務 17110.4.2 通過調查的方法計算G-就緒指數 17210.5 結論 173復習題 173討論題 173參考文獻 174第11章 - 可持續IT服務:為服務創新建立一個框架 17711.1 引言 17711.2 驅動可持續IT發展的因素 17811.2.1 IT的可持續發展維度 17911.2.2 企業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和IT 18111.3 可持續IT服務(SITS) 18311.3.1 開發一個服務主導邏輯 18311.3.2 商業價值、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 18411

.3.3 SITS作為服務科學 18611.4 SITS戰略框架 18711.4.1 SITS的價值曲線 18811.4.2 可持續IT與企業戰略的整合 19011.5 可持續IT路線圖 19111.5.1 時間范圍 19211.5.2 市場范圍 19211.5.3 產品、服務及技術 19211.5.4 合規、規章、標准及報告 19311.5.5 SITS標准和報告 19411.5.6 組織變革 19411.5.7 價值目標 19511.6 SITS的領導者和最佳實踐 19511.6.1 IBM 19511.6.2 思科系統公司 19511.6.3 西門子股份公司 19611.6.4 惠普 1

9711.6.5 英特爾公司 19711.6.6 微軟公司 19711.6.7 甲骨文公司 19711.6.8 谷歌公司 19711.6.9 蘋果公司 19811.6.10 三星公司 19811.6.11 Pachube 19811.6.12 SeeClickFix 19811.7 結論 19811.8 總結 199復習題 200討論題 200參考文獻 200延伸閱讀及相關網站 203第12章 - 綠色企業和IT的作用 20512.1 引言 20512.2 組織和企業綠色 20612.3 綠色企業中的信息系統 20912.3.1 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21012.3.2 軟件與數據庫 21012.

3.3 ERP和EMIS 21212.3.4 ERP在EMIS方面的挑戰與不足 21312.3.5 ERP整合環境和生命周期評價(LCA)信息 21312.3.6 電子環境和可持續報告 21412.4 綠色企業:IT用途和硬件 21412.4.1 環境信息技術標准 21512.4.2 數據中心的綠色管理 21612.5 組織間企業活動和綠色問題 21612.5.1 電子商務和綠色擴展企業 21612.5.2 回收器件(Demanufac-turing)和逆向物流 21712.5.3 生態工業園和信息系統 21812.6 促進IT和綠色企業 21912.7 總結 220復習題 220討論題 22

1參考文獻 221第13章 - 環境敏感的企業業務過程改進 22313.1 引言 22313.2 確定活動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22413.2.1 專家猜測 22413.2.2 資源模型推導 22413.2.3 二氧化碳積累 22513.2.4 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 22513.3 環保敏感的業務過程改進的決策支持工具 22513.3.1 預備知識 22613.3.2 業務過程改進系統 22613.4 企業環境中程序改善 22713.4.1 企業生態環境 22813.4.2 企業生態系統的均衡 22913.5 影響並改變傳播分析 22913.5.1 確定業務過程變化的后果 22913.5.2 重建

均衡狀態 23013.6 權衡分析 23113.6.1 變化帶來的成本 23113.6.2 環境經營成本 23213.7 例子 23313.7.1 原有方案 23313.7.2 改進方案 23413.7.3 評估方案 23413.8 總結 235復習題 236討論題 236參考文獻 236第14章 - 管理綠色IT 23914.1 引言 23914.2 制定綠色創新戰略 24014.2.1 戰略思考 24014.2.2 戰略規划 24114.2.3 戰略實施 24114.2.4 企業架構規划 24214.3 實施綠色IT 24314.3.1 投資回報 24414.3.2 度量指標 24514.

3.3 目標—問題—度量(GQM)范式 24614.4 信息保障 24714.5 溝通和社會媒體 24914.6 案例分析 24914.7 結論 250復習題 250討論題 250參考文獻 251第15章 - 綠色IT監管:法律、標准和協議 25315.1 引言 25315.2 管理環境及IT制造商 25415.2.1 RoHS 25515.2.2 REACh 25715.2.3 WEEE 25715.2.4 IT設備的GHG排放和能源使用的立法 25815.3 非限制性政府舉措 25815.4 行業協會的標准機構 26015.5 綠色建築標准 26115.6 綠色數據中心 26215.7 社

會組織和綠色和平組織 26315.8 結論 265復習題 266討論題 266參考文獻 266延伸閱讀 267第16章 - 綠色雲計算和環境可持續性發展 26916.1 引言 26916.2 什麼是雲計算? 27116.2.1 雲計算特征 27216.2.2 雲計算構件 27316.2.3 雲計算部署模型 27416.3 雲計算和能源使用模式:一個典型的例子 27516.3.1 用戶和雲軟件應用 27616.3.2 SaaS、PaaS和IaaS的雲軟件棧 27616.3.3 網絡設備 27616.3.4 數據中心 27716.4 實現綠色計算雲的特點 27816.5 努力提高雲計算的能源利用效

率 27916.5.1 應用程序 27916.5.2 雲軟件棧:虛擬化和供應 27916.5.3 數據中心層次:冷卻、硬件、網絡和存儲 28116.5.4 監測和計量 28216.5.5 網絡基礎設施 28316.6 綠色雲結構 28316.7 案例分析:IaaS提供商 28516.8 結論及未來發展方向 287致謝 288復習題 288討論題 288參考文獻 288第17章 - 利用語義Web技術為生產系統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服務 29117.1 引言 29117.2 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管理 29317.2.1 無形的協調 29317.2.2 可持續發展和網絡 29417.2.3 信息管理技術

的需求 29417.3 軟件工具的生態系統 29517.3.1 MediaWiki 29517.3.2 語義MediaWiki 29717.3.3 SparqlExtension 29917.3.4 語義Web 30017.4 管理數據示例 30117.4.1 物品頁面 30117.4.2 過程頁面 30217.4.3 概述和信息管理頁面 30417.4.4 重用跨越多層和多視角的數據 30517.5 挑戰和指導原則 30617.5.1 挑戰 30617.5.2 指導原則 30617.6 結論 307復習題 308討論題 308參考文獻 308延伸閱讀及相關網站 310第18章 - 綠色IT:

展望 31118.1 引言 31118.2 從意識到實施 31218.2.1 綠色IT的趨勢 31218.2.2 綠色工程 31318.3 基於IT技術的綠色行動 31418.3.1 使用RFID,實現環境可持續性 31418.3.2 智能電網 31518.3.3 智能建築和住所 31618.3.4 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物流 31718.3.5 整個企業的環境可持續性 31818.4 綠色IT:大趨勢? 31918.4.1 外包和環境屬性 31918.4.2 綠色審計 32018.5 創建綠色IT策略的7步方法 32018.6 研究和發展方向 32118.7 前景 322復習題 323討論題 32

3參考文獻 323術語表 325編者簡介 331作者簡介 333

以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來提升資工研究生說能力

為了解決cs科系的問題,作者吳儀甄 這樣論述:

在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時代裡,英文溝通能力顯然成為終生需要學習的能力。在台灣的英語教育中,整體偏向重視英文閱讀、文法以及寫作的培養,就連台灣學生英文學習的目標大多是追求卓越考試成績而非流暢的英語溝通。在台灣的大學體制中,除非是英語相關系所,其他科系的學生鮮少有機會開口說英文,尤其是理工相關科系的學院。然而由於科技產業日趨重視英語口語溝通能力,對於理工科系的學生除了具備專業能力,英文溝通能力也尤其重要的。有鑑於體認專業英語溝通力對資訊工程領域畢業生的重要,本研究特別為台灣北部某大學的資訊科技與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客製化了為期12週的英語圓桌專業課程。其中16名首次參與英語圓桌專業溝通課程的一年級自願

參與本研究學生為重點研究參與者。本研究旨在探究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在提升資工研究生口說能力的成效。本研究並進一步探究資工研究生對於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所架構的英語口說圓桌專業課程的態度。鑑於研究目標,本研究主要提出兩項研究問題:(1)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的運用有助於提升資工研究生的口說能力? (運用多益口說為評量工具)(2)資工研究生對於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的效用態度是什麼?為了探究資工研究生的口說能力是否在參與英語口說專業圓桌課程中進步,本研究運用多益前後測來進行口說能力的評估,至於資工研究生的態度調查則運用問卷以課前和課後的方式來探討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本研究以量化研究來分析資工生多益成績

和態度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運用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有助於學生口說能力的提升,其中在多益口說題型“意見表達”部分有顯著的進步。資工研究生參與了為期12週的圓桌溝偷課程,也展現正面的的學習態度,同時對於自我英文能力自信心的提升也有目共睹。總結來說,本研究對於探討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對於提升研究生英文能力的效用提供重要的觀點,參與學生同時也呈現正面的學習態度。本研究的英語口說專業圓桌課程以相互教學法和口說鷹架為理論架構的課程,奠基在有系統的口說角色討論,教師和學生立即的協助,合作式互動和客製化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英文口說溝通成長的同時也替他們為未來更好的工作前景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