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定焦鏡50mm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機械與精密工程研究所 陳 昭 先所指導 陳永哲的 一千萬畫素之微距鏡頭研究設計 (2013),提出canon定焦鏡50mm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鏡頭設計、微距鏡。

而第二篇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 康智傑所指導 吳育昌的 視角模擬機制於背光模組Mura檢測上之應用 (2009),提出因為有 背光模組、Mura、foveal、ASAP的重點而找出了 canon定焦鏡50mm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anon定焦鏡50mm,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千萬畫素之微距鏡頭研究設計

為了解決canon定焦鏡50mm的問題,作者陳永哲 這樣論述:

  隨著感光元件品質不斷提升,鏡頭的設計畫素也應該跟著提高,有鑑於此,本論文以美國Macro Lens System 字號US7,715,118 B2專利為基礎,以 CODE V軟體輔助研究,使之達到提高畫素、增加MTF、優化成像品質、減少像差、降低畸變等目的。  本論文完成了3個F/number 2.5、焦距50(mm)、放大率0.5倍之微距鏡頭設計。案例一中使用增加鏡片的方式提高畫質,並有效的提升MTF;案例二中大量使用全域優化尋找系統最佳解,結果與案例一比較發現有效的降低畸變,並有良好的相對照度;案例三中使用非球面鏡片校正像差,與案例二比較像點圖明顯變小,與案例一比較畸變也明顯降低。在

三個案例中鏡片皆分成三群,以後面兩群移動進行內對焦,鏡頭總長度皆為130(mm)。

視角模擬機制於背光模組Mura檢測上之應用

為了解決canon定焦鏡50mm的問題,作者吳育昌 這樣論述:

目前背光模組在設計與研發階段中,Mura現象的檢測工作是由儀器或主要的人眼來測試。但在某些情況下,人眼與儀器還是很難做出精確的判斷,尤其在視角方面。然而在視角與Mura問題仍然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加以探索。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競爭力,如何在背光設計階段中找出Mura視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這一方面的研究足以滿足背光模組設計上遇到有關Mura視角現象的需求。在本研究中我們設計方法是根據foveal (或 parafoveal)視覺視角概念運用於背光模組。在背光模組Mura現象中使用ASAP模擬軟體進行模擬工作。模擬背光模組發光結果與“角度分析”作照度間的結果比較。它們呈現出良好的模擬

結果與實驗觀察,證明此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