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塔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cpu塔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郝明義寫的 越讀者(十週年增訂版)(三版) 和田勇的 玩轉裝機與維修:從學徒到高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CPU散熱裝置-三井3C購物網也說明:CPU 散熱裝置,空冷,水冷,塔扇. ... 【Mavoly 松聖】ID-COOLING FROSTFLOW 240-R CPU水冷散熱器. 特色:. 搭載2個紅光120mm 風扇,提供最佳風流與風壓.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網路與書出版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蘇德仁所指導 陳奕睿的 水冷散熱應用於光化交接箱設備 (2018),提出cpu塔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冷頭、致冷晶片、散熱塔、水冷散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林顯群所指導 張正儒的 塔式散熱器性能提升之實驗與數值整合分析 (2014),提出因為有 渦流產生器、散熱器、熱管、熱阻、實驗量測、數值模擬、紐賽爾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cpu塔扇的解答。

最後網站CPU 塔散的價格推薦- 2021年12月| 比價比個夠BigGo則補充:CP值冠軍超頻三原廠公司貨黃海S83 CPU塔型散熱器CPU風扇電腦組裝機殼原廠風扇 ... 風巢CPU塔式散熱器diy臺式電腦主機AMD Intel散熱風扇『全館85折』. 風巢智能版 $798.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pu塔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越讀者(十週年增訂版)(三版)

為了解決cpu塔扇的問題,作者郝明義 這樣論述: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   《越讀者》初版於2007年,廣泛地探討了網路時代如何跨越多種媒體、感官、領域的閱讀,在華文世界獲得廣大迴響。十年後,作者基於自己新的發現與體悟,除了調整架構,並新增內容,也全面修訂了所有文章。   作者郝明義,雖然是長年在出版業工作的人,但是他寫這本書,卻純粹是回到一個普通讀者的立場所寫的。

  郝明義生長在中文閱讀貧瘠的韓國社會,高中畢業後來到中文閱讀資源豐富的台灣求學。這一路,他曾努力跨越環境的局限設法多讀,也曾飢渴地什麼都讀再感到空洞無比。大學畢業後,他因緣際會地在不同類型的出版公司與雜誌社做過各種性質、職階不同的工作,不論就身為讀者的需要,還是出版者的工作需要,對閱讀到底是怎麼回事,一直有著越來越升高的困惑。1990年代,網路出現。網路與書籍的界限,以及相互越界的混沌,把他的困惑攪動得更混亂了。   他一直到在出版業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後,才找到一個出口,接下來一面回顧一面繼續往前摸索。2007年,他回到一個十八歲少年的心情,來整理了自己的心得,希望就一個不斷進行一些越界嘗

試後的讀者身分,給同樣困惑的別人,一些或許可供參考的看法。   十年之間,郝明義一邊觀察著網路上的閱讀如何更快速成熟地推展,並因為社群與協作的出現產生了新的生命;同時他也長時間思索紙本書存在於網路時代的意義,設法重新解釋閱讀紙本書的價值。於是在20017年,《越讀者》有了增訂版,架構和章節的調整,就是為了體現這兩點變化。   《越讀者》增訂版架構如下:   Part 1 跨越學校的記憶   Part 2 跨越四種閱讀飲食   Part 3 跨越網路   Part 4 跨越紙本書   Part 5 跨越方法與工具   Part 6 跨越七道階梯   Part 7 跨越夢想   郝明義認為,

在台灣成長的人時常被一些閱讀界限所捆綁。他在書中提醒讀者:我們身處於人類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豐饒的閱讀時代;網路時代的閱讀是不斷突破界限的「越讀」,讀者應跨越不同界限,提升閱讀層次,憑藉著閱讀追尋夢想。   台灣讀者時常面對著考試教育築成的界限、社會現實壓力施加的界限,還有對「網路」與「書」的刻板印象與使用習慣構成的界限,有不善掌握閱讀時間、空間、工具、方法的所形成的界限,也欠缺對閱讀的意、與想像而劃地自限而形成的界限。   本書正是要協助讀者突破這些界限。   郝明義在書中整體檢視因為中學階段考試教育的影響,探討其對大學階段及出了社會之後所產生的後遺症,以及應有的心理準備。   他將

閱讀比喻為給心智的飲食,經由這種比喻,引導讀者重新認識閱讀的四種分類與可能,恢復對閱讀的胃口。   他闡述網路閱讀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解釋為什麼今天一方面可以不需要文字和書,另一方面也說明文字、書籍、網路配起來的話,能如何像插翼的跑車飛馳遠奔。   他分析,相對於網路閱讀所代表的各種動態與白晝的特質,紙本書及其主要承載的文字內容,如何代表一種靜態與黑夜的特質。並探討如何透過詩、哲學、小說、歷史等不同門類的閱讀,來體會這種特質。   他也以如何創造閱讀的時間,加上閱讀的「五加一力」為主要核心,介紹各種閱讀的方法和工具,方便讀者摸索前進。   他說明了閱讀旅程的不同階段,鼓勵讀者拾級而上,

跨越閱讀的七道階梯,打開更遠大的眼界。   他更點出了閱讀與夢想的不同關係,解釋閱讀能如何協助我們提升人生層次,引領我們往夢想與理想前行。   《越讀者》搭配了漫畫家張妙如的插畫和各式圖像,希望不論內外都以豐富的圖文編排呈現越界閱讀所可以有的樂趣,來獻給所有曾經以及正在因為閱讀而掙扎的人。

cpu塔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非常感謝MSI這次準備了這樣的禮物啦
有任何想問的也可以到FB搜尋:泓達電腦

那如果也有想組裝電腦的觀眾們可以到這裡:
全境封鎖 1+2 高階 https://forms.gle/ujxxhwjPXfi8XQT96
全境封鎖 1+2 中階 https://forms.gle/EhQv8EMHNjCMurJfA

這次RED的新主機配備:
CPU - i9 9900k
CPU塔扇 - MSI CORE FROZR L
主機板 - MSI Z390 GAMING PRO CARBON AC
顯示卡 - MSI GeForce RTX 2060 Gaming Z 6G
記憶體 - KLEVV CRAS X RGB DDR4 32GB
硬碟 - WD Black SSD NVMe 500GB
電源供應器 - Leadex 750w 金牌92+
機殼 - MSI Gungnir 100
作業系統 - Win10 專業版


▅RED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YoutuberRed
▅RED的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slowred/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maslowhao


#主機壞了沒關係 #換一台就好了 #MSI
----------------------
如果喜歡RED的影片,別忘了分享出去哦:)
也可以動動你的小手按下喜歡和訂閱哦!
歡迎在下方留言處留下評論與建議唷!

水冷散熱應用於光化交接箱設備

為了解決cpu塔扇的問題,作者陳奕睿 這樣論述:

寬頻網路的普及化,民眾對於網路的需求越來越大,電信業者為了達到更高速的速率提供給消費者使用,近年將原本使用於機房內的傳輸設備,外移至電信光化交接箱內,使傳輸的距離縮短,訊號的衰減降低,讓用戶可以申請到更快速的速率。而放置於箱體內的傳輸設備,因長期曝曬太陽風吹雨淋容易產生故障,故障率就遠遠高於放置於機房內,而故障點有種種但最常見的就是溫度過高產生當機或灰塵過多下雨濕氣導致電路板短路零件壞損。 本研究目的在於應用水冷散熱來降低傳輸設備過熱問題,使用水冷頭吸熱,運用致冷晶片冷卻水冷頭,散熱塔吸收晶片熱能,完成水冷系統,而設備溫度降低相較熱當問題減少,風扇運轉效率也可以降低減少灰塵進入設備,

降低電路板短路壞損,改善設備的故障率,提升工作效率。 正中午陽光照射下環境溫度32度啟動兩小時後,溫度由58度,降至51度,DSP電源溫度由60度,降至54度,CPU降溫幅度約12 %。水冷系統在陰天光照無直接射下環境溫度29度啟動兩小時後,CPU運轉溫度由54度,降至48度,DSP電源溫度由58度,降至52度,降溫幅度約11 %。

玩轉裝機與維修:從學徒到高手

為了解決cpu塔扇的問題,作者田勇 這樣論述:

本書是由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北京中關村電腦維修專家精心編寫的,實用、全新、高效的適合現代電腦維修的書籍。本書首先介紹現代計算機的硬件革新組成與工作原理,再說明現代電腦配件的原理、構成及選購,並解釋現代EFI BIOS的基本設置和深入知識,然后介紹現代電腦組裝的高級技能及計算機現代硬件故障的檢測、維護及維修方法。本書同時還以Windows 7/8系統(包括EFI系統下安裝操作系統)、現代硬件(新CPU、3TB/4TB硬盤、光貓等)為框架介紹了大量的實用經驗,真正達到所學即所用的目的。本書的最大特色是真正來自一線的經驗傳授,貼近市場,通俗有趣,密技妙招層出不窮,很適合電腦技術愛好者、電腦維修學徒工、

企事業單位電腦維護維修人員、專業電腦組裝與維修人員使用,也可以作為培訓機構、大中專院校或職業學校硬件技術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第1章 新一代電腦原理、構成與連接簡法 1.1 一般的電腦分類標准 1.2 品牌電腦廠家的電腦分類 1.2.1 何謂商用電腦 1.2.2 商用電腦和家用電腦的具體區別 1.3 最新電腦工作原理 1.4 電腦系統革新構成 1.4.1 電腦系統邏輯構成的革新 1.4.2 電腦系統實體構成的革新 1.5 Windows 8時代電腦系統連接簡單方法 1.5.1 傳統的電腦連接 1.5.2 Windows 8時代電腦

的連接 1.6 學徒實踐筆記:不敢連接DVI接口第2章 新電腦主要配件探秘 2.1 新CPU內外探秘 2.1.1 8核/6核CPU外貌 2.1.2 CPU內部機制變遷 2.1.3 CPU常用分類 2.1.4 主流CPU定位秘籍 2.2 新主板內外探秘 2.2.1 交火主板外貌 2.2.2 主板內機制變遷 2.2.3 主板常用分類 2.2.4 主流主板定位秘籍 2.3 新顯卡內外探秘 2.3.1 GeForce GTX Titan顯卡外貌 2.3.2 顯卡內機制變遷 2.3.3 顯卡常用分類 2.3.4 顯卡常用新術

語 2.3.5 主流顯卡定位秘籍 2.4 新內存內外探秘 2.4.1 DDR 3內存外貌 2.4.2 內存內生機制變遷—DDR 4 2.4.3 內存常用分類與參數 2.4.4 主流內存定位秘籍 2.5 新硬盤和固態硬盤內外探秘 2.5.1 4TB硬盤和固態硬盤外貌 2.5.2 硬盤/固態硬盤內生機制變遷 2.5.3 硬盤/固態硬盤常用分類 2.5.4 主流硬盤定位秘籍 2.6 新電源內外探秘 2.6.1 80 PLUS電源外貌 2.6.2 電源內機制變遷 2.6.3 電源常用分類 2.6.4 電源功率的計算

2.6.5 主流電源定位秘籍 2.7 學徒實踐筆記:如何選擇一款性價比良好的主板第3章 電腦配置單的精確設計與檢驗 3.1 電腦配件的深度搭配 3.1.1 與CPU搭配深度技術 3.1.2 與主板搭配深度技術 3.1.3 與電源搭配深度技術 3.2 檢驗電腦配置清單 3.2.1 快速檢驗硬件可靠性與兼容性 3.2.2 快速檢驗硬件接口是否搭配 3.3 設計/檢驗電腦配置清單 3.3.1 新硬件需滿足Windows 8/7運行要求 3.3.2 高清播放電腦的配置和快速檢驗 3.3.3 辦公上網電腦的配置和快速檢驗 3.3.4 游戲

用電腦的配置和快速檢驗 3.3.5 專業應用電腦配置和快速檢驗 3.3.6 打造最安靜的電腦配置 3.4 學徒實踐筆記:如何快速檢驗配置單的可靠性與兼容性第4章 選購可靠、兼容、易維護的配件 4.1 選購高性價比且兼容性好的CPU 4.1.1 宏觀選擇兼容CPU 4.1.2 CPU的可靠性、兼容性可維護性 4.1.3 CPU的性價比與保修 4.2 選擇兼容、散熱好、安靜且易維護的CPU散熱器 4.2.1 選購兼容CPU散熱器 4.2.2 選購散熱大的CPU散熱器 4.2.3 選購靜音CPU散熱器 4.2.4 選購易維護CPU散熱器

4.2.5 其他問題 4.3 選購兼容、可靠的主板 4.3.1 選購兼容的主板 4.3.2 選購可靠的主板 4.4 選購兼容的高性能顯卡 4.4.1 選購高性能的顯卡 4.4.2 選購兼容的顯卡 4.4.3 選購可靠的顯卡 4.4.4 選購易維護的顯卡 4.5 選購可靠、兼容的內存 4.5.1 選購可靠的內存 4.5.2 選購兼容的內存 4.5.3 單條/雙條內存的權衡 4.6 選購可靠、安靜、性能高的硬盤/固態硬盤 4.6.1 選購可靠的硬盤 4.6.2 選購安靜的硬盤 4.6.3 選購性能高的硬盤 4.7

選購可靠、兼容、安靜的電源 4.7.1 選購可靠的電源 4.7.2 選購兼容的電源 4.7.3 選購安靜的電源 4.8 可靠、兼容、無壞點的顯示器選購 4.9 選購可靠、安靜、兼容的光驅 4.10 選購可靠、兼容的機箱 4.10.1 選購可靠的機箱 4.10.2 選購兼容的機箱 4.11 選購好用、兼容的鍵盤和鼠標 4.11.1 選購好用的鍵盤和鼠標 4.11.2 選購兼容的鍵盤和鼠標 4.12 電腦高手的配件購買訣竅 4.12.1 購買時機選擇 4.12.2 購買地點選擇 4.12.3 購買配件的現場檢驗 4.13 學

徒實踐筆記:按照師傅的理論來選擇顯卡,卻出現不兼容現象第5章 現代電腦裝機操作 5.1 組裝電腦前的必備知識 5.1.1 電腦組裝操作的難點變化 5.1.2 准備簡繁電腦組裝工具 5.1.3 防范電腦組裝操作風險 5.1.4 兩種電腦組裝操作順序 5.1.5 背線技術的注意事項 5.2 最新CPU正確安裝與誤操作 5.2.1 安裝CPU前注意事項 5.2.2 安裝新一代Intel系列CPU 5.2.3 安裝Intel CPU原裝散熱器 5.2.4 安裝AMD FM2接口CPU 5.2.5 安裝AMD CPU原裝散熱器 5.2

.6 安裝非原裝散熱器 5.3 DDR 3內存正確安裝與誤操作 5.3.1 DDR 3內存安裝組合規則 5.3.2 DDR 3內存安裝 5.4 PCI-E 3.0顯卡的正確安裝方式與誤操作 5.4.1 PCI-E 3.0顯卡的快速安裝 5.4.2 PCI-E 3.0顯卡的快速拆除 5.5 新接口顯示器正確安裝與誤操作 5.6 新主板與新電源正確安裝與誤操作 5.6.1 電源主供電組合接口連接方法 5.6.2 CPU輔助供電4/8/16腳正確安裝與誤操作 5.7 最小系統法快速檢驗配件 5.7.1 不用按鈕開機 5.7.2 最小系統可能出

現的故障 5.8 將最小系統移植進機箱 5.8.1 先裝光驅 5.8.2 再裝電源 5.8.3 安裝機箱I/O背板和底板銅柱 5.8.4 安裝主板跳線 5.8.5 安裝主板 5.8.6 安裝顯卡 5.9 SATA硬盤的正確安裝與誤操作 5.10 安裝固態硬盤需要支架 5.11 整理機箱內的連線 5.12 連接鍵盤和鼠標 5.13 開機前后確認 5.14 學徒實踐筆記:如何正確安裝塔式散熱器第6章 3TB/4TB硬盤系統安裝與檢驗 6.1 新BIOS光驅啟動設置和超大硬盤分區 6.1.1 EFI BIOS時代光驅啟動設置 6.1.2

突破2TB以上硬盤分區限制 6.1.3 創建新的GPT分區 6.1.4 簡化傳統硬盤分區方法 6.1.5 西部數據綠盤的預處理 6.2 在EFI中的GPT分區里安裝Windows 7 6.2.1 安裝EFI系統的前提條件 6.2.2 准備U盤 6.2.3 啟動到EFI系統下安裝 6.2.4 使用diskpart建立GPT分區 6.3 快速安裝Windows 8/7系統和驅動 6.3.1 用最簡U盤安裝Windows 8 系統 6.3.2 2TB及以下硬盤安裝64位Windows 7 6.3.3 Windows 8/7驅動安裝

6.4 系統和驅動安裝后的那些事 6.5 現代電腦檢驗、拷機與測試 6.5.1 現代電腦配件信息檢驗 6.5.2 快速拷機絕招 6.5.3 性能測試與比較 6.6 學徒實踐筆記本:下載硬件識別的小軟件第7章 最新EFI BIOS設置與升級 7.1 泛BIOS概念詮釋 7.2 PC BIOS與新EFI BIOS比較 7.2.1 傳統BIOS的不足 7.2.2 BIOS取代者EFI的特點 7.3 最新EFI BIOS設置說明 7.3.1 UEFI設置簡介 7.3.2 Main Screen(主界面) 7.3.3 OCT weaker Scr

een(超頻界面) 7.3.4 Advanced Screen(高級界面) 7.3.5 Tool(工具界面) 7.3.6 Hardware Health Event Monitoring Screen 7.3.7 Boot Screen(啟動界面) 7.3.8 Security Screen(安全界面) 7.3.9 Exit Screen(退出界面) 7.4 EFI 時代BIOS升級方法 7.4.1 升級BIOS必看 7.4.2 准確識別主板品牌版本和BIOS版本 7.4.3 上策—使用主板自帶的升級BIOS功能 7.4.4 中策—

選擇在Windows下升級EFI BIOS 7.4.5 下策—選擇在DOS下升級BIOS 7.4.6 升級BIOS常見故障 7.5 BIOS升級失敗后的拯救方法 7.5.1 全新Boot Block自動恢復功能 7.5.2 利用主板的特殊恢復功能 7.5.3 使用備份的BIOS文件恢復 7.6 學徒實踐筆記:找BIOS升級文件第8章 現代電腦故障戰略/戰術與利器 8.1 板卡級速修 8.1.1 板卡級速修 8.1.2 板卡級速修的基礎 8.2 板卡級故障速修的戰略與戰術 8.2.1 板卡級故障速修戰略/戰術精髓 8.2.2 從維修角

度看電腦啟動各階段 8.2.3 區分硬故障的訣竅 8.2.4 在現代主板上運用診斷卡 8.3 學徒實踐筆記:使用診斷卡診斷電腦第9章 加電自檢階段無顯示故障 9.1 加電異常故障診斷 9.1.1 開機不加電的原因 9.1.2 開機不加電故障處理方法 9.1.3 開機不加電故障案例 9.1.4 加電過程異常故障原因和處理方法 9.1.5 加電過程異常故障案例 9.2 開機黑屏有報警聲故障處理 9.2.1 顯示器導致黑屏原因和處理 9.2.2 主機導致黑屏報警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9.2.3 電腦報警故障案例 9.3 開機黑屏不報警故

障處理 9.3.1 開機黑屏不報警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9.3.2 開機黑屏不報警故障案例 9.4 學徒實踐筆記:判斷主板哪里短路第10章 自檢階段有顯示故障 10.1 自檢故障信息分類 10.1.1 按錯誤嚴重程度分類 10.1.2 按錯誤明確程度分類 10.2 自檢中非明確錯誤處理方法和案例 10.2.1 自檢中非明確錯誤處理方法 10.2.2 自檢中非明確錯誤信息故障案例 10.3 自檢中明確錯誤信息故障處理方法和案例 10.4 學徒實踐筆記:找師傅沒教的例子考師傅第11章 主板自檢后故障 11.1 系統安裝故障 11.1.1 啟動到CL

IENT MAC處死機(U盤啟動模式) 11.1.2 Windows 7提示硬盤即將損壞(硬盤) 11.1.3 安裝Windows 7死機(CPU) 11.1.4 提示The error code is 7(內存) 11.2 Windows系統啟動錯誤 11.2.1 系統在「正在啟動Windows」處死機(硬盤數據線) 11.2.2 Windows 7在Logo處重啟(電源) 11.2.3 進桌面就重啟(顯卡) 11.2.4 系統啟動后顯示錯誤 11.2.5 卡屏且報警(硬盤) 11.2.6 進入系統后不久黑屏死機(市電) 11.2

.7 進入系統異常(CPU) 11.3 使用故障 11.3.1 Windows 7安裝兩條內存條藍屏(雙通道) 11.3.2 藍屏(供電) 11.3.3 系統常自動重啟 11.3.4 使用中黑屏(顯卡) 11.3.5 使用中死機(電源) 11.3.6 經常死機但溫度不高(電源) 11.3.7 主板頻繁燒毀(電源) 11.3.8 使用中風扇噪音時大時小(智能調節) 11.3.9 播放本地視頻死機(CPU散熱器) 11.3.10 播放網頁視頻死機(Flash Player) 11.3.11 高頻嘯叫(電源) 11.3.12

電腦每天慢半個小時(軟件) 11.3.13 時間變慢(換CMOS電池) 11.3.14 加裝機箱風扇后溫度升高(風扇裝反) 11.4 關機故障 11.4.1 開始不穩定后來自動關機(下置電源) 11.4.2 自動關機(木馬) 11.4.3 關機后自動重啟(BIOS) 11.4.4 無法關機(I/O芯片) 11.5 學徒實踐筆記:Windows 8無法關機第12章 快速診斷無線/有線故障 12.1 上網設備的新趨勢 12.2 網絡設備連接 12.2.1 ADSL連接說明 12.2.2 LAN連接說明 12.2.3 FTTH連接說明

12.3 網絡設備的故障原因、現象與解決方法 12.4 網卡巧診斷 12.5 網絡設備安裝問題 12.5.1 插上網卡后沒發現新硬件 12.5.2 「設備管理器」中有黃色感嘆號 12.5.3 安裝無線網卡后死機 12.5.4 找不到無線網卡驅動 12.5.5 無線網卡插到電視上不能使用 12.5.6 路由器中密碼驗證失敗 12.5.7 路由器無法連接ADSL 12.6 網絡連接問題 12.6.1 在Windows 7中上網提示「錯誤711」 12.6.2 受限制或無連接 12.6.3 寬帶連接錯誤代碼651例1 12.6.

4 出現651錯誤代碼例2 12.6.5 寬帶連接錯誤代碼651例3 12.6.6 「寬帶我世界」網絡連不上 12.6.7 路由器管理界面只出現「< 12.6.8 修改網卡MAC地址 12.6.9 不能使用無線上網 12.6.10 Windows 7拒絕無線路由器 12.6.11 Windows 7下載頻繁掉線 12.6.12 禁用Windows 7/Vista中TCP連接數限制 12.6.13 下載時電腦浪費電 12.6.14 默認網關不可用 12.6.15 MSN自動脫機 12.6.16 不能訪問Google相冊

12.6.17 找不到自己的無線路由器 12.6.18 在Windows系統中無法使用撥號上網 12.6.19 忘記無線加密密鑰 12.6.20 忘記路由器賬戶和密碼/IP地址 12.6.21 有無線信號但無法連接 12.6.22 使用WPA2加密后無線網卡無法連接 12.6.23 有線正常但無線上不了網 12.6.24 筆記本搜不到自己的路由器信號 12.6.25 無法進入管理界面 12.6.26 Windows 7/Vista下設置寬帶連接 12.7 網絡使用問題 12.7.1 Windows 8 RP版不能打開網頁 1

2.7.2 連接路由器但不能上網 12.7.3 路由器死機 12.7.4 不能自動連接無線網絡 12.7.5 與全屏游戲沖突 12.7.6 偶爾斷線 12.7.7 信號格多時不如信號格少時速度快 12.7.8 斷線后無法自動連接 12.7.9 瀏覽器不能打開網頁 12.7.10 加路由器不能升級游戲補丁 12.7.11 網卡太燙 12.7.12 限制其他共享用戶的流量 12.7.13 無法使用路由器上網 12.8 局域網故障 12.8.1 Windows 7/ XP不能互訪 12.8.2 無線路由被人私接 1

2.8.3 共享驅動器時提示沒有權限 12.8.4 網絡連接提示符有紅叉 12.8.5 網絡測試異常 12.9 學徒實踐:真假無線信號的區分第13章 快速診斷打印機故障 13.1 打印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 13.2 打印機診斷的系統策略和方法 13.2.1 打印機診斷系統策略 13.2.2 打印機診斷方法 13.3 掌握隨機診斷實用程序 13.3.1 獲取診斷實用程序 13.3.2 深入認識打印診斷程序的功能 13.3.3 打印診斷程序的使用方法 13.4 打印機機械故障診斷 13.4.1 紙張走歪 13.4.2 打印機頻繁出現紙張

不動故障 13.4.3 打印機開機后打印頭運行過程時間長短不確定 13.4.4 打印模糊或沒有打印痕跡,清洗后情況更差 13.4.5 打印輸出漏墨 13.4.6 如何清洗打印頭 13.4.7 字車異常和打印頭撞頭 13.4.8 指示燈閃爍打印機無法工作 13.4.9 卡紙 13.5 打印機安裝設置故障診斷 13.5.1 Windows 8無法連接無線打印機 13.5.2 在Windows 7系統安裝打印機失敗 13.5.3 拔插USB線不識別打印機 13.5.4 添加的打印機驅動出錯 13.5.5 安裝GHOST系統后無

法安裝打印機驅動 13.5.6 新拆包裝打印機不能聯機測試 13.5.7 打印機突然不打印 13.5.8 清除堵塞的打印隊列失敗 13.6 學徒實踐:使用筆記本的無線打印機效果怎麼樣第14章 快速升級/維修筆記本電腦 14.1 筆記本電腦發展新趨勢 14.2 輕松升級DDR 3內存 14.2.1 何時需要升級內存 14.2.2 超級本內存分類 14.2.3 查看當前內存容量 14.2.4 超級本升級內存的條件 14.2.5 選購內存 14.2.6 常見的IBM筆記本電腦內存升級方案 14.2.7 內存安裝拆裝實訓 14.3 輕

松升級藍光光驅 14.3.1 認識超級本光驅 14.3.2 何時需要升級 14.3.3 識別光驅接口類型 14.3.4 藍光光驅選購 14.3.5 升級光驅方法 14.3.6 光驅升級實訓 14.4 輕松升級mSATA硬盤 14.4.1 認識mSATA筆記本硬盤 14.4.2 何時需要升級硬盤 14.4.3 識別當前的硬盤規格 14.4.4 升級硬盤選購 14.4.5 升級硬盤方法 14.4.6 升級IBM硬盤的特殊性 14.4.7 硬盤升級實訓 14.5 超級本維護 14.5.1 買新筆記本電腦維護首要任

務 14.5.2 超級本的自動恢復功能 14.5.3 筆記本電腦兼容配件能買嗎 14.5.4 給筆記本電腦風扇吸塵 14.5.5 筆記本CPU維護是重點 14.6 判斷筆記本電腦故障方法 14.6.1 快速無法開機故障原因 14.6.2 快速定位顯示器故障 14.6.3 善用硬件檢測軟件 14.6.4 快速分析自動關機故障 14.7 快速解決筆記本電腦故障 14.7.1 Windows 8改裝Windows XP后藍屏 14.7.2 SSD固態硬盤速度慢 14.7.3 外置USB 3.0接口光驅盒接在USB 3.0接口上只認

USB 2.0 14.7.4 系統崩潰無法恢復時的絕招 14.7.5 上網本使用外置IBM光驅挑盤 14.7.6 電池不能充電或充電時間短 14.7.7 讓老舊筆記本極速運行 14.7.8 保養超級本SSD硬盤 14.7.9 快速優化IBM筆記本開機啟動程序 14.7.10 黑屏故障 14.8 學徒實踐:將筆記本電腦置換光驅位換固態硬盤第15章 快速診斷Windows 7/8系統故障 15.1 升級安裝故障 15.2 進系統后嚴重故障 15.3 系統變慢故障 15.4 游戲故障 15.5 圖標故障 15.6 右鍵故障 15.7 輸入法故

障 15.8 驅動故障 15.9 多媒體故障 15.10 光驅故障 15.11 驅動器故障 15.12 IE 8故障 15.13 其他故障附錄A 主板BIOS報警聲故障說明附錄B 故障代碼含義速查表

塔式散熱器性能提升之實驗與數值整合分析

為了解決cpu塔扇的問題,作者張正儒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隨著晶片功率不斷地提升,導致CPU所產生之廢熱不斷地提高,因此如何將CPU維持在穩定的工作溫度下,即成為本研究之重點。本研究透過數值模擬及實驗驗證方法評估散熱器設計的散熱能力,首先透過修改熱管的排列方式,使氣流更能夠接觸到每一根熱管,提高熱管的實際效率。接著在平板鰭片上添加三角形開孔產生回流現象,以增加流體與平板鰭片的接觸機會;同時,因為於鰭片開孔的關係,使因熱浮力帶動之流體經此通道往上一層間流動,來增加對流的機會。最後,藉由加裝不同朝向之渦流產生器,使流體產生縱向流動,進而增加與平板鰭片的接觸機會,最終得以提高塔式散熱器的解熱能力。 本研究也針對熱管的啟動與性能進行測試,利用

不同的加熱瓦數來量測熱管的溫度變化,以確認熱管在作動過程中,是否有發生燒乾(Dry out)的現象。結果顯示,熱管在使用上,當熱源發熱瓦數較低時,將使熱管的蒸發端溫度不足,導致熱管的熱阻提高,以致於降低熱管的熱傳導係數;同時也透過數值模擬方法,調整熱管在不同溫度下之熱傳導係數,並與實驗進行比對,求得與實驗值較為接近之熱管熱傳導係數,接著利用曲線嵌合的方式,得到加熱瓦數與熱管熱傳導係數間的關係 。 經由改善熱管、平板鰭片三角形開孔與渦流產生器的擺放位置,同時針對渦流產生器之幾何外型作最佳化後,數值計算結果顯示能提高塔式散熱器的散熱能力,其熱源溫度由349.2 K降至346 K,熱阻值由0.27

4 K/W降至0.252 K/W。更發現無論加裝任何形式之渦流產生器,皆確實能提升塔式散熱器的散熱能力,且使用Flow Up型式的渦流產生器能提供較大的流體縱向流動,有助於平板鰭片上方的溫度均勻分布;而使用Flow Down型式的渦流產生器,則能提高整體散熱器的散熱能力。接著再配合最佳化鰭片數量設計,在47片的情況下,熱源的溫度能夠降至343.8 K、熱阻降為0.234 K/W。另外在考量噪音與風扇性能之下,搭配選擇最合適之風扇轉速,將整體塔式散熱器的性能再次提升,以47片鰭片之散熱器搭配2,500 RPM的風扇(3.48 mmAq與86.9 CFM),更可將熱源溫度降至326.6 K。而實驗

量測求得的溫度為327.4℃,與計算值的差異為0.8℃;至於熱阻則降為0.123 ℃/W,與實驗量測的熱阻值(0.129℃/W) 比較兩者之差異為4.65%。總結來說,本研究所建立之結合數值模擬、CNC實體製作與實驗驗證的研發設計模式,能幫助解決塔式散熱器在應用上所遇到之設計問題,並提供設計之方向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